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Trigon碳纖維前叉更換實錄(圖不少)

自從騎過好友阿明改Mosso鋁硬叉+DURO 1.25細胎的鐵馬後,對硬叉加速凌利,車頭反應敏捷的操控,以及清晰的路感一直唸唸不忘,由於自己也騎平路而已,沒有越野的需求,換硬前叉也能讓車車迅速的瘦約2KG,更是肉腳的爬坡利器,所以也興起更換的念頭。

在小惡魔搜尋的結果,發現不少人也改硬前叉,又不小心看到Trigon的全碳纖維前叉,造型真是太漂亮了(破風刀型),又是夢幻的亮面碳纖維紋路,但價格也是驚為天人,雖然朝思暮想,但一直下不了手,直到端午節連假前才下定決定,心一橫訂了一支,利用連假時間來施工...


下面先看一下官方的照片及數據,型號為MC01,另有一支較輕的XC06,造型一樣,crown的部份是45mm,很多人因為XC06較輕而想買,但網拍上沒人在貨,好奇之下我寫信去Trigon詢問,得到的回覆如下:

XC06是cyclo-cross用的pivot位置比較高

MC01才是MTB在用的pivot位置比較低


pivot是指V煞座的位置,cyclo-cross指的是可越野的公路車,也就是說,MTB用V煞應該是不能裝XC06,碟煞我就不知道了,所以用V煞的朋友,挑MC01即可。

Product Name:MC01




Specifications:

-Monocoque MTB XC fork in full carbon construction.

-Obllix Dual-ribbed blades for extreme lateral rigidity. Optional Monocoque pivot for V-brake.

-Integrated Monocoque carbon dropout design and integrated disc mount.

-Extremely effective vibration absorption due to carbon damping performance

-Rake: 48mm.

-Weight: 510g.





OK~先秤重吧,550g,跟官網的資料有差,重了40g。



我想官網的資料應該是不含迫緊頭的重量,拿下來秤看看,24g,550-24=526g,嗯~~這樣比較接近了



先來兩張室內寫真照,亮吧~~~~真是銷魂啊,哇哈哈~~~



再來兩張室外寫真,果真是玲瓏有致,優美的曲線,不會太細,且帶點肌肉感。



接下來就動工安裝囉~~,先把舊前叉上的前叉環撬起來,然後帶到車店去請老闆幫我敲進去,老闆套上工具後倒轉奮力往力上一擊,完美的套入。

要自己來的可以去買PVC管,比前叉1 1/8大一些些,又比前叉環小一些些,約1 1/4的來打也行,或是厚一點的紙管也好。



再來舊前叉要卸下,這裡的方法是偷學車店師傅,後面用V型立車架架起,前叉卸下後用立車架撐著頭管的部份,這樣就很穩又好施工,也不怕車架倒地,超方便的好方法。



接下來要裁管,Trigon是整支碳纖維材質,連豎管也是,所以不能用裁管器,只能用鋸的,這裡請準備好32T的高速鋼鋸,細齒會比較好施力,也能讓鋸出來的面較平整,很便宜,一支30元左右就有了。



固定也是個問題,總不能量好拿了就鋸,這樣鋸出來可能會歪斜,這裡教你一個好方法,請拿出不用的燈座夾具,套上豎管,不夠緊的話墊個橡膠片就行了,鎖緊固定,讚吧~~這樣就不怕鋸歪了。



OK~動工吧,靠著固定的座慢慢的鋸下去,記得要用拖的力量,輕輕的推快速的拖回,不要用力往下鋸,豎管也要壓緊,出力壓不用怕,雖是碳纖維,但強度絕對足夠,沒那麼簡單壓斷,壓緊才不會讓力道損失,較省力的方法是鋸穿後將前叉稍轉個方向鋸,依序鋸穿,這樣就很省力,面也能保持平整。



鋸好了,表面會有點粗糙,新手開工鋸出來還算滿意,至少沒變狗咬@@。



拿出砂紙打磨一下,表面、外圈、內圈都磨細,我是拿木工用的1000號砂紙打磨,磨完後是不是平整許多,表面也很細不割手。



參考網路上的資料,大家都建議用快乾來封住鋸開的地方,我也就照做了,記得用液狀的,慢慢的滴上後使其吸收,然後再點一圈就行了,很快就乾了,記得不要流到外面,不然到時候墊圈和龍頭可能會卡住難套入。


試套看看~~完美,太水了~~



接著要固定上車測試,因為換硬前叉車頭會降,怕騎乘姿勢不習慣,可能要多試騎幾次來決定高度,原廠附的迫緊環很緊,迫入後就很難拿起,為了方便更改,於是買了一個迫緊式的免打梅花上蓋組,這種可以很容易的放入跟取出。



