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川大橋歷經三年多時間興建,總經費為7.1億元。由於原先的谷川一號橋在八八風災的時候沖毀,該橋又是通往谷川部落唯一的道路,因此公路總局決定新建一座嶄新大橋,以照顧偏遠山區的住民。

活動由李會長發起後獲車友熱烈響應,肉腳團三五好友一起從市區出發,準備騎跨最夯的霧台谷川大橋,再騎上海拔714公尺的神山部落品嚐著名神山愛玉冰。李會長一早為車友準備菜包、肉包及豆漿、冬瓜紅茶等早餐,沿途備有補給水、冬瓜紅茶、香蕉等....

享用完活力早餐出發,晨光中直騎台24線前往三地門,路途中太陽露臉了,每位車友的心情就像屏東太陽一樣活力四射!

三教寶宮主祀呂洞賓位於三地門大斜坡旁,山門上方由曾任監察院院長,也是中國近代知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親題墨寶。

騎上三德檢查哨前先騎上車友譽為「好漢坡」的「三地門大斜坡」。總長二公里的「三地門大斜坡」坡度非常大,瞭望台附近視野相當的好,可遠眺山地門大橋及水門風光。

騎累了可以休息一下,欣賞原住民的壁畫、傳統開山刀裝置藝術、琉璃珠,再前往下個景點。

好久沒騎山路了,肉腳團的先進早已直攻而上,徒留負負的我賣力苦騎。拜騎訪谷川大橋觀光客激增之賜,三地門村販售烤肉的攤商變多了,遠遠聞到烤肉香,疲勞馬上就一掃而空。

排灣族語timur(地磨兒)的名稱是傳統領域的地名之意,指的是三地村現居地所在的位置。「地磨兒」指是排灣族乃太陽的子民,經過大自然和土地焠鍊與再造後,個個成為優質的太陽之子的意思。

充滿濃郁山地風的三地門鄉三地村,與北葉村、水門村合稱三地門,是充滿原民藝術和人文的部落。

在人文薈萃的原鄉部落裡雕刻、燒陶與編織等手工藝品陳列,有時會讓人臉紅心跳,是原民工藝中最讓驚豔的傳統技藝。

受谷川大橋完工通車之便,三地門鄉新開第一家7-11超商,是一家融合原民風格的超商。這家小七有個來頭很大名子-頭目門市小七。

三地門村是三地門鄉的行政中心,鄉公所內設停車場,外觀為雄偉石板大牆,遊客到此留影的地標。

三地門鄉下轄三地、賽嘉、口社、安坡、馬兒、青山、青葉、大社、德文、達來等十村所組成,是屏東縣八個山地鄉中最北端之鄉。

清朝時,漢人稱此地為「山豬毛」,日治時代改稱三地門,台灣光復後命名三地鄉,直到民國81年正名為三地門鄉。

台24線又有「新南橫公路」的名號, 起點在屏東縣屏東市,預計終點在台東縣知本。台24線上最壯觀的橋樑是舊稱伊拉橋的霧台谷川大橋,鄉公所亦及時更改地圖,方便遊客按圖前往。

隨著蜿延山路騎進,遠眺屏東平原景緻讓人心神舒暢,天氣好時連高雄85大樓、東港外海的小琉球都看的到。

山腳下是蜿蜒的北隘寮溪,溪流大迴轉彎處是台灣山地文化最有特色的-山地文化園區。

直騎而上坡度不小,不知不覺就騎了好幾公里山路,一般來說單車車友選擇在太陽出來前騎上山路,重機或開車的遊客約在十點後現身,山路難得呈現安寧的景況。

充滿原住民建築風格的達瓦達旺教會,位在四面環山的絕佳位置,加上山裡清新的空氣,彷彿上帝所預備的人間天堂。

星期天作禮拜唸唱排灣族母語聖歌的餘音繚繞在山谷中。「達瓦達旺」翻譯成平地話有「團結、合作」的意思,象徵排灣族堅毅不拔的精神。

太陽露臉之時頃刻之間浮現山嵐霧氣,出門騎車看見雲在跑、風在吹,陽光微許代表出遊的好心情。

一圈又一圈的上坡路段,遠方寧靜的小村落與茂密山林交織,更是前往三德檢查哨必經之路。

巧遇這位騎「菜市仔車」的車友,我曾經騎過一樣的車到北大武,真的很敬佩他的勇氣。詢問後才知道他的目的地也是谷川大橋!

