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查烏來鄉志:
http://county.nioerar.edu.tw/image/f0044837/00244.pdf
輕便軌道(台車)自孝義沿著阿玉溪上行可達「十三哩半」(1哩=1.609公里),因過拉卡後不久,有一個「九哩半」,所以台車自西坑林道入口處進入,應不足6公里即可達「十三哩半」。

經查台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五萬分之一(陸地測量部):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由孝義至獅坑橋前是一米以上的村道,在獅坑橋前至大礁溪為一米未滿的小徑。
日治五萬分之一(陸地測量部)地圖與Google Maps對照,孝義至獅坑橋前的路徑大致相當。
ps. 所謂「獅坑橋前」,概略位置應在三溪匯流大坍塌處。
ps. 獅坑橋:個人以為獅坑橋正確名稱應為西坑橋,就如加九寮原為咬狗寮一樣,請用台語發音,即會認同我的假設。

經查交通部公路總局相邀來去台9:
從孝義到雙連埤將近30公里的距離,至今仍是地圖上的空白路段。目前這30公里的空白路段,只有單車族與登山族熟悉的桶后林道及阿玉林道穿越其中。不過,即使在孝義村這由桶后林道進入,或是在雙連埤端由阿玉林道進入,中間仍有一段約6公里距離步行困難的山林。
http://www.thb.gov.tw/tm/TR09/T22-26.aspx
台9甲線究竟是走桶后林道,亦或西坑林道,再續接阿玉林道(雙連埤林道),也存在問號。按Google Maps所示,走西坑接阿玉,當為直接且明確。但公路總局卻又為何提桶后林道,而不提西坑林道?實在要存疑。

經查藍天圖集:
http://www.keepon.com.tw/UploadFile/FileData/155/29/%7B6E8060F6-D5F6-4D0D-B538-ACC92B3F1E96%7D.jpg
似乎沒有桶后林道可直達阿玉林道,只有西坑林道翻越阿玉山直達阿玉林道。當然,這是登山圖集,以登頂為目的,自不可佐證當消失的台9甲公路。

按西坑林道續接阿玉林道,對照等高線圖,則此道路盤上阿玉山廢棄建物,部份路段要陡上陡下,若日治時代卡車通行戰備用,實在存疑,但又或穿山開隧道,則或當為可能。當然,等高線圖亦可能會存在誤差。

這篇殘念篇存在不少疑點:
1. 西坑林道是否可接阿玉林道,提供日治時代卡車通行戰備用?
2. 消失的台9甲公路是走桶后林道,亦或西坑林道?
3. 西坑林道在獅坑橋前至大礁溪為一米未滿的小徑,這條阿玉溪通大礁溪的「古道」是否仍然存在?
ps. 藍天圖集無資料可查,應該說是我沒查到較正確。
4. 阿玉山是否有隧道?
ps. 相形之下,這個疑點較不重要。
5. 「十三哩半」在那裡?

以下是個人推論:
1. 按Google Maps,消失的台9甲公路是走西坑林道,再續接阿玉林道(雙連埤林道)。若走桶后林道,則台9甲接續里程數應該會存在問題。
2. 按交通部公路總局相邀來去台9,「中間仍有一段約6公里距離步行困難的山林」,意即公路總局在計劃台9甲時,西坑林道應該沒有接通阿玉林道。
3. 阿玉溪通大礁溪的「古道」應該有,只是消失了。
4. 「十三哩半」應該在三溪匯流大坍塌處。經查舊版烏來鄉志地圖,該概略位置確有三溪匯流。有另一可疑位置為獅坑橋跨越阿玉溪,但考慮里程數誤差大而排除在外。
ps. 舊版烏來鄉志地圖,該概略位置確有三溪匯流,但東邊支流匯流角度誤差頗大。

