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推動全球化超過30年
先進國家想利用貧窮國家的人力和自然資源,也帶動貧窮國家發展
全球化推動速度也越來越快
但在此同時,先進國家政府陸續出現債務問題
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對一般民眾而言,全球化的過程是在拉近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準
富裕國家在全球化中受益的,主要是前10%跨國資本的投資者
美國80年代初開始、歐洲日本90年代、台灣90年代末期
都開始出現佔社會80%人口的中產階級收入停滯甚至向下
共通點是製造業因為成本大量外移或破產
勞工失業率增加,就業人口從製造業轉為服務業後薪資停滯或變少
而跨國資本大公司轉往貧窮國家投資獲利
財富總量增加集中在前10%的人手裡
從此前10%資本家與後80%中產階級貧富差距開始拉大,造成M型社會
還有一點錢的人就投資買房收租
不過租金最後還是會跟中產階級一樣慢慢消失,陷入貧窮
由於製造業成本下降,商品價格降低
中產階級也不是一下就大量失業,所以薪資停滯過了很多年,不過不太敢多生孩子了
國內稅收增加很緩慢,但是隨著嬰兒潮要退休醫療社會福利支出增加,國家生育率降低
青年失業率變高,收入減少
政府開始覺得不對了
但跨國資本賺的錢都躲在海外避稅繼續投資
政府和小企業開始入不敷出,只好開始舉債維持承諾過的社會保障和退休金
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國政府都出現極高的債務/GDP,需要以債養債甚至破產紓困
甚至從收入和赤字看起來,這些政府債務是永遠還不了的
恐怕只能用拍賣國有資產和印鈔通膨來解
因為消費能力高的只剩少數有錢人,所以歐美日的整體消費能力都在下降
連帶影響了全球經濟,形成債務風暴
台灣也已經進入這個政府舉債刺激的節奏,甚至因為稅收佔GDP低更難解
而世界工廠如中國為壓低出口匯率手握大筆歐美債務,可以不手軟的大肆收購歐美公司和資產
但中國在這幾年也即將面臨造業外移往東亞、大學生就業困難收入停滯、退休金缺口巨大的問題
這些台灣十多年前開始出現的狀況,可能也會讓中國未來陷入債務瓶頸
目前在全球化制度下缺乏將資金從跨國資本重新分配到中產階級的機制
甚至因為製造和運輸業自動化減少更多的職缺
(所有國家政府都很難徵到這些財團的稅)
可能最後會出現幾百個頂級富豪坐擁大半個地球上財富
而大多數國家政府財政破產甚至貨幣崩潰惡性通膨的情況
不過在那之前或許會先發生革命或戰爭吧
cckm wrote:
如果單純以比別人有錢...(恕刪)
請注意我說的是一般民眾
以美國為例,有報導指出
扣掉通脹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比起30年前(1984)是至少減少20%的
甚至有10年內中產階級財富少了1/3的說法
或許因為科技進步,生活更便利
但是先進國家中產階級的財富是下降的
這還是全世界都愛美元的情況下
台灣主計處也早就報告
後20%家庭連續多年負儲蓄
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維持生活水平的開支
未來負儲蓄現象很可能會擴大
日本則是不斷舉債,用國債換取有錢人過去的儲蓄
再用公共建設把錢分給中產階級,維持社會福利和生活水平
但是代價是未來絕對還不清的龐大國債,也就是我說的債務風暴
這種方法只在低利率時期可行,升息就會炸裂
隨著2011後日本進出口出現貿易逆差
通膨岌岌可危
歐洲企業所得重分配做得比較好,中產階級獲得收入穩定
但國家債務還是上升
因為開發中國家發展的過程中
人均所得和資源消耗是不斷增加的
而當地球資源產量無法無限增加
受到擠壓的自然是原本佔用比較多資源,收入又減少的
已開發國家中產階級
造成想維持原本資源消費等級的中產階級的財富減少
ex:收入停滯,油價上漲,開車里程不減,財富自然就少了
已開發國家的富豪財富和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毫無疑問
因為他們在投資落後國家的過程中獲取了更高的收入
在已開發國家出現貧富差距的M型社會和高額國債是我們現在很普遍發現的現象
所以1999以來先進國家陸續有反全球化運動
全球化不是不好
只是全球化下的政府和國家債務確實產生的一些現象和隱憂
高債務的國際儲備貨幣如美元日元歐元連鎖貶值,是全球金融的重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