這位騎小折的阿伯更想一鼓作氣騎上神山,吃上一碗傳說中的「愛玉」。

沿路都是簡樸的山居與土雞城,來到位居最高的餐廳,從店名就知道了!

直上五公里山路,終於來到高度約500公尺的三德檢查哨。

早先出發的肉腳團車友於三德檢查哨合照。

只要不是當地原住民都一定要登記才能進入山區,員警很認真執勤,只要大家配合是不會太為難遊客的。

值勤員警很客氣請遊客完成登記,不管是路線詢問或是補給都能滿足車友的需求。

當然上洗手間、喝水或是打氣簡昜維修都是沒問題的!

完成例行照相後再出發…

騎往德文村兩旁種植美麗的青楓樹,每當鋒面南下,青楓葉紛紛轉紅,使整個山區呈現一片南台灣少見的楓紅景致,十分吸引人。

晨陽灑落在滿是楓葉的道路,遍地楓紅令人陶醉。

停下單車仰望上頭樹梢,枝椏間掛著早紅搖搖欲墜的楓葉,靜靜俯望著騎車登山的車友往山林深處而去。

拜這片楓樹林之賜,這段山路完全曬不到太陽,騎行於上更顯涼意。

左轉往德文村,右轉往霧台,千萬別搞錯!

右轉後就一路下坡,剛才從山中天硬撐檢查哨得到「高度」馬上轉換「下滑」的回報!車友保持「安全距離」快速下滑…

略高於霧台公路(台24線)的通往德文村(屏31號道)。

下方是北隘寮溪床,遠方層層疊疊的山峰就是霧台山。

重建道路工程在昜磞塌路段施作明隧道,以保護路基安全,當然要花更多工程經費。

雖然主體工程已經完成,明隧道下方仍在施作護坡工程,以一勞之逸的目標完成道路改建工程,讓霧台鄉民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明隧道騎起來非常涼快與安全,「明隧道」還能充作地震時人車的避難處,讓行經山路的危險性降低。

很像F1賽車的護牆,現在雖不是雨季,還是得注意隨時會下來的大小落石。

霧台最有特色的伊拉瀑布群串連霧台瀑布、飛龍瀑布、阿禮瀑布、長虹瀑布等,各自展現不同特色的風貌,



開車經過瀑布群,冰冷山泉水冷卻車身,更把愛車洗的乾乾淨淨。

大崩壁與明隧道山路交疊,人類真該尊重大自然,不要妄言征服。

「八八風災」之後,工程單位歷經一千多天的努力,終於把通往霧台山區的谷川大橋建成,交通部公路總局於10月5日辦理通車典禮及「八八風災救災英雄紀念碑」揭碑儀式。

通車典禮及揭碑儀式我們來不及參加,卻能分享霧台鄉民在大橋通車後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參觀雄偉壯觀的谷川大橋前,一定要先到觀景台。

觀景台上不啻能欣賞山林峽谷景色,千萬別忘了絢懷「八八風災救災英雄紀念碑」。

八八風災救災英雄紀念碑內文由空中勤務總隊立碑,絢懷「八八風災」期間三名空勤總隊殉職弟兄之英勇事蹟。

八八風災之後中央與地方及民間企業通力合作,如期如質完成眾多重建工程,使得風災之後的台灣山林得到休養。

為避免再發生空勤總隊殉職事件及保障飛行員執勤安全,由立法院通過追加預算,空勤總隊順利添購十五架新型救難直升機,預計於民國104年陸續撥交予空勤總隊專用。
空勤總隊將接裝全新的UH-60M黑鷹救難直升機,以取代老舊UH-1H直升機。(圖為資料照片)

