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簡易Fitting之討論(選大或選小之經經驗分享)

很多人從小摺,登山車,一路騎到公路車,但公路車Fitting可是一門大學問,
分享一下個人的真實經驗,有錯請指正!
首推國外知名Fitting網站,如下的計算方式
http://www.competitivecyclist.com/za/CCY?PAGE=FIT_CALCULATOR_INTRO
貼上個人計算結果,左邊偏競速設定,右邊偏休閒設定,年齡愈大或柔軟度差的選右邊
公路車簡易Fitting之討論(選大或選小之經經驗分享)
接著是名稱說明
公路車簡易Fitting之討論(選大或選小之經經驗分享)
Seat Tube Range C-C or C-T現今多數為壓縮車架,這點以下車不卡蛋為原則即可
接著選車架大小,若照網站寫的車架,
我應該選Top Tube Length(上管) 51.4~53CM,即一般的S號最合身
結果就先買了S號上管長52CM的車架,接著惡夢開始一一浮現(太趴,脖子酸,抽車不穩...)

半年後我選大半號或一號, 因車主柔軟度差(有些年紀),也不想太趴,加大2~3CM最剛好
即Top Tube Length(上管)變成M號55CM
選大半號或一號的好處是龍頭豎管會多個15~30mm,
沒墊墊圈也不會太趴,相同甩把高度也不會像S號那樣變成長頸鹿(長頸鹿會造成抽車穩定性變差)
另一個好處是Saddle SetBack可調範圍更大(Saddle SetBack 42~58mm)

車架大小選好後需先調A(BB-Saddle Position) 即座椅高度與C(Saddle SetBack)座椅前端與BB距離
這兩個一定要先調到正確位置才行進行下一步
(許多成車的Saddle SetBack皆不足,造成重心前移,腿力輸出不佳,手部壓力過大而誤解成車架過大龍頭過長,怎麼調都不對,建議先把椅子調後面些試試)

接下來選龍頭與彎把, 若照網站寫的龍頭9.1~10.8CM才對,
但因為車架Top Tube Length(上管)變成M號55CM,長了3CM,龍頭與彎把就需要修正了
該網站沒寫彎把Reach,標準彎把Reach為10~11CM, Drop 14~15CM
我裝上小彎把Reach 8CM, Drop12CM, Strm Length(龍頭)9CM即符合

算法即Top Tube Length(上管長)+Strm Length(龍頭)+Reach=總長
選S號車架上管長52cm大約是52(上管長)+10(龍頭)+10(Reach)=72CM
選M號車架上管長55cm大約是55(上管長)+9(龍頭)+8(Reach)=72CM

結果總長是一樣的,但換來抽車的穩定與不會太趴的高度,
這種大半號到一號的設定, 比較適合騎長途與柔軟度差(有些年紀)的車主,
剛好我符合此條件,分享給有此困擾的車
PS: 圖中D值(椅面與龍頭落差距離)建議先從3~5CM開始,等柔軟度與肌力夠了在加大落差

Fitting項目的中文翻譯

Seat tube range c-c (立管bb到中)
Seat tube range c-t (立管bb到頂)
Top tube length (上管長度)
Stem Length (龍頭長度)
BB-Saddle Position (BB-坐墊頂中心高度)
Saddle-Handlebar (座墊到車手把距離)
Saddle Setback (座墊後移距離)

(競賽型) The Competitive Fit
(綜合型) The Eddy Fit
(舒適型) The French Fit
plmokn381 wrote:
很多人從小摺,登山車...(恕刪)


大大,您po的好專業
受用了,感恩~!
請問:
Saddle-Handlebar (座墊到車手把距離)
這一項指的是:坐墊前(鼻)端到把手的哪個位置??管徑的中心點嗎??

而一般我們看到PRO FITTING數據上的:
Tip of saddle nose to C of bars (next to stem)
指的是把手管徑的最近端嘛(把手管徑內沿)??
請熟悉此道的朋友不吝指教!!畢竟兩者差了將近15mm....
妳的美麗..我看見了..就不會忘記了......
非常好,這篇需要收藏!!
感恩感恩囉!
plmokn381 wrote:
很多人從小摺,登山車...(恕刪)
不懂別亂寫

這一套fit 的出個鬼喔

plmokn381 wrote:
很多人從小摺,登山車...(恕刪)
歡迎來Aq's Bike http://aqbike.blogspot.com/

f2344773 wrote:
不懂別亂寫這一套fi...(恕刪)

那f大賜教,那套系統好用

f2344773 wrote:
不懂別亂寫這一套fi...(恕刪)


嘿嘿嘿~人家也好想知道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喲~

plmokn381 wrote:
很多人從小摺,登山車...(恕刪)


看了文章的感覺
只是覺得就是落差問題!
你只是選大一點的車架來彌補頭管長

如果當初你的小車架頭管有墊墊圈
相信應該沒差那麼多

龍頭長度只跟你的手前伸有關係
落差是造成你的重心或太趴的原因

應該是這樣沒錯!!!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f2344773 wrote:
不懂別亂寫

這一套fit 的出個鬼喔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Fitting 的第一步是腳底,沒在這基礎上的話,純粹分享自身經驗還行。

其他就算了。

貼一張我昨天處理的 CASE,最後是做不完,因為事主的大腿斷過,長度差太多。

手邊現有的器材不足以彌補這個問題,所以只能放著待續。

這個如果不解決,最後一定是健生中醫診所報到(椎間盤突出)。





各位車友在看這些網站、公式、書本之前,你真的有了解你自己的身體嗎?

如果連這最基礎的"自己"都不暸解,要怎麼 Fitting?

認証合格作 Fitting , 要錢是非常合理的,因為這一套下來要花很多時間,還可以幫助你瞭解你的身體。


最後,真的有興趣的車友,我認為這家是很好的選擇:

https://www.retul.com/
www.cycliving.com
樓主很熱心的分享

但那個網站的公式大概只有坐高可以參考


Fitting請找"專業"車店吧

我覺得買公路車就像買衣服一樣

買成車(衣)就是S、M、L、XL

差不多差不多就好了(就座高減17~20公分吧)

而Fitting就比較像訂西裝

如果有個網站提供個一輸入數值就可以幫你訂做西裝

你會相信??

而且同一個部位的尺寸就有3~5公分的"公差"~~真的很神奇

像我覺得座管角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值

它關係到重心的問題

給了這網站一堆的數值它確不建議座管角

最後建議:要Fitting請找專業店家,別自個兒瞎搞
挖係~大歐~啦 https://www.facebook.com/joeou2012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