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其實農曆年前就交車了,前幾天收到簡訊,說來發表心得有千元保養卷,寫得好還有萬元保養卷和住宿卷(流口水),趁著週末沒事就來寫一寫好了。不過話說在前頭,我不是領薪水來說好話的,所以以下的內容,有褒有貶,褒的地方希望能給還在觀望的朋友們多點信心,貶的地方就希望尼桑參考改進了。文長五六千字,個人感想分享,無法字字珠璣還請見諒。既是開箱,照片就稍微多放了幾張,雖說老婆是正妹(無誤XD),但回娘家度假去了,所以就只有純車照啦~~

前言:
我原本是想要買大娜Grand Livina的,因為想說小孩安全汽座就佔掉幾乎半個後座,如果剛好有多一兩個人要上車就坐不下了,”欺”人座這時就派上用場了,而且大娜比WISH、mazda 5都要小,總覺得是台實用又好停車的好車。看了幾次都要下訂了,結果在帶老婆一起去試乘大娜的時候,馬上被打槍…。大小娜的副駕駛座都一樣,都有左腳會卡到中柱的問題,要不是老婆發現,我還真沒注意到Livina的中柱是歪一邊的勒。這下沒輒了,老婆腳喜歡伸直一定會卡到,不管大娜是多麼實用的車,直接出局啦,好傷心啊嗚。這時營業所所長誠懇的建議我們去試看看熱騰騰才剛開始展示的Big Tiida,嗯,好吧,內部質感確實比Livina好上許多,真的還蠻大的,比同級車的空間都來得要大,再大一點就可以和Camry這種大房車比了。那就來試開吧,先試了渦輪turbo版再開自然進氣版,確實自然進氣的稍稍沒力了一些,但其實也很夠用了。Turbo的我覺得好像車速要到4~50以上才會突然有動力衝上來,而且開慣降過底盤的歐洲車,總覺得turbo Big Tiida高速過彎的穩定性不太夠?不過反正也沒準備花這麼多錢買車,就不考慮turbo版了。

下訂:
從試完車之後到下訂,其實又拖了好多天,因為我還無法從不能買欺人座大娜的失望中恢復= =。後來是元旦假期時,營業所所長又打來遊說我們買大踢,也不知哪根筋不對,就真的跑去下訂了,我老婆是很開心就是了。只是大概是在桃園訂的關係,價錢怎麼都折不太下來,可能新車折扣本來也比較少吧?後來公司舉辦新車車主座談會,跟同場幾位車主私底下聊到買了多少錢,結果好幾個人以為我買的是SL規,因為他們的SV規還加照後鏡自動收折、LED照後鏡、後擾流板、排檔鎖、晴雨窗…(不是每個人都每項加到),都還比我的幾乎什麼都沒有的SV還便宜….都差不多時間買的啊,我以為我談到的價格已經很不錯了說,難道台北真的比較有空間可談嗎

外型:
Big Tiida比老五門Tiida好看多了,四門踢打就更不用拿來比了。之前老是覺得踢打看起來實在很無趣,說可愛不夠可愛,帥氣更是說不上,看起來真的就是好爸爸沒搞頭的感覺,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會買Tiida。但是Big Tiida就不一樣啦,立體的側面流線外型遠遠的比老Tiida好看太多了,立刻從(無趣的)好男人變成帥氣的大叔了(我個人覺得Big Tiida還是比較男性化啦)。較高的整體車身也意味著內部會有更挑高的空間。可惜的是從正後方看的時候,屁股是有點太大了,好幾個朋友都說有大嬸婆的感覺,囧。好在與前頭燈互配的立體晶鑽尾燈應該可以抓住路人的眼光,減少注意到大屁股的部分XD。目前路上看到最多的應該是白色,其次是紅色,接下來是鐵灰、銀色,黑色和藍色就比較少見,我是覺得藍色還蠻好看的,不知怎麼這麼少見。

先來幾張外觀照。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前方角度,可惜側照後鏡沒有方向燈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後側角度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圓潤的大屁股XD