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重創屏東縣霧台鄉,當時通往山區的台24線因此柔腸寸斷,其中谷川大橋原址,不但河道被沖寬200公尺,河床嚴重淤積高達18公尺;當地伊拉部落的浮雕走廊、牌樓入口意象全遭掩埋沖毀,路毀橋斷,災區陷入空前浩劫。(攝於2009年二月)

如今風災過去,霧台谷川大橋以就地支撐工法、懸臂工法等先進工法施工,歷經多次汛期考驗,公路總局將台24線美麗景緻以照片保留下來,供遊客細細追憶…

公路總局特別將施工用縮時攝影的方式紀錄,透過影像見證全台最高橋墩橋樑的誕生,請點選下列網頁觀賞 霧台谷川大橋進度 縮時攝影全記錄…
霧台鄉莫拉克風災重建之台24線第一號橋(霧台谷川大橋)施工影片
新橋跨越隘寮北溪,全長654公尺,最高橋墩達74公尺,不但是全國最高,而且與莫拉克颱風前的原橋相比,橋長整個伸長12倍,宛如一條巨龍蜿蜒山區,景象十分壯觀。

橋墩高達74公尺,河谷的強風更是危安因素之一,過橋時不管是開車或是騎車都要減速慢行。

早先出發的肉腳團車友於谷川大橋前合照。

橋頭留影是每位到訪者必定要來一張。

「菜市仔車」小弟也到了…

旁人瞠目結舌中,見証這位「菜市仔車」小弟的好腿力與耐力!

橋頭是俯瞰新建谷川大橋最好位置,為了提高橋樑抗災能力,新橋橋墩高達七十四公尺,採井筒式基礎及圓柱中空型墩柱,為減少溪水衝擊,僅一座橋墩落於主河道區。

谷川大橋正好是霧台、瑪家二鄉交界處,二個橋頭各以傳統圖騰代表,排灣族中百步蛇是最具代表性的,傳說古時候,太陽來到世間,產下兩個紅白顏色的蛋,並且指定百步蛇保護它們,兩個蛋孵出一男一女,這兩個人就是排灣族的祖先,所以百步蛇圖紋大量出現在排灣族的雕刻上。

回顧今年三月份到訪的舊照,只能說設計及施工單位真是不簡單,在偏遠的山鄉裡要起造雄偉的橋樑。

一般來說橋樑高度越高,工程難度也越高,更何況還在深山裡要完成這樣艱巨的工程,這三年來施工人員真是非常辛苦。現在站在橋上拍照,更能感受施工人員拿命拼搏的辛勞。

新橋跨越兩座山頭,橋樑完工後可保障霧台鄉民回家的安全,也能幫助地方觀光產業的復甦。

橋身真的很高,有種「漫騎在雲端」的感覺…

谷川大橋完工後,經工程單位正式丈量,因地形之故,正確高度為99公尺,約三十三層樓高…

99公尺,約三十三層樓高的谷川大橋是全台最高的大橋。

99公尺,約三十三層樓高有多高?光說不舉証很難有公信力…

從橋上往下看,每顆巨大的溪石與每條數十公尺護龍都顯的格外微小。

谷川大橋正好是台24線32公里處。

騎在橋上不禁要找一下,谷川大橋下的「伊拉部落」在那裡?

