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不加思索地直接回答:「那還不簡單,換一道配菜不就好了!」但在吃過中心西餐廳以後,這個答案有了改變......
前陣子熊爺曾經提過這家餐廳,看到照片上"詭異"的氣氛與美味的佳肴,如此突兀不搭配、但卻又透著股後現代的感覺,說實話,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一直想找機會去一探究竟,然而在實際去那裡用餐過以後,什麼情調、氣氛的,我真的都不在乎了,因為我所感受到的,是一份實在、不花俏,最簡單的、廚師的心。

這就是傳說中只有明眼人才找得到的中心西餐廳,絲毫不起眼的建築物,唯一的招牌是一塊布幔(如果這也能算上招牌的話),門口還在施工,你從門口經過要不以為是棟危樓,再不然就會以為是間破敗的旅社,總之要說這是餐廳,大概沒什麼人會相信。

餐廳一角,進去中心西餐廳以後發現別有洞天,照片裡拍到的大概只是二分之一,不過也可以看出來這家店有一段歷史了,桌椅跟地板也都沒辦法跟那些光鮮亮麗的現代西餐廳比。


同樣是餐廳一角,在四十年前,佔地這麼大的西餐廳絕對是屈指可數的,看看這泛黃的食物看板與後方空曠的空間,一方面固然讓人有滄海桑田之嘆,另一方面卻也不難想像以前門庭若市人聲鼎沸的情景。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上菜吧。

麵包。說實話並不是什麼叫的出名字的麵包,不過個圓餐包烤得恰到好處,皮酥內軟還可以聞到麵粉的麥香味,搭配的塗料則是奶油與金桔果醬。從照片上你們大概也發現了,餐具不但是塑膠的,而且也都"有一段日子"了,沒辦法,如果你是那種很在意氣氛與餐具樣式的人,我想這餐廳應該不適合你。

蘑菇湯(別懷疑,不叫什麼巴西蘑菇湯也不是什麼義大利向陽平原蘑菇湯,真的就只是這麼簡單的名字,中心西餐廳的menu名字都很反璞歸真,不信你看之後的菜名就知道了)。蘑菇湯不稀奇,花個一百多元去貴族世家也能喝得到,但說實話,以這種套餐式的湯品來說,你幾時看過這麼大又整塊切片的蘑菇?而且在這湯裡,你可以真正吃出來"蘑菇的味道",而不是一般被奶油整個蓋掉、只剩咬勁的蘑菇。

牛尾湯,這道湯品可是該店的招牌之一,濃厚的湯頭是以牛肉跟一大堆配料長時間熬煮而成,入口之後那溫醇圓厚的口感著實讓人迷戀不已,彷彿還可以感覺到它慢慢滑進食道。而牛尾本身當然也好吃到沒話說啦,如果你跟我一樣很難想像軟、韌、彈、滑這些形容詞一起用在肉上是什麼滋味,那麼我誠心建議你,去吃一塊這湯裡的牛尾吧。(太好吃了忘記拍照,借熊爺的照片一用)


海鮮湯。儘管猶抱琵琶半遮面,但也可以看出來裡面的材料絕對非常實在,內容物包括了為數眾多的蚌殼(尺寸還不小哩)、魚肉塊(別以為是肉丁,真的就是魚肉切塊下去煮,小家子氣不是這家店的風格)),以及一隻蝦子,好像還有一些東西,不過吃的太快也就沒拍到了。說實話,光論湯頭本身其實比不上牛尾湯,但看看這些在湯裡載浮載沉的食材,喝完之後那份滿足感可是爆點的呀!

特別提一下這隻蝦,不但又長又厚,而且肉質又緊又鮮美,一吃就是那種很新鮮的感覺,旁邊的那個蚌殼其實也不是發育不良,但跟這隻蝦子一比還是轉過身去羞於見人啦。

好吧,我承認這張照片是炫耀用的,其實一般用餐我是不會這樣"吃乾抹盡"的,但這牛尾湯確實不是等閒角色,面對這等牛魔王,所謂"除惡務盡",當然要全部封印到五臟廟裡啦。
再來我們談談主菜,畢竟這才是重點,西餐如果主菜不好,就跟車子引擎虛是一樣的,其他再怎麼好,畢竟難以拿出來說嘴。

