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有人上次PM我,問我是否有窗戶及家用的隔熱紙的測試數據。店家之前是說,家用跟車用,有的只是改個名稱,實際上是一樣的東西.所以這個測試應該可以當作家用隔熱紙選擇的參考!!
所以我要跨足居家版了~哈哈哈哈哈….
主要也是朋友提供了居家用的玻璃建材,要我幫忙測試,所以將一部份的分析資料分享出來。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測試樣本包含隔熱紙9片、其他隔熱玻璃9片、一般玻璃1片。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上圖為模擬太陽測試,紅外線燈為飛利浦250W。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3M車用M70,家用的型號為PR70,實質上是一樣的東西。僅根據不同用途有著不同型號。V-Kool的V40隔熱較佳,但是透光率偏低,若以家用來說,恐會犧牲室內的採光。詳情請見[文章]隔熱紙隔熱效果大解密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除了未做任何加工的玻璃,其他是朋友不知道哪弄來的樣本,兩個隔熱效果都超差的,比未加工的玻璃還糟糕。但經由朋友解說後,原來這兩款是屬吸熱型的隔熱產品,是屬於將太陽熱能吸附於表面,不讓熱能直接穿透進入室內。




隔熱玻璃還分成單片跟多層,多層或稱為複層玻璃。因為網路上搜尋的名稱大都稱為節能玻璃,所以也統稱為節能玻璃。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單片的節能玻璃,有LOW-E與膠囊玻璃兩種,因為LOW-E似乎為市面上較常見到,也是一般人較知道產品,所以朋友就拿了兩個品牌來測試。LOW-E兩者溫度僅差0.4度,這兩者品牌並無明顯差異。倒是膠囊玻璃這款,溫度相差約14度。所以單片的節能玻璃,LOW-E雖為市面最多,但不見得為隔熱效果最好的產品。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複層的節能玻璃,單純的複層隔熱效果最差,複層LOW-E以雙銀的效果較佳,另外雙中空懸膜玻璃,隔熱效果最佳。
經兩分鐘的太陽熱能模擬測試,整體來看,溫度以複層的雙中空懸膜玻璃溫度最低。隔熱紙以V-KOOL的V40最低,單片以10mm膠囊玻璃最低。
其他的塗料玻璃與不知名的隔熱紙,因為皆超溫,分別為90與85.6度,甚至比未做任何處理的玻璃,高出約達10度,由於是吸熱型的產品,是將熱能吸附於玻璃表面來絕熱能穿透進入室內。
因為之前已經做過隔熱紙的相關測試了,另外也因為塗料玻璃與日本某牌的隔熱紙,表面溫度效果太差,及市面較難以找到,所以這次測試重點就放在節能玻璃的部分,畢竟居家版嘛~



節能玻璃部分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經兩分鐘的太陽熱能模擬測試,最高溫的24mm 複層玻璃52.8度與最低溫的24mm 雙中空懸膜玻璃28.6度,其差距相差24.2度。可見雖然都是節能玻璃,但是效能相差頗多的。
另外,單片的10mm膠囊玻璃的隔熱效果甚至比24mm的一般複層玻璃及Low-E 複層玻璃要更佳。
顯然複層玻璃的結構並不是隔熱效果的保證,複層玻璃還是要看玻璃的組合及特殊加工部分。




由於單片的膠囊玻璃隔熱表現出乎意料,因此特別延長測試時間。將原本的6分鐘延至10分鐘。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單片10mm膠囊玻璃的溫度上升呈現穩定的上升趨勢。10分鐘整體的溫度上升速度約2.06度/分,5分鐘內,上升速度約2.28度/分;5~10分鐘,上升速度約1.84度/分,溫度上升速度隨著溫度升高而趨緩。
模擬太陽熱能10分鐘時,室內的玻璃表面溫度達44.4度,仍比模擬6分鐘的24mm的一般複層玻璃及Low-E 複層玻璃還要低,再一次驗證,複層玻璃並非是隔熱效果的保證,其組合及加工方式才是最能影響隔熱效果的主要關鍵。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測試樣本中的複層玻璃,其隔熱效能差距頗大,基本上可分為兩組,有點隔熱效果的24mm一般複層玻璃及Low-E 複層玻璃;以及隔熱效果明顯的24mm雙銀Low-E 複層玻璃,24mm 雙中空懸膜玻璃。
看起來常聽到的Low-E(低辐射玻璃),有許多不同的產品,而且隔熱效果差異也頗多的。





