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COH,這個相機品牌在筆者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解下了不解之緣。筆者踏入攝影的領域,也因為RICOH XR500這一款SLR相機的啟發。當攝影進入了數位時代之初,筆者第一次接觸可翻轉LCD螢幕的數位相機,也是RICOH。縱然當時的解析度不過35萬像素而已。不過對於筆者來講,還是一個十分神奇的相機。想想看,跳脫OVF使用LCD取景,並且還可以翻轉LCD螢幕。又,不用沖洗底片,就可以在相機LCD螢幕或電腦上看到該該所拍攝的影像,這種神奇的魅力,深深的影響著筆者。
在這些年,也曾有機會使用到RICOH相機,不過大都只是匆匆用過,並未有其他深刻的印象。直到在不久前取得了RICOH R10這一款擁有千萬像素、七點一倍光學變焦的數位相機。經過一陣子的相處後,讓筆者對RICOH相機有著更為深刻的體認。當然了,或許跟一些人的期望一樣,RICOH也能推出DSLR相機,延續著SLR時代的榮耀(

RICOH R10特點簡介
R10是今年三月RICOH所推出的R8後續機種。基本上的架構與R8並未有多大的差別。不論是解析度或者是外型。當然R10不是推出來騙錢的,總要有一些變化才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對不?R10與R8最大不同點在於採用3吋LCD螢幕,螢幕解析度則與R8一樣是48萬像素(這種解析度比許多3吋機種在播放感受上還要來的爽上許多)。
解析度上,
在操作上,則是搭載了今年七月所發表的GX200一樣的電子水平器與攝影場景模式。電子水平器的好處筆者想不用解釋也知道,在拍攝有水平線的照片時(例如海邊的日出落日、夜景等),若腳架上沒有水平儀,透過雙眼的調整水平,多少會有些誤差產生。因此電子水平儀的功能,就是不論在直拍或者是橫拍時,都可以拍出水平的照片。
於其他攝影機能上,可以自己設定「自定義自拍」。這種拍攝與R10內建的「攝影間隔」又有所不一樣。自訂義自拍是在10秒的時間內(也可設定五秒或者是三秒不等的時間),拍攝幾張照片(最高10張),至於間隔攝影,則是在每間隔X小時X分X秒拍攝一張照片。另外R10增加了ISO AUTO全自動功能,針對場景調整ISO感光度,也可以在攝影時自動地進行對比和銳利化等等的層調補正。。
R10的感光元件為1/2.3英吋有效1000萬畫素CCD、最大影像解析度3648X2736像素,也可錄製最大640X 480@30fps的動畫攝影,影像處理核心引擎則採用最新新III代設計,ISO感光度是80~1600,也準備了CCD式照相時光學防手振機構。包含AUTO全自動攝影場景模式在內,有5種攝影場景模式。
鏡頭上則是使用了七點一倍光學變焦鏡頭,換算35mm傳統底片格式時,約為28~200mm,除7.1倍光學變焦(200mm)以外,相機還提供了功能強大的自動調整大小變焦功能,遠距拍攝最大變焦可達40.7倍(相當於1140mm),不過筆者想,這應該是使用了裁圖的方式來放大影像,也就是說,變焦的倍率越高,影像的解析度則會越低。