雖然我前一台車是很亮的寶藍色,但這次卻低調的選了深灰色,打了蠟之後其實還蠻好看。

可惜的是這個排氣管,您看看,這麼漂亮的車,配上這根虛弱的髒髒的尾管,有沒有一種俊男美女盛裝打扮,結果穿了藍白拖跑趴的感覺?沒關係,介意的話,網路上很多裝飾尾管可以套XD,或許下次原廠自己會改進?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接下來讓我誇獎/抱怨一下這個霧燈座,霧燈座呼應頭燈,有種(貓頭)鷹眼的感覺,很好看!只是好像少了點什麼?嘿!沒錯,就是日行燈,這個地方如果裝上三條白光LED日行燈的話,不是很剛好嗎?結果網路上也有很多種日行燈可以改裝上去,這種跟安全性有關的小東西,怎麼不一次到位勒。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內裝部分:

空間:
空間大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了,瞧瞧廣告裡這麼多姊姊妹妹走出來,也不知道是塞到行李箱裡充完氣才爬出來的,還是剛好從那扇車門路過到這扇車門出來,總之在同級中型房車裡,Big Tiida是真的有比較大,比Altis或Focus都寬敞多了。特別是將後車廂深度減少後,換來了極大的後座空間,即使北極熊搭便車坐在後座,我想應該也不會太擁擠才是(雖然北極熊會坐在Big Tiida的機會應該不會比我這篇文章拿到優質文章的機會高,只是打個比方罷了)。真的遇到要載中小型冰箱還是洗衣機的時候,那後座也別載人了,乖乖把椅背倒下來,應該就游刃有餘了。講到行李箱,雖然深度少了點,但別忘了車身比較高,又是五門的車型,跟同級車比較,並不會吃虧到哪去,只是裝載貨物要有點技巧。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超寬敞的後座空間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深度稍短但高度提升的行李箱


可惜的是後座椅背傾倒時,這個高度差啊,比a pen還要長,有時載長一點的貨物,就翹起來啦,還要找東西墊也是有點不方便,我現在都丟兩個枕頭在車上,隨時可墊。其實外面有改裝業者,已經弄好套件可以墊在行李箱裡面,這樣座椅傾倒時就一片平坦,真的可以當床躺了。可惜對我來說太貴了,貴到就算年終獎金發下來大概都還捨不得去加裝:Q。當然有人覺得平坦化的話會浪費一些空間,這也沒錯,就看車主的考量囉。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難以跨越的高度差,當車床會折腰


另外這張放了鞋子的空間,有點可惜,雖然旁邊有個掛勾,但是不太好勾,袋子掛著很容易掉。聽說拍賣裡有專門塞在這”後行李箱兩側”的”收納袋”,或許可以試看看?還是尼桑原廠要不要考慮訂製個幾千個,當作促銷小禮物?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座椅:
Big Tiida的座椅號稱是和TEANA同級的三層舒壓座椅,不可否認,真的有種非常厚實的質感,支撐度相當好。但我個人覺得非常可惜的是前座頭枕,從官方網頁可以注意到(下面官方示意圖),這個頭靠是有特別設計的,”更靠近前座乘客的前座頭靠設計”與”後方追撞時,減少頸部傷害的機率”。很不錯不是嗎?但事實上,順著椅背將背貼在座椅上,頭靠在頭枕時,你的脖子是懸空的,而且很空!從頸子底部(約肩膀連線下方)開始到後腦杓全部都是沒有支撐的,這樣長途駕駛時,脖子會很酸!後來找了很久找到圖中這種枕頭,勉強可以減輕這個問題。後來我發現不少車都有類似的問題,但Big Tiida特別強調座椅的好,卻仍然有這種”缺陷”,讓人覺得扣了那麼一點分。不過或許不是每個人都介意這點就是?一樣是要您親自去試看看才知道囉~。附帶一題,辦公室同事同時間購入Volvo S60,它的前座座椅確實還沒有Big Tiida來得厚實有質感,但頭枕大勝,不過是造型稍微改變,就讓整個背部到頸子到後腦杓,全部都能支撐到,有如一張高級主管椅!不過人家車價可以買兩台Big Tiida就是了XD


