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民國79年的沙發】快速連結

許久沒有寫新文章了,手邊剛好又有些資料,加上常常有人問我:「一般講獨立筒的坐墊到底好不好」?
其實小弟早在08年九月就有大致提到,也有放上圖片,可能針對這個部份,還是不夠清楚。

會有以下的照片,也得感謝附近的鄰居提供使用不到兩年的實品,當時小弟"摸"到時候,心裡就有譜了...

來,看照片吧!

下圖就是鄰居拿來的坐墊,還有用織布包裹著。一張是正面,另外一張是側面,從這兩張,不難發現,這個坐墊已經形變的嚴重,上、下方都有嚴重的隆起,接下來,我們就一層一層剖開,來看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將外層的織布剪開之後,可以看到包裹著內容物的絲綿(白色絲狀物覆蓋),絲綿主要的作用,除了增加澎度之外,也會增加在接觸時的柔感。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下面是將絲綿撕掉之後,四個面向的照片。從圖片可以看到是由幾塊泡綿所貼合起來的,為什麼會這樣做,再往後看,您就會明瞭了。撕掉絲綿後,更清楚的看到其形變的程度,光用看的就覺得不舒服了...!
但它... 好像銅鑼燒喔... 不知道裡面包的啥餡呢?
好!利用想像填飽肚子之後,回歸正題!從圖片也能發現,使用了密度較低的泡綿,使得經過反覆擠壓的使用後,已經不回彈了,形成一種永久形變,與隆起處相對比較之下,感覺整體更是形變的厲害。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將上層泡綿撕開後,這餡兒,大夥看清楚了吧?有沒有:喔~~~ 我好像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的感覺?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好的,再來我們將"餡兒"給拿出來,幾個方向,仔細瞧瞧,順便看看隆起處的樣子!
這就是所謂的獨立筒彈簧,國外都講coil spring或pocket spring。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將包裹彈簧的無紡布剪開之後,我想這是除了低密度泡綿經使用後形變之外,造成坐墊多處隆起的主因了。
包裹著彈簧的無紡布破掉,讓彈簧跑來出來,與相鄰的幾個彈簧相卡在一起,也造成坐墊的凸起與奇怪的形狀。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我覺得下面這一張... 好有藝術品的味道呢!!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會變成這樣其實不難瞭解,不耐磨擦的無紡布,與彈簧之間因擠壓(坐的時候)產生磨擦,日積月累之下,無紡布漸漸破損,最後破掉,彈簧就跑出來了。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延伸閱讀其他沙發相關知識:[唯讀]要選皮革沙發~真的隔行如隔山~




【世界上最好吃的芒果】2010/07/16
同事一次買了六箱之多... 好像是叫雞蛋芒果來的...
當時我看了箱子上寫的.. 心裡:@#$%$...
吃了一顆之後,這寫得也太謙虛了吧!?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獨立筒式沙發的坐墊,到底是怎麼著?&【民國79年的沙發】
文章關鍵字
michael0316 wrote:
許久沒有寫新文章了,...(恕刪)


麥可大又出馬了...支持一下啦..

以工廠跟我說的是 獨立筒不是不好 而是不應該出現在低價品上面~

剛好對岸來的沙發都主打獨立筒一組2萬元...

kaworu.liu wrote:
以工廠跟我說的是 獨立筒不是不好 而是不應該出現在低價品上面~
......(恕刪)



傳統正統的獨立筒沙發的做法很麻煩
也很費工,造價高
台灣這裡都沒聽過有工廠在做了

M大展示的是目前市面上大多獨立筒沙發的做法
這樣的做法也都以對岸的產品居多

這種獨立筒是軟性的彈簧
若在床墊上因為受力面積比較大
短期內比較沒有耗損的問題

但在沙發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挑固定坐墊在使用
大約兩年半
坐感就會變形很多

很不建議使用
kaworu.liu wrote:
麥可大又出馬了......(恕刪)


小熊女力 wrote:
傳統正統的獨立...(恕刪)



其實這種作法還挺普遍的,目前這樣的作法,確實是為了節省成本。
為了降低成本,使用密度較低的泡綿,泡綿切塊小、損耗低,但組裝速度快,成本比用一塊好料的泡綿,都還來的省。在拼量的競爭當中,是一個相當"實用"的作法;加上坐感較軟,反而符合眾多英、美市場的口味,偏偏這兩個市場,市場競爭激烈!