以上為個人意見提供參考,寫的有點亂,若有錯誤,還請網友不吝指正,也期望有一天能獲得全部解答。

遊記?相形之下似乎...?...當然那是一定要的啦。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一早出門好天氣,路經中山仁愛,留個記錄吧。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按車友慣例,台9里程留個記錄吧。要是999就更好了。咦!這個idea放口袋,別丟了。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吊橋!我喜歡,烏來好像有5個吊橋吧,這個idea也放口袋。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孝義到了,辦證,好國民。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這警用機車合我的品味,我喜歡!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西坑林道入口到了,四輪請靠邊停,兩輪或兩腳請靠右進入。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太正了,這就是MTB專用道。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有山林,有秀水,按讚,再按讚。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車道縮減,仍不失騎乘樂趣。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去程請靠右,回程請靠左。如果摔錯邊,破皮難免。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這...,發生什麼事?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小扛一下,順順利利,上半身也熱開了。這個pose不錯,留個記錄。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回頭瞧瞧暖身路。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這路怎麼越來越難騎了,算了,下馬,牽車是一種幸福的啦。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水啦、又水啦。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沿路都是綠,舒暢。可惜我不認識這沿路的綠。沒辦法,老師沒教到。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小坍塌,速速通過。去程請靠右,回程請靠左。如果摔錯邊,傷筋錯骨難免。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這...,這是什麼?哇哩勒,這可要玩大的了。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沒關係,我有捆「駒」索,垂降。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沒法子,剛剛愛駒踏板卡在山壁土裡,當然要清一清,也順便喘口氣。這林道還真有點硬!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回頭瞧一下,那後面的路會不會也要這麼個玩法?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水路?沒下雨呀!
ps. 此處要小心螞蝗。我可是挨了一槍。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這...,又怎啦?不會吧???
ps. 三溪匯流大坍塌處。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徒步涉溪探路,不會吧,水都要到屁股了,這每天都午後陣雨,難怪出大水,...,過是不過?...,再看,扛車涉溪,最後踩兩塊大石頭陡上;那回來呢?不行,愛駒很重要、很重要。
休息,回頭吧,誰叫我是孤鳥。真是心有不甘。回頭再看一眼。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回程隨手照,多些個記錄。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這個有意思、high class,來程只看到一個字跡不清的,這個清楚。記錄。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回程隨手照,多些個記錄。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要出西坑林道了。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不甘呀,算了,加碼桶後。
迴頭彎、阿玉瀑布、攔沙壩、...。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下雨了,又急又大,桶後8.5k回頭,車道都成了水道了。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雨停了,唉!桶後也殘念,真是背呀,回去吧!還有40km才到家呀。
探究西坑林道殘念篇
文章關鍵字
咦??? kotaine大大您好!!請問您一事......桶后林道開放了嗎??
蘇拉颱風過後不久,曾單騎要入桶后,至孝義派出所被告知因颱風造成林道坍塌,必須關閉進行維修,至2013/01/31止。後來至林務局網站也看到一則緊急公告.......[緊急封閉] 2012/08/14~2013/01/31 桶后林道風災禁止進入公告......(以下略)。
麻煩kotaine大大告知桶后狀況,期望再一探桶后幽徑,謝謝您!!
[img src=http://img124.imageshack.us/img124/4875/mdm0111vj.jpg] 還是喜歡性感、豐厚的嘴唇.......
不論桶後或福山,單車都可通行,警察先生看我戴車帽辦入山證就知道我是騎單車了,警察先生完全沒意見。
桶後有些路段有坍塌,福山有些路段有施工,但完全不影響單車行進。
ps. 加九寮步道還沒通,內洞林道和內洞森林遊樂區沒開放,六班林道路況不知。
但是,如果要越嶺,我就不知道了,可能會玩很大。
預祝您旅途愉快!
三年多前去過一次
西坑林道可行到12公里處
再過去一片荒野,找不到任何路跡綫索
無功而返

我們是早上8點進入西坑林道
撤退回到辦入山証的檢查哨
已經是晚上8點半
在林道裏摸黑夜騎,實不足取

建議有意西坑林道一日游的車友
要更早些出發,免得摸黑
至於有志越嶺雙連埤的車友
建議在12公里處夜宿,慢慢找
埋在歷史裏的小徑也許會重現
先謝謝swit大大提供的建議,我在出發前拜讀過一些po文,那時你就出現了。
http://5i01.com/topicdetail.php?f=320&t=1059768&p=1
這一篇po文和對答,對於探索西坑林道很有幫助。

