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本文同步刊載於 euyoung's soliloquy]

我不知道大家用了GR Digital用了多久,事實上用多久也不是重點,GR Digital對我而言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個字,意義卻很大。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因為GR Digital,這是我第一台滿意的機器,讓我再多台相機沉沉浮浮中安定了一年三個月,雖然他還是在今年的六月跟我說聲珍重再見。

也因為GR Digital,我跟Ricoh還有GR Lens開始邂逅,開始認真的回顧過去GR的榮光。

也因為這台機器,才有成立GR Fan Club的動機,讓我跟大家分享用GR的喜與悲。

不知道大家的GR,是不是也陪大家度過每一個歡笑、快樂還有悲傷的日子?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還記不記得以前在分享GRD資訊的時候,大家是怎麼講它的?我記得的有:「哎呀這台雜訊那麼多,怎麼還有人要把高雜訊當成有底片味阿?」、「只能定焦拍攝,又只有28mm,拍人都會變形,拍攝還都不方便,這甚麼爛機器阿?」、「外型醜醜的,沒有金屬外殼,質感好差喔!」

雖然,它現在還是一樣醜,但是我們所期待的GR Digital 2,今天我跟它說聲哈囉了!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第一天拿到機器後,我就狠狠的拍了好幾張,雖然已經已經沒隨身攜帶GRD半年了,今天拿到GRD II,跟老朋友熟悉的感覺又瞬間湧上心頭。

好好的使用了一天,我只能對大家說:GRD的好,二代都還在;GRD的不好,二代都幫你改到好了!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RD剛上市的時候,組裝糟糕到一個不行,搖下去會有聲音的、LCD按下去有聲音的、按鈕怪怪的,該說有多糟糕就會有多糟糕。但是今天我一平靜心裡的興奮好好的使用,當然就是給他狂按狂試,想知道組裝到底有沒有改進。

GRD II的組裝實在很出乎我意料,因為當初GX100我也是覺得鬆鬆的,GRD II平心靜氣得來講,我挑不到組裝的缺憾。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在這千萬像素的時代,Ricoh也默默的跟上了潮流,也讓GR Lens搭配了新一代的千萬像素CCD,數位時代沒有真正的「色調」,但是這次GRD II,一天的拍攝下來,讓我覺得多了點溫暖,也多了分清澈透明,尤其是藍天。

也幸好天公作美,拿到GRD2的今天剛好遇到這兩週台北難得的藍天。

而暗部的表現,初步使用也進步不少,這幾天可以跟初代GRD比較後跟大家分享。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還記不記得,GRD的序曲:「 隨手拍的浪漫」?如果你還記得,請繼續往下看,因為GRD的二章:「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將會帶你看看GRD II的面貌!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二)你好!GRD II

昨天,連載開始的時候,相信大家都對這個很像紙盒的東西感到好奇:奇怪,這東西不是GR Digital的盒子阿?而且Ricoh的機器包裝都不是這樣的,怎麼會有一個這麼怪的盒子?

是的沒錯,聰明如你一定猜到了,這個盒子就是新版GR Digital 2的紙盒!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你也可以跟過去的包裝相比,這一款的紙盒顯得更低調了。以前的盒子,在環保包裝瓦楞紙之外,還罩著一層漂亮的外盒。

當然,這也是因為擔心測試時把彩盒壓壞,所以恆隆行把外面那個彩色的部份暫時保管,所以大家看不到。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一準備打開盒子,盒子上面還標注了環保包裝,說真的,我比較喜歡這次的包裝,以前的Ricoh相機上面有1:1的相機圖,這次包裝則完全省略這些東西,黑得很徹底,但也簡潔低調的很令人喜愛。

eco-friendly基本上叫做"環保材料",近年來因為提暢環保的關係,從傢俱、生活日用品、購物袋或是男女用金手持皮包都有eco-friendly製作的東西,與GRD一代的相同的包裝,只是不同的外貌,Ricoh跟著環保的潮流一起在保護地球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盒子裡面的東西不少,但都是大家的老夥伴了,不外乎充電器、機器本體跟一些線材,開箱我想我不專業也不專門,大概無法把每個配件跟排線好好的拍給大家看,我相信會有能人異士將這些呈現給大家的。

今天要介紹的也是希望巨細靡遺,但不會在這麼旁枝末節的地方,如果你不認識GR,請跟我來,讓我跟你說說GRD2的迷人之處;如果GR對你是老朋友了,那也沒關係,來看看新機器是不是保有原本的氣質,是不是能繼續再感動你。

剛剛提過了,盒子裡面很多東西,我提我有興趣的跟大家分享。第一個是說明書,一打開就是厚厚的「三本」:繁體中文、英文、簡體中文。我記得一代沒這麼多本阿?:confused: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一代滿多人關切的充電器:BJ-6,不過這次台灣的機種,仍然是長尾巴的充電器。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開了箱,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裡面的機器拉!等待許久,引領期盼的新機種,外觀看起來一樣,心臟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強韌呢?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來!靠的近一些,看看這顆數位版GR迷人的眼睛。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這顆鏡頭常常有人說,因為小尺寸的CCD讓它的表現失色很多,但是其實我不同意。

為甚麼我不同意?如果你親自使用過GRD這台相機,你就會知道這顆鏡頭,變形抑制相當的好,而描寫力跟再現力都很棒。我講的這些其實在各個地方你看到的照片都可以看出些端倪。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我就是這麼愛這顆小鏡頭(不然我怎麼會一直拍一直拍?),也很多人講了:「阿那個LX2、FX100之類的機器也28mm起跳阿,你怎麼不講他鏡頭很好,那些機器還有防手振勒!」。

說真的,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這顆鏡頭即使用到千萬像素的二代,表現還是很好,沒有甚麼畫質衰減的感受。

1996 年 10 月, Ricoh 推出了採用GR Lens的第一代相機:GR1 。 GR1 鏡頭為 4 群 7 枚結構,內含兩片非球面鏡片,高規格的光學玻璃和特殊的研磨、MC 多層鍍膜工藝相結合,從而獲得了優異的銳度和對比度效果,光圈葉片為 7 片。 Ricoh 在鏡頭裝配中還採用了高精密度黏合及校正技術,以確保鏡片組件之間的距離和光軸精確無誤。

