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在台灣常被'妖魔化',可我認為借錢的問題只在於方式對不對? 利率合不合理?
有沒量力而為? 借錢不只不該被妖魔化,相反的,在現在低通膨已成過眼雲煙下,
適度借錢投資不只可以抗通膨,還可以培養信用.
你去想一件事,假如通膨率5%,今年的100萬,到明年實質只剩95萬,
如果你借了100萬,利率3%,表面上是還103萬,實質上扣通膨後只還97.8萬,
何況,低利下有助於金融商品乃至保值品上漲,在範圍所及內借錢投資並非是個壞事,
反有助於抵抗通貨膨脹
其次,你如果跟銀行常借錢,信用又好,也可以培養你跟銀行間的信用關係,
當你變成VIP後,銀行還會奉你為上賓,
到時你就可以利用這個優勢跟銀行借到較大額,且利率低,信維帳管費全免的優厚待遇,
要借錢的手續也會簡便許多,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認為借錢該妖魔化,
反而在當今的背景下,能力所及下甚至應該考慮適時大膽借錢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