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能源局〈99車輛油耗指南〉所述,歐規的測試方式是:『汽車測試時須在特定之測試環境下,於車體動力計上先以圖三(按:在本文中即為下圖)之非市區行車型態暖車三次做為預處理,並在靜置6~36小時後,依圖三之行車型態進行全程1,180秒不間斷之測試。』

在非市區階段的380秒內,約有118.75秒處於加速狀態下,71.25秒定速於50 KmPH、104.5秒定速於70 KmPH、28.5秒定速於100 KmPH、11.875秒定速於120 KmPH,45.125秒處於減速狀態。假設這種測試不會應用「放開油門一瞬輕探回補維持定速」的技巧好了,那麼以prius的情形來說,就只有從70 KmPH減速至50 KmPH、之後定速50 KmPH,以及最後的煞停階段引擎會暫停運作,其它時段引擎都應該是發動著、一面驅動車輛一面發電回充的;再加上兩次的減速時段裡HSD電池也是處於能源回收狀態,因此總地來說,在這個非市區行車型態中,只有71.25秒有可能處於電力驅動――亦即吃電――的狀態。如此一來,確如很多人寫過的,在正式測試前的「非市區行車型態」暖車三次的歷程中,HSD電池可能已經充到相當足夠的電能。
歐規測試的另一個特點是,其市區行駛型態的速率很低,最高速僅及50 KmPH,絕大多數時候速率都在40 KmPH以下,加速次數只有12次,其餘大多處於低速定速、停等、減速狀態下,加速度不高(四次加速到50 KmPH都費時26秒以上,平均每秒提速不到2 KmPH):這些條件都有利於讓prius僅靠電力行駛,或者讓引擎處於低負載狀態運作。再加上之前的暖車歷程可能已讓HSD電池處於高SOC狀態,而且測試里程只有短短的4 km,是以確有可能prius以歐規測試時,其市區油耗表現會因為先前的三次非市區型態暖車歷程而受益。
但與市區測試相反,歐規的非市區測試方式卻對prius比較不利。一般來說,prius在定速狀態下雖然頗省油,但加速歷程中的燃油效益卻不見得很高明。所以在實際行駛上,往往是剛上高速公路時的油耗很難看,之後在巡航階段裡才逐漸拉低。換言之,必須要有足夠長的巡航距離,才能彌平一開始加速時的高油耗。然而歐規的非市區行車測試卻只有短短的7 km,總測試時間的380秒內有118.75秒處於高油耗的加速狀態,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與距離讓prius如真正國道行駛般藉由巡航壓低整體油耗值,再加上歐規測試的最高速率拉得比較高,因此其測試成績反而不如國內車主真正在高速公路上的表現。

在美規測試方面:雖然美規測試前也要求暖車,但測市區時就是先以市區型態暖車一次,測高速時就是以高速型態暖車一次。如上圖所示,美規市區測試加減速比歐規頻繁許多,最高速高了許多,每次的加速頂點也大都比歐規來得高,甚至還有再加速動作。因此一方面,prius難以藉由暖車將HSD電池充足電力;二方面,美規的市區速率比較高,還摻有再加速歷程,比較不容易單靠馬達驅動車輛――或者至少說能單靠馬達行駛的機會比歐規來得少。是故prius以美規方式測試,不至於出現「受惠於暖車階段的充能」與「測試時多能單靠馬達行駛」致使測試嚴重失準的偏誤出現。

而在高速測試方面,美規測試雖然最高速僅及約95 KmPH遠不及歐規的120 KmPH,均速77.4 KmPH可能也不及實際的長途國道均速,但測試時間達765秒,比歐規多出一倍以上;明顯的加速時段也不像歐規那般多,較常處於速率穩定的狀態。這些條件就有助於prius把加速時的高油耗藉著巡航時的低油耗而將整體油耗均值壓低。
或許我們也可以從prius美規歐規的測試差異中看出,prius在「加速油耗」與「穩定速率油耗」間的落差可能比一般汽柴油車款還來得大,因此才會出現歐美規測試成績落差來到20 %的高差異度。
備註:歐規的「秒數」係以圖形位置計算而得,可能有所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