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Panasonic和Olympus兩家的M43相機賣的還不差
為什麼sigma或其他副廠鏡頭都沒有要做M43鏡頭的計畫阿??
有甚麼原因嗎???
inway928 wrote:
明明Panasoni...(恕刪)


說的也是
而且M43原廠鏡頭都那麼貴
價格上應該很有空間
http://www.wretch.cc/blog/winsun
其實原廠鏡跟其他家相比也沒特別貴

只是沒有副廠鏡,有些焦段想玩要花比較多錢(不喜歡再賣掉就好啦....)

有沒有計劃,不是我們一般人能知道,說不定有在秘密計劃也有可能。

這一切都要從商業角度考量來看,M4/3系統也才推出沒多久,廠商可能得觀察市場需求,才能進一步確定是否投入這項研發。倘若M4/3需求很大,廠商會可能不投入嗎?(有錢賺怎會不出)

所以,個人認為一切都得看市場情形,有需求自然就會出,當然需求量是要夠明顯的,不然用在研發的費用,可能無法獲得明顯的利益。如果依照目前市場反應來看,我想會出是遲早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應該先從消費客層的profile來思考這件事情,就比較看得出為何會有這現象

思考一下購買M4/3相機的主要客層,大都是哪類的人?

這類的人在購入基本的kit鏡組之後,再加買其他用途鏡頭的比例是否高?

把上面這兩個現象想通之後,再試想一下如果你今天是鏡頭的開發廠商,只有有限的資源,但卻有這麼多牌子、這麼多不同規格的市場得開發之後,你會選哪一個規格下手,大概就知道原因何在了。


考量到M4/3鏡頭與大部分可換鏡的接環規格差異太大,共用度低,不難想像為何目前還不太有副廠願意跳入,畢竟如果開發標準的DSLR或FF用鏡頭的話,只要接環部分規格稍改,要做到同時推出支援Nikon F mount、Canon EF、Sony alpha甚至Olympus 4/3規格的設計達到一魚多吃的目的,難度不算高。但是出M4/3就真的只有兩家M4/3的客層可以期待,目前還是太侷限了!

個人純粹只是就產品設定的經驗、不負責任的推論,等N與C分別推出自家接環的mirroless格式,再加上Sony已經推出的E mount,副廠鏡的廠商要跳入此市場的意願,應該會慢慢攀高,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副廠
據我所知只有只有一顆
Noktor HyperPrime 50mm f/0.95
巧克貓 wrote:
副廠據我所知只有只有...(恕刪)


這個應該不算是副廠鏡,而是改裝鏡

是廠商收購其他規格的鏡頭之後,硬改成M4/3可用

如果連這樣的鏡頭都算的話,那玩接環搞北港香爐派的,選擇可多囉

PS. 話說回來,因為搞轉接很容易,多多少少也扼殺了M4/3副廠鏡的生存空間吧?尤其是對很多同時擁有大台DSLR、只是買M4/3來當隨身備機的玩家而言,如果要花錢投資鏡頭,說不定還是會選擇DSLR鏡頭,然後用轉接方式裝在M4/3上面,一魚兩吃?至少我個人就是這種心態在看待M4/3呢!
m43 可以切進市場的是大光圈變焦鏡,目前就那可憐的一兩支,焦段都不齊,趁早推出反而可以吃下原廠的空缺。

一般副廠鏡頭最先切入市場的通常是高變焦旅遊鏡跟小砲管,偏偏 m43 剛推出就有配套措施,大概也影響副廠鏡投入的意願,比較起來,定焦鏡還是比較難賣,願意買的人也比較機車...
jakyou wrote:
m43 可以切進市場...(恕刪)


不過反過來想,M4/3的買家裡有絕大部分是不太懂攝影、從DC用戶上來的入門者,只有少部分的是大台DSLR、M4/3雙刀流都玩的玩家(姑且稱為『資深』用戶好了),與更少部分就是單玩M4/3但卻擁有不少單眼經驗的用戶。這三種用戶族群裡面,第一類的人大概不會對大光圈定焦鏡有那麼強烈的需求,第二類會買其他規格定焦鏡來轉接,只有第三類的人才會鎖定M4/3專用規格定焦鏡(但說不定這裡面還有不少原廠控,非買MZD或Lumix G不可!)縱使目前是產品真空帶,恐怕也是個乏人問津的真空帶,要我是副廠的PM的話,也會猶豫觀望吧?

老實說,Panasonic自己的20mm F1.7會獲得新入門用戶那麼大的迴響,我已經覺得很意外了,但要這些人沒事帶兩顆以上的定焦鏡出門換來換去,實在不容易吧?
出在aps上改個屁股就可以賣好幾家

找不到商業上的理由去投資M43吧

sigma有自己的foveon要玩 應該不會理m43
tamron算sony養的 要玩也是玩nex
tokina鏡頭也不多顆 好像不是很想賣XD

Leica,Zeiss來吧~~~
Dirty Deep Done Dirt Cheap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