(以上文字引用lhat版主的文章:GR LENS 之來龍去脈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RD二代,嚴格講並不是那麼明顯的「後繼機」,比較像補完版,大致上跟底片時代GR1、GR1s、GR1v小改款的形式類似。你所看到的,跟我兩年前就跟大家分享的GRD一代差不多,甚至一模一樣。你看吧?這機頂的排列樣式是不是似曾相似?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扮演著我們拍攝關鍵選擇的轉盤,其實材質跟一代還是有些許的不一樣,不過仔細辨識之下,差異並沒有想像中的大(好拉,詳細跟GR一代的比較我會在後面的連載講)

當然,你夠細心的話,還是會發現錄影小圖示不見了,改成scene,也多了My1跟My2。

說到這裡你可能就要懷疑了,那要怎麼更新軔體?以前不是要把轉盤切到錄影嗎?不用擔心,其他的按鈕按法都還是一樣,只是撥盤改為轉到「scene」。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扮演我們拍照調整設定的快捷滾輪,前面的倒是沒甚麼改變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後面的呢?改成跟GX100一樣了,阻尼感比較明顯,操作起來也稍微緊緻一點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電源開關,悄悄的也讓它開始發光了。有點要講的,電源開關這次做的比較淺,比較不突出,所以有點不習慣,會感覺比較不靈敏難啟動。

發光前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發光後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閃燈的接點,跟GRD一代一樣都是Sigma TTL接點,要獲得完整的TTL閃燈支援還是得買大塊頭的Sigma 閃燈,如果要小巧的話,就得買一般熱靴小閃燈了。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因應加大的螢幕,這次的menu與方向選擇稍微縮小了一點,不過menu/ok鈕倒是變大一些。

而且,這個按鈕改成亮晶晶的:eek:

我個人是比較不喜歡這樣拉,不過亮晶晶是有好有壞,壞的呢就是跟機身質感不協調,好的呢就是按鈕比較突出比較好按。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一代需要透過機身電子控制,需不需要讓閃光燈開啟的方式,在二代也讓你自己決定要不要讓閃光燈彈起了。

我是喜歡這樣的設計,因為實際使用過後,如果你不彈起,是不能選擇閃光燈的使用的(切換auto、紅眼等等模式),所以比較不容易誤觸閃燈,只是說這樣的設計又對一般使用者可能又多了點使用上的門檻。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閃光燈彈起的模樣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加大的2.7"螢幕,不過其實我感覺差異並不是很明顯就是了,不然之前我怎麼被二代騙,誤以為是一代。

這個螢幕,亮度比一代亮上許多,在大太陽底下使用也完全沒有問題。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一代常常換電池一打開艙門,電池就掉了下來,這次不止艙門幫你安了鬆緊帶,還有電池卡榫,讓你不再手忙腳亂。雖然在R6/R7/GX100就已經加入的新特色,但是在GR系列上面還是第一次。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差點忘記介紹了取消的"被動自動對焦感應窗",同樣的位置對焦燈往上移動了,而且對焦輔助燈的顏色也從橘紅色變成青綠色。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今天我們的講古就暫時告一段落,稍後我們來談談日益完整的GRD配件。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看到這裡就先上點隨手拍吧!休息一下

沒有調色、只有縮圖銳利還有加上站徽,此外我也沒有加上CPL,有一張藍到發黑的我也不知道怎麼拍的,在路邊等紅綠燈拍的。

1.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2.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3.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4.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5.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6.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7.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8.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三)日趨完備的配件

GRD從一代開始到今天的二代,原廠還有協力廠商陸陸續續都發展了一些套件,架構起一個完整而獨特的世界觀。

說到世界觀,第一個令人想到的就是「視角的改變」,沒錯,先介紹給大家的就是原廠的廣角鏡頭跟此次與GRD 2一同發表的GT-1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W-1是老朋友了,當初買了GRD約半年後,在資訊展購入這個配件,當時著實讓我使用上更加的理想。

原因在於它擁有變形度仍然保持極小,同時銳利度下降也不是太多,加上21mm的視角:不會像少於20mm的超廣角難以應用,又比24m、28m多了些誇張感。當時可說是我隨身攜帶的好幫手。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W-1也附上了一個鏡頭軟套,用來保護鏡頭。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裝上GW-1的樣子,即使是外掛了鏡頭,不僅是如同我剛才提過了保有畫質的水準,體積上也是很能兼顧攜帶的方便。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接著就是很多人有很大興趣的GT-1了,同樣的,GT-1也附上鏡頭保護袋,不同的是由於GT-1體積較大,所以袋子也大一些。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這是GT-1本尊,沒有附上遮光罩。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兩兄弟對看。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著裝的模樣。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自從發表會後,常常有人問我,為甚麼要出40mm這種焦段的增距鏡?

我個人解讀是有幾個想法:
1.我看過不少人用過37mm,DV用的增距鏡(或許3倍、或許2倍鏡),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有很大一圈成像圈),也因此GT-1的口徑跟體積會比DV用的鏡頭來得大,而且大上不少,相信為的就是避免成像圈,而40mm的焦段(1.43倍),也可能是望遠跟畫質的最終妥協吧?!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2.另外就是40mm其實也是一個很適合街拍的焦段,一來人物較不易變形,二來恰好是一個準標準鏡的焦段(恰好比50mm稍廣一點),可以讓習慣使用標準鏡頭的用戶,不會馬上得使用28mm這樣不熟悉的焦段。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3.40mm,這是一個在輕便小相機很常使用的焦段,舉凡Contax T2(38mm)、Rollei AFM35、Fuji Klasse(38mm)、Leica Minilux(40mm/2.4)。尤其是Minilux,你不覺得40mm/2.4正好是GRD加上增距鏡的數值嗎?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除了鏡頭套件以外,Ricoh也針對習慣使用RF的使用者,推出了高品質的外接觀景器。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這觀景器,當初很多人詢問,為甚麼不像GR1一樣直接內建在機器裡面,官方的說法是要提供高品質的觀看,因此選擇外接。

