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 發佈 Catalyst 7.7,反鋸齒畫質終於加強了!(淚)

ATI 昨天發佈新的驅動程式Catalyst 7.7,主要針對Radeon HD 2000(2900、2600、2400)系列做加強,之前反鋸齒畫質模糊的問題終於解決,原本Radeon HD 2000系列的CFAA反鋸齒模式只有Box、Narrow-Tent、Wide-Tent三種模式,在Catalyst 7.7加入第四種「Edge Detect」新模式。

Catalyst 7.7 XP版 Catalyst 7.7 Vista 32bit版 Catalyst 7.7 Vista 64bit版 

Radeon HD 2000針對反鋸齒技術採取跟過往不同的做法,以前GPU有專門的運算單元做反鋸齒取樣的混合,但HD 2000系列改成用Shader來運算反鋸齒,這種極端作法有很大的優點和缺點:優點是Shader程式可以任意更換,藉由驅動程式更新就能加入新的反鋸齒模式,比如Catalyst 7.7加入Edge Detect,缺點就是Shader效能一部分得割出去算反鋸齒,讓遊戲張數降低。

之前CFAA的Tent模式問題在於混合周圍像素,即使周圍像素的加權值已經線性降低,仍然避免不了畫面模糊的情況發生,因為混合周圍像素的顏色就是模糊化演算法,雖然這模糊能把整個畫面裡的高頻訊號濾掉,像鋸齒、顏色反差很大的地方都會比較平滑,可是整個畫面就好像包了一層東西,現在遊戲的材質都犀利無比,HD 2000系列的Tent反鋸齒反而讓遊戲畫質走回頭路。

新的「Edge Detect」模式就高明多了,它會偵測物體的邊緣(只要找出畫面每個點的Z值就可以知道),把反鋸齒的取樣點大量集中在物體邊緣的地方,其實就非常像傳統的反鋸齒做法,只是取樣數更多,高達12x和24x。這讓畫面其他部分不會模糊,而最該反鋸齒的邊緣處又有良好效果,ATI在HD 2000系列發表時就該把這模式加進去的,我之前測過Edge Detect的beta版,效果很好,而且對效能的影響也還可以接受,當時我覺得ATI應該整個捨棄Tent模式,只留Edge Detect模式就好,因為實在差太多了。不過在競爭激烈的顯示晶片市場,畫質的戰爭不止在於畫質的優劣,也在比畫質調整選項的多寡,雖然比這個實在很無聊。

總之,Catalyst 7.7最大的加強就是多了「Edge Detect」反鋸齒,在意遊戲畫質,而且已經買了Radeon HD 2000系列的人一定要裝,這是ATI發表新產品的三個月以來,最重要的一版驅動程式!


以下是我之前在ATI Radeon HD 2600XT的測試,技嘉GV-RX26T256H -- ATI 遲來的DX10中階反擊,裡面所寫的CFAA介紹,有興趣請參考。


ATI 在 Radeon HD 2000 系列加入新的反鋸齒技術,稱為 CFAA(Custom Filter Anti-Aliasing),傳統AA都是抓一個像素點內的取樣做混色,如果像素點在多邊形內部,那混色前後是一樣的,只有在多邊形的邊緣,取樣點分屬不同多邊形時才會有反鋸齒效果,因此傳統的AA只對物體邊緣做反鋸齒。至於 CFAA,它在混色時會抓「周圍」像素點的取樣一起進來做混色,不論有沒有在同一個多邊形內,因此 CFAA 「對整個畫面都有做反鋸齒」。可是抓周圍的像素點做混色,這就是影像處理中的模糊化,之前我測 2900X T時,CFAA 雖然有更好的反鋸齒效果,但畫面也跟著變模糊,相當極端。