傳統的八向綁製獨立筒,真的費工...,確實現在可以說是沒有在用這樣的作法了,或許因為更好的替代方式愈來愈多,故也漸漸的比較沒有人在用!(小弟改天找找照片.... 搞不好還找的到...)
先拜求谷歌大神求來的... 綁法、排列方式有很多種,下面這一種不是唯一的作法,供各位"感覺"一下

但我曾也有遇到美國佬逆向操作,在價格競爭的市場,居然說要這樣做... 綁沒幾次... 就放棄了... 因為... 沒那麼多時間...
我家的沙發就是像您po的圖一樣,整個海棉變形!!

這樣可以請工廠單獨幫我製作沙發內裡的海綿墊嗎?

要怎麼開始啊?......

我的意思是,我是要把整個變形海綿坐墊全部搬去店家,給老闆看嗎?

這樣會不會不划算?因為已經用九年多快十年了,當年差不多三四萬吧~~
砂路 wrote:
我家的沙發就是像您p...(恕刪)


沙發已經用了九年、十年,可以先檢視一下面料是否還堪用?整體結構是否還穩固,如果是的話,僅坐墊壞掉,
那可以上網找找沙發工廠的資料,將坐墊拿去給工廠估看看(前提是坐墊是可以從沙發架身拿起來的)。
亦或自行將坐墊的長、寬、高量好、每一種尺寸的坐墊的數量,告知店家或工廠,應該就能進行估價了。

如果坐墊沒有辦法從沙發架身拿起來,那就只能量好長、寬、高給店家進行估價了。
如坐墊是固定於沙發架身,維修時,需要整座沙發送回廠商修繕,相對於坐墊是活動式的,修繕較為費時費工,還得加上來回運費。如果面料、沙發架身都還挺好的,應該還是值得的。

在量測時,像下圖藍色線的距離,記得要先將背墊拿掉,量出來才會是對的尺寸喔!!


如果說還值得換的話,我覺得是挺划算的!!

michael0316 wrote:
許久沒有寫新文章了,...(恕刪)


拜讀過“沙發生產過程”與“要選皮沙發~隔行如隔山”兩篇文章真的獲益良多
感覺M大是個非常熱心的達人~~

有個很基本很粗淺的小問題想請教您
前陣子去看家具展,有個業務說要辨別皮面是真是假有個最簡單的方法
→只要用大拇指用力按下去就可以知道←
如果按下去的地方出現像皺紋一樣的紋路就是真皮,反之就一定是假的
在現場他也試了不少沙發組給我們看,聽得我們一愣一愣的

可前幾天去阿姨家,好奇又試了一下,按下去的地方有出現明顯皺紋
但阿姨說那組訂做L型沙發(正面250cm+固定式長腳墊)也才4W(還送茶几),印象中不是真皮的(阿姨也忘了是什麼材質)
怎麼會這樣??!!
是不是所有皮沙發都適用這種測試方法?
還是說這種傻人測試法根本就是個幌子??!!
像我們這種外行的小老百姓究竟該怎麼辨別沙發是不是真皮的呢?
有請達人開示~謝謝!!
書琳 wrote:
拜讀過“沙發生產過程...(恕刪)


這個說法,小弟也常聽到,也有許多人這樣說,但請看下圖,兩個都有皺紋呀.... 怎麼"分辨"?


我有聽過人家說:「用打火機燒看看就知道了」!小弟非常認同,畢竟燒塑膠跟燒牛皮,光用聞的就可以知道了,燒塑膠皮的味道很臭,我看跟燒塑膠袋的味道沒啥兩樣;燒牛皮的味道挺香的,像烤肉的味道...
但是... 總不可能到人家店裡一組一組燒看看吧!?