我第一次看到GV-1那個水汪汪得大眼睛,從裡面望出去還真的是明亮的嚇人。
不知道GV-2會如何呢?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V-1由於體積較大,加上鏡片外凸因此附上的是一個小保護包,GV-2就只是單純的薄套子了。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V-1跟GV-2的體積真的差上不少。除了體積的差異之外,兩者也有些不一樣的用途。
GV-1擁有21mm跟28mm的格線,適合常掛廣角鏡的人使用。
而GV-2則是單純的28mm,但是裡面卻有新加入的正方形構圖,可以對正方形的格式做適當的構圖。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亂入一顆福輪達的觀景窗,由於RF相機滿多的,這個底座大多可以互通,原則上大家有興趣,也可以找找Leica或者福輪達的觀景窗,各種焦段都有,價格....我不會說比GV-2便宜很多的:p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裝上觀景窗的樣子。相信大家對於GV-2的使用觀感也有很大的興趣,我這就來說說我的看法,我認為GV-2仍然維持很亮,而且比起福輪達的亮度更勝一籌,只是在外觀的質感上,採用磨砂處理,不若Leica or 福輪達的全金屬好。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原廠的套件講完,差不多可以來給大家一點特典,一般人比較少見的東西了。裡面有不少東西,花了不少心血收集,滿多都是日本舉辦特殊活動拿到的,裡面有一個配件,日本拍賣喊到10000日幣(那個小小的顏色鏡頭環)


第一個要講的,也還算是原廠部品拉,先來看看正面照,猜猜看是甚麼?好像只是三個很薄的小盒子?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Well,not for sale?不販賣的嗎?還有三個顏色的小圈圈?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是的你猜對了,這個就是在日雅喊到日幣10000塊錢的鏡頭環,因為這是日本舉辦活動才有贈送的鏡頭環。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其實在台灣,也是可以買得到的,當初一週年限量版上市的時候,有搭配這三種顏色鏡頭環一起賣:)

鏡頭環這樣的裝飾,其實我有認識的朋友自己想要鏡頭環一直買不到,因此就自己用卡典西德製作,有興趣可以考慮看看喔!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裝飾品過後,當然要介紹一點實用的東西,也就是背帶。這玩意兒可是可以幫助你減輕裝上廣角鏡&增距鏡的重量的呢!

首先就是日本一間協力廠商,ARTISAN&ARTIST所推出的皮製背帶。

ARTISAN&ARTIST在日本以專門製作精品配件著稱,是很多輕便相機迷&Leica迷的必敗物品,這條背帶是日本大型中古相機店Map Camera委託製造的。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我當時買的是紅色縫線的版本,因為我這個人稍微騷包一點,如果你比較低調,也有跟皮帶顏色一樣的黑色縫線版本。

搭配紅色環好像滿好看的!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如果你對這條背帶還有興趣,可以考慮繼續閱讀:[敗家]MAP CAMERA 特注GR皮製背帶介紹

我還有一個常用的背帶,就是GR21的背帶,這條背帶當初考慮的好久(我在猶豫要買紅色的GR1v還是要買金黃色的GR21)結果最後買了這條,後來就再也找不到了。

跟黃色環搭配也是很搭呢!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關於背帶跟一些哩哩扣扣的雜物,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參考這幾個網址。
1.GRD@二檔- GW1廣角鏡介紹

2..GRD @ 三檔 - Hakuba LCD遮光罩介紹

3.MAP CAMERA 特注GR皮製背帶介紹

這個透明文件夾,是一週年紀念機上市的時候,Ricoh發行的小紀念品,我也是後來才因緣際會拿到的。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這一條大手帕,也是日本GR BLOG公式網站的贈品之一,好像要投稿才有,在台灣應該有不少朋友有了,記得當時是帶去聚會發給大家的。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上面印著GRD的黑白圖片,大大的GR更是很引人注目。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其實還有些小東西,像是GR徵選年曆、LCD保護蓋,不過沒時間再拍了,所以這一回得介紹就要告一段落了。

(四)兩代電力公司

經過了基本的介紹,也看過了GRD日漸完整的配件群,本回我們來看看GRD的異與同,而且,差不多可以來談談GRD兄弟外觀的異與同了。

外觀的部份,我們從這一集來講,menu跟功能的差異,我們接下來幾天內會談到。

前幾天提到,我認為GRD 2比較像是承襲GRD的一切,並做出改良的機種,這一點跟底片時代一樣,GR1、GR1s、GR1v,外觀都相同,內在也都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改變跟改良。

此次GRD II的改良,很多都是過去我認為比較需要改良的部份,首先就是組裝,GRD 2的組裝初步的試用心得是紮實感提昇很多,總算有一種:「哇!這台GRD II差不多是完全體了」。當初有點惱人的機器異音(搖動有聲音)、LCD組裝不紮實(壓旁邊有聲音)、偶爾失靈的ADJ鈕,此次都不覺得有任何問題,或許只是一周的使用,可能需要等待長期的檢驗才可以下定論,但是就這周的使用,跟過去的比較,著實是感覺提昇相當大。

外觀的差異,第一眼也是大家第一手會摸到的部份,也就是蒙皮,這次採用的材質已經改變,變得比較服貼也比較薄,雖然同樣使用柔軟的蒙皮,但是顆粒感跟高度,都比較接近當初傳統GR的硬塑膠。

左為GRD II,右為GRD。這邊就可以很明顯看出材質的差異。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這是蒙皮的另外一個角度,這張是GRD II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這是GRD。比對起上一張,可以看出側邊多了一條,可以避免當初一代若是蒙皮脫膠,整片就掉下來的窘境。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新款的蒙皮,事實上滿接近GX100的,但是還是略有不同,以個人來講我比較喜歡新款的蒙皮,觸感比較明顯,而且比較服貼,過去我的機器用久了以後蒙皮也是有點稍微膨脹,這是雖然還不是長期使用,但我推測應該有刻意避免這樣的情況而做了蒙皮的改變。