擷自官方網頁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太過〈字形的背部與頭靠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塞個枕頭到頸子部位可以改善懸空的困擾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座椅表面特寫


中央扶手:
再來要說的大型中央扶手(S,SV規),大概只有缺點可說,怎麼這麼說呢?很簡單,太短了。請看下面兩張照片,駕駛者右手握方向盤時,手肘完全碰不到就算了,即使是副駕駛座乘客,也要將椅子退到最後面,手肘才能放到中央扶手上,而且是只有手肘喔,手前臂是靠不到的。如果椅子稍微前面一點,那就得刻意的將手往後退才碰得到。這讓Big Tiida的中央扶手形同虛設,連Livina的那支陽春旋轉扶手都實用太多。解決之道目前似乎是沒有,除非您直接入手SL / SL旗艦版,就可以獲得”可滑動大型中央扶手”,雖然還是沒辦法滑很前面就是了。我當初想加價升級那支扶手,經銷商說沒辦法,或許哪天原廠有提供升級了,再去弄一支吧:Q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空調:
多了恆溫空調,真的很冷(甲蟲:啊~跑錯棚~)。Big Tiida從SV規以上有雙區數位獨立恆溫空調,溫度半度半度調,風量可以開auto讓它自己調,還蠻方便的。雙區獨立空調這功能見仁見智,畢竟車內空間不大又是完全連通的,很難真的做到兩邊溫度差很多,但至少有提供就高級了起來。可惜”全心照顧所有乘客的感受”,後座卻沒有出風口?不知道為什麼對岸原本有的配備,台灣的這第一批卻全部都拿掉了?希望下一次改款可以放進去了。我猜後座出風口大概是目前Big Tiida車主最想加裝的第一名吧?另外或許是Big Tiida的座椅真的太紮實,當車子在烈日下曬得熱騰騰後,冷氣大風量運轉了好一段時間,室內空氣是涼了沒錯,但座椅還是溫的。有一次我從桃園都開到竹南了,背後還是濕的orz,不過要解決這個問題,大概是個大工程就是了,留給原廠傷腦筋囉~~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數位恆溫空調介面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後座出風口安裝前後比較


隔音能力:
Big Tiida的隔音讓我相當驚訝的好,就國產車而言,在沒有特別去找店家做隔音的狀況下,Big Tiida車內的寧靜程度是非常優秀的。停車怠速時,除非您剛好在夜深人靜市郊外,否則幾乎是聽不到引擎聲的。低速(<60)行進間,外部汽機車噪音穿透進來的程度並不嚴重。高速行進間的風切聲也不算太明顯,即使是120km/hr速度下,車內乘客也不必拉大嗓門講話,連寶寶在後座也能睡得很熟。輪拱上部有特別的使用吸音吸振的絨布面材質,可以將輪胎轉動中帶來上的小石頭緩衝掉,有效的減少了輪胎的噪音。寧靜性這點實在應該當作主打重點之一才是。附帶一題,當初不能買Grand Livina後,我曾經去試過Mazda 5,試駕90幾萬那個等級的試乘車,本來想說內裝還蠻高級的,結果一開上路,那個噪音怎一個慘字了得,上了快速道路後,也不過開個8~90km/hr,第二排我朋友跟我講話我就已經聽不太清楚,風切聲+引擎聲+輪胎地面振動聲通通一起來。還沒開回展示中心,我就已經放棄Mazda 5了..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輪拱內部吸音壁面