量一下重量,45g。



下面迫緊部份改裝原廠的看看,由於構造比較簡單,所以輕了5g,等確定騎乘姿勢及裁管長度後再改裝回原廠迫緊頭。



ABR迫緊式上蓋組爆炸一下,原理是利用上下的錐型零件鎖緊後,將左方第二個迫緊環撐開,表面是粗糙的,利用撐開的力道來固定在豎管中。



介紹一下原廠貨,原廠迫緊頭構造很簡單,只有三個零件。



合體後用手稍微轉緊即可,然後套入豎管中,要用力壓進去,壓不進去的的話拿膠槌敲一下。



塞入後用8mm六角板手鎖緊,鎖緊後錐型結構會讓迫緊環撐開固定,再把龍頭上蓋及螺絲從中間鎖入即可。



經過反覆的騎乘測試,拆裝裁管,總共裁了三次,共裁下8cm,裁下部份重24g。



裁完管後不含迫緊頭重504g,真的是非常的輕,拿在手上沒什麼重量。



再來看看拆下的冠軍二號原廠前叉~~Oh My God...,超過2.5KG,拿在手上有如啞鈴一般重,換碳纖維前叉後瘦身超過2KG,重量下降至約12KG。



最後,欣賞幾張完工圖,質感很優,1.75的胎下得去沒問題,不過我看上限頂多2.0左右,再大可能會磨到,但這裡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1.75的胎會被V煞卡住拿不出來@@,要拆一邊的V煞才行,要不拆V煞把胎拿出來,可能要換1.5以下的胎才辦得到。

換硬前叉通常會讓車頭降低,所以有預留龍頭上面1個墊圈的高度,保留較大的調整空間,不過實際上的騎乘,降低的車頭卻讓我覺得比較舒服,下趴的姿勢也更利平路的加速及爬坡。

再來,說一下騎乘的感覺,車頭變得又輕又靈活,轉向非常的輕鬆,原廠的前叉就顯得十分的重拖,加上它是硬前叉,加速力道十分的直接,每一踩都能忠實的轉成讓車子前進的力量,加速超級輕快,原廠的避震前叉沒辦法完全的鎖死,鎖定後還是會吃掉加速的力道,硬前叉就完全不會,路感回饋也是清晰許多,還有,可能是碳纖維材質的原因,騎起來不但不麻,舒適性還好過原廠避震前叉鎖死狀態,但~~遇到大一點的坑或高度,還是避震比較能吸。

爬山的話,明顯就是輕力許多,同樣的坡度,同樣的檔位,用的力度比改之前還小,而且可重1~2檔來騎,速度也容易維持不會忽快忽慢,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不會有避震忘了鎖結果爬到軟腳的情況發生@@。

下坡原本怕硬前叉彈跳大,但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裝硬前叉下坡轉彎反而更順暢了,車頭更靈活讓操控變好,刁鑽的角度更容易切過去而不會頭重重的,小坑震動也都能順利的化解掉,整體就是流暢~~

同步發表於部落格
這支V夾硬叉建議再加裝補強片

因為V夾會撐開碳纖管,夾持力會減弱約30%,裝上後跟避震前叉差不多

要不然長下坡、陡坡真的不夠利

回樓上的朋友,有聽過這個問題,實際測試下坡時前輪剎車力道確實有差,真的比較軟,長下坡力道可能不足,正在考慮加上補強片,雖然會比較醜

您能否補拍一下補強片安裝處的特寫,小弟想參考一下,感謝~~^^
http://colaboy-talk.blogspot.com/
請在Y拍---關鍵字---V煞補強片

內有照片

美醜在各人,我是以安全為重

看這支碳纖管被V夾撐開~回復---心理不舒服。
colaboy wrote:
1.75的胎會被V煞卡住拿不出來@@,要拆一邊的V煞才行


通常v夾在紅圈的位置會設計開口,可以直接把蛇管撥出來,v夾就鬆開了。不用一秒。
參考看看。
erc wrote:
通常v夾在紅圈的位置...(恕刪)


這支碳纖維前叉在放開v夾,要拿下輪組時

輪胎會卡到煞車塊---因為這支硬叉有內縮→煞車塊放不夠開

要裝1.5以下的胎,不然外胎要放氣才行。

從圖片上的貼紙看到它是標示700C專用的,難不成是標錯了
dale123 wrote:
從圖片上的貼紙看到它...(恕刪)


的確,是勾錯了…
http://colaboy-talk.blogspot.com/
這支我有裝~

彈性好~重量輕

拿在手上很好看~尤其正面~

裝起來就看個人感覺了

我覺得隱藏式頭碗裝起來應該會比較好看一點

或許是登山車的關係~他的刀子做的比較大一點~我的頭碗會包不住

從倉庫裡挖出一片補強片~~~改天裝上去試試~~
http://colaboy-talk.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