R10與其他消費相機,在防手震功能設計上大都採用鏡頭防手震模式不太一樣,R10採用的是CCD防手震的設計,至於效果好還是不好,筆者在1/15秒的模式下,倒是還可以拍出蠻清晰的照片,若快門速度再慢一點,就不太有效果了,除非是拉高ISO讓快門速度得以增加。
在EASY模式下,也就是Auto攝影模式下。可以開啟「背光補償功能」背光補償功能在主要拍攝對象太暗的拍攝場景中使用,例如:拍攝明亮背景前的人物時。在輕鬆拍攝模式下,可用功能按鈕打開/關閉此功能。
規格檢視
雖然R10這一款相機看起來外型並不會讓人覺得有多複雜。筆者實際操作過後發現R10其實所蘊含的機能還真不少,尤其是一些平常看似用不到,真的需要時卻是十分好用的機能。
■R10採用1/2.3吋CCD,總像素約為1030萬像素,實際使用1000萬像素。
■鏡頭變焦率為7.1倍,換算傳統35mm底片約為28~200mm。廣角端最大光圈為F3.3,望遠端的最大光圈為F5.2。要是廣角端的光圈可達F2.8或是F2.0就好了。不過鏡頭口徑應該也會變得很大吧?
■支援4.8倍數位變焦,配合光學變焦後,總計可達34.1倍變焦。
■對焦方式有多點自動對焦、單點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固定對焦(開啟快拍模式時)與無限遠對焦。
■快門速度最低為8秒,最高為1/2000秒。8秒的速度雖然在某些時候可能不太夠用,不過一般拍攝夜景、晨昏日落倒是還蠻足夠的就是。
■三種測光模式,有256分區多重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單點測光。
■防手震機能採用CCD防手震與高ISO防手震。
■最近拍攝距離廣角端為1cm,望遠端則為25cm。
■ISO設定最低為ISO 64,最高ISO 1600。
■可調整曝光補償,範圍為±2,也可進行曝光補償包圍拍攝,不過只能-0.5EV、0EV與+0.5EV。
■3.0英寸TFT LCD(約460,000像素)。
■拍攝功能 連拍/S-連拍/M-連拍、自拍(操作時間:约10秒/2秒)、間隔拍攝(拍攝間隔:5秒至3小時,每間隔5秒)、色彩包圍式功能、固定最小光圈、AF/AE目標平移、雙重記錄尺寸、柱狀圖、格尺、放大相片圖標、圖像旋轉回放功能
■使用專用鋰電池,根據CIPA標準,約可拍攝300張。
■外觀尺寸102.0mm(寬)x58.3mm(高)x26.1mm(厚)。
■ 約168克(不含電池、SD記憶卡及腕帶)。
外觀檢視
R10的外觀看起來中規中矩,若以外型的設計來看,比較傾向是男性款式。雖然有金色、銀色的顏色,不過筆者本身是比較喜歡黑色的款式,看起來比較低調內斂的感覺。就外觀來看,沿襲著G系列與R8的設計,相機本體比較沒有較為突出的地方就是了。
↓R10的正面,鏡頭部分感覺十分的搶眼

