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也該來個「進擊的渦輪引擎」

國產車也該來個「進擊的渦輪引擎」
這幾天版區非常的熱鬧,嘉偉的影片事件鬧的沸沸揚揚
想發文討論一下KUGA,但是又怕受到管妹的照顧
只好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渦輪引擎的想法
尤其是先前很多人詬病的一些問題

引擎有人喜歡自然進氣引擎高轉速尖銳的運作聲
也有人喜歡渦輪引擎猶如爆發般的動力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但是一個好的引擎心臟,可以讓你有更好的駕馭體驗
不過以目前的趨勢來看
渦輪引擎才是符合「低油耗、大馬力」的發展方向

舉例來說
Mercedes Benz A180 (122匹)
Audi A1 1.4 TFSI (122匹)
Mini Cooper S 1.6T (184匹)
Skoda Fabia 1.2T (105匹)
Volvo S60 1.6T (180匹)
Luxgen 5 Sedan 1.8(154匹)
Ford Kuga 1.6 (177匹)

傳統的自然進氣引擎2.0升大概只能有150匹上下的馬力表現
現在掛上渦輪增壓的輔助,1.6升引擎要超越150匹輕而易舉
而且油耗表現的又比自然進氣引擎還更好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真的很有難度,或許只有氫氣車可行
不過現階段「要馬兒好、要馬兒少吃點草」,渦輪引擎的確是辦的到

台灣消費者長年大多都是接觸日系車品牌
而日系車向來大量採用自然進氣引擎為主
自然進氣引擎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性高,構造簡單
缺點就是引擎效能不佳、耗油,且技術已面臨馬力無法提升的窘境
加上引擎轉速高,震動和高分貝噪音都是難以避免

現在的進口車則大多使用渦輪增壓引擎
雖然渦輪增壓引擎製造成本高,連帶提升車子的售價
不過可以用較小的引擎排氣量,得到更高的馬力值
一方面能節省油耗,一方面小排氣量在台灣還可以少一些繳稅金
而且現在小排氣量的進口車價格也很貼近國產車售價
消費者算盤打的精,怪不得進口車商的銷售數字年年增加

除了進口車之外,國產車也有少部分使用渦輪引擎
如果找國產車裡有使用渦輪引擎的車款,大多以FORD居多
像Mondeo和、Focus ST即將上市的KUGA都是用EcoBoost引擎
結合渦輪增壓、缸內直噴與可變汽門正時系統三大技術
而且EcoBoost榮獲美國《Ward’s Auto World》權威汽車雜誌
評選為「2013年度十大最佳引擎」
EcoBoost應該是國產車中技術最先進、最有價值的一顆引擎

無奈有不少人都誤會渦輪引擎
總以為自然進氣引擎才是王道
基本上新車落地後,從發動的那一瞬間開始,
坐在車上看到、摸到、聽到的一切,都是會損耗的
並沒有分哪種形式的引擎才會耗損
零件小到火星塞、電瓶、皮帶、電動窗馬達
大到轉向軸、變速箱、引擎
通通都是有使用上的壽命
當然,渦輪也是耗材中的一種
東西當然會壞,不過正確使用就能延長壽命

渦輪工作時的溫度高,是極需要機油潤滑的零件
在引擎剛發動時機油潤滑還沒達到工作溫度
這時如果拉高轉速讓渦輪作動
就會造成很大的磨損
發動後怠速一兩分鐘後再出發,才是對渦輪引擎正確的做法
到達目的地後引擎也別急著熄火
也要等待一兩分鐘,等引擎溫度下降後再熄火

以現在渦輪引擎的技術,壽命都不是問題
會造成損換的幾乎都是人為佔大多數
與其說渦輪引擎壽命短
倒不如先學著渦輪引擎的正確用法吧

sinish27 wrote:
這幾天版區非常的熱鬧,嘉偉的影片事件鬧的沸沸揚揚
想發文討論一下KUGA,但是又怕受到管妹的照顧
只好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渦輪引擎的想法
尤其是先前很多人詬病的一些問題

引擎有人喜歡自然進氣引擎高轉速尖銳的運作聲
也有人喜歡渦輪引擎猶如爆發般的動力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但是一個好的引擎心臟,可以讓你有更好的駕馭體驗
不過以目前的趨勢來看
渦輪引擎才是符合「低油耗、大馬力」的發展方向

舉例來說
Mercedes Benz A180 (122匹)
Audi A1 1.4 TFSI (122匹)
Mini Cooper S 1.6T (184匹)
Skoda Fabia 1.2T (105匹)
Volvo S60 1.6T (180匹)
Luxgen 5 Sedan 1.8(154匹)
Ford Kuga 1.6 (177匹)

傳統的自然進氣引擎2.0升大概只能有150匹上下的馬力表現
現在掛上渦輪增壓的輔助,1.6升引擎要超越150匹輕而易舉
而且油耗表現的又比自然進氣引擎還更好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真的很有難度,或許只有氫氣車可行
不過現階段「要馬兒好、要馬兒少吃點草」,渦輪引擎的確是辦的到

台灣消費者長年大多都是接觸日系車品牌
而日系車向來大量採用自然進氣引擎為主
自然進氣引擎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性高,構造簡單
缺點就是引擎效能不佳、耗油,且技術已面臨馬力無法提升的窘境
加上引擎轉速高,震動和高分貝噪音都是難以避免

