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做了根管治療
有抽神經
醫生 有塞了藥
結果昨晚 麻藥 退了之後 痛到不行
完全無法咬合東西 吃東西
碰到就痛
晚上睡覺 牙齒和牙齒碰到 也會痛
之前有抽過別顆牙齒神經 抽完就不痛了
結果這次怎麼這麼痛????
簡單來說,止痛藥一般分四大類:
(1)乙醯胺酚:大人劑量250mg 500mg
坊間含有乙醯胺酚的止痛藥很多,最廣為人知的則以普拿疼為代表。
普拿疼常用於「解熱」以及「止痛」。
(2)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大人劑量ibuprophen 100,200,400,600mg 每日最高止痛劑量1.2g
dicleofenc 25, 50mg
Ketorolac 10mg
本藥為一種稱為「非類固醇類止痛及抗發炎」的藥物。此藥同時可以解除多種輕微到中度的疼痛,
如頭痛﹑牙疼﹑月經痛﹑肌肉酸痛,以及肌肉扭傷所引起的疼痛等。
屬於強止痛藥,止痛效果比普拿疼強很多,缺點很傷胃。
例如:ibuprophen.dicleofenc.Ketorolac等等。
(3)弱鴉片 止痛效果很強
(4)強鴉片 止痛效果超強
一般開止痛藥,看疼痛發炎情形而定,如果疼痛情形很嚴重,會選擇(2)類的止痛藥。
基本上無論內外科或是牙科的醫師,都是以(1)(2)為主,而(3)(4)類屬於管制藥品,止痛效果超強,大部份醫師都無法開。
所以基本上內外科或是牙科所使用的止痛藥都差不多(都是唸藥理學這門學問),不會有牙科比較沒效的情形,
如果醫師已經使用(2)類的止痛藥,大部分服用2次後,發炎和疼痛的情形應該會降低很多。
如果一旦發炎的情形太久,(2)類的止痛藥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提高劑量去中和發炎區域引起的疼痛,所以按時間服用(治療重度疼痛:每4~6小時一次)就更重要了。
ps:發炎反應的發生會釋放發炎的物質引起紅腫熱痛,簡單來說,這些發炎物質必須靠(2)類的止痛藥來中和,反過來說,如果該區域發炎反應很嚴重(簡單來說就是很痛)或是拖太久,讓發炎物質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劑量去中和發炎區域引起的疼痛,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我們去看牙醫時,一般麻醉藥(止痛效果最好最直接)為何會不麻的情形。換言之,當使用麻醉藥不太麻時,就要有看診回去"痛"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