↓看不出來,這樣的鏡頭居然擁有7.1倍的光學變焦

↓RICOH的標誌低調的設計在機身正面的右上角。不是浮雕的設計,而是採用印刷的方式印上去

↓位於鏡頭正面左上方則是對焦輔助燈與內建閃燈

↓型號的Mark則是採用浮雕的設計。至於右手握持處正面則是較為突出的外型,輔加一片軟性塑膠當作止滑片


↓機頂部分有變焦桿、拍攝模式轉盤、電源開關與快門。在電源開關前方兩個小洞則是收音用的麥克風

↓在機頂平面處,用英文刻上了7.1倍廣角光學變焦鏡頭的字樣


↓近看攝影模式轉盤,轉盤的設計很簡單,銀色金屬加上直條增加摩擦力的刻痕

↓變焦桿操作起來很順暢,不過確有一點小小的缺點。臨時改變變焦時,會有鏡頭煞車不及的感覺

↓機身側面有兩組手腕帶繫繩孔,看需要使用。下方的繫繩孔的旁邊則是AV輸出與USB連接埠


↓接著來看機身背面。R10的機背幾乎被3吋的LCD螢幕所佔據。其餘操作按鈕則是在LCD螢幕的右側。看似按鈕不是很大,不過操作起來卻蠻好用的

↓由上而下分別為播放按鈕、十字方向搖桿、選單按鈕、Fn自訂快速功能按鈕、刪除與自拍按鈕、DISP螢幕顯示切換按鈕。為於這些按鈕右邊則是播音用的喇叭

↓十字方向搖桿製作的十分精緻

↓機底部分,為了避開鏡頭,所以腳架孔設計在電池艙旁邊

↓電池艙與記憶卡艙蓋打開的樣子

↓鏡頭收納、廣角端與望遠端鏡頭的樣子



選單介紹
R10的選單使用起來並不難,不過功能上來說,還蠻有趣的。筆者對選單中的後製部分比較有興趣,因為可以直接在選單中調整照片曝光分佈的結果。也就是說,萬一照片有曝光不足的情況,可以透過後製來處理,不需要上到電腦中進行調整。也因為電池使用時間還蠻長的,所以也不用擔心一直調整照片會讓電池很快沒電。
下面就是R10的選單,筆者簡單的介紹一下各部分功能
操作選單
↓P模式下的螢幕畫面呈現

↓兩組筆者自訂的MY1、MY2


↓錄影時的樣子

↓情境模式畫面

↓情境模式設定畫面










↓全自動攝影模式

↓曝光補償的設定畫面

↓白平衡設定畫面


↓ISO設定畫面,R10最高ISO可到1600


↓解析度設定畫面,最低可拍攝VGA大小的解析度


↓曝光/對焦鎖定機能

↓透過方向搖桿可以決定所要對焦與測光的區域


↓這是定點變焦功能,亦即由28mm開始,在ZOOM時是會停在每一固定的焦段,例如35mm、50mm




↓倒數自拍機能,內部原廠設定倒數10秒與2秒是無法變更,不過還可以加入「自定義自拍」


↓筆者認為R10在拍攝時的最佳功能,水平儀功能





↓近拍機能,最廣角端可推進至1公分處拍攝,最望遠端時則為25公分的拍攝距離


↓閃光燈控制機能

設定選單
在操作選單中的所有設定,也可以在設定選單中進行選取。亦即操作選單中的部分機能其實是設定選單的「捷徑」,因此我們在設定選單中同樣可以看到操作選單中出現的設定機能
↓設定解析度


↓對焦方式選擇。對焦方式有一組為「快拍」,就是固定焦距後直接進行SnapShot的攝影


↓測光模式選擇

↓連拍模式選擇

↓圖像設定就是色彩模式的意思,喜歡重口味的除了可以選擇「鮮明」模式外,也可自訂飽和度與對比度



↓閃光燈曝光補償設定,與曝光補償一樣,可以每1/3等級進行±2的調整



↓白平衡包圍曝光與曝光補償包圍


↓拍夜景時用到的會比較多的長時間曝光機能,不過最長曝光時間只有八秒


↓記錄兩種尺寸是拍一張照片時,會存兩種不同解析度的照片


↓講了很多次的自定義自拍機能就是在這邊設定


↓拍攝時以最小光圈攝影

↓間隔攝像..............啊就是間隔攝影啦


↓相機晃動校正就是開啟CCD防手震的意思

↓限制慢速快門速度意思就是當快門低於設定的速度時,就不予以攝影


↓其餘的設定在攝影選單中都有出現了,筆者在此就不再解說



↓回復到原廠設定


↓以下就是相機內部的設定機能,一般直接看就知道的功能就不予以解釋了

↓當習慣的設定都設定好之後,可以存在兩組自訂模式內

↓定點變焦的關閉與開啟是在此設定的

↓機背上的Fn按鈕,是可以自行定義其按下去會啟動的機能,筆者是設定成為AE鎖定



↓ISO自動提高設定是在拍攝時,若快門速度過慢,R10會自動提高ISO,不過這樣的設定與Auto ISO是不一樣的。ISO自動提高設定是可以設定最高ISO開到多少數值


