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來, 常有網友提到Huey校正後偏紅的問題, 以及Spyder2在廣色域螢幕上的校色不太正確的結果.
個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 手邊剛好有i1 display2和CA-210.
為了瞭解廣色域校正的問題, 也跟sambad商借到Spyder2. 並受到Ln的委託, 也借到了Huey.
看來各種常見的校色器, 一時之間幾乎都到手了. 不趁這個時候把各家色度儀一個個檢驗好像過意不去.

開始測試之前, 先解釋一個觀念, 也就是校色軟體如何進行螢幕校正的整個流程.

1. 首先, 校色軟體在螢幕上顯示色塊, 並且控制色度儀進行CIEXYZ的讀取.
利用CIEXYZ的結果, 要求使用者調整螢幕RGB的強弱, 使螢幕的白點接近預期的結果, 譬如6500k.
2. 同樣的, 利用讀取的結果, 陸續修正螢幕的灰階表現, 使得各段的灰階都接近6500k

這兩個流程當中, 各自有一些因素影響校正的結果.

1. 第一個步驟中, 色度儀本身的誤差, 會造成校正後的螢幕白點, 沒辦法真正接近預期的色溫. 這是硬體造成的誤差. 譬如說想要校正成6500k, 但是色度儀的誤差卻讓你校成7000k.

2. 第二步驟的修正中, 灰階的校正不再是透過色度儀測量, 然後一階一階的修正, 這樣的方式相當冗長.
比較快速的做法是R/G/B分開測量, 得到相對應的CIEXYZ, 然後再將R+G+B得到預測的灰階色溫. 如果預測色溫與預期不同, 再以預期的色溫經過反運算得到R/G/B的分別強度, 以此來校正螢幕. 這個步驟會同時包含硬體以及軟體的誤差.
首先是硬體誤差的部分. 色度儀對於純色的準確度(指的是R/G/B), 跟中性色相比(也就是指灰/白), 本來就比較差. 所以以R/G/B來預測灰階, 更容易因為硬體的誤差而預測錯誤.
就軟體的部分, 因為LCD本身的特性, R+G+B分開測量的讀數本身就不會跟相同RGB組成的W一樣(就算用了完美0誤差的色度儀也一樣, 因為這是LCD特性造成的). 所以利用這種加成性的方式預測螢幕特性, 當然會不準. 因為軟體的計算方式與硬體特性不同, 是軟體的誤差.
但通常而言, 這裡的軟體誤差在一般應用上, 不至於造成無法接受的結果.

因此以上兩個誤差的加成, 會使校正失敗. 為了瞭解哪裡出了問題, 必須分階段的驗證.
要是硬體的問題, 無解, 送回原廠請原廠維修 (很不幸的, 原廠可能會建議你直接買新的).
如果是軟體的問題, 可能還有的救, 跟原廠反映, 請原廠推出新的軟體.

瞭解規格在說什麼

驗證之前, 先看看各個色度儀的規格:
校色儀器大閱兵

由此圖可以看到, 色度儀在量測誤差方面, 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1. Accuracy(準確度) 色度儀所量測的CIEXYZ與真正人眼感受到的CIEXYZ之間的誤差.
2. Repeatability(重複性) 色度儀量測同一樣本, 因為儀器或環境不穩定造成的誤差.
3. Inter-Instrument Agreement(儀器間的一致性) 可以視為儀器的品質控管(QA)的好壞.

如果用打靶來比喻, 準確度高代表彈孔都落在靶心周圍 (但不代表發發正中紅心); 重複性高代表彈孔都落在一致的地方 (但不代表是落在靶心); 如果準確度高重複性又高, 那就是發發命中紅心了, 這是最理想的狀況. 至於一致性高的話, 那就是不管換誰打, 打出來的彈孔都差不多.

規格畢竟是規格, 要是儀器故障造成的個案, 在規格上是看不到的. 所以必須自行評估出類似的數據. 往後將特別針對Huey的偏紅以及Spyder2的廣色域校正失效這兩個點詳加研究.
在整個驗證中, 將以CA-210為標準儀器; 也就是說, 假設CA-210是最準確的, 以CA-210為參考.

