話說在為了小孩成長紀錄買了單眼之後,
先是買了廣角,又買了望遠,又買了定焦鏡,
結果才發現標準變焦鏡一直沒買,
原本預計要買原廠15-85mm,猶豫數週,
最後選了Sigma 17-70mm的理由是因為-
(1)最近對焦距離22cm的1:2.8放大率。
(2)追加使用兩片FLD螢石鏡片。
(3)我沒有用過副廠鏡頭。
在這樣強烈的動機之下,加上與原廠價差近萬元的差異,
直接殺去高雄建國路測鏡頭,
店員當場掛保證:[這顆很準,你錢可以準備掏出來了~]
確實洗刷了SIGMA不準焦的疑慮。

鏡頭前玉,日本製造

鏡尾,變焦時後玉內縮,不想被灰塵肛的話,
就請在17mm端才換鏡頭。
基本上開箱的朋友也不少了,直接就看實拍吧,

買完鏡頭已經四點,殺去鐵道故事館隨便拍幾張。

17mm端,離門口約6~8公尺遠。

70mm端F4,立體感不錯

17mm端,氣勢不太強但尚可接受,這端的畫質我覺得最好。
[通往祖靈之家的彩虹橋....]

請不要擔心耀光的問題,就是這麼嚴重 XDD

28mm端的淺景深,就...還好。

無意義淺景深,這張在告訴你19mm端還有F2.8
非假日的鐵道沒什麼搞頭,轉去西子灣看看。

鼓山渡輪站,大圖的細膩度很好

雄鎮北門的逆光狗像,點大圖看狗毛層次分明 XD

有光照的主體立體感很好,畫質銳利。

奇怪今天沒什麼阿伯在這邊坐,
雖然是光圈全開然而淺景深的感覺依舊不明顯,
很需要深邃的背景配合。

夕陽下長長的影子,夕陽開始後白平衡就變得滿黃的
以下用兩張比對。

DPP調整白平衡

自動白平衡
基本上不能說調整後的正確,
當時已經夕陽西斜,陽光的顏色很重,
但是機身自動白平衡出來的顏色實在是黃到可怕。

釣客&漁船,這時間出海還有搞頭嗎?
暗部細節不佳,稍微拉一下就有色塊所以沒拉。

風景模式下的漸層色溫,爽~
不過跟10-22比的話,sigma稍濃一些,
但10-22比較清麗。
當然了,買這顆最重要的是微距效果,
隔天一早就去美術館生態池拍了幾張。

100%裁切成長邊2048

70mm端最近對焦距離頂多拍到這樣,

不過我覺得還算夠用了。

也是70mm最近對焦距離,這張有調過對比。

背景的淺景深如果是樹葉,就會有這麼嚴重的干擾,
請多加注意。
照片幾乎都是Raw直接轉JPG,S-RGB,光影加框,
有藍天的圖都是套風景模式,其餘為標準572,
機身直出JPG就可以拍出來的照片。
短短不到24小時,用起來的感覺,
對焦速度尚可,基本上跟USM沒差多少,
當然了USM的優勢是在追焦連拍下才會顯現,
還沒時間去玩追焦,等拍完才知道。
要注意的是70mm F4的對焦正確率不是很高,
準度很準,但只要對焦主體很小,經常對錯,
這個我在店裡測焦時就發現了,
大約要縮到F6就會變好,什麼原因不清楚,
照片的銳利度跟畫質表現算很滿意,
正好很適合我標準鏡不打算後製的目標,
對焦環極鬆毫無阻尼感,
如果想要考慮手動對焦的朋友,
請放棄這個念頭,一定會不準焦,
當然了,鏡頭本身也沒有全時手動對焦。
防手震只有拍微距時才開啟,
半按快門對焦後沒擊發時,
再放開偶爾會聽到扣一聲,
應該是做動的效果,
但不像騰龍很誇張的在觀景窗就可以看到螢幕定竿,
總結來說是用起來很順手的鏡頭,
不裁切畫面情況下畫質算很優秀,
14500的定價稍微有點失去競爭力,
變成是購買前從各家鏡頭的功能性去做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