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完成了
E34 DIY專輯4...前半部底盤懸吊整理...難度等級3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5&t=2475485&p=1
之後 當然 接續的就是後半部底盤及懸吊整理
一樣試著在車庫 用基本的手工具 完成全部的修配過程......
說真的 沒修理 不會想起小時候E34還是新車時底盤的感覺
E34老了 有心 就可以讓他重返 黃金狀態..............
修車 是一種節奏 掌握進退之間的速度 層層堆疊 卻又節次分明.......
說真的 修車這麼久 這是我一次處理最多橡膠鐵套的一次
換掉的橡皮製品 加上相關周邊 這一次應有處理了約50個部品 以汽車來講 這算很多了.....
完成了前半部底盤重整 也去定位了 看了數據 後面其實還OK~
很想叫自己相信 後面奇妙的狀態很好.....
可惜~我老婆說我連說夢話都很嚴肅的在說 你有4個選擇.......
我記得我在夢裡講什麼.....大綱是:
不要作夢了.....
1.當個烏龜 換避震跟上座開起來舒服就好
2.先求有再求多 避震 上座加眼鏡 這樣數據一定全部正常 舒服又有性能
3.全部砍掉重練.....
4.不要想了答案就是3...........
老實說 我常常睡著還繼續在想事情....是很認真的想 張開眼第一句話就是 砍掉重練.......
要進車底了 這是有風險的 一定要用安全椅 不可以用千斤頂.....
輪胎拆下來我習慣放側邊 多一層保護
進車底後我會在身邊架一支千斤頂
連安全椅 一共是三重防護.....
駕駛後方的避震器 我知道他漏油大概有10年了....扯不扯....
連彈簧下座墊圈都掛了 避震器上座我想一定很慘......
這個是差速器前鐵套....唉~
差速器後面兩側鐵套都一個樣.....兩邊三角架的看的到拍不到 也是都裂了
眼鏡之前就看到了.....
這預告了要一路一直拆到傳動軸.....
總共11個鐵套 還有一堆像皮都要換 周邊經過的都要處理.....這就叫 砍掉重練......
上一次拆排氣管是一年半以前.....
這次有經驗多了 一個人也輕鬆下排氣管 先拆結合螺絲
然後把中段吊耳分離
用千斤頂大約撐一下
尾桶的固定左右各一 拆掉以後整根排氣管連千斤頂一起拖出來
Long time no see~這可是我的手工管~
這次的目標到傳動軸變速箱端 拆掉擋住傳動軸的排氣管隔熱護板
有時候看看BMW的用料 再看看其他車的用料
會覺得 其實 E34也賣的不貴 應該說 物有所值
德國的金屬跟防鏽真的很厲害
之前弄前半部底盤 土洗掉都跟新的一樣....排氣管之前弄也是一樣 幾乎都沒有生鏽或氧化
排氣管中段裡的觸媒 看起來還沒塌掉 我以為他已經掛了說....
拆掉護板以後 傳動軸六角橡皮
傳動軸中段的吊耳
其實跟六角橡皮情況一樣 都還堪用
這台車幾乎都是那種死而不倒 僵而不化.....
既然要整理了 就全部一次來 這些像皮都不貴 貴的是工 底盤都是連動的......
要就一次 人生不也是如此
傳動相關部件拆之前都要做記號 以免平衡跑掉就麻煩了
後輪兩邊一樣先做記號再拆....嚴格來講這邊應該是沒差的 不過多做不吃虧
順便可以記錄墊片的相關位置 力求怎麼拆就怎麼裝回
面對未知 多一些防護保守一點 可以減少突發狀況
先拆後輪兩邊輸出軸......
螺絲大概打幾顆 轉一下傳動軸 比較方便打剩下的 螺絲不用全部推出
跟機車的拆裝原則其實都大同小異 只事東西更重 有些要求更精緻
手冊說這叫輸出軸....應該是相對於差速器而言 一樣要標記左右即對應輪框側
後輪鼓 比前輪股多了手煞車裝置
差速器輸出端
拆差速器跟傳動軸相接的地方 先上一些除鏽的油
這幾顆沒有很緊....不過均勻是重點
感應接頭移除
先置入千斤頂
拆下差速器前固定螺絲
拆差速器左右各一的後固定螺絲
覺得支架也拆下來比較好弄.....