其實要分辨真假牛皮,都是一些物理性的判別方式,加上經驗的累積:用手摸、揉、壓、眼睛觀察等。重點在於小弟的第一句話。
承如上面提的,兩者壓下去都有皺紋,重點在於皺紋的變化。


下圖是壓牛皮後所產生的皺紋,請注意紅箭頭所指:


下圖是壓塑膠皮的現象,看看那個皺紋,跟上圖壓牛皮的皺紋相比,感覺比較生硬些。


如果沙發的墊子可以拿起來,可以直接翻開看看底面長什麼樣子。
下圖左邊是塑膠皮的底面(像是織布),右邊則是牛皮的底面。這應該是最準確的分辨方式了。


另外我們再看看正面的差異性,左邊是塑膠皮,右邊則為牛皮。


這方式,還是要多試才會愈來愈熟悉如何分辨,因為如果這兩種面料沒有縫在一起,而是分開的,讓你再去感覺,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不過,這個方式,小弟認為不是一個絕對的方式就是了。

話講回來,現在還有人敢把半牛皮沙發講成全皮在賣嗎?
我只知道頭層配二層的有..., 牛皮+塑膠皮的應該是不會啦!!



【買的人都不知道叫啥...?】2010/07/22
應該有15年囉...

【民國79年的沙發】

前些陣子聽說有幾套民國79年製作的沙發要回來換皮,好像是同一個家族購買的,突然有了一陣雞皮疙瘩加上莫名的感動,想說回來一定要向它致敬...,真是辛苦它了...!
這一樣式,正確編號為T8702,我們俗稱"872",是1987年研發的產品,那一時期,有許多出木類樣式的沙發,也是近幾年許多消費者送回來換皮的產品,理由都是一樣:捨不得,捨不得將這種整座都是實木腳的沙發丟棄。因為只要將皮換掉,實木稍微再修繕一下就可以再繼續使用了!

當時的產品照,那時外銷日本非常的好!不知有沒有日本的使用者想要送回來換皮~~



拆開底部時,發現20年前的身份證,很簡陋的身份證,記錄了生產者與日期,有種歷史性的味道。



從頭來看看吧!!

下列三張分別是三人座、二人座與一人座。
小弟納悶的是二人座與一人座的皮也太新了吧? 20年的使用,除非真的幾乎都沒在使用,不然應該不可能新成這樣,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原使用者有將二人座與一人座送到其他廠商換皮,只有三人座沒有被換過,相對比較之下,可以想像反而是三人座比較少坐。
坐墊的完整度都還不錯,沒有下陷的現象。




其實從縫線與縫紉的方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左邊是他廠用單針縫紉機所壓出來的雙針效果,因為要跑兩次,如果不夠穩定,就會造成像紅圈處所示:"大小邊";右方是直接使用雙針縫紉機車出來的效果,縫線之間距離平均。
我們可以再思考另外一個問題,縫的大小邊跟距離很平均,沙發不也可使用嗎?是可以的,就像小弟常講,縫的稍微歪七扭八,跟該直的地方就應該直,該彎的地方彎,所捫出來的沙發,整體外觀或許沒有多大差異,但兩者所營造出來的"精神",是絕對不同的。


最近還蠻常看到大大們遇到所謂假馬鞍皮(Bicast)脫皮的問題,借用某大的照片一用,左方是假馬鞍皮脫皮的現象;右方則是正常牛皮龜裂的現象,供各位做個參考。


這實木的腳座傷成這樣,倒令小弟挺訝異的,聽說是被寵物咬的!? 太猛了...


將封底布拆開以後,可以發現20年前的S彈簧依舊完好...。


早期在釘木架結構時,就已經使用"榫"的概念了,至今仍維持這樣的作法。


雙針加強帶的使用,也是早期就已經開始使用,送回來的沙發,沒有一處縫線是斷裂的,這個作法同樣也延用至今。


01傳統,疊疊樂!!


將坐墊內材換新,使用的是純乳膠加上泡綿的方式。


將製作好的坐墊內材塞進新縫好的皮套裡!


再來一次疊疊樂!!


穿衣服囉!



原裝義大利半苯染皮,爽度就是沒話講...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製作,將底座與背架組合!


鎖上實木外架!


最後先將塵屑吹乾淨!


封上底布,即將完工!


於身份證上蓋上製作者的工號,好像在做AMG引擎的感覺


完工!(尚未放上背、坐墊)


放上背、坐墊後的成品!跟新的一樣哩!!!




希望以後能再分享它20年後的樣子!!!


michael0316 wrote:
【民國79年的沙發】...(恕刪)

一般的實木沙發多是墊上泡棉座墊
可以改成內有彈簧的高密度泡棉嗎

如果怕布套衍生塵蹣的話
可以改成皮套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