接者以效果較好的兩項產品做分析。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未測試前,雙銀LOW-E表面溫度為24.4度;雙中空懸膜為24.6度。模擬太陽熱能6分鐘,雙銀LOW-E表面溫度為29.2度;雙中空懸膜為28.6度。兩者相差0.6度。其6分鐘的溫度上升幅度,雙銀LOW-E上升4.8度,雙中空懸膜上升4度,可見雙中空懸膜玻璃的隔熱效果較佳。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停止太陽熱能模擬後,測試其表面溫度,包含室內面與室外面。室外溫度以雙銀LOW-E溫度為最高,達56.2度,其他皆座落在43~46度之間。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其室內外溫度差距為上圖,雙銀LOW-E達29度為最高,其次為雙中空懸膜玻璃18.4度,另外兩項溫差為2.8度與7.4度。根據朋友的講述,Low-E產品會吸附熱能在玻璃上,所以雙銀LOW-E的室外溫度才會高出其他的測試樣本。

太陽能輻射與穿透率測量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太陽能功率表
為了更清楚這些隔熱玻璃、節能玻璃的隔熱效果,這次加上了太陽能功率表檢測太陽能能量測量穿透率(單位:w/m²)。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太陽能輻射與穿透率測量結果為上圖。
在6分鐘內的測量,其量測結果保持在固定範圍內,並不因為時間而有明顯變化。



太陽能穿透輻射量測量平均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平均來看太陽能穿透輻射量,雙中空懸膜玻璃的表現最佳,僅99.6 w/m²;其次為雙銀Low-E的174.7 w/m²,Low-E複層的321.4 w/m²,而一般複層則最差為536.8 w/m²。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一般的玻璃可以阻擋約31.2%的太陽能輻射量。其他太陽能輻射透過率如上圖,一般玻璃68.81%、一般複層約37.5%、Low-E複層約22.4%、雙銀Low-E複層約12.2%、雙中空懸膜玻璃約6.95%。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相對於一般玻璃,一般複層有54.4%的太陽能輻射量,Low-E複層約32.6%、雙銀Low-E複層約17.7%、雙中空懸膜玻璃約10%。
也就是說一般的玻璃窗所使用的玻璃,可以阻擋31.2%的太陽能輻射量。但是若是以改善的比角度來看,一般複層能減少45.6%的太陽能輻射量,Low-E複層約67.4%、雙銀Low-E複層約82.3%、雙中空懸膜玻璃約90%。
所以雙中空懸膜玻璃最能阻擋太陽能輻射量進入室內,其次為雙銀Low-E複層玻璃,但是兩者太陽能穿透輻射量的相對差距約近一倍。






總結
若是家用隔熱,隔熱紙恐怕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加上隔熱紙有使用年限的問題。而隔熱玻璃或是節能玻璃之類的產品,普遍來說,複層的效果比單片好上許多,但是單複層結構,並非是絕對能決定隔熱的效果,其組合及加工方式才是最能影響隔熱效果的主要關鍵。如單片的測試樣本的10mm膠囊玻璃,其隔熱效能優於部分的複層玻璃,甚至是一般的Low-E複層玻璃。
Low-E是屬於將熱能吸附於玻璃,減少熱能進入的方式來隔絕熱能進入室內,但當玻璃吸附熱能達到飽和時,Low-E的隔熱效能就會大大地降低。
在測試樣本中,最佳的家用隔熱選擇,仍是以複層的雙銀LOW-E複層玻璃與雙中空懸膜玻璃為較佳的選擇,其中又以雙中空懸膜玻璃的效果為最佳,不管是紅外線燈模擬太陽熱能與太陽能穿透輻射量皆有較優異的表現。




我知道這篇來得有點晚...因為大家已經漸漸穿上毛衣了!
隔熱效果大解密--居家版
不過,很熱的夏天明年一樣會來臨.即使是西元2012年,所以還是有參考的價值!
家裡的窗戶玻璃隔熱....應該用窗簾就好了...

且家裡窗戶貼隔熱紙,貼黑一點是為了隱私,不要被別人看光光,透光率不很重要!

不像汽車隔熱紙,要注意前後左右的車,透光率有一定的重要性!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nobunaka006 wrote:
繼有人上次PM我,問...(恕刪)

flycode wrote:
且家裡窗戶貼隔熱紙,貼黑一點是為了隱私,不要被別人看光光,透光率不很重要!(恕刪)



哈哈~~
那你知道晚上貼隔熱紙的窗戶...裡面看不到外面!
但是!!!
外面可是看得好清楚喔!!
nobunaka006 wrote:
哈哈~~那你知道晚上...(恕刪)

版主最後一張 圖片是草伲馬!?
nobunaka006 wrote:
那你知道晚上貼隔熱紙的窗戶...裡面看不到外面!
但是!!!
外面可是看得好清楚喔!!...(恕刪)

那是晚上貼隔熱紙的窗戶,裡面有開燈,外面才能看裡面很清楚!
若沒貼隔熱紙的窗戶,裡面有開燈,外面看裡面更清楚!