然後經過適當的旋轉 閃躲 就可以用千斤頂把差速器總成拿出來了
傳動軸的黃油.....等卸下來再進一部處理
卸下差速器之後 後面的10個鐵套 就有4個已經是囊中物了 這是差速器前鐵套-----1
差速器後鐵套2&3 跟 後擔後鐵套----4
算算這次一要換30幾個品項....真是 不少....位於後側的汽油濾清器----1個
後擔鐵套5個
差速器後緩衝鐵套1個
後避震2支 每支5個零件 一共是10個
傳動軸2個主要耗材
後三角架周邊 2支各3個 一共6個
平衡杆 2邊各2個 一共4個
接下來要下後避震 後座椅移除 拉一下就起來了 看地毯覆蓋左右的兩個洞就是卡榫的洞
中央扶手拉下 後椅背的鎖點1&2(一共8個鎖點)
後椅背左右兩側下方鎖點3&4
後枕頭拆掉 直接抽就起來了
將圖中兩個固定扣 旋轉90度 就可以拉起了 另一個枕頭下也是一樣處理 鎖點5~8
後靠背拉開後看到這個就傻眼了....
我知道後避震上座在那個不規折物體內 可是塞得太緊密了一點吧~
後面蓋版固定購一共4個全部拉掉
結果 還被音響蓋板擋住.....移除音響蓋板螺絲....
有時後修車我會想 設計音響的 可能前天跟修後避震的技師吵架 才會設計出這種結構......
這可以不用卡的啊~
反正 擋住的全部拆掉 避震器上座就出現了
為了預防避震器 分離三角架會突然脫落 先用千斤頂假撐一下
如同 禪修 縫紉 閱讀 寫作 做菜 騎車 一般 能夠帶給許多人 內心的寧靜
維修 一樣有一種 靜默的平和
後避震下鎖點分離
不用千斤頂撐也不會掉下來....而且三角架是往上台起
這代表 又有東西是是在預載(Loading Position)下鎖附固定
移除避震器上座 橡皮套拿掉 3顆螺帽拿掉
駕駛後側避震器就下來了....
這支避震器我知道他漏油 最少是10年前的是 阻泥的部份想必已經完全失效了
後避震相較於前避彈簧震預載很少 我連壓縮都懶了 固定螺帽直接打掉就全分解了
彈簧下座橡皮....應該是被油腐蝕導致劣化
上座已經裂一圈了...插起子輕鬆搖 搖起來超大 果然該換了
副駕駛座後方 後避震器下鎖點拆解 避免預載鎖附失效 還是千斤頂頂一下
結果果然是有預載鎖附撐著 兩邊是一致的
一樣直接打掉
相較之下後避震比前避震單薄
裂的更嚴重 大概知道為什麼.....我媽在的時候 都坐這裡 駕駛後方比較沒有人坐.....
E34後避震全部就這樣.....只有彈簧跟2片墊片會留下 其他全部換掉
當年
E34分成幾個版本 標準版 運動版 跟M版
我的是運動版 阻泥部份同M版 彈簧則比標準版短 比M版長
原廠的確是配GAS PRESSURE的 不過阻泥棒現在已經彈不出來了 應該失壓了
後避震下鎖點襯套都歪了 鬆動的上座跟歪的這個都直接影響CAMBER
接下來要下傳動軸了
傳動軸是有做過平衡的 所以所有分解的地方都要做記號 裝回去的時候依記號裝回
變速箱這一端也一樣 要做記號對好 然後就可以把傳動軸拖出來了
我車上的跟手冊上畫的不一樣 不過 研究了一下 應該是這樣拆的
手冊上的長這樣 明顯不一樣 這種是用扣環固定的
這裡必須上強力耐高溫的螺絲膠....
中央吊耳偏移了 要換
六角橡皮小裂 也該換了
接下來要下後擔 先把三角架眼鏡跟後擔支架 移除
眼鏡移除
眼鏡搖很大.....也漏油了
後防傾杆移除
相較之下後防傾杆比較細
這算李子串的一種嗎? 橡皮變形....老車真的 什麼拆下來都是 換 換 換.....
