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發 ?!!! 太平洋 Pacific Carryme 內3速

全球首發 ?!!! 太平洋 Pacific Carryme 內3速





前言

10 底因須搭捷運通勤的需要 在做過功課趴過文後

買了我的小白 太平洋Carryme超小徑摺疊車

會買他原因無他 因為可以帶上捷運當作轉乘中際使用

他也表現的非常稱職 常常在路上許多路人都會投于好奇的眼光

還外加了些許虛榮感 被人追著問的事情常常發生 這是當初購買沒想到的

我想這也是每位 Carryme 車主常遇到的事


之後對於單車的熱情默默中也逐漸加溫

常常劉連於各大單車論壇 看著前輩們將自己的Carryme

改的漂漂亮亮的 頓時心中也燃起了些許自己的想法

我也想要跟著各位大大的腳步 邁向carryme個人化而努力

先後改裝了 白色手把 換裝白色煞車線 培林拖行輪

避振管座 座墊 等等 這些升級也讓我的小白真正的美白了不少

除了實際騎乘的舒適度提生後 更曾加了些許個人特色

全球首發 ?!!! 太平洋 Pacific Carryme 內3速

進入主題

騎乘carryme 一個多月了

可愛的carry me 小小的車,平時當通勤用,順便可以練體力

小小的輪徑加上特別調配的齒比 平時平地騎起來卻也蠻清輕鬆的

可是有時遇到停紅燈 上坡起步 卻因齒比的關係 有時也會發生定杆的窘境

此時也造就心中 carryme 3速 誕生的原動力 

不知何時無意間發現了在日本有人將 zero bike 改為三速 變速

這時心中更燃改起將carryme 加裝變速系統的決心

後來經網上大大提示下得知 Brompton 用的內三變 內變機size小




上網找資料發現 這顆sturmyarcher 的徑長107mm

有機會塞入 CARRYME 95mm車架中 於是趕緊跟 專營SA內變的

小吳拿了顆sturmy archer的內三變速機

從此開啟了 這輛 獨一無二的 3速 carryme 誕生之路


先看看這顆變速機構的基本資料

Specs for 148.0mm Axle

‧ Hub Shell Material - SPCC Steel
‧ Axle Diameter - 13/32” Slotted
‧ Axle Length - 148.0mm
‧ Over Locknut Dimension - 107.7mm
‧ Right Axle Protrusion Length - 20.0mm
‧ Left Axle Protrusion Length - 20.3mm
‧ Spoke Holes - 28
‧ Pitch Circle Diameter - 65.1mm
‧ Flange Width - 54.0mm
‧ Spoke Compatibility - 13g or 14g
‧ Sprocket Teeth - 13T through 22T
‧ Chain Line: 1/8” Flat 13T ? 19T - 40.0 38.4
‧ Chain Line: 1/8” Dished 17T ? 22T - 41.8 40.1 38.4 36.7
‧ Chain Line: 3/32” Flat 16T - 40.3 39.7 38.6 38.0
‧ Chain Line: 3/32” Dished 17T ? 22T - 42.0 40.4 37.9 36.2
‧ Indicator Chain - HSA126 Mark II

齒比Gear Ratio

‧ Overall Range - 177%
‧第一檔 齒比為原本的0.75倍 Gear 1 - 0.75 (-25.0%)
‧第二檔 維持一比一的輸出 Gear 2 - 1.00 (Direct Drive)
‧第三黨 齒比放大到 1.33倍 Gear 3 - 1.33 (+33.3%)

這顆變速器可是大有來頭

早在1901年Shimano還不知道在哪裡時

這顆變速器已經申請了專利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他的歷史背景


原創與完美 – 駛德美愛馳故事的延續

http://www.tbea.org/chinese/110.files/140/140_1.htm


有接觸過sa內變的人都知道只要定時保養內變用個一二十年幾乎不會壞

德國人用料的堅持 與設計 果然是有口碑的 端看現今的車壇就知道此言不差以

話歸正題

回到今天的主角Carryme 身上

看到了嗎?前方多了一條變速線




含內三速變速機已經完全的整合到後輪內






另一邊 多了裝在軸上 內變速特有的變速拉索





換個角度的後輪



因為前大盤加大特別加裝了導輪 避過後車架

照片是之前拍現在導輪已經換裝為實心鋼製導輪

增加耐用度及強度




右側腰身



換裝 58T大盤及一般規格鏈條





手把上多了一個變速撥桿






摺疊後的樣子





值得推薦小巧超搭車防君子的好鎖



坐墊 尾燈 車包



值的推薦 有側邊及後方警示的手把燈

大大加強了夜間的行車安全



不無小補增加舒適性的避震座管



換裝後制動大大提升的煞車片



換個場景



網路上訂做的個人化防塵套



另類的疊疊看



結語

我的小白是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摺疊後套上防塵套 直接就可帶上捷運 真的很方便

