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材也越來越難整
原先的LANLI V1100舊機殼,已經不敷我的使用,
便開始了尋覓有大肚量,又有極佳散熱,卻又得要靜音的機殼
(這樣的要求根本有點"要馬而不吃草又要馬兒會跑"的龜毛要求)
然後又得要相當堅固
說穿了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一度考慮酷媽的COSMOS RC-1000
但這咖又有著硬碟散熱不佳的問題
讓小弟遲遲下不了手
後來尋尋又覓覓了好一番功夫
我~~看上了他
"聯力PC A7110"

經過四處奔波,一翻尋價
和店家敲定價格後,終於塵埃落定...(實在是真的不錯的價格)
某日,終於送達住處
好大的一咖箱子啊~~

側面也來一張

讓我最愛的是這個,正港的Made in Taiwan


箱上的功能介紹特寫



看完了箱子
迫不及待吧~~~嘿嘿~~~
感動的一刻~~


再來了放大特寫

好了好了~~不吊大家胃口
開箱囉

花了好番功夫終於把他從箱子裡拉出來

赫然發現,兩邊的保麗龍
掉了一大塊



氣死我了~~該死的日X貨運,也太暴力了吧

移除保麗龍

撕掉膠帶~~挖勒~~有種不詳預感

換個角度看看


蝦密~

聯力的品管也太~~~OOXX了吧
左顧右盼一下


正面,我超愛這個正面,相當有肅殺之氣
閃燈打下去,反射回來的那個光,整個就很爽

背面

移開側板,整個大容量一目暸然
真的是~~只有大

白色的盒子,裡面是機殼的螺絲配件

內容物,由左而右是螺絲盒、螺絲包、硬碟抽取架,第二組POWER架、不明的鐵片(沒用到所以也不知道是幹嘛用的)

很貼心的附上螺絲盒
硬碟抽取架...有七個

抽取架特寫,前面有LANLI的MARK

螺絲包內容

上面是長卡固定架的零件,下面是機殼用的螺絲
右上方那個零件包
還有附上六角螺絲起子,誠意十足啊,不過蜂鳴器卻是放在這個零件包,並未固定在機殼上
(反正我主機板內建蜂鳴器~~~無所謂啦)

前方的硬碟架,可容納七顆硬碟,並支援熱拔插
省去拆拔排線及電源線的麻煩

硬碟架背面

線材還真的好亂,到時候再整理整理
側板正面

側板反面,貼了一層隔音綿

拿舊機殼的側板來比比

大上了一大截
比比厚度
用五十元硬幣的厚度來比

看起來跟硬幣厚度差不多,但厚度大概五十元硬幣一半吧...因為邊緣有折邊

看看舊機殼

真材實料,跟硬幣一樣厚~~


整個輸掉舊機殼側板一半
機殼後方的硬碟架,可放三顆硬碟


硬碟架正面,可看到後方可裝一顆12CM風扇

硬碟架側面

硬碟架上視

可將硬碟架拆下,裝到下面來
而POWER可以裝到原本硬碟架的位置


下方拆下來的POWER支架,中間的濾網是讓POWER可吸入空氣


系統後方散熱風扇,上方還有兩個水冷孔
但~~~我用不到....

SLOT檔版,有開散熱孔,SLOT旁邊的開孔還可加購配件,加強散熱

長卡固定架,可做三段調整



長卡度定架特寫


上面這張有點糊掉了
機殼中置擾流風扇架,聯力有附風扇唷~~~相當有誠意

注意看螺絲孔唷~~可裝14CM風扇
背面也來一張

硬碟架特寫

側面

背面,看的到七組硬碟的電源供應由三條大4P供應電源

硬碟背板可拆下,若不想裝背板而想直接接硬碟也行

硬碟背板特寫,三個sata接孔
電源線是直接焊死在板子上

上頭有兩顆47uF/16V電解電容做電源濾玻

硬碟背板的硬碟接頭
很多元件都空焊,以下是我工作經驗的猜測(不負責結果.. )
C15、C16用0.1uF SMD電容做電源濾波
U1~U3應為穩壓IC
C1、C2、C6、C8、C9、C12應為1uF SMD電容
C3、C4、C5、C7、C10、C11應為0.1uF SMD電容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焊上