後防傾桿支撐橡皮 一樣變形了.....換
接下來就是移除三角架
比較困難的是 動線要規劃好 因為我沒有真的要把他請出來
主要是 不不想去動煞車油管 事情已經夠多了.....
可以把目標都解決就好 不要多衍伸出新目標
拆到這樣是最剛好的....
不動煞車油管 不動手煞車鋼索
又可換三角架鐵套 又可與後擔分離
另一邊也依樣畫葫蘆
DIY有時後受限於場地跟工具 以及時間 作法上要見招拆招....
之前 看人家後擔用天車吊出來做 所以這部份我是相當的嚴陣以待
先下後擔後鎖點....退螺絲時即可以感覺是不是真的很沈重....結果是沒有 沒有很重
心裡想也許重心偏前.....千斤頂假頂 把前兩個鎖點也都拆了 後擔就可以拉出來了
人肉天車?!
單手抓舉後擔......沒有想像中重....
應該跟小50CC的引擎差不多 比豪邁迪爵引擎輕
這對可以單人作業上下FZR引擎的人來說....這根本〝像是塊蛋糕〞
後擔鐵套 20年 都裂了
一路拆下來讓我相當期待 裝好時開起來的感覺 我很想知道當年我媽第一次開他的感覺....
另一邊鐵套加碼裂內圈...
最後這個後擔減震墊 記得拆下來也要換掉
中場休息.....接下來要再念一些書 買一些東西 做一些特工 然後清洗再組裝.....
新舊吊耳 比較
舊的已經變形了 這會讓傳動軸的位置不在一直線上....
雖然傳動軸有萬向十字 但還是最造成一些運轉細緻度上的影響
整車由引擎腳*4+變速腳*2+傳動軸六角橡皮+傳動軸中段吊耳+差速器鐵套*3 一共11個橡皮件
都會影響 震動
所以有人去改M60的油壓引擎腳.....
我只能說要改就要這11顆全改....甚至 支架角度也不一定一樣
不然難保 東西都正常 可是系統就是不在一直線上....
開是都可以開 但是 總有東西會短命的風險.....
新舊6角橡皮
除了裂開 老話的六角橡皮還會變圓
仔細看舊的邊 跟新的邊 就會發現新品邊緣是直線.....
老的6角橡皮不是變硬 而是變軟 變鬆散
就像武俠小說裡面被西域武僧 大力金剛指廢盡一身關節及經脈
基本上有裂就可以換了 因為這邊有問題 會影響吊耳 到時候換更多
主要是 行車安全比較重要後 驅車傳動軸行進間出問題 是很嚴重的
舊的六角橡皮 用力折可以彎曲
新的則不為所動
新舊後擔後橡皮 高度差了一截
這邊就可以看出扁掉多少
後擔上面掛了差速器 三角架等
一些鐵套變形 除了緩衝效果大減 車室震動變大
還有就是操控也會不一樣
因為後擔下沈 差速器著下沈 但差速器連著傳動軸
所以可以發現差速器鉗鐵套掛點得特別嚴重 除動軸斷掉爾也變形
其實 到底是誰牽拖誰很難講清楚
但反正就是 底盤是連動的 要就要一次全盤檢修更新 省工 省錢 壽命也長
後擔左右鐵套.....原廠就有做安裝防呆
時光流轉 當年那些喜歡霹靂車的小男生
多少也都見證了E34的興起 及改朝換代
霹靂車不死 永遠是經典
遊走於BMW古典末代與現代初始 的代表車種 無疑 是E34 也將成為經典
新品是這樣才對
左右眼鏡
後防傾桿橡皮
後李子串
後避震器彈簧上下橡皮
三角架鐵套....4顆
後避震器上座 現在是韓國做的了 很不想買
不過 看在鳥牌的份上 也只好信他的品管是無國界的
後避震器防塵套及蠻頭
相隔10年 緣分讓我買到同一型的機械式扭板
這超難 2手送原廠校正 6600成交
另一支當年是美國新品買的 4500含運到臺灣
後來工作室期間用量較大 送校正一次 也是3500.....
量具就是要準 我要求極限偏差值要在1%以內
且再現性跟耐久性都要一樣高.....