從單速到三速歷經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在思考植入內三變速個過程中

為了整體的完整性耐用性及不想動到車架的結構

確實花了很久的時間 及一次一次的修改及耐久測試

也從中體會到太平洋單車的設計功力

不得不佩服太平洋的設計團隊

Carryme 整個設計是環環相扣的

動一髮而牽全身 有很多東西是光看外表而看不出來的

也相對的了解原創的設計跟車價是成正比的


現在我都用2檔起步(1:4.8齒比) 比原本(1:6齒比)輕一點

相當適合起步及在人多的人行道上騎乘

3檔高速檔比原本快一點(1 :6.5)重一點 適合於大馬路上巡航(時速20-30km/hr)

相較於原本的設定 在高速騎乘時需腳不停蹄的踏著 以維持巡航速度

現在因後輪多了飛輪慣性作用 騎乘上多了一點優雅

最重要的是上坡起步 爬坡都能輕而易舉 定杆的窘像已不復見

現已經可以輕鬆的 騎上北投的溫泉路全段

充分的利用1 2 3檔位適時的切換 騎車變的相當愜意

這是當初單速Carryme所不能比擬的


謝謝你耐心的看完

可以的話不要忘記幫我家分鼓勵歐



最後在這要感謝



單車道 老貂區網友 大傑瑞 對於內變知識的分享及變速器的調教

及達文西單車 的 小岳師父 與我一起腦力激盪 克服了一些小問題

有了你們的幫忙Carryme 3速得以順利誕生



哇!真是佩服!
請問一下,有沒有可能沿用原來的大盤跟鏈條?還是因為導輪的原因必須用新的大盤及鏈條?
另外,重量增加了多少?謝謝。
marvelous !!!
能否提供內變與輪圈如何整合的照片^^
moonsun wrote:
有沒有可能沿用原來的大盤跟鏈條?blockquote>

你好如果延用同樣也需加大前尺盤

原本前86 後14的齒比在植入後變後後面的齒比會放大

事必相對的前面也需放大

我的齒比也Try 了好幾次 才做了決定

我想當初太平洋的設計就是考慮到齒比才將變速系統放在前面

因為放後面一般的外變沒有密尺的社計 而且密尺的鍊條無法彎曲變速

我猜他們的設計團隊在量產與齒比變速的考量下所找到的平衡點

不得不配服他們的構思
HenryV4 wrote:
marvelous ...能否提供內變與輪圈如何整合的照片^^(恕刪)





整合後輪圈與變速本體

將兩者合為一



導輪由一般的下置位置,移到上置的位置,應該是受限於車架的關係
上置的導輪,變成需要承受比較大的壓力,對傳動的效率應該是有一些影響,那個導輪有用比較好,比較滑順的輪子嗎?

順便幫樓主補充一下,樓主應該是用到最小的13T齒片,所以理論上車子的gearinches範圍在
58/13*0.75*8=26.8 inches
58/13*1* 8=35.7 inches
58/13*1.33*8=47.5 inches
我的計算結果跟樓主不一樣,puzzle....

或是那顆fixed gear用的12T齒片,也能拿來給內3用嗎? if so
58/12*0.75*8=29inches
58/12 *8 =38.7 inches
58/12 *1.33 *8=51.4 inches

第1檔應該可以直接爬橋了
rogerchang416 wrote:
全球首發 ?!!! ...(恕刪)

厲害厲害
過程中一定要克服不少問題
sa內變應該是英國設計 現在屬於台灣日馳 sachs才是德國 後來賣給sram

請問一下 大概花多少$$$?.......實驗浪費的不算
看了有點心動
HenryV4 wrote:
樓主應該是用到最小的13T齒片,



考慮到齒比

後面的齒盤是訂做的

12 T

導輪不會影響到 效率

純粹為了將鏈條閃過後車架

這麼小的輪子裝上變速有效用麽
問題少女勿怪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

對於我來說有了3段變速後

爬坡騎起來比較輕 比較不廢力

起步中速輕盈

高速比較快一點

最重要的是路上不會""撞車"""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