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箱


打開吧

說明書


正面

左側

後方

上方

右側


機身接口蓋/ 對焦選擇按鈕/撥杆

小紅褲 / 開關 / 快門鈕

預覽鍵/ AF馬達杆

上鏡頭





~~~~~~~~~~~~~~~~~~~~~~~~~~~~~~~~~~~~~~~~~~~~~~~~~~~~~~~
歷史承傳
本人第一部入手的Nikon機器, 是兄長的F70

第二部是剛出來工作不久的F80

接下來又購入了陪伴我6年的D70

最後接收了長輩給的F2!

現在D7000這一級距的機器, 終於可以使用AI-S鏡頭了!

~~~~~~~~~~~~~~~~~~~~~~~~~~~~~~~~~~~~~~~~~~~~~~~~~~~~~~~
與D300s比較
其實,不少人都會把D7000與D300s作比較,而在D7000推出後,我認為D7000不少功能已經等同或超越D300s,但仍有少數地方比不上D300s
例如:
51點AF
AF速度 (無對比過, 只是對Nikon 準專業機機身的信賴)
微光AF
連拍速度7fps / 8fps (加上手把後)
不過,D7000亦有不少地方經已超越D300s,
1) 解像度達1620萬像素,相比下D300s為1200萬

2) 標準感光度最高可達6400; 擴展後可達25600等級 (Hi2),相比下D300s感光度最高為3200; 擴展後可達6400

3) 攝錄功能D-Movie / 1080p,而D300s則只有720p攝錄

4) AF-F (攝錄時全時自動對焦),D300s也可自動對焦,但要用家按半下快門,不符合一般用家使用攝錄機時的習慣

5) D7000採用了新開發的2016點RGB測光元件,除測光更準外,Nikon更稱測光元件所得的數據會用於協助對焦(稱之為Scene Recognization System)和白平衡
http://press.nikonusa.com/gallery/nikon/Digital_SLR/2010/D7000/images/D7000_RGBsensor_2.jpg
除此以外,D7000亦有很多功能或設計追上了D300s的等級,使用了原來F70/F80/D70/D80/D90這一等級不會採用的功能。Nikon這樣把功能下放的程度可說是以往未見的,這類功能/設計包括:
1) 金屬機身:後方機身和上方機身部份都採用金屬物料, 上手的感覺很穩健, 但重量仍可接受
http://press.nikonusa.com/gallery/nikon/Digital_SLR/2010/D7000/images/D7000_Mgbody_2.jpg
2) 一定防水滴和防塵能力
3) 機身肩帶孔樣式 (這是一項小設計, 但亦是D300s/D300/D200/F100或以下機種從未見過的)

4) 非CPU鏡頭測光

可以設定非CPU鏡頭的資料

輸入焦距和最大光圈,最多可輸入9支鏡頭的資料

使用A或M模式,就會有光圈連動和測光功能!

5) 快門組件與D300s的同級
1/8000秒快門

1/250秒閃燈同步快門
快門可靠度達150,000次
http://press.nikonusa.com/gallery/nikon/Digital_SLR/2010/D7000/images/D7000_shutter_unit.jpg
52微秒快門時滯
快門時滯是一項比較少人提的數據,但要捕捉準確的一瞬間,除對焦速度外,快門時滯亦會決定用家按下快門後, 到快門真正釋放的時間, 下面是我在網絡上收集的一些數據, 其實都能確實反映一部機身的等級:
Nikon系
D3 -- 37ms
D700 -- 40ms
D300 -- 45ms
D7000 -- 52ms
D90 -- 65ms
D80 -- 80ms
Canon系
1D系列 -- 40-55ms (好像可自訂40ms或55ms)
7D -- 59ms
其他還包括:
6) 100%觀景窗
7) 雙SD卡插槽
~~~~~~~~~~~~~~~~~~~~~~~~~~~~~~~~~~~~~~~~~~~~~~~~~~~~~~
2010/11/14新增樣圖
設定為
Picture Style為標準, 銳化設為5 (預設為3)
除室內餐室的照片外, 大部份相都是用ISO 100拍的.
因為不大懂貼圖, 如要下載原圖, 請前往:
http://picasaweb.google.com/michaelwanys/20101114#
觀看原圖
~~~~~~~~~~~~~~~~~~~~~~~~~~~~~~~~~~~~~~~~~~~~~~~~~~~~~~~~~
自動白平衡簡單測試
各廠家戶外的自動白平衡通常問題不大, 問題多數出於室內日光燈和螢火燈, 以至混合光源的複雜環境下。不少人認為某些廠家的自動白平衡處理日光燈的色溫較準, 但其實甚麼才算準呢? 有些人喜歡在日光燈下保持暖色調, 認為這樣了保留了現場的氣氛, 但有些人則喜歡較白的色調, 認為這才還原了現場的顏色. 廠家對自動白平衡的取態, 其實影響了自動白平衡的設定。N家決定盡量取悅所有人, 所以把自動白平衡分為自動白平衡1和自動白平衡2, 以下給大家一些實例.
測試環境:光源為「黃光」慳電燈膽 (品所是Philips的, 盒上色溫標示為2700K), 晚上時份, 沒有日光干擾, 另外, 櫃子的門在日光下所見是白色的.
自動白平衡1 -- 較白的色調, 希望還原顏色

自動白平衡2 -- 保持暖色調, 保留現場的氣氛

手動自設白平衡

不過, 從上述的實例看來, 我應該大多數時間會用自動白平衡1, 個人認為不會太白, 不會太黃.
~~~~~~~~~~~~~~~~~~~~~~~~~~~~~~~~~~~~~~~~~~~~~~~~~~~~~~~~~
後續希望更新其他測試
預計測試項目:
自動對焦的不同模式 / 效能
D-movie測試 (錄影時AF-S / VR / AF-D鏡頭機身mic收音情況, 錄影時AF-S / VR / AF-D鏡頭外置mic收音情況)
Eye-fi上載
AI-S鏡頭使用 (已完成!)
白平衡 / 自動白平衡簡測 (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