基本上,除非開冷氣,要不然住家大多開窗通風,所以隔熱紙也沒啥用!
比較需要透光率佳的隔熱紙是玻璃帷幕大樓,
但這種辦公大樓可能玻璃送來時就已經搞定了!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愛跑者 wrote:
版主最後一張 圖片是...(恕刪)

是草泥馬...哈哈!
熱的傳導方式分為3種
太陽輻射作用 物體傳導作用 空氣對流作用
其一:
太陽輻射作用又分為 紅外線 紫外線 可見光
你這種測法只能測得玻璃表面溫度
並不能代表整體的隔熱效果

就算隔熱紙標榜 抗紅外線99% 抗紫外線99%
也不能代表他隔熱性是好的
測試隔熱效果 是要在一密閉空間作測試
裡面要有2個溫度計
一個測得玻璃表面溫度 一個測得密閉空間升溫溫度
及需測得此一密閉空間降溫效果
不是單單只用一片玻璃測得表面溫度 就代表全部隔熱效果

建築用隔熱紙及玻璃隔熱塗料 有些設計是有方向性的
正常來說 隔熱紙都是貼於”室內”
日本歐美國家 有些地區是屬於寒帶地區
有些隔熱紙是設計貼於”室內” 減少室內溫度溢出室外
台灣人卻一樣把它貼於”室內” 卻要減少外界熱能進入室內
方向錯誤 當然無法得到其效果 越測越糟 比普通玻璃更糟
寒帶國家 熱帶國家 生產的東西 大多會適用某一地區 並非通用
對內隔熱 對外隔熱 效果會差很多 甚至會造成反效果

((((((顯然複層玻璃的結構並不是隔熱效果的保證)))))))
這個觀念也是完全錯誤的
複層玻璃稱為”節能玻璃” 為啥不稱為”隔熱玻璃”??????
因為他最主要的功能是專攻 <物體傳導熱>
在於對<抗太陽輻射熱> 可以說是完全沒能力的
玻璃導熱速度是極乾燥空氣的27倍
複層玻璃系利用其中間空氣層 以減緩玻璃導熱速度
在寒帶地區減緩 室內與室外溫度傳導 可降低暖氣耗能
在熱帶地區減緩 室內與室外溫度傳導 可降低冷氣耗能

複層玻璃對於傳導熱阻隔表現最佳 所以稱為節能玻璃 不稱為隔熱玻璃
複層玻璃主要設計是對抗溫度傳導 並非對抗太陽輻射熱

suyugu wrote:
熱的傳導方式分為3種...(恕刪)




針對這位大大詳細的解說,趕緊找了朋友討論,也特別上網找了資料跟大家分享

太陽熱能進入室內之途徑
1. 直接輻射熱(Direct Radiation)
2. 再輻射熱(Re- Radiation)
3. 傳導熱(Conduction)
4. 對流熱(Convection)
太陽光的輻射熱
1. 50% 的可見光熱
2. 47% 的紅外線熱
3. 3% 的紫外線熱

上述還有傳導熱、對流熱及再傳導等問題,因此真正要解決熱流的問題還是要取決於玻璃本身的遮蔽係數 (SC 値) 之高低與熱傳透率 (U-Value) 之大小。
所以大大說的沒有錯,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在兩個相同的空間來做比較才能一較勝負。小弟的簡單小測試可當作參考但非絕對。
複層玻璃 insulating glass unit就英文上面的字義,稱為絕緣玻璃
也就是說利用玻璃空氣層的結構,降低室內熱能在空氣所移動的速度。這點並非熱傳導係數越低隔熱效果或節能效果就越好,還是必須跟其他的數據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所需之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沒有人稱複層玻璃 insulating glass unit為隔熱玻璃或節能玻璃的主要原因。

以下為網路上蒐尋到的節能玻璃定義資料供參考

在熱帶地區:
因輻射熱能大量進入,讓空調冷房負荷加重負擔而耗電,故玻璃性能的優劣,首重於 SC 値即 solar control (輻射熱的控制),一般標準須在 SC<0.48 才合乎要求,面對西曬面在 SC<0.42 則較為合適,其次再講求 U 値即 Thermal control (熱流的控制),一般標準須在 U 値 <3.42w/m2‧k 。
在寒帶地區:
卻適得其反,講求的是保暖作用,較不在乎玻璃的隔熱效果,僅著重於 U 值的大小,一般標準在 1.7~2.0w/m2‧k 之間,愈低愈好。
另外,低發射率/低幅射率 (low e)也是寒帶國家較為強調的一個重點。
它是一某材料表面所發出輻射低單位的輻射能量。 所有材料吸收,反射和發射的輻射能量。 發射率/輻射率 基本上是材料能量發射率與黑體的比例,以0到1為標準。 黑體輻射的發射率是1,完美的黑體阻絕率為0。
反射率 是發射率的反比,加在一起的總額應等於1。 因此,如果柏油路具有發射率值0.90值將是它的反射率0.10。 這意味著它吸收和發射輻射能量的90%,反映只有10%。
通常鍍膜玻璃(Coated glass)的emissivity 質都須小於0.03。
太陽熱能進入室內之途徑
1. 直接輻射熱(Direct Radiation)2. 再輻射熱(Re- Radiation)3. 傳導熱(Conduction)4. 對流熱(Convection)

