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身為台南市最重要的古蹟之一, 延平郡王祠還是很值得一逛啦
另外就是很久之前我提過的, 關於台南人的幽默, 施琅廟就在延平郡王祠附近
小弟我也順便參觀了一下...

出發前我照例先上了google地圖查了一下路線跟地址
延平郡王祠的地址是台南市開山路152號, 光聽路名就覺得很有氣勢
到了門口會發現一個更妙的石碑...


看到開山王廟這幾個字千萬不要懷疑, 這裡是延平郡王祠沒錯
早在明朝永曆十六年(1662), 民間就建立了這座祭祀鄭成功的廟宇
後來鄭克塽投降之後, 當然不能用明朝的"延平郡王"來稱呼
於是就稱為開山王廟, 用來紀念鄭成功在台灣開山闢地的功勞
在開山王廟石碑旁邊, 矗立著原本延平郡王祠的大門
上面的幾個大字告訴遊客們, 你們的確沒走錯地方, 放心進來參觀吧


走進來之後看的一個很搞笑的建築
其實這是原本日據時代的神社鳥居, 台灣光復之後為了去除日本人留下的遺跡而改裝了鳥居
但是也讓鄭成功莫名其妙的被迫加入國民黨... (結果變成國民黨風格的鳥居, 還是走日本風嘛)
因為太搞笑了, 害我拍照時相機歪一邊, 各位請見諒啊


經過國民黨的鳥居下面, 走進祠堂的大門
根據維基百科的紀載, 現存延平郡王祠的建築物都是民國52年重建的
也因此直到去年(2010)才正式被台南市政府認定為古蹟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門面做得還不錯啦, 也算是頗有古蹟風味的作品

進入祠堂的大門, 眼前的祠堂正殿, 規格跟孔廟大成殿有點像, 只是小了一號
話說旁邊也有個木頭架子讓人掛祈福卡... 一定都要學日本人搞這套就對了? 鄭成功是能保佑甚麼啦?


服務台的大叔應該是累了, 好幾組遊客在旁邊來來去去都吵不醒他
我們就讓他安靜的顧著這座祠堂吧


眼前的神龕全部用木頭雕刻而成, 而且看起來質料頗新, 應該是最近裝潢過的樣子?
整體看起來感覺還不錯, 不過很多細節卻怪怪的, 接下來會慢慢說明給大家看


先來說說這檯面上最顯眼的鄭成功雕像吧
參拜之前我只約略知道這尊雕像是楊英風大師在1961年, 也就是現存的延平郡王祠全面改建時所做的
雕像是根據國立台灣博物館的鄭成功畫像所塑造的
據說這尊雕像完成之後, 楊英風本人曾經在1981年重新上色
而上色的技巧則是以仿維修古畫的方式, 希望讓雕像呈現出畫中古樸的味道
我google到一張舊雕像的圖片如下
而台南市政府在2008年為了迎奉鄭成功的神像回到延平郡王祠供奉
於是 "順便" 把楊英風創作的塑像也重新上色, 漆上鮮豔的綠漆, 貼上金箔
連臉孔也變得像長了鬍鬚的正太


完工之後引起文藝界的輿論大譁, 而市政府的回答如下:
文化觀光局長許耿修說,雕像本身未損壞,也沒有大肆改變,只是單純重新上色,所以未知會楊奉琛(楊英風長子, 也是雕塑家);且原創人楊英風已過世,延平郡王祠也不是古蹟,雕像不算古物,市府處置於法並無不當。
總之市政府依法行政, 沒說要依照美感跟藝術感行政, 不然你想怎樣!?
雕像的旁邊還有一大塊木匾, 記錄著台南市政府的豐功偉業, 請遊客們千萬不能忘記喔


總之, 雕像的問題就讓大家自己評斷
哪種上色的方式比較美, 是很主觀的問題, 不可能吵出一個結果來的
但是看到延平王頭上的這塊匾額, 我的眉頭不禁又皺了一下

1. 一般中國古代的牌匾是由右而左寫過去的, 不像現在大家習慣英文由左而右的寫法
2. "明延平王" 四個最重要的大字, 是跟英文一樣由左而右的寫法, 難道此匾要從左邊開始讀?
3. 如果從左邊開始讀, 第一行字竟然是題匾人名? 這怎麼也說不通吧?
4. 日期跟人名都是由上而下寫過來, 為什麼 "台南市" 這三個字偏偏是橫的頂在上面?
5. "台南市" 這三個字又變成由右而左, 跟明延平王四個大字的方向相反, 這又是怎麼回事?

我們拿旁邊以復興中華文化為己任的老蔣總統做個對照吧


看到整個不知所謂的牌匾, 讓我不禁覺得這整個重新整修過的祠堂
難道是為了讓遊客們來玩 "大家來找碴" 的遊戲而設計的嗎?

正當我產生懷疑的時候, 不經意看到天花板的設計(各位可以先參考一下上面明延平王匾額的相片)
天花板被隔成無數個小方格, 每一格裡面都畫了一條龍
相信對歷史稍微有點了解的都曉得, 嚴格來說有五根爪子的才叫龍
五爪金龍是皇帝專用的圖騰, 藩國用四爪, 親王用三爪
大家不妨猜猜看, 這延平郡王祠天花板上的龍長了幾根爪子?


沒錯!果然給我用五爪金龍裝飾整個祠堂
當初設計這個天花板的人是想陷鄭成功於不義, 還是有甚麼特殊含意是我不了解的?
鄭成功是否有謀反之心!? 是否是否是否啊!?

