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27速是怎麼27速?
在網上也有車友耳提面命, 不可以大配大, 小配小
偏偏有些人就是不聽話, 非得要這樣騎才有安全感(不能大配大就是變速有問題??)
之前已經有網友熱心的以exl算出齒比, 我們再進一步的解讀這些數據
舉例的大齒盤為 44-32-22
後飛輪為11-12-14-16-18-21-24-28-32
紅字就是, 不可以這樣配, 很傷鏈條
黑字--理想中也不要這樣配, 我覺得是可以這麼配, 但不要長時間運轉, 小傷鏈條
綠字--安全使用配齒, 請盡情使用

各位可以看到我在右邊將配齒比展開排列
馬上打槍的是27速實際上只有23速, 因為有些齒比非常相近
很多車友愛用的大配大(44:32), 可以(22:16)找到
小配小(22:11), 可以(32:16)找到, 而且還是安全使用範圍(鏈條可說是直線狀態)

進一步的變速技巧來說, 流暢的齒比可以這樣產生
(由上坡輕齒比到加速重齒比)
小22T配後大32T
22:32 小9
22:28 小8
22:24 小7
22:21 小6
22:18 小5
接著前面升到中盤32T, 將後齒拉到第七24T片
32:24 中7
32:21 中6
32:18 中5
32:16 中4
32:14 中3
接著前面升到大盤, 後齒拉到第五片18T
44:18 大5
44:16 大4
44:14 大3
44:12 大2
44:11 大1

重點是, 在每個前大盤重一檔的同時,後飛輪要輕兩檔, 反之
所以這綠色的15速就可以幫你在圖表上畫出完美的上升曲線, 又可以避免忽重忽輕的尷尬檔位


迎接5月的嘴炮
以上
文章關鍵字
感謝大大的分享~放假時來測試一下這樣變速的流暢度!!
該死的政府~你已經讓我們沒有明天了!!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話說27速是怎麼27...(恕刪)
艾澤拉斯浪人果然夠用心!!
以這篇齒比詳細的程度...小弟自當給5分鼓勵!!
所以這綠色的15速就可以幫你在圖表上畫出完美的上升曲線, 又可以避免忽重忽輕的尷尬檔位...(恕刪)

可是實務上會這樣用嗎? 為了要追求齒比的線性, 由前小換成前中時, 要從後5換成後7,再換成後6、後5、4、3, 也就是後變會來來回回的變來變去, 實際操作起來真的會比較順嗎? 會不會反而損失寶貴的時間?

大家說說看吧
如果跳過一環(紅色的部份), 說不定更實用, 而且也較不傷鏈條

小22T配後大32T
22:32 小9
22:28 小8
22:24 小7
22:21 小6
22:18 小5
接著前面升到中盤32T
32:24 中7
32:21 中6
32:18 中5
32:16 中4
32:14 中3
接著前面升到大盤
44:18 大5
44:16 大4
44:14 大3
44:12 大2
44:11 大1
艾澤拉斯浪人 wrote:
重點是, 在每個前大盤一檔的同時,後飛輪要退兩檔
所以這綠色的15速就可以幫你在圖表上畫出完美的上升曲線, 又可以避免忽重忽輕的尷尬檔位
...(恕刪)


如果要享受綿密齒比的優勢,依這一原則來變速,似乎可行。
受教了,謝謝。
數據只是單純的數字而已
流暢的齒比與完美的上升曲線
沒有相當的調整及騎士雙手的協調可能根本感受不到可能只純在於數據裡的順暢

以習慣來說, 我並不在乎前後變檔同時動作
但可能存在於的某些觀念是, 在同時間只能一方能作動

如果我用DualControl+反向,
我左手下壓的同時, 右手也上勾了兩下 (我從不按留給拇指的那顆垂瘤)
現在車上是X.0, 左手拇指壓下的同時, 右手拇指也噠噠的退了兩速
鏈條變換前後齒比位置是同時完成, 沒有浪費時間的問題

所以, 數據研究只是參考
公式也只是指引可以怎麼解題
死背或是鑽牛角尖,
那麼騎腳踏車還真是痛苦的一件事...

共勉之!!
我不想當男子漢, 我只想要我的小毛毯
在比較普遍而且好像也比較多被使用的正向後變

使用於11~34T飛輪的時候.變速的方式又有不同的變化

---------44-------32-------22-------

11------4-------2.91-------2------
13-----3.38-----2.46-----1.69-----
15-----2.93-----2.13-----1.47-----
17-----2.59-----1.88-----1.29-----
20-----2.20-----1.60-----1.10-----
23-----1.91-----1.39-----0.96-----
26-----1.69-----1.23-----0.85-----
30-----1.47-----1.07-----0.73-----
34-----1.29-----0.94-----0.65-----


從以上的齒輪比.可以看到以下比較快速的變速方式

前44後15與前32後11的齒輪比大約相同.所以在高速轉為低速(爬坡時)

在前44後17之後.只要同時將您的左手食指按一下.右手食指快速按兩下.前44退32.後17退13

就可以得到比較順暢的動力傳輸---2.59~2.46

另外在前32後17之後(持續爬坡的狀態下)也是和前述相同

左手食指按一下.右手食指同時按兩下.也不會產生動力的流失.前32退22.後17退13(1.88~1.69)

如果坡度更陡的話.那麼就要靠右手的拇指持續努力的壓下去(後飛輪從13~34)

我的LX前變一次壓到底.後飛輪可以從13~23T.各位在爬坡時可以試試看!

不過真的感覺到比較吃力.我想這可能也是正向後變比較吃虧的地方!

如果不常爬山或是像我這休閒養生一族的車友們.建議使用正向後變!

睡不著!說了一些個人感受.如有胡言亂語還請見諒!









所以, 數據研究只是參考
公式也只是指引可以怎麼解題
死背或是鑽牛角尖,
那麼騎腳踏車還真是痛苦的一件事...(恕刪)

同意, 還是以實用為要, 不實用, 研究畢竟只是研究, 公式也只是公式
九速飛輪扣掉兩個不該用的,兩個該少用的;實際上只剩5速實用。號稱27速,其實只能用15段!
如果前飛輪保持單片無變,後飛輪5速,加上後輪軸配個內七或內八速,這樣不是可以獲得更多可用的齒輪比?
DAHON小折都能用後飛輪6片配內三速;高價登山或公路車沒有道理做不到吧?台灣或許是單車王國,但是設計人員的頭殼實在很硬,不太會去想一些有的沒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