基本上 太陽熱能意指太陽輻射熱 輻射熱要進入室內只有一種方式 直接進入
因為輻射熱能只有一種行為 沿直線進行若遇障礙即被阻止 所以答案只有第一個
你應該說太陽照射玻璃後 其熱能進入室內之途徑
對流熱:由液體或氣體本身的循環移動,而漸次傳播熱量之行為
比如車子曬太陽升溫 開窗利用外面冷空氣流進車內 車內熱空氣流進車外
液體或氣體都統稱為<流體> 而空氣不管對於
太陽熱能進入室內之途徑 或 太陽照射玻璃後 其熱能進入室內之途徑
都沒有因果關係 所以對流熱 (並不適用於太陽熱能進入室內之途徑)

當太陽輻射熱照射玻璃只會產生3種現象 部分穿透 部分吸收 部分反射
1: 穿透 輻射熱無須媒介既能傳導 直接進入室內
2: 吸收 當玻璃吸收太陽熱飽和後 玻璃表面溫度以輻射方式傳播進入室內
應該說玻璃 吸熱與放熱反應 玻璃溫度輻射出之能量 還是稱為輻射熱
好像沒聽過玻璃會產生 再輻射熱 這個詞
而吸收飽合時間跟物質厚度是有絕對關係的 厚度越高 吸收飽和時間越長
拿6mmLOW-E 跟10mm膠合玻璃作比較 不用測就能知道6mm比10mm 升溫快
3: 反射 玻璃本身反射率低 要增加就是再加工(例如反射玻璃) 或 貼隔熱紙
但反射率高 並不代表玻璃吸收收熱效率低
所以測得玻璃表面溫度(熱吸收率) 並不能代表隔熱紙的反射或隔熱效果

也就是說利用玻璃空氣層的結構,降低室內熱能在空氣所移動的速度
這點並非熱傳導係數越低隔熱效果或節能效果就越好

應該也不能這樣作解釋 複層玻璃中間的空氣層是被2片玻璃夾鎖在中間
並不會與室內空氣或室外空氣產生對流
所以複層玻璃並不會產生玻璃空氣層的結構 降低室內熱能在空氣所移動的速度 的效果
就如我上述 對流熱:由液體或氣體本身的循環移動,而漸次傳播熱量之行為
室內空氣20度 室外空氣35度 當玻璃兩面接受不同溫差 會產生熱平衡現象
使用單片玻璃 內外溫差單片玻璃溫度交替會很快 而極乾燥空氣傳溫數度是玻璃低27倍
此時利用AB 2片玻璃夾一空氣層 作成中空型態
室外A玻璃35度 與室內B玻璃20度因為空氣隔開 AB要達到熱平衡 就會比單層玻璃慢27倍
當整體結構 複層玻璃比單層玻璃溫度傳導慢27倍 節能效果越好這是必然的
絕緣玻璃”絕緣”意謂讓2片玻璃減低熱的傳導 以達降低內外溫度之交替
綠建築規範 複層玻璃是首要選配 悶燒鍋 保溫瓶 為什麼要作成中空 其原因就很明顯

寒帶地區訴求不是只為保暖較不在乎玻璃的隔熱效果 如此簡單而已
現在家用電器用品諸多 而用電產品多少都會產生輻射熱
貼隔熱紙 增加電器產生的輻射熱往室內反射 減低熱以輻射方式傳出於室外
保溫瓶內膽為什麼會鍍銀 就是要增加反射率 減低熱能以輻射方式讓熱往瓶外傳出
電器產生的輻射熱往室內反射 減低熱以輻射方式讓熱往室外傳出 就等於增加保暖效果
這就是對內隔熱與對外隔熱

隔熱紙 利用反射達到降低輻射熱穿透進室內 稱為隔熱
複層玻璃利用中間空氣層降低室內與室外溫度交替作用 稱為斷熱
前者阻隔太陽太陽輻射熱 後者阻斷物體傳導熱 兩者是不一樣的作用原理
你問我複層玻璃會隔熱嘛 我說不會
你問我複層玻璃有節能效果嘛 我100%肯定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