台製的2000的新品品質應也不差
但用料質感使用手感 還有耐久度跟精準讓我還是選折買SNAPON的
網路上看到人家做三角架鐵套特工
受限於在車上施工 及結構問題 加上 我也可以做的一樣精美 大丈夫當如是也的心態
讓這次的特工相精緻
原廠的這顆可能是牽涉到LOADING POSITION限制上緊的
所以一樣要做到怎麼下來怎麼上去 畫上定位點
第一下比較緊用板杆轉
之後用棘輪扳手就輕鬆下來了
下來了 舊鐵套被包在裡面
新舊之間的差異.....舊的緩衝區空腔扁掉了
之前我都會附特工或一些東西的規格圖透視圖
可是遇到一個人讓我再也不給人家這種東西
DIY請發揮創意 不是一味的想要拷貝我的東西
很多地方DIY時會遇到奇怪單一的偶發問題 這也是DIY樂趣及意義所在........
仔細看 同一本相簿裡 我的特工常常一直有些微的改變
講是同一組 其實 遇到問題時就要自行發揮改變的精神........
有個傢伙居然一直問 這裡是這樣嗎?為什麼我這樣不行......
拜託大哥 弱 沒關係 沒有人一開始就什麼都會
但請獨立一點好嗎?我做這些東西是要跟誰學跟誰問 還不是槁定了.....
我討厭別人COPY我的東西 然後自己能力不足 怪東西不夠強
安裝新品
新品裝入完成
充滿奇幻風格的陽台..............
臺北市兒童樂園的旋轉馬(聽這當初可是從美國坐船來的)
+BMW的後半底盤零件一堆......給人家弄就沒有機會洗乾淨了....
跟前避震一樣 採用法國RECORD 氣壓式的
這組是對應原廠的 希望舒適 耐用就好....畢竟好便宜.....
後避震器其實只剩彈簧是舊的......
彈簧上下座是原廠貨 有螺旋槳東西 硬是貴了1.5倍
裝上防塵套及蠻頭 及其上蓋
將彈簧上座 跟 避震器上座結合
然後安裝彈簧並壓縮
上方固定螺絲打緊 避震器反序裝回車上就OK了
後避震器裝好 就可以復原後座了
依我媽媽當言形容我房間的用語:像被槍打過.....請用台語發音
拆的徹底有一個好處 也可以順便把平常吸不到的地方都清乾淨
椅墊搬出來 縫隙的地方撥開 用附刷頭的吸嘴清乾淨
然後用溫水微濕的布擦過.....放在一邊吹一下風
等皮椅乾燥的時間 喇叭也一併拆下來 用小毛刷把20年的灰塵都清乾淨 再裝回
原廠喇叭音箱內灰塵也清乾淨 說實話原廠音響還真不錯
後座都吸過擦過
接下來是重頭戲了 家裡有小孩的人應該對這東西都不陌生 這東西拿來保養皮椅真不錯用
抹上厚厚的一層 然後去做其他事 讓皮椅把乳液吃進去
等椅墊把乳液吃進去的時間 把後座背部復原
然後一樣為他吃厚厚的乳液 給他時間慢慢吃
側邊已經更換小牛皮 原本是人造皮......一樣要保養一下
然後用不要的棉質T-SHIRT跑過 就很迷人了
完全復原....我媽時常很得意的跟我說的 他的椅套是有原廠MARK的 特地去找的...........
重點來了....這瓶是神秘人友情贊助的....
陳年距出廠6年了 過期的最好 用起來完全一整個開心.....
相信我 牛皮比人皮厚...他不會過敏也不會養 就算會 他也不會講話.....
為什麼會把煞車皮磨耗感應線分離....因為我們要下三角架了
其實 本來是不想下三角架的 因為不是很想漏煞車油出來
不過 三角架鐵套....4顆 用直徑12㎜的螺絲逼 只有一顆可以上下 其他全部卡死.....
所以 我決定 下三角架 然後出大絕招.....
分離卡鉗座及輪速感應線
卸下碟盤固定螺絲
卸下手煞車來另上方彈簧 及左右兩個固定扣
手煞車來另 零件大概就是這樣
分離煞車油管
簡易的止漏裝置 隨手做的 魚缸打氣管+換表帶頂針
說到霹靂車 就不能不提到 馬蓋先....相信有不少diy熱愛者 都是受到他的精神啟蒙
然後三角架就下來了 下來也好 整個底盤都洗乾淨了只有三角架是髒的 心裡也一直不太開心
大絕招 4噸油壓千斤頂+20㎜螺柱+1公分鐵板.....
