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許多測試數據發現2.5吋7200轉的硬碟,效能還是跟3.5吋7200轉差一段距離但是WD的2.5吋萬轉迅猛龍,效能已經剩過3.5吋的萬轉暴龍不懂的是,同樣的轉速,怎麼還是差一段距離?要效能一樣好也不是不可能吧?畢竟2.5吋迅猛龍已經很快了~有大大可以解惑一下嗎?
在遠古的恐龍時代, 硬碟機採用一般磁紀錄法, 定義每一個磁軌(Track)皆有相同數目的磁區(Sector), 所以每一個磁軌會有相同的記憶容量不過 恐龍已經滅絕, 這種方法也已經淘汰了後來改用區域等密度磁紀錄法 (Zone bit recording), 資料密度一樣, 但外軌的容量與傳輸量就會大於內軌
看到SONY眼就亮 wrote:不過WD的2....(恕刪) 2.5有萬轉的??大大有測試資料可以看一下嗎?我沒看過萬種的2.5吋,還蠻好奇另外,每圈容量相等!??在WINDOW介面上完全不成立上面大大解釋了但是LINUX好像不是這樣子的吧小弟沒學好,只知道LINUX不是用格式化計算空間的方式印象中不一樣但是無法解釋外圈速度是否較快OR一樣,有懂LINUX的大大知道嗎?
ytldylan wrote:但是LINUX好像不是這樣子的吧小弟沒學好,只知道LINUX不是用格式化計算空間的方式印象中不一樣但是無法解釋外圈速度是否較快OR一樣,有懂LINUX的大大知道嗎? 那個東西是硬碟/光碟的特性, 和OS無關. 而且誰跟你說Linux不用格式化. =.="mkfs.bfs mkfs.cramfs mkfs.ext2 mkfs.ext3 mkfs.ext4 mkfs.ext4dev mkfs.minix mkfs.msdos mkfs.reiserfs mkfs.vfatUbuntu下格式化的指令一堆.
ytldylan wrote:2.5有萬轉的??大大有測試資料可以看一下嗎?我沒看過萬種的2.5吋,還蠻好奇...(恕刪) WD VelociRaptor™ (迅猛龍 ) 就是2.5吋的~萬轉~你看到的外型是3.5吋~是它的IcePack的散熱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