匈牙利燴牛肉。這算是裡面比較詩情畫意的名字了,仍然是道工夫菜,醬汁味道富層次感,牛肉用湯匙撥弄幾下就分開了,入口之後舌頭一抿,在牛肉散開之際,裡面的肉汁也順勢迸發出來。這道菜可以搭配白飯一起食用,不然直接以麵包沾著吃也是一絕。

芝士烙魚。所謂的芝士就是cheese,顧名即可思義(這也是這家店menu的一大特色啊)這道菜就是芝士配著鮮魚一起拿去焗烤,這道菜在我們那天的主菜裡面,其實是屬於比較普通的一道,因為焗烤的火候稍嫌不足,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建議如果板友想去嘗試的話,不妨預先跟老闆說一聲,這樣子烤出來的程度可能更符合你的要求。不過這道菜裡,魚跟芝士濃濃的奶香混合在一起,但卻又可清楚吃到魚肉本身的鮮味,這點仍然是很棒的手藝啊。份量跟其他主菜相比略嫌小了點,建議搭配另一個份量大一點的主菜。

英式雞派。滑嫩的湯汁配上更滑嫩的雞肉,輔以鑫鑫腸、洋蔥、蘑菇、冬菇等等食材,上面再鋪上個特製的派皮。據吃過的友人表示,這派皮非常非常的美味,可惜我沒吃到,我也不想把沒吃過的東西講得天花亂墜,要怪只能怪這派皮小了點,我還沒能來得及分一杯羹就已經不見了。


燻鮭魚。有兩盤於是分別拍出來,鮭魚的份量不小,女孩子吃可能還嫌撐,烤得恰到好處,一口咬下魚肉裡煙燻的味道在口腔裡散發出來,肉質本身也夠嫩,不會像很多餐廳做的都成鮭魚乾了,混上搭配的靼靼醬與檸檬更是絕配,那種火烤、煙燻、微酸、微甜跟海洋裡的新鮮風味,你說這還能抗拒得了嗎?

炸雞腿。前面的菜可能你都沒吃過,但除了吃素你別跟我說沒吃過炸雞腿,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花一兩百元去吃隻雞腿?但就是因為炸雞腿大家都吃過,才更可以顯出這家店廚師手藝的精進。要畫鬼很簡單,因為大家都沒看過鬼,但如果能把鬼畫得讓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許純美,這可就真的是功力了,你說對吧!

這炸雞腿不只是大,而是很大、超級大,而當你拿著刀叉切過雞腿的時候(我比較龜毛,吃雞腿絕對不用手拿),你的耳朵聽見了「滋擦」的聲音,而刀子卻好像滑過絲絨被一樣,等到回過神來的時候,盤子裡卻已佈滿了汁液。你聽見的,是皮炸到酥脆的斷裂聲;你刀子滑過的,是又嫩又軟的雞肉;而盤子裡的,則是一刀劃下時,所流出的鮮美肉汁。
不蓋你,真的皮酥、真的肉嫩、真的有超過你想像的肉汁。至於旁邊的,我也知道是最一般的三色蔬菜,但這道菜你真的不會在乎這個,你只是不斷重複「切下去、聽聲音、放進嘴巴、閉眼睛」這樣的動作而已。同行的友人說,吃完這裡的炸雞腿,看到路邊的什麼香雞排還是鹽酥雞攤位,完全都提不起一點興趣。(他可是以愛吃出名的呢!)

烤豬腳。說實話,我必須要承認,我很討厭吃豬腳,雖然知道那其實並不是肥油,雖然我很喜歡德國,下定決心明年要去德國看世界杯,雖然我也聽過一些人說好吃的豬腳有多好吃,但在淺嘗了一口之後,我還是不會想再吃一次。因此當我看到熊爺文章裡提到那個連五星級飯店的人員都讚不絕口,還說要讓他們廚師來見習的豬腳時,我雖然想嘗試但還是裹足不前,到了餐廳看著菜單還在想到底該不該試試看,最後心一狠牙一咬點下去跟它拼了。
到現在我必須說,這是我這個月所做過最好的決定。

