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懸吊的緣起是去年底經過一處大坑洞,強烈的衝擊不但報銷一條前輪胎,懸吊也多少有些受損,加上M懸吊一直對這種瞬間衝擊不太能招架,行在路不平的市區常常會讓尾椎與路面直接溝通

然而雖然網路上對Performance懸吊多所好評,但E87換Performance的心得似乎比較少,尤其找不太到跟M sport懸吊的比較,像最近BCT上的一篇也是標準版換裝的分享。另外半路殺出的1M,著實也相當令人心動,一度猶豫要不要繼續改下去,所幸在收集紀大與各方意見意見後,最後還是下定決心為愛車小怪強健筋骨一番。

星期六一大早就趕到輪胎行,店都還沒開,照相留念順便可以看一下M sport原本的高度,前輪約兩指幅後輪約半指~一指。話說這組Performance懸吊不是跟輪胎行訂的,這樣應該不算廣告吧?

開工前在店內等待,看著整排牆的輪圈,其中不乏許多知名款式,真想帶幾咖回家啊......


上手術台啦,後懸吊上座需要拆一點內裝,所以後門和尾門都得打開,小怪這時應該匹匹挫吧


開箱!這邊是彈簧和後下拉桿組,後下拉桿算另外加購的,沒有包含在懸吊組裡,但是應該還是要加上去才算整套Performance底盤強化。(不要跟我說引擎室碳纖拉桿也算


Performance懸吊組大禮盒,包括四隻減震、彈簧基座、前後饅頭、防塵套筒、前防傾桿及防傾桿固定墊;因為原本是M懸吊所以不必換後防傾桿。

減震筒驗明正身,筒身質感跟原廠件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也是原廠....),看起來好像一支支炸藥......


可憐的小怪被肢解中,為了讓底盤功力更上一層樓就忍耐點吧,這就叫打斷骨頭顛倒勇?


新舊防傾桿比較,粗細大致上差不多,形狀與硬度略有差異。

前彈簧柱拆掉後的樣子。有點難想像小從1系列上至性能取向的M3與龐然大物7系列(改款前)都是用這種結構簡單的前懸吊。

組裝好的新彈簧柱,還好彈簧有上代表BMW Performance的黃色,不然還真樸素啊。

後下拉桿很快就裝好了。

把後減震筒和彈簧放至定位。拆下來的舊懸吊在饅頭之上還有一個小緩衝墊(可以看下下張圖),安裝時忘記確認新品是不是也有,後來看這張照片也看不太出來......至少開起來是沒有什麼異樣啦。

前懸吊安裝完成~有顏色看起來好像真的比較猛


拆下來的M sport懸吊組,感謝你們陪小怪和我渡過三年多的時光。左上角那支在換裝前饅頭已撞壞掉下來了。

最後的定位;沒有其他張圖,大家就看這張勉強比較一下車高吧,基本上目視是差不多,或許Performance跟M sport的差異不大?對我來說這樣兼顧日常實用性的設定是剛好。
到目前為止,簡單的心得便是:Performance懸吊真的是好物,甚至小弟以為M sport懸吊本來就該這樣設定!不過在5、7系列紛紛為兼顧主流口味而更加重視舒適性的情況下,我想日後原廠對M sport懸吊的定位應該也會稍加調整成輕度運動取向,更為熱血的族群就交給Performance和M car吧?E87換上BP後整體硬度與支撐性有比M sport更高,因而路感很明確,動態也更加靈敏確實。其實原本M sport懸吊配非防暴胎在較平緩的起伏上還蠻舒適的,車身起伏會被和緩的吸收因此沒有BP明顯。而BP雖然因為硬度增加使得路面各種起伏都會忠實的反應到車身上(也可以說比較顛?)),但是對於突如其來、落差比較陡的坑洞或人孔蓋,Performance懸吊的緩衝就比M sport高明的多,有點像隔一層薄薄的氣墊這樣。整體來說配上高剛性車身,有點類似Porsche車系那種"精實"的味道(抱歉想不出其他形容詞


另外要補充的是,國豐的技師很好心的幫我把原本過低的胎壓打飽,不過較飽的胎壓也稍微增加一點點彈跳和滑順感,這點在跟原本懸吊比較時是要考慮進去的。像換裝完後我也覺得轉向變輕鬆了,這就有可能胎壓影響比較大。
以上希望對車友們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