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各位好,很高興跟各位分享一下新買的單車, 這是我第一台公路車,2007 Fuji Team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對許多騎單車的人來說,總會以羨慕的眼光盯著騎公路車的騎士,至少我是這樣啦,從國中開始騎單車上下學就很想買一台公路車騎,但是學生時代的騎單車,就只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沒必要這麼炫,也擔心被偷所以就一直擱著。大學研究所之後,交通工具換成了機車,總覺得多買一台單車也是浪費。

以前總是不相信工作的時後體重就會直線上升,現在工作了,體重真開始上升,心想趕快找個運動來幫助自己穩定一下,於是就想到單車了,同時也一圓夢想,開始物色一台公路車應該是三月初的時候,一開始想的是台灣三大公司的單車,Giant、Merida、KHS,台灣的三個主要單車品牌,一開始看到車價也是嚇了一跳,原來現在公路車除了入門車以外都是以萬為起跳單位。本來有點想那找找登山車算了,不過內心交戰一天後,心想既然初衷是公路車沒道理改登山車,就把登山車那隻心魔打發了。

於是開始認真看看公路車的入門車種和上萬元的車有啥不同,一開始當然是鎖定KHS和捷安特的R系列囉,這也是以前最常看到的公路車,不過我很好奇的是為什麼價差如此驚人,於是開始到各個論壇做功課,以這幾款型號作為搜尋條件,漸漸的知道,原來是單車也有這麼多地方要考慮,來看看二輪人的這篇文章KHS的R-3000值得買嗎?
這篇文章很清楚的說明入門車種的缺點在哪,主要有三
1. 車架大多是碳鋼重量較重,整車大約12公斤以上
2. 部分零件和主流市場規格不相符想慢慢昇級有其困難
3. 輪組品質不一

OK,這樣的入門車既然不是我想要的,那就到論壇找找看人家建議的吧。先來看看除了R800這種歸類通勤用的公路車之外,什麼才叫做公路車的入門車,然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原來單車早就不是認知的前三後八就是高級變速車的時代了,而且公路車首重車架幾何設計,好的車架設計可以忠實的傳導你的出力轉為前進的力量,每一種車架設計有每一種車的調性,設計上也會區分為賽事專用或者休閒競速,例如Giant的TCR和OCR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另外車架區分材質特性。基本上車架分四大材質「鋁」「鋼」「鈦」「碳纖」,看看網路上網友肥油貓先生的文章論車架,還有一位網友的文章論車架,相信大家會對材質有些瞭解。

變速系統入門以九速基本,八速基本上算是淘汰了,然後區分兩大系統日系島野和義大利Campagnolo然後各自系統上分級,義系的Campy套件價格稍高,但是有相當族群的支持顯示它有一定過人的地方,近年來有Sarm切入,據說它的秘密武器RED即將推出,在輕量化上非常驚人,

這是目前公路車變速套件等級分野,由左自右是一級套件然後遞減,
Campy:Record Chorus Centaur Veloce Mirage
Shimano(島野):Dura-Ace(7800) Ultegra(6600) 105(5600) Tiagra(4500) Sora(3300) 2200

然後還有一個重要指標,輪組,看網頁得知一個好的輪組應該具備兩大特性,低阻力、高慣性,簡單說花鼓(hub)要低阻力,然後輪圈(rim)具高慣性,一個讓你的出力不至於花費太多在對抗阻力,一個讓你能夠保持速度,然後輪組的另一個指標是重量,競速當然是越輕越有利。此外還要考量剛性等等...