正面的部份,配置也與過去GRD一代略有不同,相信大家在規格發表後都見到了,取消了被動式AF輔助窗。透過這張照片,也可以明顯的見到不同,上面的GRD一代,在被動式AF輔助窗下面的對焦輔助燈用黑色膠布貼起來了。

原本,對焦輔助燈是橘紅色的,此次也轉變成青綠色,與GX100/R7相同。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機頂的排列,兩代看不出有太大的差異,最主要的差異就是二代使用了發亮的電源鈕,另外一個則是轉盤的不同。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提到轉盤,從上面照片也可以看到,二代多了MY1、MY2,少了單獨的錄影,而將錄影功能移到Scene場景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一代的場景模式裡面有錄音、文字模式,二代除了保留文字模式,但取消了錄音而導入了斜度補正模式。

下圖是鏡頭伸出的模樣,事實上長度一樣。

但在對焦聲音來講,GRD II的聲音少了不少尖銳的聲音,取代的則是比較安靜平緩的聲音。這點,相信很多在試用會上的朋友都能見證。

但也可能因為取消AF輔助窗口,對焦只能仰賴CCD的對比對焦,感覺稍微慢了一些。目前在日本有些使用者拿到GRD II的看法也是比一代慢了一些。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二代,同時也把螢幕從2.5"小幅提昇為2.7",使用的感覺是明亮很多,在戶外陽光底下也還可以明快的使用,但同時也感覺到,可能亮度需要往下調整,不然會有照片太亮的錯覺。

左為GRD,右邊為二代。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機背的按鈕,也稍微往外移動了一些,OK/Menu鈕也稍微大了一些,最主要的改變就是按鈕材質改變,變成亮晶晶的材質。

乍看之下,並不很讓人欣賞,因為與GR的材質相當不搭嘎,但使用過後完全改觀,新版的按鈕行程比較深,也比較突起,容易操作而且回饋明顯,這是很值得讚賞的改變。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另外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改變的ADJ鈕。

GRD一代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RD二代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二代的ADJ按鈕跟GX100是相同的,在當時GX100上市,我有提了我的想法。我想習慣一代的使用者,多半會對這個有一段一段的按鈕稍微不習慣吧?但是突出的按鈕卻又方便人找到ADJ,回饋感也很明顯,可以說是好壞參半,可能就看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了。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在鏡頭環卸下後,指示你旋轉回去的點,也改為剩下一點了。
左下為GRD,右上為GRD II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GRD II仍然沿用GRD的電池,而電池艙的部份,也加上了卡榫,避免我當初更換電池手忙腳亂的情況。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就外觀來講,乍看之下仍然會以為這兩台機器一模一樣,甚至只有觀看規格也是接近的規格,但仔細摸索過後,才會發現到GRD2更改的貼心之處。

還記得在第一回我說的,『GRD的好,GRD2仍然留著;GRD的不好,GRD2都改到好了』,經過了硬體外觀的介紹,應該可以了解這句話了一半吧?可以了解GRD2改進當時GRD操作的缺憾。

至於這句話的另外一半呢?當然就是軟體的部份了!稍後接著看吧!
[GRD2]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Ricoh GR Digital II
(五)GRD II的內在:Menu選單

剛剛我們提到了GRD跟GRD II兩者之間外在的差異,這一回的介紹,大致上會順著GRD II的選單帶著大家去看二代的內在。

同樣的,大家知道我比較不喜歡花太多時間著墨在差異太小的地方,我盡量挑重點跟大家介紹。

嶄新的GRD II,選單有甚麼新菜可以端給大家呢?


就我使用的結果,大致上是跟一代大同小異的。當然第一個我們可以看出的差異,就是選單的介面更改了。
左邊為GRD,右為GRD II。

前一陣子才剛好使用過一段時間的R7,也有寫一篇心得,在選單的部份,可以看到這樣的介面,也從R7移植到了GRD II。

我個人的感覺是溫暖色系的配色,加上比較鮮明的對比,對於輔助觀看選擇選項,都有明確的感受。此外,這樣對比強烈的配色,在戶外陽光強烈的使用,也方便許多。


第一頁的選單,這一頁如果是熟悉GRD老夥伴的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在這邊,比較明顯的差異就是多了閃燈曝光補償,也就是出力的調整(註:GRD一代也於今日2007/11/22釋出最終版的軔體,新功能也包含此選項)


補一張GRD一代的選單配置(註:這張圖是先前的2.3版軔體,新的2.4版軔體顯示的不是CL-BKT棕色,而會改成CL-BKT黑白(TE))


另外一個跟GRD一代不同的地方,就在於1:1的照片比例,這個功能首次的導入是GX100這台機器,同樣的GRD II仍然跟GX100有所不同,也就是增加了1:1格式的RAW(GX100的RAW只有4:3跟3:2)


與GX100相同的,也還同樣存在Jpeg的格式。另外,最終版GRD一代的軔體更新,並沒有加入這個功能,有此一說是為了商品的區隔,但我認為除了這個因素,還有很大一部份是硬體的限制,應該是當初負責裁切的影像晶片,沒有做到這個功能。

如果說理光這麼斤斤計較要區隔新舊產品,那麼,為甚麼在GRD停產的今日,還要新增加新功能呢?