結果 徹底失敗 鐵套聞風不動.....
DIY總會遇到這種請況 依我以前的個性 電話拿起來明天15噸的油壓床就會在我家出現了.....
可是還是忍住了 今非昔比....不想玩了.....
DIY除了硬幹外 朋友也很重要
明年去請金玉鋒用壓床的幫我壓爆他......敢擋我
說真的 我以為我贏定了說.....太天真
也許要10頓以上才有機會 畢竟最小的壓床也10噸
今天一去
李a 說 拿手動的去逼應該就可以了吧?
其實我之前有有喜要買這個手動幫浦+油壓缸
因為JTC那套22000的特工 也是用這樣弄
結果一樣....聞風不動 還好我沒買.....
於是我們就來到了大型油壓床
李a說他也不知道這算幾噸
不過 幾乎沒有不行過.....
結果表跑到 2000PSI 終於有一顆動了
李a說 快爆錶了 我都感覺到壓床緊張的程度........
然後另一顆 即使面對2000PSI 也是聞風不動....
相當於140㎏/㎝2 我看他的油壓缸直徑應該有15~20CM
也就是說 出力是140*7.5*7.5*3.14≒25噸......
我聽過有修車廠是用50噸的在壓這個......
問題 我沒有那麼大壓床可以借
不過我認為 主要是卡住
因為我有觀察 壓進去的力量
上油大概30㎏/㎝2 就可以了 相當於5噸
不上油大概是100㎏/㎝2
換算下來 很卡的這種 即使用出力20頓的也完全沒機會下來....
25以上才開始有點機會
根據傳聞50噸的鐵定下來
這對一個DIY者來說本是MISSION IMPOSSIBLE....但 還是有辦法.....
DIYER是無敵的 只要你信你會越來越強
李a山不轉路轉的作法
有人可能看到這個會怕傷到本體
其實這就是手路跟眉角....
我相當納悶 李a明明很忙非常忙 可是對我他總是傾囊相授....而且最後又不收錢.....
真的很想問他可不可以收我作徒弟.....
在李a的教導下
完全不傷本體的情況下就取出鐵套了.....
其實李a 講的話不超過10句
不過 我想了一會兒才懂
然後他完全沒動手就又出門去忙了
店裡其他的3個師傅中途有過來說 就怎樣怎樣...
顯然李a 沒有教過他們這件事 因為他們那樣弄會傷到本體....
對這點 我時再對李a非常感激.....
等他1個小時後回來 我已經取下鐵套買咖啡在喝了
遠遠的 我就看到停好雄獅 走過去看我的三角架跟取出的碎片....
雖然離有點距離 不過他的嘴角真的有點微微上揚....我應該是及格了
總共3角架我只剩下一次實驗機會....
最後一顆 搭配自己用的順手的工具
我應該可以在30分鐘內取出 而且連這一點工具痕跡不留
走的時候李a說 最後一顆你在家弄不行再來找我.....
DIY最高興的莫過於學會新的技巧........很久沒有這麼開心了
堅持要修車的男人......陪老婆看鐵梨花 順便搬後擔出來換鐵套....
後擔鐵套就靠他了....我越來越喜換做特工的感覺....
礙於把特工車成這個形狀要加100 我們就把不要的橡皮割掉就好了
19年的橡皮....還QQ的
個是做特工以來 最 搞鋼 的一組
鐵套有防呆沖點 可以卡特工的地方也有限 最後還是沒用千斤頂.....牙條比較輕
做工具的過程比較無聊 等用的時候就爽了....
後擔上面科鐵套都有外襯橡皮 逼近逼出都比三角架得好弄很多很多 非常多
輕輕鬆鬆.....DIY 自己做特工 真的很好玩
這是我做過最大組的鐵套特工 最大直徑11公分
逼近去的時候 兩邊都塗布胎臘 好裝(不塗也不難裝)也不會腐蝕橡皮
有時後實在是每個動作都做一個東西很累人 DIY久了 順手檢來就是工具
一樣輕輕鬆鬆就逼入了
左右各一 這兩顆吃力很重 也壞的明顯 換掉相信大有助益
然後是後擔差速器的鐵套共3顆
這三顆缺貨 這也是為什麼我這次弄底盤一直很懶散....