Spyder2Hueyi1 display2CA-210
準確度 △x&△y+/- 0.0035N/A+/-0.004+/- 0.003
重複性 △x&△y+/- 0.001N/A+/-0.001+/- 0.001


由規格可看到, CA-210準確度是最佳的(但是價格將近Spyder2的100倍); 附帶一提, CA-210也是EIZO出廠用來校正螢幕Gamma的儀器. 因此是一台具有公信力的儀器.

驗證開始

至於驗證的方法, 首先提到的是重複性的部分.

除了規格表所提供的△x&△y以外, 加上MCDM的統計指標來做驗證, 所謂的MCDM也就是 "mean color difference from the mean". 與平均值的誤差(色差)的平均; MCDM相對越大, 代表儀器越不穩定, 重複性越差.
而採用的色差是CIEDE2000的色差公式. 為什麼不只採用dx和dy來表示誤差就好而加上色差? 因為dx和dy沒辦法真正對映到人眼的感受. 但我們並不在意這台儀器有多精準, 在意的是儀器本身的誤差是否可以被人眼所辨識出來, 白話一點就是"量出來的結果是不是爛到人眼感受的到".
一般來說, 色差超過0.5, 人眼就可以感受到差異; 因此一台好的儀器, 準確度和重複性最好都在色差0.5以下.
在此特別聲明, 由於不清楚原廠評估儀器準確度的方式以及環境, 所以這裡的驗證結果不見得與規格會相符, 但是驗證的方式會儘量符合我們一般使用者的使用狀況.

重複性的量測, 以一台儀器量測同樣的樣本三次, 共256個樣本, 共量測768次, 計算儀器的穩定度; 樣本是以熱機一個小時以上的TN面板產生0~255的灰階, 該面板非廣色域面板; 結果得到下表:

重複性
△x△ymcdm
Spyder20.001120.000350.4
Huey0.001690.000530.12
i1 display20.0030.00060.19
CA-2100.000070.000090.04


CA -210不用說, 非常穩定. 排除CA-210, Spyder2有最好的x/y重複性, 但是以人眼的感受來評估時(也就是以色差的mcdm評估), Huey有較穩定的重複性. 整體而言, 儀器的穩定度都在人眼可接受範圍內. (色差<0.5人眼無法辨別)

準確度方面, 以i1校正LCD時所採用的99個色塊樣本來做測試; 這99個色塊涵蓋了螢幕所能呈現顏色的大部分範圍; 因此以這些色塊作準確度的驗證, 是有其代表意義的, 使用的面板與驗證重複性時相同. 首先來看看初步的統計結果:

準確度(未校正, 儀器未校正)
△x△ymean △E
Spyder20.009410.011513.87
Huey0.0050.005721.18
i1 display20.052390.0334312.51


準確度(已校正, 儀器已校正)
△x△ymean △E
Spyder20.005080.00662.19
Huey0.00390.002730.78
i1 display20.001190.002810.72


為何準確度的驗證分為兩個表: 未校正 及 已校正?
準確度(未校正) 代表以儀器原始數值所驗證的結果, 也就是我們一般使用狀況下的結果. 可以看到Huey具有最好的準確度, 平均色差僅有1.18. 而其中色差達到12的i1 dsplay2, 準確度相當的不理想!!! 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 我手上這顆i1 display2已經故障, 測量任何顏色皆會嚴重偏紅, 實際用來校正螢幕的話, 會使螢幕偏綠偏的很誇張(感謝sambad提供的情報) . 故障的儀器為何要加入比較呢? 雖然儀器可能因為品質或者故障而造成若干誤差, 但如果誤差很穩定而且呈現某種比例關係, 其實可以利用常用的色度儀校正方法 "四色校正" 讓色度儀校正回一定的準度. 為了讓i1 display2可以起死回生, 所以來比較看看儀器經過校正之後的結果.