1:1的畫面。


GRD系列另外一個迷人的部份,就是比其他數位相機擁有更便利且更自由的色彩設定。

GRD在最早的時候,只能設定彩色的部份(設定1&2),在後續的軔體更新,也加入的黑白濃度的調整,還有棕色濾鏡的色彩調整,而棕色濾鏡也在最終版軔體跟GRD II演變成黑白(TE)

(註:TE為Toning effect,有棕(復古)・紅・藍・綠・紫等濾鏡)


這個部份是黑白的調整,扣除飽和度(黑白不需要顏色的飽和),可以自訂對比跟銳利化的程度。


這個部份是TE的調整,除了顏色濃度、對比跟銳利程度外,當然還可以選擇顏色的濾鏡


顏色的濾鏡,有五種可以選擇:棕、紅、藍、綠、紫


我最常調整色彩的部份,大概就是彩色的兩組設定了,由於在預設的幾組色彩設定我都不太滿意,因此兩組設定我都會有不同的調整跟用途。


包圍式曝光,這個功能也演變了很多次,到了現在也擁有一個很特殊的功能,CL-BKT。
CL-BKT的用意,就是拍攝黑白、彩色、第三張則是你在黑白TE裡面設定的顏色濾鏡,讓你可以不遺漏想保留的原始照片(彩色的那張)


GRD一代的時候,所有雜訊相關的選項,都是自動開啟的,GRD II則是把一般高ISO的抑制,拿進來讓你決定要不要抹除。

所以說,這邊的「減少噪音」,不是降低對焦的聲音,而是Noise Reduction


保存個人設定,其實早在GRD一代就已經出現,甚至R系列也每代都有出現,但是要到GX100的時候,才比較有可用性。

為甚麼講說到這個時候才有可用性?

原因在於說,GX100 & GRD II,在模式的撥盤上加入了My1、My2的選項,這可以使得切換的速度加快,真正變成一個「常用」且完全「順手」模式,可以當作「個人的情境模式」

在過去的機器如GRD或者R系列,只能透過設定ADJ等快捷按鈕來做切換,雖然眾所周知Ricoh的軟體操作快捷,但是真正實用並且快速的還是直接在轉盤上切換。


至於這兩組設定,或許有人會問我要怎麼去做使用。舉個例子來說,GRD不是沒有內建的場景模式嗎?那麼,或許就可以嘗試將所有設定都調整好:光圈f8、對焦無限遠、色彩設定飽和對比都加高,瞧!是不是一組風景攝影專用的設定就出來了?同理可用來做一組你喜歡的「街拍」模式,別忘了GRD有一個SNAP的對焦模式。

我記得我在試用會也跟一位朋友提到還可以有別的方式的作法。記不記得我們彩色的設定可以調整色彩兩組不是嗎?如果說可以設定好,然後儲存起來,看吧!是不是馬上就又多一、兩組不同的色彩設定可以使用了!

(註:假設你把設定一設定為飽和對比銳利都+1,儲存後更改設定,這樣的話切到My1則會是你設定的都+1,回一般PSAM則是你後來更改的設定)


同樣的也是近來的機器導入的元素,印象中大概R6左右放進來的,可以把原本的Auto:最低ISO到400,變成自己定義的數值,最高可以來到1600。

而AUTO的ISO,會根據場景去變化,所以常常會看到ISO 154、ISO 275這類的情況。



接下來的設定,算是GRD2植基在良好的操作之下,更大幅躍進操控的一個特點,也就是Fn鈕。

GRD在過去,有不少使用單眼相機的使用者,經常抱怨說GRD沒有曝光鎖定AEL,也沒有對焦距離鎖定AFL。這一點,GRD II透過Fn來實現種種得缺憾。

以AFL來說,可以透過AF/MF的切換,先啟用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對到焦之後,切換成MF,這樣焦點就不會再改變了。喜歡隨拍的人,也可以切換SNAP跟自動對焦

至於AEL,直接就有AE鎖定可以使用(印象中ADJ似乎沒有這個功能可以使用)

另外一個新增的,也是直接切換RAW檔跟Jpeg,讓你在重要的照片,可以迅速的切換,這個設計也幾乎跟單眼類似(ex:Pentax K10D)

喜歡拍攝黑白跟彩色濾鏡的朋友,此處也可以很愉快的切換。


Fn也可以做出ADJ可以設定的選項,用來當作第五個ADJ選項,不過我是認為那些特殊的功能比較能顯出Fn的價值(我還嫌Fn只有一個太少勒!)




另外一個GRD的使用者會遇到的問題,那就是28mm的廣角,常常很容易因為比較廣的視角,造成畫面的偏移,這點GRD II也貼心放進了水平儀,讓大家可以更方便的構圖。

這個水平儀的偵測,雖然我沒有拆開機器,但是大概可以隱隱約約猜測到,應該是採用氣泡感測的方式(可以看看腳架上的水平儀有各氣泡當作基準點,大概就是類似的感應法)。家庭遊樂器,Wii的感應方式,就是採用這樣得技術,只是相機的水平儀應該不需要這樣精密。


當然你可以選擇關閉,也可以選擇只要水平條或者聲音指示,不放心的甚至可以兩個都開啟。

不過我是覺得有點吵拉,只要有達成水平就會一直逼逼叫,所以我都只有橫條的顯示而已。


這是水平儀達成水平的樣子,會顯示成綠色提醒你。


水平儀之外,照片也可以自動旋轉,當你拍攝好之後,會自動轉正,這樣的資訊也會記錄到照片裡面,所以當你用秀圖軟體或者Photoshop打開,照片會自動轉正。


這是在螢幕上旋轉的情況。


剛剛也有提到AF/MF的切換,在MF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預覽出景深的差異,在左邊的對焦距離,可以看到有一小塊綠色的部份。

光圈F2.4,因為光圈較大,所以景深的範圍就比較小。


F5.6的時候,景深清楚的範圍就大不少了


在F8的時候,大約從1m到無限遠的距離,都是清晰的範圍。


另外一個新玩意兒,是『資訊顯示模式』,這又算一個翻譯不良的選項了。這用意是讓你上關景窗的時候,關閉LCD預覽但是LCD仍然可以顯示資訊。

只要你願意,就算沒有使用外接觀景窗也可以開啟,可是這樣會看不到要拍甚麼,你確定還要開啟嗎?這功能是為了讓有觀景窗的人不會被發亮的LCD影響,而又能兼顧拍攝資訊產生的設計(以前軔體的更新是可以選擇把螢幕關閉)


