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參考附件
表中,除有顏色部份可以修改外,其它部份不能修改
提前還款涉及還款日期,故全部假設在繳款日還。
相信這個試算列表對一般人的貸款繳息會有所幫助
附上新版試算
a,
一般房貸會分成兩筆,一筆是政府的優惠?房貸,一筆是銀行的房貸
所以我將一頁列了兩筆貸款試算,以符合目前的貸款環境,
你也能用來比較出月繳和雙週繳的差別
b,
加入繳款日期及還款壓力試算
繳款日期,僅適用於月繳,雙週繳之類的日期會算錯(這已經超出我目前的能力範圍)
還款壓力,當房貸月繳超過月收入 30% 以上,會變成紅色
c,
除了 本利平均攤還外,順手加入 本金平均攤還試算。
d,
儲存格保護依然存在,但是沒有密碼,要改的自己改吧
e,
關於提前還款的日期,這只會影響到下一期的利息計算
但是不會影響到本金,也不會影響到下下一期之後的計算
重點在於 計算提前還款的日期到下一次還日期的天數差異計算出減少的利息會是個很麻煩的試算,
這也超出我目前的能力範圍,有能力的人自己再去修改吧
f,
程式內有兩行隱藏行,及數個 白色字體(維護畫面美觀)
要修改的人要注意
g,
寫在最後,希望不會再有人被銀行騙了,要貸款之前,先算算你的還款能力
本金 利息 平均攤還 計算方式 數學原理基礎
假設:
總金額是 m
每期的利率是 r
繳款總期數是 x
每期還的本金是 p
第一期要還的金額是 欠款 *利率 + 要還的本金
m1= m*r + p1
第二期
m2 = (m-p1)*r +p2
第三期
m3 = (m-p1-p2)*r +p3
最後一期
mx = (m-p1-p2- .. - p(x-1) )*r + px
其中,每期還的本金累加之後會等於 貸款總金額
p1+p2+p3+ .. + p(x-1)+ px=m
每期還的金額固定
m1 =m2 =m3 = m4 =...= mx
前後兩期的公式比較可以得到以下的結果
p1 =p2-p1r
p2 =p3-p2r
p3 =p4-p3r
p(x-1)=px -p(x-1)r
前後換一下位置
p2=p1(1+r)
p3=p2(1+r)
p4=p3(1+r)
px=p(x-1)(1+r)
我們可以得到每一期還的本金和第一次還的本金之間的關系,是個等比級數
px =p(x-1)(1+r)
假設 :R =1+r
=p(x-2)RR
=p(x-3)RRR
=p1R^(x-1)
得到上述的公式之後我們參考p1+p2+p3+ .. + p(x-1)+ px=m 可以得到
m
= p1+p2+p3+...+p(x-1)+px
= p1 +p1R +p2R^2 +p3R^3 +.... p1R(X-1) (等比級數計算總合)
m= p1(R^x-1)/(R-1)
p1 =m(R-1)/(R^x-1)
=m(r)/( (r+1)^x -1)
第一期要還的本金是 總金額 * 利率 /( ( 利率 +1 ) ^ 總期數次方 -1 )
算出第一期之後,第二期要還的本金 = p1 *(1+r) ,利息 = (m-p1) *r
以此類推
對『定期定額』『複利』投資有沒有印象呢?
年利率 2.4% ,每個月 投資 1000元,20年後可以領回 1000 * ( (1+0.2%)^241-1 ) /( (1+0.2%) -1 ) =309265.2523
那本利平均攤還和上述有什麼不一樣呢? 年利率是 負的 1000 * ( (1-0.2%)^241-1 ) /( (1-0.2%) -1 )=191375.4607
本利平均攤還 也就是『負利率』『定期定額』『複利』投資 啦~~

一般人應該從沒思考過 負利率 複利 計算的問題,才會對本利平均攤還這麼陌生
講到這,大家的本利平均攤還的理論應該『壑然開朗』了吧

本金平均攤還就沒什麼好談的了,
本金 = 貸款總額 / 總款期數
利息 = 剩餘欠款 * 利率
08/22 修改
新增 本利平均 及 本金平均 加上 抵利的選項
附加壓縮檔: 200808/mobile01-1c3ce03af7d9275d45178ccdae63ddf6.zip
抵利型的利息會比較高(假設 多 0.5% )
有些銀行可以抵的利率和貸款利率又不一樣
抵利型的主要問題點在於:你的抵繳金額要佔本金的 多少比例 ,你才有賺
銀行都只講好聽的,難聽的一個都沒提
我用試算表小改,大概試算了一下,
一般利率 假設 =3% ,抵利的 多 0.5=3.5% ,抵繳的利率和代款一樣 =3.5%
試算的結果,你的抵繳本金要超過代款金額的 22% ,才會比提前繳款有利
也就是說,如果你貸 500w ,那戶頭內要有 超遇 110 萬,抵下來的利息才會比 提前還款來得有利。
同上述的情況,但是 抵繳的利率只有 =3% 那 抵繳本金要超過代款金額的 34.25% ,才會比提前繳款有利
500W 要存 171w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跟本是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如果再將利率的提升考慮進去,你的抵繳存款必需跟著上升,否則佔的便宜會越來越少,最後變吃虧
(上述模擬 含 兩年寬限期)
當消費者搞不清楚自己的立場,永遠只會是個弱勢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