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被牙線與牙線棒的資訊搞得有點迷糊,想來請問01大神,看看是否可以知道大家的想法
以下是我在網路上看到,是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口衛委員會牙周病預防組組長 寫的一段話:
牙線
它是特殊的尼龍線,繃緊時像刀刃一樣,可把牙菌班刮下來。就工具來說,牙線最簡單、便宜、用途也最廣。但它的操作須一些練習,多數人不易接受。此外,牙線繃緊時呈直線,如牙縫面有凹陷,即出現死角。因此發展出其它產品。
牙線棒
好像牙籤之長柄,另一端為像弓,是坊間最容易看到牙縫清潔用品,在臺灣極為普遍,看似好用,可是有如下缺點:
1. 臨床檢查時,牙線棒之清潔效果不佳。它用的不是牙線,且在塑膠柄上無法繃緊,無法像牙線有效地把牙菌斑刮下來。
2. 無法進入牙橋下,或矯正線下。
3. 在牙齦退縮較多處,它的弓會被牙冠卡住,無法下到底。
4. 很少人勤於汰換已沾牙菌斑的牙線棒。
另外 小弟還看過其他的說法,像是牙線棒容易導致牙齦受傷.....
上述幾個紅體字論點我實在不太理解
1.牙線棒的效果不佳嗎?(這應該是看人操作吧) 用不用牙線有差?(所用的線如果都夠強壯好用,有差?) 無法繃緊?(我覺得繃得蠻緊的阿) 無法將牙菌斑刮下來??(現在的牙線棒因為不夠緊繃所以無法有效地把牙菌斑刮下來?我覺得用牙線棒刮下牙垢都很方便順利啊!)
2.小弟一般一次會用掉2支到3支牙線棒!如果牙線狀況好一次只用一隻也是有可能,而這可能會把沾到牙線棒上的牙菌斑帶到其他顆牙齒!!? 如果這論點成立,那是否牙刷也應該多準備幾支??
3.牙齦會受傷我想是因為過力是牙線衝擊牙齦,這跟使用牙線或是牙線棒應該是沒有太大差異的不是嗎??(這應該跟使用習慣比較有關吧?)
因為看到網路上有這些論點,小弟看的是很疑惑,就來這邊尋求大家的看法或是專業的解答~~~
先感謝了
一個是能清潔牙齒的線的部份太短(不像牙線那麼長)
就像擦地板一樣,擦一下,抹布就會髒了,再擦下去,地板還是髒的,要洗一下抺布,再擦地板才會乾淨
同樣道理,牙線棒大概清個兩三顆牙齒大概就髒了,再清下去,也還是清不乾淨
個人覺得,可以先用牙線把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弄鬆,之後再用牙刷刷牙.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二個是因為結構的關係,它只能清到一定的深度,如果牙齒比較長的人,那麼比較深的部份就清不到了
牙線要清潔的部份是牙縫之間,到牙齦的部位,如果牙齦萎縮,造成牙齒變長,那麼牙線棒
清下去時,清不到底(無法清到牙齦的位置),就不建議用牙線棒
其實如果牙線用得好,是會比牙線棒清得乾淨,但是現實是牙線其實不好用,用得不確實
反而清得比牙線棒更不乾淨.所以自已用得順手就行.
PS: 不要迷信市面上個麼超音波沖牙機多好多好之類的....
打個比方好了,洗車時,就算用高壓沖洗車子,結果還是要用刷子把車子刷乾淨.
不用高壓沖洗,刷子把抺布還是能把車子洗得乾乾淨淨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