操控:
有著歐系底盤的Big Tiida,加上比同級車來得長的軸距,駕駛操控性還算不俗。不過就算是turbo版,我個人認為還是算不上”鋼砲”。但在台灣一般駕駛狀況下,夠好開了。即使是自然進氣版,高速公路上稍微踩一下,表速也是一不小心就來到16x(GPS 15x),而且不會有飄起來的感覺。當然遇到側風我就不敢講了,只是正常狀況下,表速頂多開到13x(GPS 12x)吧,這樣都已經超~速~啦。過收費站後比較吃虧,油門要踩大力一點(我覺得開sport效果並沒有很明顯,油門踩大力一點比較快),大致上也都能很快達到110以上。
CVT無段變速,加上近千種(?)模擬變速模式,可說是完全沒有換檔的頓挫感,這讓前一台車只有四速自排的我感到非常滿意。
電子動力方向盤也讓駕駛更輕鬆,變換車道所需要轉動的角度和力道,調整的恰到好處,新駕駛者應該很快就能得心應手。自然進氣版的輪胎配備為195/60/R16,是省油經濟型二氧化矽胎,雨天抓地力稍弱了點,但不要開太快(ex:>80km/hr大過彎)應該都還很OK。我大概在開到20000km之後會去換平價性能胎吧?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EPS電子動力方向盤,右邊是定速開關(SV規以上配備)。左邊怎麼空空的呢?因為那邊本來應該要有音量快撥桿的(/_\),小道消息是未來小改款後就會有了。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原廠胎BRIDGESTONE B250 195/60 R16,裡面碟剎盤生鏽是正常的


油耗:
這個已經有非常非常多討論了,所以這邊只簡單分享我的狀況:(以下為里程數6xxx,已做過5000km保養後數據)

高速駕駛:
表速在100km/hr上下開定速的話,行車電腦油耗大概是6L/100km(16.6km/L)。
表速在110km/hr上下開定速的話,行車電腦油耗大概是6.5L/100km(15.4km/L)

低速駕駛:由於我上下班路程只有各5km,中午會開來回各約3km去覓食,都是車才剛開熱就到了的狀況,也就是最耗油的時候。加上本人上下班火氣比較大,會多踩一點油門,所以油耗非常非常的難看(汗),大概只有11L/100km(9km/L),是的,我沒有寫反,
如果多遇到幾隻蝸牛的話,來到12L/100km(8.3km/L)也不是沒發生過。這個低速油耗僅供各位作為最糟糕的狀況參考。基本上Big Tiida是台愛北極熊的車沒錯,但也要靠駕駛者右腳和定速的配合才能發揮省油效果囉。

其他雜項:剩下一些小重點,咱們就配合著照片簡單看一下:

I-Key:SV版以上標配,好用,不用掏鑰匙,不管是開車門還是行李箱,只要車門上按鈕一壓,嗶一聲就開了。如果未來可以多加上”站在行李箱後五秒鐘,行李箱自動打開且電動輔助升起”的話,那即使下雨天且手上提了很多東西也可以輕鬆的丟進車子裡了。(小弟孤陋寡聞說說罷了,這根本是車界早就存在的功能?)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引擎室:應該還算好維修的配置。可惜的是引擎蓋支撐桿並不是油壓桿,可能原廠想說車主平常不會去開引擎蓋,不需要裝油壓桿吧。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遮陽板化妝鏡:遮陽板很大,但化妝鏡似乎小了一點。建議在化妝鏡旁空間加上可以收放卡片、票卷的幾格夾層袋。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後視鏡:標準的後視鏡我個人用起來總覺得對焦有點吃力,不知道是不是很多車主也這麼覺得。各廠家業代經常都會贈送廣角照後鏡,不過我是自己買的,因為NISSAN業代老實說他送的會很爛:Q。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車內頂燈:原廠是配備鎢絲燈泡,晚上還算夠亮。覺得不夠的話可換裝白光LED燈組,據說超~級~亮。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排檔桿:直線式排檔桿,我個人喜歡這種的,鋸齒型的要左右推來推去的,我實在很不習慣。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前座車門扶手:這個扶手是靠得到,有實際用途的了。駕駛座的車門扶手上配置四扇門電動窗開關與左右照後鏡調整旋鈕,操作方便,即使駕駛中也可以很快的做好調整(不建議行進間調整?)。另外照片右上方有個旋鈕,是頭燈水平調整用。我喜歡把水平調整到最低,以免對向人車覺得太亮(頭燈其實已經有斜一邊避免直射對向來車的設計了)。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儀表板:LED儀表板,白天時開啟LED光源,刻度非常的清楚。中間有行車電腦,方向盤左側有按鈕可選擇功能(就是前一張照片裡,頭燈水平調整旋鈕右邊那顆)。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備胎:掀開行李箱底板就可以看到備胎,有一些剩餘空隙,可以把三角架和工具包塞進去,還蠻穩的,塞好後應該是不會跳動。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車門踏板:這種陽春的好像也都是拿來送的,也有LED版會亮的樣子,我是覺得有裝就好。
BIG TIIDA 自然進氣SV規  開箱 + 駕駛感想分享(文長圖多沒正妹)

