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了一段時間,還是有點搞不太清楚焦段的問題,最近想要買長焦的旅遊鏡,
200mm or 300mm的來拍一些路上的事物.
先就手邊的18-55問一下好了,我想知道 18端跟55端到底是實際上距離相機有多少公尺呢?
是不是還要*1.5?
焦長是敘述鏡頭將物轉為成象時, 光線聚合的能力
焦長越短的鏡頭, 聚合力越強, 同樣的物 (同樣的大小, 距離) 會產生越小的成象
例如站在三公尺處的一個人, 頭頂到腳底在成象裡可能只有幾 mm
焦長越長的鏡頭則相反, 聚合力越弱, 會產生越大的成象
站在三公尺處的同一個人, 頭頂到腳底在成象裡可能有一兩公分
所以這單純是鏡頭的物理能力, 跟片幅無關, 不需 x1.5
實際拍攝時, 焦長對您的影響是視角
您可以想像一個金字塔
塔底的四邊形是底片或 sensor 大小, 塔高則是焦長
從塔底的四邊形各頂點通過塔頂延伸出去的就是照片能補捉到的範圍
比起用角度來理解, 這樣有另一個好處
24mm 和 50mm 的鏡頭有多大差異?
同樣的距離, 24mm 涵蓋的寬度與高度各是 50mm 的兩倍左右
同樣的人/物, 要佔同樣篇幅, 24mm 需要的距離約是 50mm 的一半左右
您也可以套用在 200mm 300mm, 與現有的 55mm 進行比較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joe641011 wrote:
拍照了一段時間,還是...(恕刪)
所謂的焦段都只是角度的觀念
因為沒有人會說我拍照用的是85度角
還是60度角
或是8度角
所以用一個統一的觀念來說焦段是多少
就跟統一貨幣一樣
你拍照的焦段跟你的被拍攝者的距離一點關係都沒有
你可以用15mm拍照20公尺遠的人
也可以用85mm拍照20公尺遠的人
你可以用15mm拍照2公尺遠的人
也可以用85mm拍照2公尺遠的人
有了單眼就不要再說什麼我可以把拍攝物體拉多近這種用小DC才有的奇怪又完全錯誤的觀念
你若只調整相機就能把被拍攝的物體拉近
那起不跟絕地武士一樣擁有原力了.....
被拍攝物體不會因為你調整鏡頭的焦距而跟你之間的距離有任何的改變
你用15mm拍它在20公尺遠~你把鏡頭轉到85mm它還是在20公尺遠
就算你用2000mm拍照它還是在20公尺遠
每顆鏡頭的焦段都只是用來表示可視的角度有多少度而已
像是FF機身的24mm就是約84度的視野,轉到70mm就是約34.2度的視野
會有東西在照片中變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將鏡頭拉到望遠端而視野變小,在整張照片中因為視野比較小,所以照片中物體呈現出來的感覺就會比較大
這樣有懂嘛?
換算是因為以前都是約略用35mm片幅的底片做視野換算
35mm底片的視野率幾乎跟現在的FF片幅(5d2、5d3、D700、D800這類似的機種)的視野率一樣
所以現在幾乎都用這個換算當視野的基準
另外若是你的鏡頭18-55mm的話
在Canon的APS-C上要x1.6的焦段=28.8-88mm,所以視野為74.2度-27.5度
若是Nikon的話則是x1.5的焦段=27-82.5mm,所以視野為76度-28.5度
紅塵紛紛情難了,風雲變幻醉一場
慢慢長途尋真我,千杯難倒一酒湘
癡心躊斷緞愁腸,豪情傲劍渡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