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機車挺貴的,加上保養加油等也是一筆開銷,單為上述用途利用率又太低。
為了響應環保(高尚的口號),似乎腳踏車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山上人家一出門就是上坡下坡的,踩腳踏車太折磨我娘了。
電動機車呢?若新車價格不計,電動機車每公里平均費用要比燃油機車便宜,但若是算上電動機車每5000公里左右,就得換一個近萬元的電池,每公里行駛單價就貴上許多了。
環保與經濟,在我還很窮的時候,還是考量經濟吧!
現在還有很多款式的電動車,當作行動不便人士的代步車真的很方便。像以下這種

一些二輪的電動車,也有很多好手好腳的人拿來當交通工具,我猜測應該也搶佔了不少原本的腳踏車和機車市場吧?但到底是多了環保還是少了運動,似乎可以調查一下。
電動車也不是,腳踏車也不是,那就電動腳踏車吧!我這樣自我催眠著。
電動腳踏車兼具腳踏車與電動車的優點,踩不動時有馬達輔助,萬一沒電或想運動時,也可以踩一踩,不會像一般電動車落入推車的窘境。人力加上電力,爬坡性能也會好很多。
開始我就鎖定國內腳踏車二大龍頭所製作的電動腳踏車作為採購的主要對象,
Giant捷安特的Lafree電動智行車,和MERIDA美利達萊電車。
捷安特的Lafree

車架:鋁合金
傳動方式:助踩
變速:三段內變速
電池:鎳氫
車重:21公斤
配件:電池一個
定價:23800
美利達萊電車

車架:鋁合金
傳動方式:助踩、半自動
變速:七段內變速
電池: 鉛酸
車重: 27公斤
配件: 電池二個、菜籃、摩擦式頭燈
定價:20500
上表看起來是萊電車勝出了,可是主觀來看,Lafree比較漂亮,捷安特品牌也大了那麼一點點,而且新款的Lafree E612是去年底推出,比萊電車PC500新。至此,還是很難抉擇。
附帶一提,以上二車都可以領取環保補助三千元,所以買車後過一陣子還會收到環保署的三千元補助金,衝著這一點,政府都花錢鼓勵了,我也為環保出一點力。建議大家買電動車還是要買有環保署補助的,那多少表示產品與廠商本身通過環保署的審核,對將來的使用和保養也比較不愁。
電動腳踏車馬達作動時的最快速度都在25~30公里左右,超過這個速度馬達會停止,當然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腳力讓速度更快,續航力大概在30~40公里,爬坡力8~12度。這些數值都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還是要自己使用才知道差異。
捷安特只能助踩,但有一般和經濟(助踩力道小,續航力提升)模式;所謂助踩就是腳要踩動,馬達才會輔助,腳不動,就是滑行。
捷安特身為運動用品製造商,這樣的設計在鼓勵運動的立場來看也是很合理的。
美利達有助踩和半自動二種模式,助踩功能和捷安特相同(但只有一般模式),半自動就是踩動時有助踩輔助,但若停止踩動,馬達還是會維持運轉,使車輛繼續前進。
基本上這二部車都是用腳踏來控制類似油門的功能,在手把上沒有另外油門控制的機關,而且只要一拉煞車,就會自動斷電,這樣的設計對老人家來說,是很安全的。
在為了買車明查暗訪的這段期間,也看過其他廠牌的電動腳踏車,有的在把手上就有油門的設計,就算不踩也能直接轉動把手前進,和助踩的設計不同。價格帶大約在14000~17000(未扣除環保補助)左右,車身不是鋁合金,整車重達35~40公斤,真的很重,也少見變速功能。
一般自行車重量大約在十公斤多一點,以捷安特和美利達的電動腳踏車約二十幾公斤,一手還提的起,差異也不大。
最後還是選擇了美利達,主要原因是變速和電池的考量。美利達七段變速我想應該比捷安特的三段更能適應各種坡度;重點是捷安特的鎳氫電池一個要八千元,相較之下美利達使用鉛酸電池一個只要二千,而且附了二個。
已經兼顧環保了,還是向經濟低頭吧!
車身照

電池和馬達動力系統

電量指示器

變速器

七段內變速

騎乘心得:
平路或一般的斜坡,就算腳不踩,純粹靠電動馬達和七段變速行進也還夠力。
稍陡一點的坡,還是要踩,不過總是有馬達輔助,踩踏起來較輕。
如果想進攻山道,還是買專業的腳踏車並且把自己的腳力練好比較實在。
買了之後再去捷安特的賣場看,Lafree的質感還是高了一籌,
至於Lafree的爬坡能力和萊電車相比如何?
因為沒實際上路我也不知道。
問了車店老闆,電動腳踏車其實不好賣,
也對啦!想騎車的人,一定會買專業的腳踏車,
不想騎車的人,不是買摩托車就是買免踩的電動車了。
不管怎樣,還是希望大家多少為環保和健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