在逛這些網頁的時候,我常常看到一句話,公路車至少要到105等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換言之就是要到Shimano系統的第三級套件,到這個等級才能稱為"足夠",但其實這是對於競賽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才有這樣的建議,事實上,公路車有個很特殊的地方,也可以說是它的別名『跑車』,說到這裡你應該有些瞭解了,它是競速取向,換言之如何讓力量用在最關鍵的地方是很重要的,所以綿密的齒輪比非常重要,讓出力不會因為少一速用太多力,也不會因為多一速抓不到該有的迴轉速,而105套件剛好滿足這個要求,而且有不錯的變速效能,所以多數都建議至少到105等級,但每個人都需要嗎?這就看你的取向囉,畢竟這台車是你騎,是你花錢買當然要考量各方面以達到最適合的條件。

沒想到好像在作文,寫了一大堆都還沒寫到自己的車,終於進入挑選我這台車的主因了,首先我的考量是這樣的,車架考量希望不是壓縮車架,因為我覺得壓縮車架少了一種霸氣,然後材質先暫定鋁或鋁接carbon,車架的塗裝要明亮,看起來順眼最重要,畢竟自己先喜歡了才會喜歡騎出去,傳動的部分105等級是基本要求,輪組的部分畢竟是新手比較不要求,以後再以感覺調整。接下來就是參考各大單車廠的型錄囉,從中找符合自己的要求的車。忘記說要考慮預算千萬要先拿捏一個水準,不然可是會無限上綱喔。

首先捷安特直接出局,雖然很多人推薦TCRAlliance TM但是捷安特在壓縮車架這一點出局,美利達的904或者905因為塗裝的關係不太喜歡放入備選,KHS的車不知道為什麼圖裝真的單調些,所以就暫時不考慮了,而且要搭上105套件的已經是碳纖車的K-90了,價格還不低。因緣際會下找到了Fuji的車,一看之下驚為天人。Roubaix RC 車架塗裝非常簡潔,富有設計感,而且是鋁接Carbon的水平車架,速變把是二級套件。查一下台灣售價,35800,一般還會打個折,價格相當優阿。但是尋價之後老闆說,台灣的版本速變把降為105還有夾器並不一樣。但是我看Fuji的車真的很喜歡,本來想說算了就這樣吧,結果台中有一家Fuji專賣店,富士亞馬遜的蔡老闆強力推薦今年的Fuji的碳纖車款Team Pro(不過最後我還是在台北買的),所以我就花了點時間比較一下三款車 Team Pro、Team還有Roubaix RC這三台,因為車色配置都很不錯我都蠻喜歡的。

文章最後附上比較表,這邊只說明最後挑選Team的原因。Team Pro的傳動配件是非常完整的Shimano系統 Ultegra套件。和其他兩款比混搭大盤夾器不同,甚至連鍊條都是Ultegra,但是整體售價真的比較高。而且我自己問我自己,我真的分得出來Ultegra和105有什麼差嗎? 我知道我分不出來,再問自己,如果105不夠我會只想升級到Ultegra 嗎? 我想應該會直上Dura-ace甚至換Campy套件也不一定。 那我為什麼要多花這些錢買到Team Pro呢? 所以最早淘汰的是Team Pro。 然後專心比較Team Pro和Roubaix RC。 我發現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就是兩台車打折之後差價約6K,但是Team車架卻換成一體成形的碳纖車架,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此外大盤的部分,Team 配置的是50/34大盤,飛輪是11/23,而Roubaix RC是53/39配上12/25,這也是我挑選Team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看一下齒輪比,Team: 4.545/1.478,Roubaix RC: 4.416/1.56,看出來了嗎,其實以平路來說想追求極速Team的重齒比,Team比Roubaix RC 還高,爬山的話輕齒比也比RC來的優異。所以囉,最後我挑選了Team。

