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還蠻容易用的,不過少了補償鋼絲拉伸量和計算張力比值的功能。
今天閒來無事,就用Excel做一個符合我使用習慣的計算器,計算的結果和DT網站上的計算器完全一樣(http://spokes-calculator.dtswiss.com/Welcome.aspx?language=en,DT的算式有加入鋼絲拉伸量修正),有需要的人就抓去用用看吧~



附加壓縮檔: 201304/mobile01-1790560b17ed403e7e3f1f9130f579bb.zip
3/29更新:輻條的前段長度理論上應該輸入不含螺紋的長度,因為我的計算公式沒有自動扣除大約10mm的螺紋長度,不過這只會造成非常微小的誤差,不影響計算結果。
4/2更新:右側張力的計算式有個bug,如果左右張力比值大於1的話會顯示錯誤的結果,檔案連結已更新。
ps:
1.這個計算器也可以算跳編(輪圈和花鼓孔數不同)的鋼絲長度,應用實例:24孔輪圈跳編32或36孔花鼓
2.我的計算器是預設1:1的編法,如果是用2:1編法,將計算出的張力比值乘以2即是實際張力比值。
3.輸入鋼絲前中後段直徑的目的,是要估計張力拉高時鋼絲的伸長量,以求得準確的鋼絲長度。如果是2.0mm以上的單抽鋼絲或是小徑車的短鋼絲,拉伸量很小,線徑可全用2.0,前後段長度輸入0即可,長度誤差小到可忽略不計。
例如DT Competition雙抽鋼絲的直徑是2.0-1.8-2.0,前中後三段的直徑就分別輸入2.0、1.8、2.0。
至於扁鋼絲要輸入的直徑,則用重量相同的圓鋼絲來代替。例如中南Aero424、Sapim CX-Ray、DT Aerolite這幾種扁鋼絲是用2.0-1.5-2.0的圓鋼絲鍛造打扁的,所以輸入2.0-1.5-2.0即可。也可用單位長度的重量來推算線徑,例如一支260mm長的2.0單抽鋼絲是6.5g、2.0-1.8-2.0雙抽是5.5g、2.0-1.6-2.0是4.7g、2.0-1.5-2.0是4.3g,和這些圓鋼絲的重量來比較,就知道扁鋼絲還沒鍛造成形前的線徑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