急也沒用 東西在海上 指定要鳥牌就得等等
差速器這3顆位置是有玄機的 我怎麼知道?
看結構不對稱就知道 我也懶得查要對哪裡
怎麼下來怎麼上去就對了 記號要做好是真的
很多工具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後擔什麼最多 鐵套爆多
等後擔弄完 我就有一堆不同規格的 鐵套特工
修久了 就那堆找一找 拼一拼又是一組新特工.....
一樣是像蛋糕一樣簡單 就出來了
用到的東西大概是這樣
每一個都沒什麼 組起來就有什麼
這告訴我們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聚沙成塔 積少成多.....
我是在講什麼鬼....
差速器後面兩顆 跟前面那顆又不同 一樣做好記號
另一邊也是是做好記號
然後就享受特工的美好吧~
兩邊因為空間的限制 其實我在特工上動了一點手腳
明眼人應該看出來了 反正就見招拆招
差速器鐵套這三顆 不知是很少人換還是我運氣好 鳥牌缺貨缺了一個月
平常叫我去車這些鐵套大概也懶....人就是這樣 有事情才會有動力
全部收起來也不太佔空間
鳥牌差速器鐵套終於來了.....上不上蠟都可以塞進去
我是後左右有上 前面那顆不上 因為受力角度的考量
按之前標的的定位點裝入新的差速器後鐵套
後擔上面的 5顆鐵套都相當好裝
裝到切齊差速器出口的面就對了
另一邊一樣按標定點裝回
兩側後擔的結構不太一樣 特工要有一點改變
然後是前面的 這顆比較特別 有上下之分 一樣要依定位點裝到定位
E34有點老 不過當初的設計 到現在還是讓我覺得非常實在
比如行車電腦
煞車皮用完 方向燈燒掉 煞車燈燒掉 大燈燒掉 冷卻水不足 煞車油不足 煞車壓力洩漏
機油量不足 方向機油不足 手煞車沒放 行進間車門開啟 ABS故障.......
到現在都是非常基本非常實用的訊息 他都直接第一時間以聲響及文字提醒你
連維修手冊也對DIYER相當友善 開宗名義就說歡迎DIY.......亦師亦友
E34帶給你最基本最實在的樂趣及安全
每個人 都從小嬰兒開始 但長大了 誰還記得基本簡單的快樂.........
這算是軟性工具了 螺絲固定止退膠.....
依不同使用需求 搭配使用 這種東西跟扭板一樣.....
你一定要有報告書 有數據跟性能規格 才用
安裝前確認 接下來要安裝螺絲的扭力值
避免記錯 確認扭力後我是直接標示在該物件上
開始安裝了 先裝後擔後橡皮座
然後搭配千斤頂 將後擔舉升至定位
然後分次 依序 上緊後擔固定螺絲
所有的螺絲 都依螺絲直徑 及材質 鎖附額定扭力 同時搭配中強度固定止退厭氧膠....
準備安裝三角架及眼鏡 連接臂 螺絲全部清乾淨標上額定扭力
三角架及眼鏡至定位鎖固
全程在LAODING POSITION下完成(E34 S MODLE標準 輪弧上緣至輪圈中心30.7㎜)
相關配線歸位固定扣
接下來這個很少人在整理
通常是防塵套破 才換防塵套跟內部黃油
事實上 黃油也是會劣化的 19年19萬 時間跟里程 都足以使他劣化了
劣化的黃油 明顯比新品更加液化
雖然 他本來也不是那麼黏稠就是.....但手感覺的出來 眼睛看的出來
我最討厭的扣夾形式.....
捨不得多做兩個洞就對了
這邊除了黃油會劣化 鋼珠也是會磨損的....
甚至 支持架跟本體都會磨耗的
扣夾拆掉 防塵套束環鬆開
不正常的話 徒手推一下 軸承就會下來了
正常的話 應該會被螺絲固定交固定住....