在 2600XT 的驅動程式裡,有 CFAA 的 Box、Narrow、Wide 三種過濾模式,「等級」的拉bar是控制一個像素要產生多少取樣,「範例」的原文是「Samples」,也就是反鋸齒時混合多少取樣點。Box 就是原始的反鋸齒,只混合像素內的取樣點,Narrow 和 Wide 則會納入周圍的取樣點。比如Wide模式下,當等級設為4x時,一個像素會產生4個取樣點,但最後則混合8個,額外的4個就來自於周圍像素的取樣點。


ATI 發佈 Catalyst 7.7,反鋸齒畫質終於加強了!(淚)
2600XT 驅動程式裡的反鋸齒選項,有 box、Narrow-Tent 和 Wide-Tent 三種模式。


很不幸的,Narrow 和 Wide 在混合周圍像素的取樣點時會造成畫面模糊,這是 2900XT 就存在的問題,我本來以為過了兩個多月,ATI 應該會修正或減輕這個問題了。因為之前我測的時候,ATI 正打算做一個「邊緣偵測」(Edge Detect)的新模式,可以有效解決模糊的狀況。可是 2600XT 仍然沒有加入 Edge Detect,而 Tent 也依然模糊。


ATI 發佈 Catalyst 7.7,反鋸齒畫質終於加強了!(淚)

ATI 發佈 Catalyst 7.7,反鋸齒畫質終於加強了!(淚)

ATI 發佈 Catalyst 7.7,反鋸齒畫質終於加強了!(淚)
上面這三張圖,是設定等級4x時,使用 Box、Narrow-Tent 和 Wide-Tent 三種模式的抓圖,可以看出 Narrow 和 Wide 下的文字變模糊了,在材質越細緻的遊戲裡,這種模糊的情況就越明顯。不過畫面模糊也有好的副作用,後面的鐵絲網也有反鋸齒效果了。這是傳統反鋸齒無法產生作用的地方,但因為 CFAA 對全畫面都有效,所以讓鐵絲網這種透明材質也做反鋸齒了。
那那~請問樓主,舊卡(X800XT)可以用這種反鋸齒模式嗎,整體上的效能是否有提升呢?
還在等AGP版的2600~所以還在撐....
ed714020 wrote:
那那~請問樓主,舊卡...(恕刪)


這是Radeon HD 2000系列限定的喔,不過既然是Shader在運算反鋸齒,理論上應該舊卡也能用,看ATI願不願意在舊卡上啟動吧,之前X1000的Adaptive AA就讓X系列也能用了。
請問樓主~HD2000系列AGP的版本有沒有消息阿,我的舊電腦想看高流量的H264檔案不靠硬解的話會LAG很嚴重,目前ATI的卡就屬2000系列的解碼最優,其他像NVIDIA的卡有推薦硬解不錯的卡嗎(AGP介面的),還請指點,謝謝!
ed714020 wrote:
請問樓主~HD200...(恕刪)


我剛剛問了一下撼訊,他們說2400 Pro AGP台灣快要上市了,事實上國外某些地區已經在賣了。2600的AGP則要等到九月份。
據說、傳說、也許、可能、大概GeForce 8500或8600會推出AGP版本。
剛剛去了一趟AMD網就有看到了!
沒想到這邊也有第一首報導阿!
這次似乎是針對新上市的產品做了滿多功夫了!
不知道小弟的1650XT能不能受惠呢!
雖然反鋸齒改善了
但是開了反鋸齒後效能衝擊
的問題不知有沒有解決
不曉得Mobile X1400換了此版驅動會不會發生什麼問題 , 上次 7.6版 , 我同學說玩FEAR會突然沒畫面 , 又改回原本的舊驅動了(Radeon X 1950 Pro)。
阿猴達娜 wrote:
雖然反鋸齒改善了但是...(恕刪)


這個大概很難修正,就算真的修正,HD 2000的生命週期我看也差不多結束了。

不過我之前測的時候,Edge Detect的效能衝擊似乎還算能接受,效能衝擊換來的畫質提升還不錯。

說真的,原來的Tent模式真的只能用一無是處來形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