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已經不是第一次,真的很傷腦筋。
MSN自從表情符號越來越豐富,可使用的圖檔範圍越來越廣之後,很多原本應該使用正常中文字詞的文字,有許多使用者都已經用符號、圖案、甚至GIF格式圖檔來取而代之了。情況一發不可收拾,一開始可能覺得很新鮮,看久了之後會覺得越來越複雜,對方打的一句話裡面幾乎看不到幾個正常的中文字,有些甚至更誇張直接回歸古代,用【象形】、【意會】.....等等的動畫來代表一個字或是一個名詞(or 動詞)。
舉個例子,大家應該看過很多了,一隻小猴子從大猴子身上滑下來的動畫,竟然就這樣代表【下】這個字;一個人在往上爬樓梯的動畫就代表【上】這個字。天阿,要是突然要和對方交換個手機號碼,10個阿拉伯數字恐怕至少有5個數字不是原來的樣子,一串數字歪七扭八的.....四不像。
這種煩惱在談正事的時候最傷腦筋,突然一個沒看過的動畫出現,還得看圖【猜字】,免得誤會別人的意思,這樣怎麼談得了正事? 效果已經跟注音文沒啥兩樣。
LuLu不只是上來發發牢騷,個人認為01會提倡在文章中適當使用表情符號不是沒有原因,就是為了方便你我的閱讀,跟標點符號適當的使用是一樣的道理,而網路即時通訊軟體的普及化,原本方便了世界各地電腦使用者的聯絡與溝通,現在卻在各種表情符號的氾濫之下,顯得有點畫蛇添足。表情符號的使用,顧名思義,即是為了生動的表現出使用者以文字較難表達的心情與感想,怎麼反倒好像成了新新人類的新顯學:【圖像式文字】?
像LuLu在使用MSN對話時,大概三到五句話才偶而會出現一個表情符號,若非必要,甚至不會出現,若要表現自己文字的個性化,就只有使用慣用的中文字體、大小與顏色,讓網友們一看就知道那是LuLu打的字,在交談時也能夠比較順利讓對方看得懂(應該說只要是中文就絕對看得懂)。
不知不覺囉唆了這麼多字,只是有感而發,希望表情符號的氾濫能夠減少一點.......
一個人把嘴巴突然張得很大的動畫代表什麼字?
我問了半天才知道那個小動畫代表的是【哇】這個字.....天阿....Orz....救命.....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