總結:Big Tiida正如同廣告所說的,省油、大空間,turbo版本則更加上大馬力(當然油耗會差一些)。整體而言我會說是台青春有活力,特別適合小家庭使用的多功能車。有良好的操控性與舒適度,再加上足以和國產高階大型房車媲美的隔音效果。若您正在找一部五門中型轎車,Big Tiida是個非常值得您考慮的選擇。還沒去試過車的人,快找個時間往各地營業所走一趟吧!

lazylin wrote:
其實農曆年前就交車了...(恕刪)

很棒的開箱文唷!
我也是把三角架跟工具包丟到備胎室
這樣尾門一打開
看到整個行李箱
就是好舒服
完全沒東西
開板的你確定這台車表速16X還不會飄?!
我建議其他車主還是順順開就好
沒錯,正常人還是順順開就好,就是我也有提到的,頂多表速13x,就超車時才會用到。一般高速狀況下,100上下是很穩的。也或許每個人對飄的感受不太一樣吧?遇到側風的話,就算是殺肥肉,我想破百還是很飄。16x是為了測試性能,刻意在天氣晴朗,沒啥車的直線國道三號跑出來的,平時最常維持的速度大概是在表速12x,就看到紅斑馬或照相機還來得及小剎車這樣。若過大橋,側風這麼大,我也只能乖乖的全神貫注握緊方向盤,把速度降到100以下。所以我才說遇到側風我就不敢講了XD
as1897997 wrote:
開板的你確定這台車表...(恕刪)
lazylin wrote:
其實農曆年前...(恕刪)


看到那中央扶手真的很無言…
還有原廠最喜歡偷掉一堆東西然後小改再慢慢補回去!
搞得新款的配備有些還比舊款差…

作為上代末期車主,我發現真的買末期的配備才最完善。

買車………真的是晚買才是真享受…
根據後學之前開Big Tiida 1.6 5D公司車時的感覺,
樓主po的這篇心得文真的是最真實的一篇了!(尤其是油耗部份)

Big Tiida 1.6 5D是台好車...如果它的冷氣能更冷一點的話就更好了~

底盤操控來說,如果BMW 116i 5D是100分的話:
Peugeot 208 1.6 HDi ... 90分
Ford Fiesta 1.6 5D ... 83-85分
Ford Focus 1.6 5D ... 81-85分
Luxgen Sedan 5 1.8 4D ... 78-80分
Nissan Big Tiida 1.6 5D ... 68分
Toyota Altis 1.8 4D ... 58-60分
寫得真棒

相較之下我的小紅開箱太陽春了QQ

lazylin wrote:
其實農曆年前就交車了...(恕刪)


這篇真的有夠認真,所以樓主的車牌是......?
我有量過Big Tiida的出風口溫度似乎頂多到8度C,上次保養時有問技師,他說那算是正常的。我問他可以再調低一點嗎,他長長嗯了一聲,說可能沒辦法耶~~

後來查了一下6~8度C其實算是比較舒適的最低溫,但不夠到冷的感覺吧?不知道是不是Big Tiida的冷排比較小塊,所以降溫效果也不太好?喔對了,如果車子不動,冷氣還蠻不冷的,沒有移動中的空氣對流差真多

朱八屆 wrote:
根據後學之前開Big...(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