畢竟我是單槍匹馬,苗頭不對,立馬閃人,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經查林務局林道位置圖,並未發現西坑林道。可以說,西坑林道不屬林務局管轄範圍。
http://www.forest.gov.tw/lp.asp?ctNode=4485&CtUnit=1950&BaseDSD=7&mp=1

假設西坑林道是台9甲預定地,則目前「產權」非常可能仍屬交通部公路總局。當然,產權移轉給其他單位也是可能的。而西坑林道沿途又無任何有價物,如台電保線路,所以,無單位維護任其荒廢是非常合理的。所以,除非政府部門有新的議案,不然,西坑林道和雙連埤林道是要還給自然了。

PS. 我心底裡還是贊成車友前仆後繼,逐次推進,先以阿玉山廢棄建物為第一目標,亦或兩線共進會師阿玉山廢棄建物。按車友或山友記錄,阿玉山廢棄建物好似沒人發現附近有林道,就連登頂路過看到林道的記錄也沒有。這...。唉!越想越覺得是高難度。還給自然?想想其實也是好事。
KOTAIAN大大, 原來你對烏來地區的文史有這麼深的研究啊, 實在令人羨慕和欽佩.
再給你
謝謝houlaohou賞文及出聲,這週六趕快把家小安排妥當,喬一下,我們可以一起完成烏來系列第三案。

另外,我po文的寫法也要改一改,騎車嘛,就該單純描述和分享路線,幹嘛搞的像報告一樣,現在是下班時間,又不是上班。對不對?

謝謝出聲!
這週六不是颱風天嗎?烏來系列第三案還要執行喔?
西坑越嶺要揪啊~
我們這應該可以湊到3咖,上次裝備、時間不足只有到獅坑橋,小弟趁上週花蓮行順道買好了銅門名產,隨時可以出草了~
先謝謝二位賞文及回覆。

swit大、Asahikin大:我行前會注意氣象預報,「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非常謝謝您的提醒。

「烏來系列」都與文史有關,唯獨「第三案」與文史無關,第三案和八壩連騎一樣,僅是單車活動這麼簡單而已,應歸屬為「單車尋訪烏來文史系列番外篇」,是我在單車尋訪之旅,無意中產生的副產品。
第三案尚缺半天行程即可結案,若與我的假設吻合,就可發表,我已有相當程度的信心,若不符假設,也只要石沈大海就好了。失敗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

如果有車友喜歡文史之旅,請參閱「尋訪小烏龜-五壩騎跡」,如果有車友喜歡追求騎乘的成就感,還可以新店溪水壩終極版「八壩連騎」,又或「尋訪小烏龜」加碼「八壩連騎」也是可以,相信可以精神大飽滿,回味再回味,睡覺都含笑。記得完騎後要儘快po文,造福車友,我可是「與有榮焉」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20&t=2937269&last=38431977

單車活動本就單純,健康快樂最重要,把文史放到活動裡就很好了。至於深淺接受度,每個人的要求不同,太多的學究氣,反而缺少共鳴,可能會有反效果。

我喜歡單車運動,熱血卻隨時間已有冷卻,所以變更方式,希望藉由文史的搜尋,讓我再度點燃心頭火。目前已經是了。

我會再去西坑林道搜尋歷史的遺蹟。對我而言,這是「第四案」的一部份,推進12km應已足夠。當然,我會儘可能推進,畢竟我也是車友,對「消失的台9甲」也有絕對的高度興趣,屆時,也一定回報路況。那怕我是基本不認為會成功的。
ps. 搜尋現有的文史資料及拜訪文史工作者,就是當前我的主要工作(下班後的業餘工作),我已樂在其中。

謝謝二位的注意,這一個多月來,在假日已先後進入新烏五趟了,文史進度真的快不了。我是很容易失敗的,請幫我加油,謝謝!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