谷川部落就是慣稱的伊拉部落,是霧台鄉下轄的村落,更是魯凱族的原鄉。

谷川部落大約有將近100戶,民宅約有60間,谷川部落比較特殊的是,全部的土地都屬於神山部落大頭目的,也就是說當年是從神山部落分居出來的居民。

來到橋上稍停休息,前方美麗的山壁與溪谷就是英勇的空勤總隊殉職弟兄不幸撞上山壁,因而墜落溪谷造成悲劇的歷史場景。如今在橋上緬懷三名空勤總隊殉職弟兄,更感謝渠等為民服務、為國效忠的事蹟。

目送許多車友輕鬆騎過像巨龍般的谷川大橋。

騎下谷川大橋之後進入霧台鄉境…

來到「布篤蘭橋」旁發現旁邊有樓梯,如果不騎上神山的遊客可以停下來,在小瀑布玩水哦!!

原來是路旁天然自成一格的小瀑布,夏日還能聽到赤蛙鳴聲…

再賣力往上直騎,接下來就是直攻標高714公尺的神山部落。

略騎一段山路之後,回頭看到北隘寮溪上的谷川大橋,更顯壯觀。

對向翠綠壯闊的山頭,在繞過公路的盡頭背後就是神山村。總之就是騎越幾個山頭之就能抵達神山村。

繼續騎走,一方是山壁,另一邊則是懸崖山路景色,都是無止盡的上坡啊…

山壁上黃色護欄,真有置身在武嶺天堂路上的感覺…

肉腳團車友過谷川大橋,騎過黃色護欄區,這張抽車照片拍的很傳神:「神山愛玉,我來了」!

雖然大崩壁路段已完成修復,路旁偶有交通錐提醒車友要留意前面路況。

大崩壁路段還是有機會發生小落磐的危險,發現落石一定要隨時留意四週情況,減速或加速騎過去,就看天意了!

山路上不啻會有落石,有時還會有「不速之客」現身…

山勢略高之後路旁出現早開的杜鵑花。冬季時節霧台新開紮實飽滿,嬌豔、高雅的杜鵑花繁乍成一片花海。賞花不必到陽明山,霧台就有美麗的杜鵑花。

花期未到的聖誕紅在五百以上高度現身,霧台特有的櫻花與鮮紅的聖誕紅是每年聖誕節的主角。

小折阿伯騎累了,歇息伸展一下再出發。

突然發現路旁出現熟悉的「小白花」…

仔細一看,這是「油桐花」吧?

油桐花應該在五月份盛開,將近十一月的秋末居然還能在山上看見,真令人驚奇。

台24線37公里處,進入神山社區前的明隧道。

漂亮的群山起伏,忍不住再拍一張。霧台山的對向山頭就是德文山。

從更高的地方回看谷川大橋,更見証自己騎行而上的辛勞。

只要騎過這風口,就能抵達今天目的地-神山部落。

不知不覺已經騎爬那麼高了,可以遠觀北隘寮溪上的谷川大橋的身影。

拉近鏡頭一看,谷川大橋宛如在霧裡現身的巨龍。

終於抵達霧台鄉神山村,一切辛苦在此解放!


原住民大多就地取材,房屋全是採石板為建材,天然石材保証不漏水!
全台原住民中只有泰雅、布農、魯凱、排灣有石板屋,其中以排灣和魯凱的最漂亮,石板屋就是魯凱族的傳統建築特色。

時間為十點多一些,此時霧台神山開始塞車…


鼎鼎大名的神山愛玉冰到了!

神山愛玉冰是遊客來到神山一定要吃的經典美食,也是造成假日塞車的主因…

村民在家戶前日曬去皮咖啡豆。

現在屏東咖啡慢慢起頭趕上,自從德文咖啡得獎後讓屏東地區裁種的咖啡大大的有名了起來。

今天神山之行,感謝李會長和會長夫人,從行前準備的早餐,沿路補給的冰涼紅茶,香蕉,礦泉水,和肉粽,讓大家一路吃吃喝喝上神山。

親切的李會長對合照總是樂於配合入鏡。

如果愛車有小故障一定要維修好再上路,畢竟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人手一碗好吃的愛玉冰,為今日山路苦騎最好的報償。



時間越接近中午,任何交通工具上來神山的遊客如過江之鯽。

霧台鄉人口大約三千人,土地面積有二七八.八方公里,都是坡度陡峭的山地,因此沒有很多景點供遊客玩樂。農業僅限少數的山芋栽培,霧台鄉民風純樸敦厚,自成一寧謐的小世界。

原住民部落都有活動中心、體育場,供村民聚會也可運動打藍球!