最後賞個車吧,
決定因素之一的50/34 FSA大盤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Ultegra後變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105中變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105速變把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輪組Shimano R500,外胎Continental UltraSport, 700 x 23c胎壓120psi 還有老闆幫忙裝上的美式嘴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坐墊Selle San Marco Ponza SE 黑白配色真的很漂亮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美麗的Carbon花紋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Fuji標誌...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後叉稍微的保護貼防止鍊條擦傷後下叉
[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Team ProTeamRoubaix RC
塗裝[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分享] 2007年 Fuji Team 富士碳纖公路車
車架一體成形C-4碳纖維,頭管內嵌鋁合金一體成形C-4碳纖維,頭管內嵌鋁合金Fuji Altair 2 鋁合金前三角整合碳纖後上叉
前叉FC-440 Fuji 碳纖維一體成形 1又1/8吋碳纖舵管FC-770 Fuji 碳纖前叉 1又1/8吋鋁合金舵管FC-440 Fuji 碳纖維一體成形 1又1/8吋碳纖舵管
大尺盤NEW FSA Team Issue Carbon MegaExo w/ Integrated spindle, 7075 CNC 39/53T ChainringsFSA Gossamer MegaExo, w/Integrated spindle, 7075 CNC 34/50T ChainringsFSA Gossamer Pro MegaExo w/ Integrated spindle, 39/53T
速變把Shimano Ultegra STI shifter/brake, 20-speed Flight Deck compatibleShimano 105 shifter/brake, 20-speed Flight Deck compatibleShimano 105 shifter/brake, 20-speed Flight Deck compatible
中變Shimano Ultegra F-TypeShimano 105, 31.8mmShimano 105, 31.8mm
後變Shimano Dura AceShimano UltegraShimano Ultegra
飛輪Shimano Ultegra, 12-23T 10-speedShimano 105, 11-23T 10-speedShimano 105, 12-25T 10-speed
鍊條Shimano Ultegra 10 speedKMC DX-10, 10-spKMC DX-10, 10-sp
夾器Shimano Ultegra dual pivot/cartridge padCane Creek SCR-3 w/ cartridge padsCane Creek SCR-3 w/ cartridge pads
輪組Shimano R-550Shimano R-500Alex ALX-320 Comp
售價568004280035800
有公路車新血加入

好車推~

好好操他吧~
My bike,My Specialized! 與柏拉圖為友 與亞里斯多德為友 更要與真理為友
2007/4/16 新車上路
起:達人女中
景點: 夜晚的大湖公園
迄:達人女中

由內湖路二段轉往成功路三段然後接到成功路四段到大湖公園,然後在大湖公園繞圈。然後在繞兩圈之後丟臉的回家,因為忘記帶水出門拉,很渴,然後又久沒運動,喘的跟小狗差不多。第一次正式騎出門,就在很沒成就感的狀況下結束...明天在繼續加油。

有沒有人可以建議內湖這附近的好路線阿??
看了好羨慕,我最近也想入手一台,只到等家裏事情弄完了大概6月希望能弄一台來玩.....

我剛好也住內湖,所以最近也一直在積極尋找好的路線,你既然從達人女中出發,何不跑跑環山路???
或是再跑遠一點到基隆河外的自行車便道,愛跑多遠就跑多遠,只是我目前還找不到路可以進去....

P.S.你是否有推薦的店家???我目前在內湖路一段上知道有一家開N年的捷安特和三總對面的印地安....
請問一下環山路車子比較少是嗎?成功路那邊我今天騎車子還不太多路上也還蠻明亮的。
我本來騎到民權隧道那了,後來想說騎過去接民權東轉成功路二段好像車太多,
所以就往回騎到大湖公園繞圈,路上車不多拉,人也不多就是了。
今天天氣不錯阿涼涼的,但是因為沒帶水真的很渴只好打道回府
讚的啦....不知道要多少張小朋友?
42k 打幾折?
你好~看你買車準備的功夫也不少~~~我當初買公路車是因為從讀書都是騎公路車的~習慣了