↓記錄兩種尺寸的副檔案尺寸就是在這邊設定

↓其餘的設定機能






↓也可以設定按下機背上的方向搖桿ADJ按鈕後,呼叫出四組常用的快速設定機能

↓其他設定


播放選單
↓在播放影像時,將所有的資訊全部都一併顯示在LCD螢幕上的樣子

↓關閉所有資訊顯示

↓開啟曝光過度警示機能

↓簡單的資訊顯示機能

↓20張縮圖檢視

↓放大檢視


↓進入播放的設定選單

↓標記功能與標記功能設定後的顯示畫面



↓改變照片的解析度,不過只有1280與640兩組可以選擇。一般是用在網路貼圖或是Mail傳遞用比較多


↓修剪,就是截圖啦



以下兩組機能,等級補償與白平衡補償是筆者對R10所有機能中最喜歡的,因為不用透過電腦就可以進行簡單的修圖
↓等級補償就是進行曝光補償調整



↓左上角是原圖,右邊則是調整過後的顯示圖。至於下方則是可以透過調整三個曝光點(最亮、中間、最暗)來進行整張照片的調整



↓這是白平衡調整的畫面。也可以當作濾鏡加減的調整



↓其餘的設定畫面

實拍與操作感想
R10於拍攝時有幾個筆者認為很不錯的地方,例如對焦速度頗快,比較少出現迷焦的情形。不論是機背或是機頂的按鈕反應都還算不錯。只不過設定近拍與閃燈時,往往要推個幾次才會出現設定的畫面,這是筆者最不滿意的地方。另外,變焦的速度也很快,不過可能是因為速度過快,有時候推廣角又馬上改成望遠時,相機會頓個一秒後才有反應,這也是筆者認為鏡頭變焦有煞車不及的地方

色彩表現上,是還蠻中規中矩的感覺。不過不知道是否因為解析度高,但鏡頭質量跟不上?就算開到ISO 80來拍攝,放大到100%的模式來檢視細節,總覺得顆粒蠻粗的就是了。白平衡設定很精準,幾乎不太需要用到手動白平衡,只要針對拍攝時的光源,選擇對應的白平衡就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
電池可以用很久,這也是值得讚賞的地方,筆者用了這半個月下來,只充電過三次,算是很省電的相機28mm廣角端與200mm望遠端,再加上可以1公分近拍與長效電池的設計,嗯......兩顆電池加上8GB的SDHC記憶卡,說不定就夠澎湖三日遊咧。
實拍照片如下所示,請各位參考看看囉
廣角與望遠端表現
28mm開始的廣角與200mm結尾的望遠,R10一機到底真的是很方便。只是比較讓筆者覺得有點不滿意的是,在望遠端的影像品質似乎還有進步的空間?各位可以看一下原圖就知道筆者的意思了。雖然誠如DSLR的18-200mm一樣的感覺,就是望遠端大家都希望有比較好的品質。換成R10也一樣,筆者更希望下一款的R系列能在望遠端有著與廣角端一樣的品質表現。
↓廣角端

原圖
↓望遠端

原圖
↓廣角端

原圖
↓望遠端

原圖
微距攝影表現
可以貼近到一公分的距離進行近拍,雖然不是很特別的機能,不過在眾多消費相機中,有一公分近拍的相機畢竟不是很多,因此R10的一公分近拍也可以算是值得一用的功能吧?不過筆者有發現,一公分近拍時,有時候因為光線角度的關係,R10鏡頭本身會在主體上造成陰影,這一點在使用時請注意換個角度閃一下喔。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人像攝影表現
說真的,消費機因為鏡頭與體積設計的關係吧?所以景深很深,因此想要表現出如DSLR那樣淺景深的感覺似乎也不太容易,除非是在微距功能時,才比較會有景深淺的感覺。所以R10在人像攝影的測試上,(或者這次也不太能說是人像攝影,只是用人為主題拍了幾張照片),MD的眼睫毛還蠻清晰銳利的就是。
這次的測試有將閃燈補償降至剩下1/3級,所以略暗一些,有興趣者可以下載原圖自己修一下。以下請各位看看囉!PS...筆者認為是自己拍的很不好就是了.......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其餘風景攝影表現
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只要將飽和度往上調一級,順著陽光,幾乎都可以拍出不錯的作品。R10在晴天下的表現真的不用多說了,就是一個字.......棒!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