這是執行的樣子,在你切換模式轉盤,或者做光圈大小等等改變時,螢幕才會發亮顯示,不然會關閉螢幕。
GRD一代,也在最終版2.4的軔體放進這個功能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兩者的螢幕亮度差異。GRD2的對比、亮度都比一代好上很多,而且GRD一代的螢幕比較偏冷色調。

同樣都預設亮度,GRD II亮上很多。


要把一代的螢幕調到最亮,才會跟二代接近。


附註一個一代的選單狀況,因為GRD頻繁的更新軔體,所以後續新增加的功能,都是放在原本的選單後面,比較不整齊。


選單的部份今天就介紹到這一個段落,這回的內容比較無趣,所以說特別加映五張上禮拜拍的一些照片。
1


2


3


4


5


(六)GRD的過去與現在

從一開始的開箱介紹,接著來到配件還有GRD兄弟之間的外觀比較跟選單比較,寫到這裡,也代表整個文章快要到尾聲了。

GRD II機器的寫入,同時也很讓我讚嘆的,從過去龜速牛步改進,雖然稱不上飛快,但也增進不少拍攝的流暢跟效率。

過去GRD寫入RAW檔需要13-18秒的時間,GRD II使用66x跟150x的記憶卡速度也另人滿意,150x約為4.5~5秒,使用SDHC Class 6則與原場宣稱的3.8秒近似,寫入RAW檔的同時,也可繼續拍攝的動作,可以說是增進拍攝的連續性跟流暢,這點也是很值得稱賞的部份。

還記得試用會當天,很多人問我,GRD II的黑白照片拍起來怎麼樣?是不是還有保留顆粒感?也不是只有那時候才有人問我,很多我的朋友第一時間也是問我這個問題,但是不管在哪個時候我都還不能完全回答大家的問題。只因為我還沒試過。

也因此,趁著接下來一兩天,我就稍微嘗試了一些黑白照片還有高感光度的拍攝,另外,這一篇文章也將跟大家稍微說明一下幾個功能。

在開始之前,我也必須坦承很多測試都不完全正確,雖然我已經盡量控制變因了,所以請大家參考就好。在功能方面,也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也無法百分之一百把所有東西推上來給大家看。

我只能盡量給你我個人最真實、最貼近一般使用方法的使用感受。

引言講了一堆,就來進入這回的本文,第一個部份:ISO測試。其實我一直很不想測ISO,很怕又流於一堆相同場景的boring照,所以我挑了一個昏暗的咖啡廳,測試其中的高光的暗部的iso值。

下面這張就是sample場景,大家可以看一下擷取的部份,稍後我會稍微簡單寫上一些註解。

我都用相同的光圈下去拍,白平衡也固定在鎢絲燈



先來看看暗部的部份。
(註:nr on代表雜訊消除功能打開,nr off代表預設值未打開)

第一個部份是最低ISO,GRD是ISO 64、GRD2為ISO80,兩者大約相差1/3格。

暗部的部份觀看重點在於
1.地板細節
2.木頭細節
2.右邊的白牆雜訊出現的程度

可以看到最低ISO大家都還滿ok,GRD在白牆就稍微出現雜訊


ISO100的部份,GRD在白牆出現一些雜訊,比ISO64略高,而GRD2表現仍然ok,尚未初限明顯雜訊


ISO200。GRD II的雜訊在白牆上稍微有種GRD在ISO 64的感覺了,略為出現雜訊,在雜訊抑制打開後,就已經消除,而椅子的質感也沒有因為處理而喪失。


ISO400,在白牆的部份,可以見到GRD 2也開始比較明顯的雜訊,約略介於GRD一代的ISO100~200之間。

此外值得注意得是,GRD一代的木頭質感跟地板細節,開始消弱中。

而GRD II開啟雜訊抑制後,雖然相當乾淨,但是細節也有些許下降,可以見到地板得細節,GRD 2沒有開啟雜訊抑制表現是最好的。


ISO800大致承襲400時的狀況,只是在細節方面,又下降了一點。

可以看到,雖然GRD II的雜訊抑制開始可以有效消除數位的紅綠雜訊,但是也開始出現了油畫感,也就是跟Fuji F系列的數位相機類似的情況。

我個人覺得GRD II的ISO 800算可用,比起過去GRD我大概只有敢開到200(少部份開到400),我覺得GRD II算還不錯的。細節跟雜訊算有一個平衡點。


至於ISO1600,我本來對GRD II觀感不錯的,沒想到就突然暴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ccd還是有其物理的限制阿!


看完暗部的雜訊比較,接下來是比較亮的部份。

觀看的重點在於:
1.書櫃上的樹葉細節
2.書櫃書本的細節
3.書櫃旁暗部的區塊

ISO最低的比較。
我比較訝異的是,GRD一代在書本名字的呈現還有樹葉的細節表現就已經比較不理想了。


ISO 100。GRD細節表現仍然不理想,上面的白牆也開始出現顆粒。

大致上也可以看到開啟雜訊抑制的GRD II,樹葉的細節些許下降。


ISO 200

沒開雜訊抑制的GRD II,在細節表現開始接近開啟雜訊抑制的時候。


ISO 400

GRD一代不但雜訊開始明顯,細節也開始抹除,明顯的細節方面甚至比GRD II開啟NR的部份還糟糕。


ISO 800
我必須承認,在某些部份,GRD II的雜訊抑制開啟,確實是處理得很不錯。


ISO 1600
大家都爆炸了,但是GRD II的細節仍然比較多。


看完ISO的部份,可以稍微寫一點小結。

GRD II在高ISO的表現,其實我也必須說,仍然比不上數位單眼,但是也可以看到,如果以「救急」的角度看,在ISO 800的時候,其實也是很令人可以接受的,尤其在開啟雜訊抑制後。

提到雜訊抑制的開啟,過低開啟沒甚麼效果,又怕沒甚麼效果反而造成細節下降。我會建議當使用ISO 400、800、1600時再來使用比教適合。

再回到GRD一代,雜訊的痛,是很多大家使用GRD被抨擊的一點,過去我雖然隱約覺得高ISO雜點多且細節下降較快,不過在線在跟GRD II一比較,更顯得其不足。GRD II的高ISO著實改良不少。