外層的皮烤的有點脆脆焦焦的,中間則是濃到化不開的膠質,最裡面則是輕輕一撥就與骨頭分開的細嫩豬肉。把這三個部份都切一點點下來,然後小心翼翼地裝在叉子上,送進嘴巴的那一剎那,我終於知道德國人喜歡吃豬腳的原因了,原來之前我只是沒吃過真正好吃的豬腳啊!一口裡面三種口感,絕對是文字寫不出來的好滋味。
你問我外皮酥脆嗎?是的,很酥脆,依稀還聞的到爐火燃燒的痕跡。你問我膠質很有彈性嗎?是的,我把豬腳翻過來,輕輕切了一小塊肉,當我想再翻回來的時候,發現膠質接觸到盤子的地方竟然有「牽絲」。你問我肉質滑嫩嗎?是的,想要直接用叉子把肉叉起來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幾乎一碰到就散開了。很抱歉,對於豬腳我的形容就只有到這邊而已,自己去吃看看吧。跟我一起去的朋友平常是個風雅的人,msn的暱稱往往都是些意境很高的辭句,那天吃完後,我發現他的msn暱稱是「豬腳....好吃呀」,此腳魅力,可見一斑。

甜點則是黑糯米熬成糊,配上一點煉乳,吃起來並不會太甜,溫溫熱熱又帶著黏稠,就像是涓涓的小溪,確實可以緩和一下剛才飽餐一頓的壯山闊水,又像是經過一場激烈的溫存之後,戀人間那輕輕的撫碰。據說黑糯米可以養顏美容,不過這就不是我關心的地方了。
吃完飯後跟老闆聊天,發現乍看之下給人酷酷印象的老闆,其實是個有點害羞也很親切的人,他說他們開了四十年了,斜對面的鼎泰豐一開始只是賣花生油起家的,因為該老闆平日做麵點的手藝不錯,結果最後變成了享譽國際的名店。他也提到在以前那個年代,達官貴人都是這家中心西餐廳的主顧,以前李登輝也常來這裡用餐,當民進黨初初崛起的時候,陳水扁也帶著朋友一起在這裡吃過飯。
「以前那些大老們約在這裡用餐的時候,門口都停滿了黑頭車,附近的分局長還親自來戒備指揮呢!」看著老闆眼光凝視著遠方,我也不禁想像起這老舊的餐廳以往興盛的樣貌。這時候朋友突然問起:「剛剛點餐的時候,本來想點牛舌,為什麼沒有了呢?」
這時候另一位女老闆(應該是男老闆的媽媽吧)說,由於牛舌一定要醃足兩個禮拜才會入味,所以現在牛舌還沒好,等到下星期才會有得賣,剛剛在我們吃飯的時候,有個客人還從台中打電話來問牛舌好了沒呢!
不只是牛舌,有一道火腿排,是整塊火腿切厚片下來,這道菜當然花工夫,但最特別的是一定要配上甘藷做成的一道配菜,才能相得益彰顯出其風味,這道甘藷做成的配菜相當費工費時,可是甘藷這東西做好後放個兩天就會變質,又不能只買一兩個回來做,所以乾脆這道菜就先不推出了。
聽到這裡,我真的很訝異,但或許這就是中心西餐廳的堅持,也是其為什麼會受到這麼多吃遍山珍海味的達官貴人所難以忘懷的原因吧!因為相信最好的風味只有這個配菜才得以發揮,所以寧願不做也不要推出一個他們心裡的"半成品",這在現在這個益趨投機速食的台灣社會裡,實在是越來越難看見了。
因此,平常一向很少向別人推薦東西的我,走出餐廳也決定一定要跟各位板友推薦一下這間陪著台北城走過好長一段歲月的中心西餐廳。的確,它很舊、沒有美侖美奐的裝潢、老闆雖然服務不錯,但絕對不會在你進來的時候裝親切跟你說歡迎光臨,也不會在你離開的時候鞠躬哈腰祝你一路順風,但我真的只是覺得,這樣的一家餐廳不該被遺忘,更值得給那些只是單純"想吃頓好料理"的人,進來享受一個沒有壓力的饗宴。
謝謝你,你們對食物堅持的那份心意,我確實收到了。
P.S.可能有些食物對某些人來說會有點鹹,建議可以跟老闆拿碗白飯,或是請他們做稍微清淡一點,總之別因為老闆平常不愛說話就以為他兇,其實人家只是害羞而已。
對於那些真的很在意餐具樣式的人來說,不妨就想想連李登輝都來這裡吃過了,這邊看起來大概也不會有暗藏一套鑲金包銀的餐具,這樣或許就能釋懷了吧。
最後附上名片,希望大家比較容易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