不過我這次拆 不正常的比正常的多....正不正常 指的是螺絲膠效果還在不在....只是保險用
全分解清乾淨就長這樣
標準來說 換新黃油舊的都要清乾淨 避免新舊交叉污染
類似的軸承也出現在 左右的落地軸(輸出軸)含傳動妯一共是5組
分解落地的時候以對角多次的方式 搭配沖杆
即可卸下遮罩(切勿使遮照變形或傷及本體)
這裡的扣環就相當標準了 這東西 副廠一組聽說是2500....
不過根據經驗 防塵套不要破 很少人壞到不能用....
另一邊 拆之前能標示都盡量標示
雖然這邊手冊沒有要求 原理上也是不需要的
不過 多做記號 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其實 這東西 可以(要)換的不只是黃油
鋼珠也是可以更換的 怎麼知道鋼珠有沒有壞?
原先以為是氧化咬住 後來看手冊原來是有上固定膠
不過 不會咬很緊 三爪一出誰與爭鋒....
5組萬向裡面 有3組是用手抽就直接起來 另外2組是3爪用手轉套筒就下來
依手冊來講 是不可以這樣搞的
受力點必須是最中心的支持滾珠支持座對側.....
但我只用手他就下來了.....手冊擔心的事也就不用擔心了
全分解完畢 中心的本體有面 輸出軸是沒有凸緣的面朝扣環 傳動軸則相反
即使有二硫化鉬護體 鋼珠還是有壽命的.....
所以說如果有卸下輸出軸 或傳動軸
鋼珠順便處理處理 整體壽命及精緻度會明顯提升
如何知道鋼珠有沒有磨損呢?
基本上這裡的鋼珠要用到碎掉很難 所以就是磨損
請教專業的鋼珠業者 對方拿出20X的放大鏡....
每一顆鋼珠看起來的傷痕累累....新的就漂亮無傷 果然專業.....
這次選用是日本近百年大廠 世界前三大滑軌Tsubaki 椿本製造的鉻-鎢鋼 專用滾珠..........
一組買起來 6顆約200....以保養來講 相當值得投資
舊的鋼珠 多數時可以有像放大不同品相間的差異
新的鋼珠 等於6顆 誤差在1克之內 差的1克很有可能是舊的磨掉了.....
CV JOINT專用黃油
原廠手冊上寫了 要含二硫化鉬...80克
一般購買管道為 買防塵套會送
可是問題來了 我是要保養 又沒有要換防塵套
所以 管道有幾種
1.防塵套廠商:不太願意賣 不過也是有願意的1包大約賣80~90....貴了點 沒買
2.中油:但礙於黃油流動度不清楚CV JOINT的設定 0 1 2不知道選哪種 也不是感覺說了算
且一次要很多 所以 算了
3.網路零售:基本上中油的問題 一樣存在網路零售業者
且出售的黃油是自行分裝的 無法確保 是不是 100%的原始黃油 不敢買
4.後來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以前賣防塵套 剩下庫存黃油便宜賣的11包300含運......
符合一切考量又便宜 就買了
後來打開發現
原來CV JOINT黃油不一定含二硫化鉬(我以為有含二硫化鉬是標準)
雖然我問過幾個不同廠牌原廠內技師 都說有黃油就好
但我還是認為依手冊做是正確的
再次聯絡賣家 對方人很優 免費送我6包(一車要5包)含二硫化鉬的黃油 重量也足80克
這裡有個很好笑的事
我在拍賣問與答看到 有人問 有效期限到什麼時候?
.....裝在車上用 開幾十年都不在意
在意密封鋁箔避光包裝未使用的保存期限? 真好笑 怕就不要買....
萬事具備 安裝了
然後 原來 輸出軸的鋼珠是20㎜ 跟傳動軸的18㎜大小 不一樣
本體其實有傷
不過 事後安裝整體上去加上後輪的重量慣性 就感覺不太出來了
很多人都認為輸出軸不容易壞
嚴格講應該是他要壞到有感覺不容易
以感覺論 他是沒壞 以軸承標準論 他壞了
不過我還是沒換....一顆要2000多 感覺不出來 就算沒壞
車上的看來 輪框側本體磨耗較大(相較於差速器端)
應該跟行駛 撞擊直接受力有關
這種磨耗 我認為離車體越遠越好
因為可能會造成 共振 麻的感覺....
