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偶車齡九個月,二月才開始騎公路車,騎車之後, 看了不少車友的單車遊記, 發現中橫上的武嶺對於台灣單車騎士而言, 有非常獨特的意義, 武嶺海拔3275公尺台灣公路的最高點. 似乎成為台灣單車騎士的聖地.

年初冬季合歡山雪季時, 看到某些車友騎上積雪的武嶺跟合歡山,內心就蠢蠢欲動, 不過由於缺乏經驗跟勇氣, 一直不敢成行. 五月初恰巧有車友約騎從太魯閣騎上武嶺的行程, 趁機不可失, 遂不自量力跟車友參與此行程.

整個團總計七人參加, 5/14日我與一位車友從松山車站搭下午 3點48分 開往花蓮PP自強號南下, 約近三個鐘頭,
於晚上七點左右到花蓮車站. 當晚陸續到來眾人住宿於新城的樺城民宿. 在通舖裡大家喝啤酒吃零食閒聊, 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外出宿營遊玩的光景.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5/15日一大早約四點半左右, 設定的鬧鐘, 叫醒了大家, 大家分別盥洗跟著裝,約五點左右, 花蓮的東邊太平洋,
已有點曙光,大夥開心出發前進太魯閣.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在進入太魯閣前的小七,吃早餐跟整補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來到太魯閣牌樓已經六點, 正式走上中部橫貫公路.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一開始大家的速度都不太快, 好似小學生出來郊遊的興奮, 照相的照相,看風景的看風景, LDS的LDS, 沒有人認真騎車趕速度. 從太魯閣到天祥這段路的美麗, 不用我多介紹, 如果只顧低頭趕路就真的"大煞風景". 只是沿路注意落石的警告標誌,讓人想起不久前接二連三有觀光客在此被落石擊中的新聞, 路面上偶而出現的大大小小石塊,騎車經過時 總不免提心吊膽不自覺觀看山壁上面狀況.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從太魯閣到天祥這段路程,約19公里都是緩坡. 天祥海拔約四百多公尺. 到了天祥稍事休息並整隊. 來得太早, 當地的雜貨店皆尚未開門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只好往下一站整補飲食. 從天祥到大禹嶺距離約六十公里, 大禹嶺高度為2565公尺, 為整條路線的主升段,
除了在 2300 公尺處有一段大約四公里的下坡外, 其餘路段皆是連續上坡. 從天祥往上的公路旁, 也豎立了警告標示, 說此路段非單車專用道, 無充分準備請勿貿然騎程. 從這裡開始大家才真正認真騎車, 雖是如此沿途風景秀麗, 公路沿著山巒委迤而上,山巒沿著立霧溪層層掩障.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大約八點多左右來到海拔一千一百多公尺的洛韶, 路旁有家不怎麼起眼的小雜貨舖, 是唯一可整補飲食的地方, 我們在此地休息兼補充. 此刻大家的興致還很高昂, 體力仍然充沛 . 沒耗費太多時間, 接著大家又往下個休息點 新白楊休憩站出發.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新白楊休憩站是一個有洗手間跟涼亭的小小停車場兼休憩站, 海拔已經來到1644 公尺. 同行車友有人已經落隊, 等到大家都到齊, 拍了照後, 有兩位車友決定其今天行程到此為止, 準備中途折返. 此時大約已經早上十點多, 天氣仍然良好,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前幾天北部東部的陰雨,很令人擔心今日氣候不佳 ,所幸如氣象預報, 不但沒下雨還出大太陽. 從新白楊出發只剩五位車友, 沿路有個合歡派出所可以補水, 不多久來到下一個集合點是 碧綠神木,海拔 2150公尺.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雖然只有五個人, 但很快就分成三個集團, 走最後一位車友, 因為預計在梨山過夜, 也打算邊走邊拍照, 所以要求不必等他. 來到碧綠神木, 發現有家小木屋咖啡館, 提供咖啡飲料跟輕食, 有一些遊客在用餐, 看到我們穿著車衣詢問從哪裡騎過來?要到哪裡? 告知後, 遊客無不發出讚嘆之意, 心裡可能想著這一群人是瘋子. 我們並未進入此咖啡屋而選擇在停車場整隊並進食補充能量, 一隻小黃狗,也跑來跟我們作伴.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離開碧綠神木大約已經十一點多, 繼續前往下一站大禹嶺, 準備在當地用午餐, 並做最後攻頂的準備.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從碧綠神木到大禹嶺並不輕鬆, 還有段四公里的下坡, 但是走山路其實不喜歡下坡, 因為辛苦爬上去遇到下坡 表示等一下還要上坡. 難怪大家會說 "出來騎車的總是要還".在此路段深深體會.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大禹嶺海拔2565 公尺, 此地聚集了幾家餐廳, 台八線在此過合歡隧道往梨山方向前進, 另一條路就是走台14 甲經合歡山 、武嶺 可到清靜農場 之後下降到埔里.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到了大禹嶺已經中午十二點半, 大家飢腸轆轆.騎車走山路, 體能消耗大, 特別容易餓, 尤其是在高山上. 選了一家不怎麼樣的餐廳大家分別點了雞排飯跟金針湯, 雞排不怎麼樣, 金針湯倒是不錯, 難能可貴的是價錢竟然跟平地一樣而已, 沒有特別貴.