至於空焊有沒有影響傳輸速度,待會兒再來瞧瞧
硬碟背板全部拆下

擾流風扇架與硬碟架的拆解合照

拆下機殼前蓋、前面板及上蓋(前蓋和前面板是一起拆下來的唷)

上蓋正面特寫

上蓋背面,也有貼隔音棉

上蓋的I/O PORT

I/O PORT 端子

前蓋正面

前蓋背面

拆下進風孔檔板

前蓋定位鋼珠

前面板的POWER & RESET按鈕背面
這是與機殼的觸碰開關作為按壓接觸

前蓋、前面板、上蓋合照

機殼前方近氣孔,可裝兩個12CM風扇
上方兩個觸碰按鈕為POWER & RESET開關
右上方為風扇轉速調整鈕,可分三段風速

進氣孔濾網可拆下

濾網架及濾網

固定於機殼前方的POWER & RESET按鈕及風扇轉速控制板

固定於機殼前方的POWER & RESET按鈕及風扇轉速控制板

風扇轉速控制電路板正面

風扇轉速控制電路板背面
有三組風扇接頭,可分接使用

POWER & RESET控制電路板背面
線材可拆下

POWER & RESET控制電路板正面

主機板架,可先將其拆下裝上主機板

特寫一下腳墊


機殼的前蓋可以換方向開啟
由於原先由右邊開啟,對我機殼擺放的位置不甚理想
所以打算把它換邊

拆下前蓋後,將原先固定的零件拆下

對調零件位置

裝上零件後所上前蓋

嘿嘿~~方向改變囉
展示一下機箱空間吧

五個5.25吋的前置空間
機殼內部,可以讓一隻MG版的STRICK,盡情的揮霍大刀



超大的進氣孔,這張擺的不錯,不過拍的很失敗...囧rz

機殼上方平坦的空間

來招"牙突"吧

最後一張,超有架式的啦,聯力的mark在STRICK的胯下.....超愛這張的啦

秀完了空間,那就來個大拆解合照

住處的空間實在不大,只好將東西放到床上擺
展示完了機殼
也該是電腦組件搬家了時候了
準備退役的機殼

運轉中..
背面,滿滿的線材

正面,留下最後的遺照...歐歐~~不~~是側影

打開前蓋

機殼內的東西

滿滿的完全無法整線
關機待拆

不到幾分鐘~~空了~~~全拆的光了~~


卸下的主要零件
Intel 9450
G-Skill 1G X 2
DFI LP UT X48-T3RS
MSI 8800GTS 512M改AC1
Creative X-Fi Elite pro
Compro M800
以上~~很普通的配備,沒啥好特別介紹的
準備上新機殼

由於領教過阿達扇的功力
機殼附贈的阿達扇全數拆下
置換中置擾流的風扇,由高爾夫扇替代



上方硬碟架也換上白色高爾夫

前方進氣換成AC風扇,濾網也一並移除(老實說,那個濾網會阻礙進氣量)

鎖上主機板

後來讓我發現一件很傻眼的事....
裝上CPU散熱器,要上機殼時...
竟然...