「原味」十足的廁所。

男生記得走這邊…

遊客實在太多了,深山中的愛玉小店要發號碼碑來管制來客,會不會太誇張了呀?

減少排隊浪費時間,一定要先確認數量後再寫好單子方便收錢,更能早一些吃到愛玉冰。

記得以前是一碗20元,現在小漲5、10元,但口味卻變多了。

神山愛玉店位於海拔714.9公尺,為了吃一碗愛玉騎了一上午的連綿山路,真是不虛此行。

遊客如果覺得口味不錯也能帶些天然愛玉子回家親手試試,不是「阿基師」一樣也能做出最有原鄉風味的「愛玉冰」。

神山愛玉冰門口種有一株櫻花,相傳只要這株櫻花還在開花,遊客就能看到漂亮櫻花…

現在是十月底,位於亞熱帶的屏東就能看到早開的櫻花,真是神奇啊!

越接近中午,越來越多遊客進入神山部落,如果不是穿車衣的遊客就是開車或重機車友。

神山愛玉冰老闆全家動員也是忙不過來,生意真好。

肉腳團車友品嚐完神山愛玉冰後來張大合照。

肉腳團招牌手勢更是不能忘!

神山不啻有好吃的愛玉冰,騎那麼遠,光吃愛玉是不夠的,還要加碼來根原味香腸、石板烤肉。

原民烤肉的特色就是講求天然,連燃料都使用山上相思林木,真是很環保。

吃完肉腳團的肉粽,再來根好香的神山烤香腸!

老闆附上蒜頭切片哦,真是了解平地人的口味。

吃完愛玉、肉粽、香腸後可別急著打道回府,神山板岩巷更是遊客到此必看的景點。

霧台神山部落的建築都很有原住民特色,暫別單車走上霧台著名石板巷(神山巷)也很有fu喔!

板岩巷裡穿梭,到處有令人步步驚奇的石板雕刻,真是很有特色板岩巷。

「神山第一家」門口剛好有棵櫻花樹,這是神山部落櫻花是否盛開的指標櫻花樹…

賞櫻何必到遠到阿里山,騎單車來霧台神山就有了…

山上的小朋友真的很可愛,有爽朗的笑容與友善態度。千萬別誤會,三位小朋友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略事休息後肉腳團車友騎上回程,結束今天騎很高、吃很多的「尋騎谷川大橋之旅」。



中午過後有更多重機車友騎過谷川大橋,來到神山部落,又引來一陣騷動與注目。

就要騎上回程了,再看一眼谷川大橋,心中滿是不捨與對原鄉繁華的祝福,祈願平安常存山林,災害不再來。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霧台,回程時再次下切到河床,頂騎返回檢查哨!

快離開谷川大橋了,再看一眼群山與大橋!心裡想說:「下次我還要來!」。

目送急速下滑的車友經過大橋,欣賞美景一定要小心,莫忘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重返檢查哨,記得向執勤員警說聲謝謝後再下山。

騎車出遊總是會被眼尖的車友發現,總是希望把大家最帥氣的身影呈現在版上,分享騎遊的心情。

回到平地了,今早用近二小時騎行的山路,居然在不到半小時內滑光了,真是不甘心呀。

感謝肉腳團沿途辛苦的攝影大軍幫大家拍照,騎行到神山後看到車友與大家開開心心的話家常,吃愛玉冰,這種同騎與共的感覺真的很好!
再次謝謝大家…
全文完…
延伸閱讀:
用力騎單車遊記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