所以 安裝的時候要依 原位置鎖回......不要交換了
除了共振的發生 可能也會對差速器油封及軸承造成比較直接的傷害
為了比較新舊鋼珠到底有沒有差
我把舊的鋼珠不上油裸裝上去
結果是 有 真的有差....
新的鋼珠撞上去
手感覺的出來相較於舊鋼珠 有些很小的間隙消失了
另外 用手推動萬向 比較緊密 不過 無法用數據表達.....只有手感
上膠是一門藝術 重點在到位 不再量多.....
完全按造拆的定位記號裝回
舊品最好是這樣處理
有時後一些面的氧化 沒有對記好 氧化對不起來 之後就會有問題
跟本體棒子結合 上扣夾 補滿黃油
落地軸(輸出軸)保養就完成了
傳動軸吊耳軸承移除
原廠培林是加拿大的 FEBI附的培林是德國的
記號轉移......
這次幾乎能換的都換了 相當期待後續的表現
前半截大概就這樣 接下來是後半截傳動軸
一樣 換鋼珠 跟黃油
之前 爬坡會有喀喀聲
我覺得很有可能是吊耳偏宜造成傳動軸旋轉時偏擺
然後這個萬向內的黃油劣化液化 磨損的鋼珠在重負荷時就會發出敲擊生.....
等裝好相信那個聲音一定會消失.....
熟能生巧 一開始鋼珠很難放 現在放起來超快
然後補足黃油至80G
以原廠規範來說中間應該不要弄到黃油 上厭氧型螺絲膠
不過實際分解時 不是沒有螺絲膠就是螺絲膠已經失效了 .....
我認為這種地方 有間隙錯動 上膠也沒用
拆下來沒有被固定 我也就不打算依原廠黏死他
萬向與傳動軸結合 一樣記號要對
這顆螺絲是為依我沒辦法給扭力的 原廠要84NM 同時塗布耐熱強力型固定膠
我只能說 我知道扭力給超過
但沒辦法知道 給了多少 這種時候手感很重要....
結合完成 記號一樣要對
傳動軸保養完成
準備上車了
先裝好6角橡皮傳動軸接合假組
吊耳依記號定位鎖緊
傳動軸 6角橡皮 上扭力確實接合
差速器上車前 把傳動軸CV JOINT沒用完的80G黃油全部補進差速器端
等一下安裝好就會被自動擠進去 墊片不要忘記 舊的面要對 新的沒分面
有人覺得DIY很帥
我剛從車底出來 上樓查一個英文單字 RIBBED NUT.....
我老婆一直笑 我說笑屁啊~很髒嗎?他邊笑邊點頭說 很像礦工.........啊這樣 還有帥嗎?
一個人在社區地下室搞這個
不靠動力機械 真的是有點太OVER了 太無聊了
今天我跟我老婆說 下次 我一定要在有音樂 有氣動 有電動 有人陪的工作室修車........差速器到位
差速器與傳動妯結合......
不過我想我還是很有機會在地下室繼續修車....
老婆小孩都在樓上 俗話說父母再不遠遊......我是妻女在遊不遠.....
這次從工作室掃了5成左右的手工具回來
實際用到的 可能只要3成 工具種類跟品項其實不用太多.....
復原總是特別快的安裝兩側輪速感應線
手煞車鋼索到位固定
手煞車復原
後碟裝回
卡鉗裝回
煞車油管裝回
輸出軸(落地軸)裝回
排氣管中段隔熱護板裝回
這個算是額外的 整理底盤順便買的 汽油濾心 5年沒換 順便換一下
管路止夾相當好用 這樣就可以好整以暇的換汽油濾心
濾心安裝依罐身箭頭方向
後防傾桿安裝 李子串及橡膠支座更新
修車修到凌晨4點 實在懶得硬拼 出特工直接解決掉
防傾桿安裝完成 然後安裝排氣管 煞車排空氣就完修了
修完感覺怎麼樣?很多人都想問吧~哈哈 讚~
高速還沒試 市區 及高架 過坑洞及升縮縫 橡膠緩衝&底盤紮實的感覺完回回來了
小巷子 兩側高低 以前會左右不停搖 現在 穩 非常穩 非常滿意
我老婆都說明顯不一樣 變得很好 第一次車修完她自己說 老公你很厲害....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