校正之後可以看到, Spyder2的精準度從3.87到2.19的小幅提升, 但色差>2勉強能接受. Huey經過校正後色差已經降到1以下, 而最為驚人的i1 display2, 從最慘的色差12.51變成最好的色差0.72 , 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個人猜想i1 display2上CIEXYZ的X sensor, 可能因為碰撞或者設計不良, 造成輸出的訊號過大, 因此測量結果恆定有偏紅的現象, 但是這樣的誤差呈現固定的偏移的話, 透過四色校正是可以把儀器給起死回生的. 從結果來看校正的確有效. 因此, 這個校正方法不只對i1 display2, 對於任何一種色度儀, 都具有校正的效果. 可惜的是, 這個校正流程, 並沒有辦法配合各個校正廠商所提供的校色軟體應用在螢幕校正上. 這個方法可能只適合對於螢幕校正無可自拔, 然後又嫌原廠軟體太爛想深入研究其他校正方法的人.

量測速度

校正螢幕不只要準, 還要夠快!
想當初研究螢幕校正的時候, 測量一次要四個小時, 我想大家應該很難想像那是怎樣的情形...
對於各個色度儀的量測速度, 以UGRA(瑞士印刷學會) 用來驗證螢幕色域的35個色塊作測試. 測試結果如下:
總測量時間單一色塊平均測量時間
Spyder297.7s2.8s
Huey42.1s1.2s
i1 display256.5s1.6s
CA-21022.6s0.6s


這回合又是CA-210奪冠, 這當然是實至名歸; 墊底的是Spyder2, 單一色塊平均量測時間竟需要2.8s; 民用色度儀速度最快的是Huey, 平均僅需要1.2s, 只需要CA-210兩倍的時間, 算是速度相當快的.

小結

校色器的比較並沒有到此就結束, 這只是剛開始, 但在繼續之前, 先就這一次測試作一結論.
以儀器的重複性(穩定度)排名 Huey > i1 display2 > Spyder2
以儀器的準確度排名(未校正) Huey > Spyder2 > i1 display2
以儀器的準確度排名(已校正) i1 display2 > Huey > Spyder2
以儀器的量測速度排名 Huey> i1 display2 > Spyder2
以儀器的價錢排名(便宜在前) Huey > Spyder2 > i1 display2

最後, 總結儀器的品質以及價錢, 以c/p排名 Huey > i1 display2 > Spyder2

此外, 這次跟Ln所商借的Huey, 據Ln的使用狀況會有偏紅的情形, 但是在我的Dell 2407WFP-HC以Huey 1.05版軟體校正的結果, 並沒有偏紅的狀況. 有可能是因為儀器在不同螢幕下有不同的誤差所造成的, 這點我還會繼續追蹤.

以上只是就硬體上的品質作驗證, 各位實際校正螢幕時, 還會因為校正軟體的好壞而影響校正結果. 關於校正軟體的部分, 後續將會繼續為大家做評估.
文章關鍵字
因為有需求,所以我又去買了Spyder2express
感覺校出來的顏色跟Huey還沒有偏紅以前叫出來的感覺是一樣的
不過感覺出來的顏色都是偏灰暗的感覺耶!!

之前傳一張S5pro的照片給同事,同事竟然說顏色很噁心...
不過我在我自己兩台螢幕上看的感覺真的就是不一樣....
ACER 2032W
ACER P243W....有92%廣色域
結果兩台未校正前....ACER 2032w的顏色這台的顏色就已經蠻正確了
P243W這台就有點豔過頭
個人真的覺得有攝影的朋友真的都應該要把螢幕顏色校一校
https://medium.com/@ln1202
由大大的報告來看..huey應該是目前cp值最高的入門款式
但是我一直在考慮是否要入手huey..
因為之前有好幾位大大說有拿到有瑕疵的儀器...比例似乎很高
那不如直上huey pro... 但pro板的價位不太能接受...
我只是想知道huey還有沒有入手的價值??
瑕疵品的比例真的有這麼嚴重?
skyforce兄辛苦了. 沒想到你已經測量完成, 這個結果與我使用的狀況很接近. 下回來測一下eye one pro, 看看有沒具體的差異好了..先謝謝你完整的測試報告啦.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ondesign wrote:
我只是想知道huey還有沒有入手的價值??
瑕疵品的比例真的有這麼嚴重?

