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更新
I watch不可能打擊到現有瑞士表市場
但做的好,卻會瓜分瑞士表下一世代年輕人的購買意願
(而且誰說電子錶沒影響瑞士??我爺爺戴機械好表,我爸50幾歲時成就略低我爺,卻戴Seiko)
正常人都是citizen 到 幾萬十幾萬的錶到幾十萬的錶到pp
想象,20年過去了,所有大學生都戴I watch
出了社會有能力買勞時
卻發現買勞的代價是捨去I watch的所有功能
本來在我們這時代買勞的年輕人會剩多少?
我國中戴gshock
大學換citizen時只不過是捨棄螢光功能跟計時
我出社會換iwc時只不過是捨棄一天不到5秒的誤差
未來大學生出社會換勞戴時
捨棄的是
簡訊
溝通
導航
叫計程車
簡易計算
健康追蹤
商品搜尋
時刻表提醒
信用卡付費
在開車時直接免持聽筒
還有一大堆即時功能
我本人有iwc跟另一隻破10萬的錶
我不是個果粉(我手機是android)
我只是個有想象力的商學院畢業生
我的論點不是I watch比瑞士表好
(萬元錶怎麼比的上機械錶)
而是I watch會如何改變世界後,衝擊到瑞士表工藝界
搜尋 apple watch round
看那18k金模擬圖,根本漂亮
當I watch有傳統手錶的美感
而內容包括
導航(拿手機導航還滿不方便的)
講電話(自己開車,直接擴音,邊開邊講)
檢測健康
傳簡易簡訊(常常開會時有人打電話,如果能簡訊他一段"我正在開會,不好意思等等打給您"就太好了)
夫妻情侶朋友互動(傳給對方會心一笑的塗鴉)
閱覽FB特定朋友的狀態
信用卡、銀行卡付款
還有一堆有的沒的app(譬如叫計程車、導航附近好吃店家、簡易計算機、照相、飛機高鐵火車公車特定班次時刻表)
絕對洗捲全球吧
當戴智慧型手錶成為標準配備,這時候戴瑞士錶真的就需要取捨了
(工藝跟方便性做取捨)
老一輩的會繼續戴勞,
但年輕一輩本來不習慣戴錶卻被蘋果影響的可能會抗拒戴勞
(因為戴勞就失去了頻果給予的方便)
請問失去哪怕20%年輕一代潛在客戶的瑞士鐘錶業
真的不會受影響?
我有兩隻價格10萬以上的錶,但圓形iwatch出了我會買單
現有的手錶我會改成正式場合戴,而本來預計要買的綠水鬼,我可能就pass了
畢竟當智慧型手錶長得跟1萬元時尚錶一樣美觀時,潛在戴錶大眾會買apple watch
使得潛在瑞士錶客戶被搶走
青花蛇七層透股貼 wrote:
會帶機械表的是另一個...(恕刪)
我自己就戴了iwc
沒智慧錶時,我負擔的起,當然買隻機械表享受那工藝
但不久的將來(現在apple watch跟玩具錶一樣醜),當apple watch跟時尚錶一樣ok看時
戴機械表意味著就是失去巨量便利性
而更關鍵的,我當初是從大學時代citizne到出社會靠年終獎金買iwc
但未來年輕人,大學戴慣I watch(美型的)
習慣iwatch幫忙導航,發簡易簡訊,信用卡付款,跟朋友塗鴉互動,叫計程車等服務
不敢說全部,但一定有很大比例的人出社會後,就算負擔的起瑞士錶,本身也愛工藝
但卻因為要捨apple watch的便利性而不買瑞士錶
我沒說瑞士錶會死亡,我只是說未來美型apple watch會巨量沖擊瑞士錶業
還鋼筆原子筆??
鋼筆跟原子筆是iwc跟citizen的差別,我當然選鋼筆
而且筆沒有排他性,我可以用鋼筆簽名,用原子筆改小孩作業
但人只有一隻手腕
你只能選擇功能性智慧手錶跟傳統工藝手錶擇其一
我沒說apple watch會取代瑞士錶
我只是說apple watch會瓜分"潛在買家"(而非現有機械錶愛好者)
hca17 wrote:
我自己就戴了iwc沒...(恕刪)
大大分析的其實也很在理,但是瑞士錶業應該分成兩個區塊來看。一個是傳統奢侈品等級的錶,這個區塊果錶絕無可能打的到。因為會買這區塊手錶的人,同時買支果錶基本上毫無負擔,像大大就是這種人。
另一個大家認為可能會受衝擊的區塊,則是天梭、美度、hamilton 這種入門低價瑞士錶,這些品牌手錶的目標客群沒有那麼多銀子可以花,果錶或許對他們是另一個選項。不過這些低價入門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並不大,在整個錶業中已經面臨洗牌重整,有沒有果錶都會被衝擊,也不至於影響到整體瑞士錶業。
至於 G-Shock、Swatch 這些潮牌錶,他們跟蘋果一樣,已經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圈」,這些潮牌錶的粉絲和果錶受眾可能重複但不會衝突,所以影響也不大。
其他時裝品牌錶款或是 Fossil 這種時尚錶款會受衝擊,但這些和瑞士錶業沒什麼關係。
另外大大說錯了一件事,人不是只有一支手腕,人其實有兩支手腕。果錶應該考慮的不是戴著機械錶的左手腕,而是應該考慮沒有戴錶的右手腕。(有些人是相反的)
如果果錶做成時尚手鍊,而不是造型古怪的電子手錶,我應該就會買單,和真正的手錶搭配一起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