在餐廳吃飽了午餐, 休息一下準備出發大約已經下午一點十五分, 接下來要挑戰鼎鼎有名的魔王坡,從大禹嶺到武嶺只剩下10公里, 但是高度要從2565公尺爬升到 3275公尺.中間有一段 約2公里下降一百公尺的
下坡路.

還沒上路前, 就知道這段路很硬, 只是不知道有這麼硬. 剛從大禹嶺出發開始爬坡, 面對 坡度估計 10%以上的上坡路, 我就抽車, 好不容易前進了幾百公尺, 已經氣喘吁吁心跳不止, 一直盼望比較平緩的路面出現, 可以坐下來騎, 但是一眼望去, 皆是陡坡綿延不絕,體力不濟加上洩了氣, 遂中箭落馬. 下車推車後, 本想再嘗試上馬, 無奈陡坡不斷, 上車後又很快下車, 遂放棄,只好推車上山 .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此時週圍的天氣早已經不再是風和日麗. 氣候多變的高山開始展現出他猙獰面目, 盤繞高山的雲霧化做細雨從空飄下, 伴隨著冷風從合歡山莊前的風口襲來,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身上穿的短袖車依早已經無法禦寒. 趕緊換上特地用背包背上來的冬季車衣跟風衣, 並換上全指手套, 才稍稍減低寒意, 靠著運動散發出的熱量, 勉強繼續前進. 在風口這一段, 強風側面吹來, 騎在已經起霧且不時有小汽車經過的公路路邊, 路旁的欄杆外可是萬丈深淵,真有點害怕被風吹落山堐. 最後上坡這一段又下馬推車, 就這樣一步一步走上武嶺.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到了武嶺停車場 找到已經先到達的兩位車友, 不免俗地在武嶺上標示著 3275 公尺高度的小牌樓上拍照.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登頂的喜悅沒有維持太久, 就被又濕又冷的寒意驅散. 第四位車友遲遲未出現, 武嶺上只有廁所稍微可以遮風避雨, 我趕緊把帶來的雨褲跟鞋套穿上, 身體保持乾燥就比較不冷, 但是肚子卻奇餓無比, 隨身帶的補給品也吃光了,
幸好車友分我一支七七乳加巧克力, 發現滋味特別美好. 另兩位車友可沒這麼幸運, 他們都沒帶雨褲, 下半身自然濕了, 在風切效應下, 失溫很快, 每個人直搓手.我看實在不行, 提議不要等了,先下山半路上與第四位車友相會就好, 更何況這位車友, 預計登頂後往埔里回高雄, 與我們也不同路線, 實沒必要一定要在武嶺上會合. 諸人接受我的提議後, 大約在三點半左右 從武嶺依原路下山. 果然在半途遇到, 第四位車友臉色蒼白正奮力推進中, 預估他至少需要30分鐘才能登頂.

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兼給要走這條路線的一些建議

來到合歡山莊後, 又遇到最後一位晚上要住梨山的車友, 正在雨中頂著風前進


(以上照片皆同行車友所攝, 下山後因天將黑又下坡, 無人有心照相, 所以沒有留下照片)

雖然是下坡, 但因為陰雨有霧, 路面陡斜又溼滑, 雙手一直緊握煞車, 緩緩地下坡, 加上有段上坡路, 也大約花了30分鐘 才下滑到大禹嶺,趕緊來到中午進食的餐廳休息進食並收隊. 回程就只剩下3人一起下山. 在餐廳等了很久一直等不到第三位出現, 內心升起不祥的感覺, 到路上問剛下來的車輛是否有看到落單的單車騎士, 有一小貨車司機說有看到, 沒事正下山途中.才放下心, 可是一等又等了20分鐘, 人還是沒出現,打他手機, 不是沒接就是不通. 高山上通訊很多死角,也沒辦法. 最後領騎決定再騎上去找人, 我已經有心無力只能讓年輕力壯的領騎小夥子來擔任此重擔, 幸好他出發沒一兩分鐘後, 他跟另一外車友一同下來. 原來第三位車友的煞車有異音, 半途試圖排除狀況耽誤了時間.