我也很想知道如何快速判定買來的huey是否新品故障,以免過了7天退換貨期就不妙了?

另問,huey對樓主的DELL 2407來講是得第一,但對其它的螢幕機種是否就會偏紅而反而得最差?
skyforce 兄
請問用crt會不會比較好??如果可以再加上高階ips lcd...哈哈
還有較色器有沒有插上usb 運作一小時呢?
建議用兩個同型號以上的結果做平均數會比較好一點,因硬體可能會令出入有差錯(本人使用兩個eyeone2)
再要求用同一軟體作測驗,排除軟體的數字優化(如basiccolor ced2)

要求是不是很過份

我用的是 huey PRO
同時裝上DELL 2407HC 跟 Decaview 22吋 6bit的TN螢幕
平常用8800GTS運行雙螢幕同步獨立顯示在使用

我這PRO版本可同時多螢幕校正

我自己用快一年的結論也是很準的顏色

而且第二顆TN螢幕並沒有特別偏紅的狀況
huey PRO 這台 一般目前看到的使用報告都比huey好
沒色偏狀況 , 應該是因為PRO的軟體有重寫過吧?
聽說跟huey好像同樣硬體 huey可以花一千多買升級軟體

其實我是比較建議跳過huey直接買huey PRO
至少感覺沒多少災情發生 :)

huey 跟hueyPRO 真的蠻值得買的 最低的價格有環境光支援
這點不輸給直接用EIZO高等螢幕

不怕死的可以學我買Y拍水貨

我的軟體是1.5.0版本 原廠也一年多來都沒更新過
還只有英文哩
對了 講個無關也有點關係的

目前使用EPSON R290六色列印的印表機
紙張選擇原廠 而且墨水用原廠的情況下
可以達到 我拍的 我看的 我輸出的 都一樣顏色的境界

相對的 公司用的HP 六色印表機 C6280.....一樣選sRGB色域輸出
......
偏暗偏黃..........
atoyu wrote:
請問用crt會不會比較好??如果可以再加上高階ips lcd...哈哈
還有較色器有沒有插上usb 運作一小時呢?
建議用兩個同型號以上的結果做平均數會比較好一點,因硬體可能會令出入有差錯(本人使用兩個eyeone2)
再要求用同一軟體作測驗,排除軟體的數字優化(如basiccolor ced2)

要求是不是很過份


1.CRT~~恩 我是覺得意義不大, 在場的各位還有幾個有校CRT的XD
CRT的光譜組成與LCD差很多, 所以對CRT準的儀器, 不見得就對LCD準, 所以我認為還是要以實際最常遇到的使用狀況下去測試, 對我們比較有意義.

2.校色器是沒有插上一個小時, 僅有大概五分鐘的時間, 基本上儀器很快就可以穩定了, 所以我是認為不用等到一個小時這麼久啦:P

3.兩個同型號喔~~ 你提供我就幫你做XD
不過取平均的話, 我認為這方式不妥. 同型號儀器之間應該是計算 "儀器間誤差", 我是測試穩定及準確. 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多抓幾隻, 同時列出其測試結果, 但是我沒這麼多儀器XDXDXD

4.同一軟體測驗的話, 這一次的測試基本上可以算是同一個軟體測試, 測驗當中沒有用到任何官方所提供的軟體.
以Spyder和Huey來說, 我是利用非官方軟體Argyll, 單純讀取色度儀的XYZ, 然後再利用自己的程式去計算誤差等等數值. 根據Argyll的原始碼, 並沒有對這些數值作優化的動作.
如果是CA-210或i1 display2, 則是利用原廠提供的SDK, 我再自行寫程式控制色度儀, 讀取XYZ值, 再作計算.
所以, 基本上是不用考慮軟體所造成的不同了, 因為整個測試流程當中, 所用的都是獨立且客觀的軟體.
這樣的方式可以確保讀數完全是由硬體直接輸出的數值, 沒有讓軟體有作假的機會.

