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趕上計畫去合歡山的旅程
於是出發前將這組第三次改版的隱藏輪組換上
很多人問這組跟token那組有啥不同
先說相同的地方好了
這兩組都是師出同門
只是token那組是隱藏版的第一版
也就是最重的那一版,將近1800g的重量
所以被token定位在慣性輪組



而兩組不同的地方是
powerway的準市售版把重量壓到1550g左右的水準
花鼓摟空輕量化
鋁幅條也採用跟跑零一樣的方式做噴砂陽極
據廠商做過張力測試之後指出,這組幅條是跑零的幅條所能承受的壓力的兩倍以上
外觀來說,powerway的幅條較粗,框高仍是採用30mm提供較高的慣性
在加上powerway獨家的六彈片和九彈片棘輪座的設計
對於爬坡真的就像切豆腐一般簡單~
在加上環法賽御用ENDURO培林
順暢度已跟陶瓷培林相當






一般花鼓都是用三彈片,而六彈片和九彈片只有powerway廠才有的專利
以下是花鼓基座和六彈片棘輪座的照片




彈片多寡差在驅動力,彈片越多在上坡會有較高的驅動力
但也是有缺點的,把輪組架起來空轉
彈片越多因為摩擦較多,所以空轉會比較吃虧
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空轉不能代表一切,不然滾珠花鼓的空轉最久不就最好用??
不過普遍的消費者還是以空轉來代表一切
此花鼓的齒基是24齒,配上六彈片,是48響
配九彈片的話,是72響
k牌120T只是把齒基做密,使用一陣子之後,就會有空轉或滑牙的情況發生
相信01上也有很多人在討論
而24齒的齒基是業界公認最堅固的
所以不是T數高就最好,而是要搭配堅固的齒基和有效的彈片因應路況來做搭配
例如爬坡賽就用九彈片,平路賽就用六彈片之類的!!
故事講完了,就切入正題吧!!
這次旅行有三台車,一台BH G4、一台09年ADV3、一台ORBEA Onix
其中G4換上的是powerway準市售版,ADV3換上的是powerway第一版(token那一版)
路線是從太魯閣一路延著台八線到大禹嶺,經過梨山到武陵農場,在延著台七甲線回到羅東
第一天最操,從太魯閣到關原的觀雲山莊(海拔從0~2375m)
一開始從新城火車站到太魯閣的平路,輪組提供很好的慣性
總使背上的包包高達12.4公斤,也能輕鬆維持35km以上的速度
過了中橫牌樓之後,平均5%的爬坡也能毫不費力的到達天祥
天祥過後的文山、迴頭灣、西寶、洛邵、新白楊、碧綠神木、關原一共51.4km,一共爬升1894m
原本想說體重70公斤+背包12.4公斤,在面對10%以上的爬坡時可能會有些許軟腳的情況
沒想到面對陡坡時,抽車還能像切豆腐一樣
另一位騎adv3的朋友也是有相同感受,看來輪組真的是夠硬
而且後輪驅動側幅條交叉的地方並沒有摩擦到,所以也沒有擾人的雜音







經過第一天的瘋狂摧殘,輪組依然完好如初
第二天只要上爬500m就準備下滑到梨山和武陵農場
這天的路線只能測試前輪剛性
接連幾個陡坡和長下坡
瞬間壓前煞都不會有輪組抖動的情況
(之前測過某牌1300g輪組,陡坡壓前煞就會狂抖@@)
下坡後接著10%的短上坡也可以很容易維持慣性衝上去
看來這輪組相當適合混和地形的路線,騎起來相當輕鬆愜意




第三天路線也相當簡單,也是混和地形+大平路
延著台七甲接台七經過天送碑到羅東搭首都回台北
一路上前輪還是很盡責的撐著將近90公斤的重量(多了武陵農場的名產和有點濕的臭衣服@@)
過了思源啞口之後都是-10%以上的下坡,前後輪煞車隨時準備好
前輪依然沒有絲毫的抖動,實在太盡責啦!!
過了台七甲接台七,一路上起起伏伏
還遇到很多從北橫下來的車友
一路上維持35km的速度還是相當簡單
突然的順風還可以不知不覺到40km以上
回到台北之後,還沒時間清理輪組就先來分享
整體來說,這輪組表現的真的不賴,想不到國內的技術早就可以跟國外廠商匹敵
雖然重量上還比不上跑零瞎貓來的輕
但六彈片和九彈片棘輪座的設計在爬坡上卻比輕量化來的更有效用
再來就是大家最關切的價格問題,據廠商透漏
建議售價會在兩萬上下,看來只有跑零、瞎貓不到2/3的價格
個人認為是相當有良心的廠商,至於願不願意支持國內大廠的品牌開發,就看個人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