既然提到高ISO,接下來當然就是這個部份的重頭戲,也就是『顆粒感』。

我仍然認為,GRD II仍然保有那種味道,那種感覺。

這是一張 ISO 1600,咖啡店一角的照片


光看一張不準,所以我挑了一張主題相近的照片,大家可以比較看看。我還是覺得調性差不多,很類似。

這部份是ISO 800,F2.4

1.GRD


2.GRD II


覺得縮圖看不清楚嗎?我也裁切起來讓大家參考看看。


你或許會覺得,ISO都開到800了,當然會有顆粒阿!沒關係!我們來看看ISO 200的部份。
1.GRD


2.GRD II


兩者的裁切。


在低iso的時候,GRD II 比較沒有原本GRD原來的感覺,但是可以看出Ricoh想繼續維持這種調性的調整,盡量讓他們維持過去的觀感,卻又兼顧高感光度的可用性。

除了顆粒感跟ISO表現以外,我相信廣角鏡跟增距鏡套件的表現,大家也都很感興趣吧!


就先從熟悉的老朋友21mm開始吧!其實這個配件出來很久了,相信已經有很多人的實際拍照了。


21mm的視角,比28mm廣上約10度的視角,比24mm又大約廣5度視角,卻又不像18mm這種超廣角那麼難抓水平跟透視的平衡,可以說是隨身相機在廣角上,很適合一般人旅遊使用的角度。

或許當初這個視角,除了實用以外,可能也為了貼切當初有GR21而刻意做的吧?






不過我相信,大家感興趣的一定不是21mm,對於40mm的興趣應該會大的多吧?

40mm的設計,對我來講也是很吸引力的組合,長久以來習慣於28mm/21mm的焦段,也常感覺視角太廣,是一種便利,卻也是一種侷限,或許就這樣減少了一些拍攝題材,有個接近標準鏡(50mm)的焦段,感覺也是很愉快的。

另外一個方面,40mm也是一個很具趣味,或者應該講淵源的焦段。這當然不是說過去GR曾經有40mm的歷史,而是許多經典的銘機,都曾經在接近這個焦段。比方說Contax T2(38/2.8)、Leica Minilux(40/2.4)、Rollei AFM35(38/2.8)、Fuji Klasse(初代機38mm/2.8)等相機都是接近這個焦段去做設計,也因此我對於這個增距鏡也是非常感興趣。



40mm的優點,除了視角的改變,可以造就更寬廣的攝影題材外,最主要的,就是減少變形了。不只是人像的部份,可以比較避免人臉的膨脹跟形變,對於商品拍攝也可以避免明顯的筒狀變形。

下面這個例子,就是原本的28mm跟裝上40mm的比較。

1.28mm


2.40mm



可以見到用40mm拍攝的物體,線條不會有明顯的膨脹感。

但是,40mm增距鏡也不是毫無缺點。

一者,龐大的身軀跟重量讓我對於帶他出門稍微感到卻步。
二來,不知道是不是光學結構的關係(兩片大凸面鏡片),造成光線繞射嚴重,很容易出現耀光,以下我的一些照片,或多或少都有些鬼影出現。








接著,給大家一些關於21mm、28mm、40mm的一些視角比較。範例地點是天母棒球場,中荷大戰。
28mm


21mm


40mm


不過GRD/GRD2可以辨別21mm跟40mm的焦距,我想破頭也還不知道運作原理,因為鏡頭上沒有電子接點,只有套筒有,推測可能是以開機的視角來做判別原理,因為當我裝上鏡頭開機後拿下,以28mm拍攝的仍然是以開機時判定的焦距顯示。

除了一些新配件的使用之外,本機這次也新增了Color basket的功能,可以拍攝:顏色濾鏡、彩色、黑白三張連拍。

1.Tone Effect


2.Color


3.Black & White


提到色調,其實我沒刻意拍一些照片比對色調,但是感覺上GRD II比較偏向溫暖的調性,不若一代那樣發色偏冷。下面這組照片時間不太一樣,僅供參考,不能完全印證我上面的講法,請大家用輕鬆一點的心態去看他。

1.GRD


2.GRD II


GRD II把錄音功能移除,把斜度補正拉進來,這個功能是甚麼呢?

就是像這樣斜拍的文件、車票、甚至是佈告欄,你應該常常拍攝吧?可是有點困擾的是,看起來斜斜的。


沒關係,理光幫你辨識後轉正,以後你要拍名片就快多了拉!


這個功能,同時也可以用在你「已經」拍攝好照片,卻臨時想要補正,這時候你可以從撥放模式中,按下menu裡面有個選項就可以直接補正,不一定要透過情境模式。

另外提到一個功能,是關於閃光燈的部份,不過這部份我沒有拍到照片,所以只能嘴砲講講。
閃燈補償的部份,是個滿重要的演進,過去無法補償的時候精長會有太近造成主體過曝等窘境,現在都可以獲得改善,不過我要講得不只是這個,而是外接閃光燈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GRD要獲得TTL得安裝Sigma TTL的接點,不過也可以一般使用單點觸發的閃燈,但是擁有單眼的朋友,多半會想要延用閃燈,少一筆開銷。

在GRD一代的時候,我嘗試過一些TTL閃燈,比方說我在使用的Oympus FL-36,是無法觸發的,不只連TTL都沒有,連觸發都不行。GRD II讓我很驚訝的一點,就是現在可以觸發各廠的外接閃光燈(應該講支援度提昇,但是仍然沒有TTL),我試過Olympus FL-36跟Nikon SB-800,都可以順利觸發,我猜測SB-400應該也可以順利觸發。

