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個角度看台灣,發覺超越想像的可能。
六月去過南橫東段的霧鹿、利稻部落後,原本想等到東北季風起的乾季才要前往同屬多為布農族的南橫西段,會這樣考慮,是因原本關注焦點一直放在南橫何時能恢復通車(註),而向陽、大關山隧道間好不容易打通,卻又因地質脆弱不時坍塌,而西段勤和到復興之間,八八風災時大幅崩塌,現在是走溪底便道,只要遇豪大雨,便道就會被沖毀,造成桃源、梅山間交通中斷,而現在時值台灣雨季,前往南橫似乎不是很適合。
註:
受莫拉克風災影響,南橫公路台20線梅山-大關山隧道-向陽間受損嚴重,雖已部分修復但仍不時坍塌,屬封閉管制路段,非施工人員不得進入。
不過,拜訪南橫東段回來沉澱了些時間,在網路及地圖搜尋許久,「等乾季再去拜訪南橫西段」的想法漸漸改變,因為經去電幾個南橫西段較低海拔的景點、民宿詢問,他們都表示南橫在桃源以西除了少數路段還在整修外,其實路況都很正常,只要不要在颱風、豪雨後風險高的期間上山就好,而媒體每次都是路斷大肆報導,路通了卻又沒人知道,因此大眾一直以為裡面還是很糟,遊客真的非常的少。當然,他們也提醒桃源到梅山路段,不管是雨季或乾季,路況都是很差。
這個「桃源到梅山路段,不管是雨季或乾季,路況都很差」的提醒,讓我發覺之前路線計畫上的盲點,直白地說,我的潛意識把南橫還當成災區,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認為這時不該前往,太關注於南橫是否有恢復通車,忘記應該把焦點拉回到西段沿途布農部落所串起的路線,桃源到梅山當成加碼段就好;也就是說,桃源到梅山路段即使不通,事實上沒有太大影響,因為主要的聚落數十年來已經遷居較低海拔,桃源以上已經沒有多少部落,即使是能騎到梅山,一直沒通車的南橫也是過不去啊!
「重點放在西段沿途部落風光,把桃源以上規劃為加碼路線(實際是勤和部落以上)」概念形成,路線豁然開朗。這個季節沿途有當季的芒果、鳳梨可以享用,夏日雖熱,但山區氣溫適中,只要做好防曬,跨日騎車衣服不用多帶,反而輕鬆上山的好處多多。
因此,南風中造訪南橫西段的部落路線輕鬆出爐啦!
擬定好南橫西進策略,出發點選擇由屏東市開始,而不是傳統的台南。
因為既然要走靠近原鄉,由屏東市走台27由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之間往上騎,再接上台20的南橫比較有道理,早一點進入山區,也可以有較好的空氣與較舒適的氣溫。這樣安排還有個好處,由於是原路往返,我們可以將攜車袋寄放在屏東市,要回家時再取回即可,不用帶著趴趴走。
實際的路線計畫如下:

Day 1 由屏東市出發沿台27往北行,先爬往藤枝林道的二集團部落,然後原路折返續往北於荖濃進南橫,在寶來溫泉過夜。
Day 2 由寶來出發,先拜訪沿途布農部落,以及台灣第15個原住民族-拉阿魯哇族的美蘭部落後,依照實際路況決定是否加碼騎至梅山,然後原路折返回屏東市。
完整圖文遊記:
trekking TAIWAN 台灣.用騎的最美
-----------------------------------
2014/8/15 update
新增影片遊記
編輯小記
影片做好的同時,7:45~8:40那段便道,已經成為歷史了,因此,影片的結尾我們這麼說:
「........我不確定南橫未來是否能再度貫通,但我知道,在氣候逐漸極端的現在,今日走過的,明日很可能就成為歷史,我只能默默祈禱上天,保佑台灣,保佑在此用生命打拼的朋友,因為他們才是勾勒出這片土地最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