感覺登山車的騎乘姿勢怪怪的~呵呵~所以從退伍後(去年10月抵)就開始計劃買公路車~~

除了預算之外我希望我的車是耐操的輪組~跟整套的零件~但是屈就於預算抓的比較緊~

所以瞜~就買成車改東西~本來想改輪組跟大盤~可是預算使然~只好先改輪組了~

我在台中市富士亞馬遜買的~原因很簡單~星期日有開(我工作的緣故只有禮拜日放假)~

當然熱心的蔡老闆跟他的夫人(還有可愛的小女兒)~都很細心的服務大眾~不管是等級高或低的車~

始終保持熱誠~說太多好像有打廣告的嫌疑~~就不在此贅述了

本來我的預算30000~40000之間~人身部品裝備抓在10000左右~工作緣故只有星期日或晚上是賞車時間~

看過G牌的車(中港路旗艦店~文心路TOGETHER)~~M牌的店(感覺好像全部是登山車的)~~最後看到富士車覺得

很超值~所搭配的傳動系統煞變等等~從此開始不歸路了~



本來R-500輪組換成RACING7輪組~號稱堅固耐操~適合雨天騎乘~~剛使用不久還無法印證~
但是響亮的棘輪聲蠻好聽的~



跟老闆坳的後下叉保護套~雖然本來有一層薄膜~但是總覺得保護不夠~



保護永遠都不嫌多~煞車變數線保護套~可以防止刮傷車架



昨天頭腦燒壞了~多買了一個CARBON水壺架(其實只是想多個水壺而已)~



手賤又買了一雙襪子

想不到~要用到的人身配備還真多~目前還缺~臘~快扣~碼表~車衣褲~攜車袋~TOPEAK隨身駐車架

就這些~齊全後~應該就夠了吧~

本來預算車是抓在40K~想不到多了2K~人身配備還在慢慢到位~~基本的都有了

騎乘感覺:

車輕~踩踏效果忠實傳達在路面上~爬坡省力輕鬆~後變犀利幾乎無可挑剔

大盤兩片的高度距離太大~所以前變速會有上鏈失敗的問題

建議此前變給車店老闆調整(其實是我不會調)~變速時踩踏勁量放輕~原廠KMC的鍊條油太黏了~沾了一堆泥沙~

由於沒有前擋泥板~所以前輪帶上來的泥沙石頭會撞擊到下管下側的部份~建議貼個卡典西德之類的保護膜

手把帶跟坐墊白色的~容易黑掉~這是目前的感覺~期待下一次有新的體驗~~
p871055 wrote:
你好~看你買車準備的...(恕刪)



換新鏈條, 我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 用洗鏈器,finish line 洗鏈劑把新鏈條上的保護油洗掉,再點上 finish line 的鏈條油,比較順也少沾灰塵, 既然是騎公路車,碼錶記的裝有迴轉數的那種,就是有一組 sensor 裝在踏板曲柄上的那種。 只能說, 公路車才是王道啊....
Edison

p871055 wrote:
車輕~踩踏效果忠實傳達在路面上~爬坡省力輕鬆~後變犀利幾乎無可挑剔

大盤兩片的高度距離太大~所以前變速會有上鏈失敗的問題

建議此前變給車店老闆調整(其實是我不會調)~變速時踩踏勁量放輕~原廠KMC的鍊條油太黏了~沾了一堆泥沙~

由於沒有前擋泥板~所以前輪帶上來的泥沙石頭會撞擊到下管下側的部份~建議貼個卡典西德之類的保護膜

手把帶跟坐墊白色的~容易黑掉~這是目前的感覺~期待下一次有新的體驗~~


恩...沒錯,這幾個感覺也是目前我最大的感觸
很訝異發現原來騎車可以達到想省力的時候真的可以省到力,想衝刺的時候力量傳達的如此忠實
我也想去貼個卡點西德,不然聽到泥沙噴上來的聲音有點心疼...
手把帶和坐墊的顏色我超喜歡的...哈哈...髒掉再換吧..椅墊應該可以拆下來稍為清洗
NIISE兄你好

你住內湖,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往士林騎...

可以走劍南路到至善路來...然後再去爬中央社區喔

目前幾乎都每天有中央社區的夜騎喔

歡迎你的加入....
http://seaweedroll.pixnet.net/blog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