錄影部份,GRD II也獲得改善改良,有一些影片,正在考慮怎麼放上來。

一些新功能,還有調性的介紹就差不多到這裡結束,這幾回的介紹也來到尾聲了,下一回就會結束,將這幾天所拍的照片跟一些心得做簡短的整理變成最後一回。


(最終回)思想の継承と、道具としての成熟

連載進行到這裡,代表一個禮拜的使用心得,已經告了一個段落。雖然花了比預期還長的兩週來完成心得的書寫,不過我想大致上都已經完備。

連帶的在這篇,我也得跟大家稍微說明有些沒做的測試,為甚麼沒做。當然,有限的時間我也必須做些取捨。

1.GR Lens的變形:在GX100已經測試過GRD跟GX100的變形,而同樣的鏡頭即使更改感光元件也不會造成變形變好or降低。

2.色調的比較:這個部份確實就是比較難去仔細比對的部份。一來,時間還是很大的考量;二來這幾天都沒找到很仔細的標的物去做比對,加上我也不願意擺上一台DC跟幾個茶杯來展現現實生活中的眾多色調,因此我也只能就我過去使用GRD一年多的經驗跟現在的新機器做心得感想而已。

大致上就是這些還沒做到,也算我感到比較遺憾的地方。

順著昨天的話題講,我得補充兩個感想。

一個就是白平衡的改進,在昨天的ISO測試,其實我已經將室內的白平衡固定在3300k(鎢絲燈),但是GRD一代仍然出現偏青、偏黃的狀況,尤其是拍攝六張大概出現三種不同的色溫,這算是比較讓人無法接受的一點,雖然GRD II色彩有點偏黃,但是至少整體的白平衡都是同一種的狀況。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自動白平衡,當使用自動白平衡時,GRD II表現的情況比GRD要來得穩定,也更接近現場光源,保留現場氣氛又不失準確,不至於完全矯正而沒有現場的感覺。

另外一個則是色調的感想,我個人覺得GRD II經過微調後,可以比GRD一代有更彈性的設定,顏色的濃度也比一代來得濃烈,不過預設的情況就稍微平淡了一些,並且有點顯得比較比較有透明感,跟當初的CCD特性不同。

顏色比較濃烈之外,二代的調性也比較偏向大眾口味,沒有那麼冷冽的調性,走的是討喜的溫暖調性,對於拍攝人物有比較好的發揮,就膚色的感覺,有點像是手邊的Contax T3(但是還是差不少就是了)。

變成溫暖的調性,有時候也不知道是好是壞,但是對於滿多用戶來講,應該算是一大福音吧!

把這些昨天沒講到的補完,也算是時候來講最後的結語了。

說真的,現在突然要我講結語,我還真的不知道該講甚麼,因為在過去一連串的連載我大概已經把我要講的話說完了。

GRD II的出現,雖然不如我期待的大CCD版本,但是更改的部份還有能夠延用套件,對我來講都是很便利的地方。電子性能的改進(白平衡、寫入速度、對焦聲音),雖然在規格上感覺不明顯,但是使用感卻是大大升級。在新增一些性能跟改良的同時,GRD user們最滿意的許多模式(Snap、雙轉輪)都仍然保留,維持當初使用的習慣。

對我來說,GRD II幾乎是我夢寐以求的機器了,當初的GRD似乎變成是現在幾近完美展現的雛型而已。一路走來,從當初使用的Fuji S602、一直想買的Olympus C8080、然後接觸不少高級DC(Nikon P5000、Panasonic LX-2、Canon G7),卻也還覺得GRD最順手,不為其他的,因為他最輕便而且最符合我的單眼使用習慣。也只有他,能讓我放下大概五個月的單眼,專心使用小數位而已,即使我現在擁有數位單眼,我還是喜歡當初使用DC的輕鬆感,GRD/GRDII(好拉,還有GX100)算是可以給我良好操作又給我輕便高質素的影像。

過去GRD是被抨擊ISO表現很差,現在GRD II是被抨擊跟GRD規格一樣,沒有差異。我也只能請大家仔細看看GRD II所擁有的,規格看不出來的東西。

當然,這樣的說法還是會被許多專注在「規格」的朋友說:「規格不好,沒改進那我要看甚麼?」有些改進只是存在於你細心去體會,如果當初已經夠好,現在改進他缺乏的部份,那為甚麼一定要說它不長進呢?

前幾天,剛好看到對開發者的訪談,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為甚麼不考慮使用APS-C的感光元件呢?」

這大概是大家對於GRD II最大的期望吧!開發者只是說了:「感光元件面積的提昇,也是可考慮的,只是這樣就無法繼續兼顧體積。」當然說不一定還是官腔說法,但是仔細想想數位機器背後的電路板需要那麼多體積,真的要變大,那好像就失去GR隨手帶的精神跟意義了?

或許,過一陣子就會有更多的使用心得了,可能會把GRD II帶回家來繼續:Life is GR DIgital了

碎碎念不少東西,在連載的最後,挑了50張照片當作結尾,簡單的生活心得而已,在台北生活很苦悶,沒有孔廟可以拍,一些生活寫真就多少參考看看吧:)



















































































































































Special Thanks

這次的測試我要感謝:
克里歐
小帽大方商借我Tamron 90mm macro
huge大方商借我ZD 14-54 & OM 50/3.5 macro
海琴正姐幫助我裁切圖片
馬克愛咪、酷哥、咻明、紙星星幫我抓臭蟲
aran給我的測試建議,讓我可以補上剩下的不足
JK也大方商借GX100,雖然最後沒有借
隨拍羊幫我想測試標題,雖然我到最後還是沒有想出一個很棒很聳動的標題
還有GR Fan CLub的眾版主們,在測試之前就已經給我很多意見跟方向

當然,也要感謝大家觀看這篇文章。


edited and waiting remove
edited and waiting remove
edited and waiting remove
太精彩了...想哭...

很少人可以把測試文寫到心坎...

當下真想翹班馬上去殺一台...(不管40D了....)

....

真的是太精彩了....
一個甘苦的工人,做著讓自已high的金工
寫的太好了啦
怎能不支持呢

藍天白雲 他的強項之一^^
專業的分享文
照片美
介紹又詳細
加分加分
Bravo~
精彩的文章~
http://tabrisphoto.blogspot.com/ 繁華與落寞的邊境
您真是GDR的最佳推銷員,圖文並茂
連我這種對DC排斥的人都不禁想買臺來玩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