卡住了~~~天啊~~~

整個傻眼
後來~~還是拆下散熱器,將主機板上機殼後才裝散熱器
再來裝硬碟
這個部份,應該是這咖機殼的賣點吧
可熱拔插式的硬碟架,就順便DEMO一下

準備圖中材料

將黑色的鐵塊鎖上硬碟

完成圖


放入硬碟架,為了DEMO,我將硬碟架反過來,方便觀看

待上卡準

特寫一下卡準

稍稍出力一推,就卡進去了,不費吹飛之力

另外我發現,鎖上鐵塊的硬碟
可直接放到放硬碟的袋子裡,並放入盒子


真是方便啊
再來介紹另一個硬碟架安裝
鎖上黑色塑膠墊片和螺絲

放入硬碟架

將左方的螺絲置入硬碟架的凹槽

鎖上中間的螺絲孔固定硬碟



完成

最後~~~將所有零組件安裝完後

線材可以全部藏在另一面

大功告成
不免俗的新舊機殼比較
正面

側面

噹噹噹~~~神秘嘉賓~~~~加映場

若覺得炎炎夏日,光是前後各兩顆風扇排不了熱氣
聯力也相當的貼心,幫你準備了神秘禮物(當然要用錢買



沒錯,這正是T713上蓋
開箱

內附零件一覽

後來又發現一件事,I/O PORT的槽大小不一樣

所以排線也不一樣,但盒子內並未附上
是後來打電話去聯力去要了一條來用
這時真的要替聯力好好加分一下,當天打去,隔天就送到了
上機照

後面的那個風扇孔,因為會擋到硬碟架,所以就沒裝風扇了,殘念
索性用張黑紙來防灰塵,也替機殼做一個密封作用
上機驗證開機正常後,終於結束了~~~~
來幾張情境照吧


下面這張~~~就隨意囉~~反正線材免不了啦

再來個安可加映
購入了黑色新機殼
當然要找個能搭配她的螢幕囉
也把小弟用了多年的PHILIPS 170B退役
最近某論壇最夯的團購螢幕HP LP2475W登場
據說目前台灣的HP公司貨都被我們這團給包了

小弟也跟上了那批的團購(整團的小朋友,應該有一個"旅部"級的數量了吧)
IPS面板果然不是蓋的,加上超殺的小朋友


多到爆的input端子
HDMI、Display、色差、S端子
足以當一台多功能影音螢幕

再來附上些小小不專業測試吧
有些人會擔心,熱拔插的硬碟架會否對硬碟傳輸速度造成篩檢
舊機殼V1100V系統碟ST3160815AS傳輸速度

舊機殼V1100V資料碟ST3320620AS傳輸速度

新機殼A7110插上熱拔插硬碟架
系統碟ST3160815AS傳輸速度

資料碟ST3320620AS傳輸速度

測完速度,感覺差異並不大,並沒有因為多了熱拔插介面而衰減速度
舊機殼當初拆解時,忘記跑溫度測試,所以沒對照組,各位就加減看吧
先是系統摘要

再來開始燒機測試的環境溫度,室溫32.2度C



CPU滿載最高60度,算是AC散熱器有保佑吧
機殼散熱做的不錯,而且,就算全速跑,
機殼還是蠻安靜的....並不會因風扇轉速拉高而造成太多的噪音
這點是令我最滿意的
結論
實在是款功能性強大的機殼
排熱雖然靠後方兩個12CM風扇排熱,但應足以應付機殼內的廢熱
不過我還是有換三個風扇孔的上蓋
也並不會因此而多出較多的噪音
POWER的電源線要夠長
還好保銳自由的線材夠長
不然像我給CPU用的8P電源線,差點插不到..
再來
雖然機殼內建三段式風扇轉速控制,但好像只支援5V(這點我不確定)
反正我另外接COOLERMATE溫控,對我不影響
這咖機殼雖然沒有現在流行的免螺絲設計,但我覺得我還是喜歡鎖螺絲
因為有些免螺絲的機殼設計多少會有瑕疵,該固定住的東西,還是讓螺絲去固定他吧
優點
1.空間相當大,若擴充卡介面多的人是個不錯的選擇
2.即使塞了八顆12cm系統風扇,還是相當安靜,讓我晚上相當的安眠
機殼內的溫度也控制的不錯,沒有太多的機熱
3.硬碟可熱拔插介面,相當方便,且加上後方的硬碟架,總共可以裝上十顆硬碟
(熱拔插七顆硬碟,後放硬碟架三顆硬碟)
缺點
1.實在是太大,空間不足的人,不建議使用
2.主機板架裝上主機板和CPU風扇竟然會卡到
價格不列入優缺點,會買的人,還是會買,嫌貴的人,怎麼嫌還是不會買
重點是,自己要充分的掌握自己需要的是怎樣的機殼
好不容易的~~報告完畢~~~
光拍照 + 換裝..搞了一整天
照片整理又花了一天
呼~~~潛水去
(沒加映也沒安可了~~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