我們等他在餐廳進食休息後, 再度一起出發下山, 此時已經下午五點多, 這時才意會到天色將暗, 而我們還在2600多公尺的高山上, 離平地太魯閣還有七十多公里路程. 心裡雖覺得不妙, 只能趕快上馬滑下山, 盡量爭取天黑之前的時光.

從大禹嶺下山除了有一段約4公里的爬坡外, 幾乎都是下坡路. 速度雖然快, 但天氣不佳, 不時有雲霧或細雨來襲, 路面有濕有乾, 車輛雖然不多,但高速下滑, 路面一塊碎石或坑洞, 就可能造成失控摔車. 下坡過程很快地三個人就拉開距離, 六點多時, 太陽已經下山只剩下夕陽餘暉提供照明, 這時我人才來到2100公尺高度左右. 眼見就要摸黑下山,心裡不但急還發毛. 中橫這段路面沿途有大大小小隧道, 很多小隧道, 長度雖然不長但隧道內完全沒照明, 單車衝進去隧道, 好像掉入黑洞, 只能靠隧道牆面的反光箭頭標誌提供的反射光判斷方向.

下降到到洛韶時 海拔還有一千多公尺時, 這時天色已經全黑, 只能靠車上的小手電筒提供照明, 但在下坡速度至少30公里以上, 單車電筒的微弱照明仍然讓人提心吊膽, 爾而經過的車輛可以提供比較遠的視線, 但這段路這個時段來往的車輛卻又不多. 倒眉事絕對不會僅有一樁, 雖然這支電筒是一支高強度的flash gun, 比一般手電筒亮很多, 不過耗電量也大.經過一整天過隧道時使用, 這個時候電力變弱, 只能提供弱照明.

因為沒預料會這麼晚下山, 沒帶備用電池. 為了怕電力全用光, 只能把電筒設為閃光模式, 依據閃光照射路兩旁的貓眼或反光裝置辨認道路與轉彎方向. 隨著高度下降, 溫度也逐步回升, 半途中特地停下來, 換掉冬裝跟雨衣褲, 並試圖等候第三位在我後面的車友, 等一會兒沒等到人, 怕天色全暗, 只好又自行下山. 幸好一路上 雖然摸黑, 早上爬過的地名與路標, 又一個個出現, 最後終於在晚上七點多左右下抵太魯閣牌樓正式離開中橫, 進入有燈光照明的新城市區. 一路趕回集合的民宿,

領騎約早我30分鐘左右抵達, 另一位車友來電通報, 他半途又發生爆胎, 損及外胎. 幸好被路過的遊覽車搭載到天祥, 我們早上一位提早折返的車友開著他的轎車到天祥去接駁. 之後 當晚搭著車友的車, 趕回台北, 到了家已經接近午夜12點. 結束了這一趟"被嚇到"的東進武嶺行.


後記:

回到台北後, 回想這段行程越想越恐怖, 特別最近上01爬文, 看到好幾件騎車出事的案例, 更驚覺那天勉強摸黑衝下
路面常有落石的中橫, 實在非常不智. 在此特別以個人經驗提出幾點建議給也想走這條路線但腳力中等的車友參考.

1.高山上氣候變化很快, 特別是大禹嶺之後到武嶺前氣溫降得很快, 風雨無常, 一定要做準備, 千萬不要看山下出大太陽就不帶雨具跟禦寒衣物.

2.此段路程與爬坡難度比西進來得高, 時間與體力控管要嚴格, 真的不行就要 自行cut off 下次再來, 不要勉強.
從太魯閣出發,建議不要超過早上六點, 大禹嶺出發不要超過下午一點, 從武嶺下山不要超過下午三點 (此為夏季時間 冬季時間要更早) 才能避免摸黑下山, 必須預留時間處裡突發狀況 比如車輛故障,人員抽筋或集合等候時間.

3.大禹嶺上武嶺這段短短10公里路程, 困難度最高, 不但坡度陡, 海拔高 又有風口 雨霧 低溫侵襲, 加上體力不濟
很可能面臨需要推車上去或有人抽筋體力不濟受風寒等狀況. 時間起碼要抓2小時以上.

4.此路段補給點少, 沿途遮蔽處也很少, 萬一遇到大風雨無處可躲, 不必害羞向過往車輛求援

5.若是真的拖延到時間無法天黑前下到太魯閣, 可以在合歡山或大禹嶺尋找住宿地點, 或是向過往車輛求援, 最好避免摸黑下山.單車上的手電筒無法保證行車安全.