也因此我在原文最後特別聲明, 目前為止僅是針對硬體的準確度作驗證, 還沒走到軟體呢:)

5.恩 有人出錢請我做,我就不會覺得過分:P

據上次的比較之後, 我們的結論是Huey是c/p最好的選擇, 不僅不貴而且校正準確度相當好, 但那是在一般色域的TN面板上得到的結果, 如果換作其他不同色域的面板, 狀況是否還是一樣呢?

繼續驗證之前, 首先我們要先探討兩個觀念:


  1. 我 們常提到的廣色域面板, 一般來說指的就是色域大於sRGB的面板. 而色域與sRGB相近的面板(或標示色域符合sRGB), 有人稱為窄色域面板. 色域寬或者窄只是個相對的形容詞, 並沒有硬性規定該如何使用. 但是筆電用面板的色域往往比sRGB更窄, 以友達的面板資料來看, 部分筆電面板只有NTSC 45%, 而桌機所採用的面板通常是NTSC 72%, 因此相對於sRGB色域更窄的筆電面板色域, 該如何形容其色域的大小呢? 窄窄色域面板?



    http://docs.google.com/File?id=ddk7gnfk_8fggcqtfz_b
    一款友達筆記型用面板的規格說明



    為了方便接下來的說明, 我們把筆電面板的 NTSC 45%面板定義為窄色域面板, sRGB NTSC 72%面板定義為一般色域面板, NTSC 92%以上的稱為廣色域面板. 所以三種色域的面板, 各自挑出一台螢幕來作驗證, 包含了
    (1)Dell M1210的窄色域筆電螢幕
    (2)一般色域的EIZO CE240W螢幕
    (3)廣色域的EIZO CG241W螢幕

    當然, 還是要特別強調的是, 這只是在此時此地的敘述用法, 並沒有人強制規定該如何形容色域的寬或窄.


  2. 以色度儀來說, 結構其實很類似CCD/CMOS感光元件, 會在感光元件上鍍上一層濾色片, 濾色片會模仿CIEXYZ的感應曲線而設計的, 所以越接近CIEXYZ的感應曲線, 當然就越準.
    當 然, 是不可能設計出跟CIEXYZ完全一模一樣的濾色片, 所以每個色度儀多少都有誤差. 而這個誤差會隨著不同的光源而變化, 就算是我手邊最高檔的CA-210色度儀, 他在不同色溫下也要設定不同的校正值, 為的是把誤差補償回來. 所以色度儀的規格上, 如果標示的詳細一點, 他會告訴你他的儀器在某某螢幕某種色溫下的誤差是多少, 那應該就代表這個儀器, 有針對這個螢幕做過誤差補償. 以i1 displa2的規格來講, 就很明白的告訴你, 在以一個6500k的參考螢幕下, 其誤差是多少. 那如果你的螢幕的色溫不是如此, 就沒辦法保證誤差.


    http://docs.google.com/File?id=ddk7gnfk_9f7rrr7fz_b
    i1 display2的誤差表示


    那要是你的螢幕跟他作校正的螢幕不一樣, 那怎辦? 那只好多拜拜了Orz~~~乞求這個儀器可以準一點~~
    幸運的是, 排除掉廣色域和窄色域的面板不說, 大部分的LCD螢幕所採用的背光源燈管, 幾乎都是一樣的, 所以你用在普通色域的不同螢幕上去做校正, 都不會差到哪裡去.
    問題是, 筆電的窄色域面板和廣色域面板, 採用的背光源都不一樣了, 鐵定會造成一些誤差以及影響. 所以這一次的重點是, 去評估儀器在不同背光源下的誤差.