現在的進口車則大多使用渦輪增壓引擎
雖然渦輪增壓引擎製造成本高,連帶提升車子的售價
不過可以用較小的引擎排氣量,得到更高的馬力值
一方面能節省油耗,一方面小排氣量在台灣還可以少一些繳稅金
而且現在小排氣量的進口車價格也很貼近國產車售價
消費者算盤打的精,怪不得進口車商的銷售數字年年增加

除了進口車之外,國產車也有少部分使用渦輪引擎
如果找國產車裡有使用渦輪引擎的車款,大多以FORD居多
像Mondeo和、Focus ST即將上市的KUGA都是用EcoBoost引擎
結合渦輪增壓、缸內直噴與可變汽門正時系統三大技術
而且EcoBoost榮獲美國《Ward’s Auto World》權威汽車雜誌
評選為「2013年度十大最佳引擎」
EcoBoost應該是國產車中技術最先進、最有價值的一顆引擎

無奈有不少人都誤會渦輪引擎
總以為自然進氣引擎才是王道
基本上新車落地後,從發動的那一瞬間開始,
坐在車上看到、摸到、聽到的一切,都是會損耗的
並沒有分哪種形式的引擎才會耗損
零件小到火星塞、電瓶、皮帶、電動窗馬達
大到轉向軸、變速箱、引擎
通通都是有使用上的壽命
當然,渦輪也是耗材中的一種
東西當然會壞,不過正確使用就能延長壽命

渦輪工作時的溫度高,是極需要機油潤滑的零件
在引擎剛發動時機油潤滑還沒達到工作溫度
這時如果拉高轉速讓渦輪作動
就會造成很大的磨損
發動後怠速一兩分鐘後再出發,才是對渦輪引擎正確的做法
到達目的地後引擎也別急著熄火
也要等待一兩分鐘,等引擎溫度下降後再熄火

以現在渦輪引擎的技術,壽命都不是問題
會造成損換的幾乎都是人為佔大多數
與其說渦輪引擎壽命短
倒不如先學著渦輪引擎的正確用法吧


開了渦輪車快10年的經驗

賓士奧迪BMW小排氣量渦輪車之所以會省油

是因為有6速雙離合器/無斷變速(AUDI)/7速自排(賓士) /8速自排(BMW) 變速箱

另外小車車子也夠輕

跟小排氣量渦輪沒有太大的關係




一輛2.0T 240HP的車子 有比省3.0 240HP多少油?

頂多因為引擎比較輕一些省個5%-10% 不會到省很多

小排氣量渦輪只是個口號

與其說省油

不如說小排氣量大馬力的小車 引擎配置比較好 車頭比較不會過重 比較容易操控



在台灣2.0T以下的渦輪車最大的好處就只有牌照稅比較低

另外小排氣量渦輪車的優點大概就是底轉速有較高的扭力 瞬間爆發力比高一級的自然進汽車爽一點

歐洲人看馬力課稅是有他們的道理在的

要真正節能只能考慮油電.柴油.柴電

2.0T的汽油車隨便馬力都破200 市區開絕對也只是吃油怪獸(平均油耗在9KM/L 以下)

如有說錯的地方 請其它大大補充






那不是白,那是過曝XD
自然進氣引擎不是榨不出馬力
而是轉速必須拉高
油耗兇且不符合一般人用車需求

只好轉投向渦輪增壓
低轉速就能有較大扭力


另外
3.0升NA對上2.0升Turbo
假設動力輸出數據相同
變速箱相同

2.0升Turbo有望更省油些
且製造成本搞不好更低

sinish27 wrote:
發動後怠速一兩分鐘後再出發,才是對渦輪引擎正確的做法
到達目的地後引擎也別急著熄火
也要等待一兩分鐘,等引擎溫度下降後再熄火


原廠渦輪車不用刻意在原地怠速熱車
發動後順順開不要急拉轉就好了
同理
快到達目的地前
也順順開就好
到了直接熄火
沒有怠速的必要

going996 wrote:
原廠渦輪車不用刻意在原地怠速熱車
發動後順順開不要急拉轉就好了
同理
快到達目的地前
也順順開就好
到了直接熄火
沒有怠速的必要


小弟的原廠渦輪車有油溫表
夏天怠速久了
油溫反而會上升(除非一直開冷氣)
理論上小排氣量渦輪引擎不見得比較省油,因為強制將氣體打入汽缸內,相對汽油就要多噴,不然混和燃燒比例不對也沒用,引擎有沒有效率和弄不弄渦輪並沒有關係,不可能要馬肥又要碼不吃草,大馬力是要靠汽油噴出來的...
ppppppppp
小弟曾聽過一個說法不知道正不正確:

渦輪車的工作溫度比NA車高
機油的更換需要更頻繁
引擎定期保養的間隔時間也越短

不知道這個說法有沒有錯誤
有誤請前輩指正


待遇佳 wrote:
理論上小排氣量渦輪引...(恕刪)


這就是正解,哪來的又要馬兒跑又要不吃草的道理,工作溫度高,當然耗材就多。

待遇佳 wrote:
理論上小排氣量渦輪引...(恕刪)
渦輪可以增加引擎效率
單車郭 wrote:
渦輪車的工作溫度比NA車高
機油的更換需要更頻繁
引擎定期保養的間隔時間也越短...(恕刪)
這沒有絕對

小弟的focus ST
油溫鮮少超過100
在五千公里的換油週期裡
油壓也不會掉下來
引擎的順暢度也沒變
正在考慮1萬再換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