6.這段路程有許多長短不一的隧道, 很多小隧道不但沒有照明, 路況也不佳, 甚至還有彎道, 上坡騎速度慢還好, 下坡速度快, 突然進這種沒照明的隧道好像掉入黑洞, 所以速度一定要放慢, 電池要帶備分.

7.不要以為下到天祥後, 已接近平地就鬆懈掉, 天祥到太魯閣這段路面常有落石, 要特別小心. 要等到出了太魯閣牌樓, 才是有照明的平地路面.

8.沿途路旁補給點: 太魯閣前小七,天祥(不過太早到商店沒開),洛韶的雜貨店,碧綠神木咖啡屋,合歡派出所,加油站,
大禹嶺,合歡山莊. 在低海拔時還有一兩家民宿如西寶. 這些補給點也可能是遇到狀況時的庇護所.

9. 若想了解沿途路線的等高圖 可以參考我們領騎 先前的文章




























文章關鍵字
感謝同行大文山車友拍攝照片, 也要謝謝領騎阿澤開團帶隊!
平安就好...
所以雨衣雨褲和備用電池超重要,如果不怕重又有脫隊的危機,可能要帶無線電更安全唷...

大文山樂騎團在短短一個月內去了好幾趟武嶺,武嶺快變成我們的固定約騎啦...科科...
瑟爺,武嶺改天請你帶一定萬無一失的啦!
不過請等我的體能能跟得上時。
武嶺像我們Brompton 3P 這樣騎比較悠閒愉快吧
LMC 大大

悠閒騎有悠閒騎的樂趣

不過偶們這一團原本就是想挑戰當日來回

樂趣不同

阿宏大大

如果投宿西寶 或 合歡山 或清境的話 不走一日來回 對你來說應該不難


芬子

太佩服妳了 魔王坡你還能奇4km 偶則是騎了幾百公尺 就中箭落馬啦

你們那天 應該有準備雨衣跟雨褲吧 你有個最佳陪騎員 當你的挑夫 真幸福吶

一日太魯閣來回有夠厲害
原來大禹嶺到武嶺 實際爬坡是8公里,爬800公尺 實在是太恐怖了
高海拔連牽車都爆心跳 且下來牽過後 再上車後想騎久一點都很難

天黑的話還是別太拼時間
下山路過的貨車客車 說不定有些當便車都習以為常了 可以試試看
畢竟一出事 通訊差路途遠 救護車是很難趕到的

入夜後實在不宜逗留山路。

一:沿途幾乎沒有路燈,除了幾處景點、民宅和較大的隧道有照明外,其他隧道和道路真是黑的恐
怖,部分隧道無襯砌,即使有車燈,但粗糙潮濕的岩石不會反光,一般的小車燈根本不夠亮。
二:山路彎道太多,都是一邊山壁一邊臨崖,速度或視線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出狀況。
三:入夜後在山區很難遇到支援與救援,單獨滯留若有突發狀況就危險了。
四:山區落石在夜間頻率較高,原因可能是熱漲冷縮或雨天積水所造成。
五:這條路不乾淨,據天祥祥德寺內的住持告知,山林裡亡魂怨靈還有鬼魅魍魎很多,就連地皎法
師在超度施法消厄時,都曾經吐血(只是有此一說,信不信由你)。
六:據太管處退休人員講述,他們最早的辦公室是在綠水,下班時已傍晚,某日一員工因加班入夜
才騎機車回家,途經燕子口隧道時,經車燈照射看到一位白衣女子坐在護欄外的岩石上,本於
職權就停車勸告請她離開,但那女子始終背對著他不予理睬,此員工感覺背脊發麻,經勸告無
效只好離開,事後回想,幸好那女子沒有回頭看他。
還有一夜,住在宿舍的員工要去花蓮,開車經過一彎道時,居然從紐澤西護欄空隙間掉落溪谷
,後座的兩位女員工死亡,駕車的重傷住院治療很久才復職。
七:就我所知所見,這條路真是死傷過很多人,我們應該對它存有敬畏的心,年青人有冒險的精神
雖然是好事,但保護自己還是很重要的。

國家公園設有警察隊,如果夜晚在公路上有意外,千萬別離開公路,等路過的或是巡邏人員經過時
請求協助,如果有無線電通訊器材的最好,設定在救難頻道以備急需。山區手機訊號不穩,目前是
以中華電信的基地台較佳。

謝謝瑟爺的資訊
月底上去時,時間拿捏就更有的準了

不過看來我第二天的行程應該趕點路,看看能不能直接從三仙台騎到西寶再休息
一非 wrote:
入夜後實在不宜逗留山...(恕刪)


我一次難忘的經驗...即將日落的下雨天單獨騎車經過碧綠神木附近...看過不太好的東西*_*...建議晚上經過要小心!!
Generation Kill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