好了, 我們還是來看一些正經的東西吧
話說鄭成功當了兩百多年的開山王, 一直到光緒元年才因為沈葆楨揪團上奏
光緒皇帝才下旨讓鄭成功正名為延平郡王, 沿用前朝的封號


那些堅持提到蔣大兩個字要挪抬的鄉民們學著點
人家古時候大臣們提到皇帝, 或是皇帝的聖旨, 挪抬的方式可不是空一格而已啊
要記得移到下一行, 還要高出本文才夠誠意... 空一格是瞧不起蔣大的表現啊!!

有了上次參觀孔廟的經驗, 我大概了解這些祠堂的後殿, 應該是用來供奉主角的父母親戚之類的人物
但是後殿這個太妃祠還是讓我愣住了, 太妃是哪位啊?

走進太妃祠, 看到牌位上的名稱, 還是一頭霧水
翁太妃田川氏又是誰啊?


沒辦法只好再次google一下... 原來這位是鄭成功的母親, 正港的日本九州人 田川松 女士
後來因為母親改嫁中國一位姓翁的移民, 所以後來改姓中國的翁姓
原來鄭成功的老爹鄭芝龍早年立志成為海賊王, 沒事就躲到日本九州休息而認識了田川氏
但是立志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 是不可能被女人綁住的
所以田川氏懷孕之後, 鄭芝龍正朝著前往澎湖跟台灣的偉大航道前進中
鄭成功一直到六歲之前都住在日本九州, 後來才被鄭芝龍接到福建, 長大後又到南京去上學
而當時身為日本人的田川氏因為幕府的鎖國政策無法出國
一直到十五年後鄭成功二十一歲時, 鄭芝龍才打通幕府的關節, 讓田川氏和兒子團聚
但是悲劇並沒有結束, 隔年清軍攻到福建, 田川氏在亂軍中慘遭污辱自縊而死
而後鄭芝龍投降清朝, 鄭成功卻堅決反清到底

太妃祠兩旁還各有一個小祠堂, 右邊的是監國祠
供奉的是鄭成功的長孫鄭克臧, 後來被馮錫範所殺

太妃殿另一邊供奉的是寧靖王朱術桂
寧靖王的故事, 小弟在五妃廟的遊記裡稍微提過了
有興趣的鄉民們自行google, 相信會有更多更詳細的收穫

離開悲情的後殿, 配祀在正殿兩旁的是兩位鄭成功的手下
小弟我就不多廢話做介紹, 大家看圖說故事吧.... 我只是覺得這兩位將軍的塑像有點可愛就是了





祠堂旁的草地上有一尊沈葆楨的半身銅像
如今有這座延平郡王祠可以參觀, 沈先生的功不可沒, 不然國姓爺到今天搞不好還只能稱作開山王呢

離開延平郡王祠, 到了開山路跟城隍街口, 可以看見帥氣的鄭成功騎馬石像
印象中在台灣很少看到這種風格的雕像... 幾乎都是國父跟蔣公的銅像, 真的很無趣啊

繞到石像背後, 可以看到對街有個疑似神像的廣告看板
讓我們的國姓爺每天心情都不太好


走近一看, 真的有點好笑... 竟然是施琅廟的招牌
這絕對是台南人特有的幽默, 要氣死鄭成功才想出來的黑色幽默吧?


鄭成功跟施琅之間的恩怨實在一言難盡, 簡單來講就是
施琅原本是鄭芝龍的手下, 本來跟著鄭芝龍投降清朝, 後來不知何故又加入鄭成功的麾下
之後鄭成功聽信讒言, 因故殺了施琅全家, 致使施琅逃到對岸再次投降清朝
後來的故事, 大家有看過康熙帝國大概就知道
施琅順利收復台灣, 鄭氏王朝全軍覆沒, 台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順帶一提, 施琅的大兒子施世綸就是施公奇案的主角, 另一個兒子施世驃帶兵平定了朱一貴之亂
施琅跟施世驃的牌位如今都供奉在台南孔廟的名宦鄉賢祠中, 也是個有趣的畫面

按照廣告上的指示走進城隍街, 施琅和土地公共用的小廟出現在路邊

廟門口的說明記錄了這座小土地廟的由來
最後一段說明了為何供奉施琅的原因...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根本就是廟公鬼扯的故事


施琅的神像在此, 其實看不出來有甚麼特別的地方
要是沒有名牌, 我永遠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坐在這裡

正神土地公公的神像, 看起來就如同印象中的和藹可親

廟門口另一邊, 廟公很認真貼在牆上的剪報
更讓我相信這一定是當年的廟公想出來的行銷手段


其實我個人認為施琅是個悲劇性的英雄人物
一輩子當軍人(海盜?)的他, 因為同僚的陷害而家破人亡
一個降將在北京閒置多年, 直到六十一歲才得到康熙的授權攻略台灣, 六十三歲時正式收復台灣
施琅一直活到七十五歲, 雖然功成名就, 但是付出的代價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三百年後因為廟公的設計, 讓他的廣告招牌日夜跟鄭成功隔街對望
不知鄭施二人地下有知, 會願意一起喝大和解咖啡, 還是繼續賭氣直到永遠?
最後在回公司的途中, 不小心發現這個景點
可惜以我的長相應該是混不進去, 只好在門口拍照留念過過乾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