CE240W 準確度(未校正, 未對儀器校正)
△x △y mean △E
1 Pro 0.00267 0.00805 1.88
Huey 0.01993 0.01519 5.16


CE240W 準確度(已校正, 已對儀器校正)
△x △y mean △E
1 Pro 0.00194

0.00305 1.03
Huey 0.00238 0.0024 0.8




CG241W準確度(未校正, 未對儀器校正)
△x △y mean △E
1 Pro 0.00429 0.01014 2
Huey 0.01195 0.01297 4.14


CG241W準確度(已校正, 已對儀器校正)
△x △y mean △E
1 Pro 0.00197

0.0018 0.64
Huey 0.00273 0.00344 1.09




首先, 先看到的是一般色域(sRGB)的CE240W和廣色域(92% AdobeRGB)的CG241W.
Huey在CE240W和CG241W上的表現, 分別是5.16和4.14的色差, 老實說都不夠好, 相較之下光譜式的i1 Pro, 就比較不會有背光源的依存問題, 色差表現在2左右, 一般應用皆沒有問題.
但是再回顧之前Huey在TN面板上的表現是1.18的色差, 是什麼造成這麼大的差異? 老實憑目前的資料難以評估, 或許不只是儀器的問題, 也有可能與螢幕或環境有關.
在 這裡的測試, 是以螢幕廠商所組裝完成的一個完整的螢幕進行量測, 而在之前TN面板的測試中, 就真的是"只有"以面板作量測, 沒有多餘的調整電路(連電源開關都沒有) , 且背光源與LCD驅動電路都分別以獨立且穩定的電源供應器供電, 整個面板的穩定度或許更勝過EIZO(?), 但這些只是推測.

無論如何, 色差4~5還算在尚可接受的色差.



Dell M1210準確度(未校正, 未對儀器校正)
△x △y mean △E
Huey 0.03078 0.01303 7.83


Dell M1210準確度(已校正, 已對儀器校正)
△x △y mean △E
Huey 0.00883 0.00714 1.38




最後我們看到Huey在窄色域的筆電NTSC 45%面板上的準確度, 色差居然快接近8!
基本上色差 大於6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的判斷, 何況色差達到8, 這代表以Huey在NTCS 45%的面板上的校正, 絕對會出問題.
為了更瞭解造成色差的原因, 把Huey / i1 Pro / CA-210 針對螢幕色溫進行量測.


http://docs.google.com/File?id=ddk7gnfk_12dd96sjg2_b
量測CE240W的色溫表現


先針對 一般色域的CE240W進行量測, CA-210和i1 Pro結果相當接近, 而Huey色溫稍微偏高, 對於校正結果會有些微影響.



http://docs.google.com/File?id=ddk7gnfk_10cnsr27gv_b
量測M1210的色溫表現


接下來針對窄色域的M1210筆電螢幕進行量測, 此時CA-210和i1 Pro結果稍有差別了. 基本上應該以光譜式的儀器i1 Pro量測的為最準, 但是i1 Pro的儀器等級並不夠高, 所以目前是無法判斷誰是正確的.
至 於Huey的測量結果則非常誇張, 對於暗部的色溫量測過於高估, 也就是對Huey來說, 會以為筆電螢幕的偏藍程度會比人眼判斷還要高, 因此校正會以以降色溫來彌補偏藍, 結果色溫降過頭(因為面板的實際色溫並沒有這麼高), 結果就造成色溫過低, 螢幕嚴重偏紅.

至於Huey Pro是不是針對筆電面板的特性做了硬體上的修正, 或者說當軟體發現色溫過高的現象, 就修正Huey的讀取數值(譬如, 透過 儀器四色校正的方式), 達到較為正確校正結果, 細節就不得而知, 也不是我們需要知道的重點.


http://docs.google.com/File?id=ddk7gnfk_11dq93kgkd_b
窄色域與一般色域螢幕的全白光譜對照


最後我們來看看 窄色域螢幕 與 一般色域螢幕 的光譜差異.
藍 色的曲線是 窄色域螢幕 的光譜, 紅色的曲線是 一般色域螢幕 的光譜. 窄色域螢幕為了提高發光的效率, 可以看到波長430~480nm和波長580nm附近的能量都稍有提升, 如此的作法會提高亮度, 但卻降低色彩飽和度, 因此筆電的螢幕色域會都會較窄. 而或許就是光譜的改變, 造成Huey量測誤差的擴大, 因此影響了校正的結果.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