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鑼鄉位於苗栗縣境西南方,原名“銅鑼灣”,因為聚落建造于三面環山的弧形山麓,地形類似銅鑼,故有此稱。南以三義鄉為臨,西與通霄、西湖接壤,西北、東北則分別和苗栗市及公館鄉相連。一般民眾對於銅鑼第一個印象就是盛開的杭菊,也是攝影愛好者每年必到的花海之一,也因此造就了銅鑼的別名--"菊鄉"。從外地前來的4+2車友,可以由國道一號下三義交流道,行駛台十三線省道進入三義市區,繼續往北行往銅鑼走外環道,便可見到道路左側往九華山的新橋;南下車友也可從苗栗交流道下,取道台十三線進入銅鑼鄉。 前兩年來銅鑼拍杭菊時並未見著此座新橋,可見完工應是最近兩年的事。

從台十三線外環道左轉進入新橋,腳下跨越的就是西湖溪:西湖溪舊稱打哪叭溪,發源自三義鄉海拔889米的關刀山北麓及海拔548米的祭凸山北麓,流經銅鑼鄉、後龍鎮注入臺灣海峽。

來到路底便有護欄阻隔尚在施工的道路,此時沿指標左轉往九華山。

左轉後路幅縮小,路況良好車友不需擔心。

經過藝品店後,迎面而來的就是整段路程最艱辛的爬坡挑戰


第一段陡坡距離長約一公里,平均10.6%一點也不輕鬆,好在距離不長。大口呼吸的同時,別忘了欣賞道路兩旁的茶園與芒花美景


茶園、芒草花還有遠方的丘陵由近而遠層疊。

回頭看看來時的夭壽坡


往九華山大興善寺沿途都是絡繹不絕的信徒開車前來禮佛,既然時間還早,不如進去看看這個佛門聖地。

整修中不得而入,難免有些遺憾


原路繞出來之後繼續往上行,經過幾座停車場旁便有另一入口可通往大興善寺。

離開莊嚴的大興善寺後,沿著原本路徑繼續前行(過了停車場後為一小段水泥路面,路面稍不平整請小心行車安全)

不一會兒就見到挑鹽古道的入口。此古道位於銅鑼鄉九湖村和通霄鎮南和里之間,是山線與沿海居民互通有無的交通要道,昔日居住在沿海地區的人們利用自台南船運而來的鹽,經海灘曝曬後,商人將鹽沿著這段崎嶇道路從通霄沿海靠雙肩挑往苗栗市、公館、大湖、銅鑼等山麓地區販賣,尤其是提供給慣以鹽醃漬食物的山區客家人所使用,此外米糧等大眾民生物資,也藉此流通到山線各地,同時山線的茶葉貨品也賴此運送到沿海城鎮,這條石砌梯道因位於九湖村的出口,距佛教聖地九華山大興善寺很近,有很多信徒假道於此,到九華山朝聖,故也是一條朝聖要道。 挑鹽古道往下可通南河一 飛牛牧場,往上可訪九華山大興善寺,串連兩鄉鎮各系列景點。如今雖已失去了原來挑鹽的功能,卻因週休二日度假的風潮,衍生了新的休閒觀光功能。

入口旁有單車駐車設施,不妨先把愛車擱在一旁。

坐在休憩平台上的木椅,感受一下前人為了物資交流而跋山涉水的辛勞。

遠眺可望通霄鎮景。

既然單車不挑鹽,那咱們繼續上路,沿著自行車道前進。

兩旁的樹蔭越發密集。

二層樓高的觀景亭,若相約三兩車友,在此郊遊野餐也頗為愜意。

科管局的觀測站。

銅鑼自行車道沿九華山稜線修築於民國九十三年完成,環繞九湖台地,沿線經綿亙的大茶園、虎頭崁古道、挑鹽古道、九華山大興善寺、大草原、等各大景點,由於自行車道其中有約五公里與舊有的茶園產業道路相結合,故向東可見山巒起伏及座落有致的茶園,五月到訪可賞油桐花雪,十一月還有著名的杭菊花海。

茶葉為九湖台地的重要經濟作物,採收時節一到,小貨車就會從山下載運一車又一車的採茶女上山打工。

經過茶園後務必留意這個位於叉路口的涼亭,涼亭左側由路障旁轉入方為自行車道,若右轉則是往茶園區。

寧靜的車道,小藍連半台同伴都沒遇到。

過了茶園區就是陡上陡下的路段,不過距離都不長。

前方便是銅鑼自行車道的地標:景觀橋。 由左線前往景觀橋或右線下切至景觀橋下方均可,兩條皆會殊途同歸。

既來之當然要上景觀橋來看看


幾何線條的建築體。

把小藍停好之後,爬上二樓平台看看。

遠方可見台電通霄發電廠與國道三號。

兩條路徑又再次接回。

過了景觀橋沒多久,便會經過"古意吊橋"。東北季風吹的喬體東搖西晃,明知並不危險腳底卻不斷發軟


茶園小徑。

農具間可供農人置放採收器具或中午小憩。

沿途的觀景亭大小不一,為數卻不少。

銅鑼自行車道沿途最不缺的大概就是休息點,騎沒幾步路不是觀景台就是路旁的休息座椅


叉路口直行勿左轉。

十二月的芒花在藍天下輕舞飛揚。

銅鑼鄉自傲地認為此車道為全台最美,實際騎乘其中,確有此感。

不僅路面有水準,沿途綠意盎然心情也為之大好。

這樣的景色只有親身騎上一遍才能體會


出了自行車道,行程也將近結束。

往九湖的路旁點綴著收割完新播種的波斯菊田。


T字路口右轉苗34-1鄉道。

循指標往九華山。

九湖國小

雖然來時已過杭菊季節,放眼望去取而代之是為數不小的波斯菊,僅有少數幾片杭菊田點綴其中。

杭菊花海盛開時節照片。

旅程來到終點,左轉就是往來時從台十三線轉入的新橋,直走便是往九華山。

往新橋回到來時起點。

右轉往三義交流道,左轉則往苗栗市區。

從台十三線轉往九華山的新橋出發,一路爬上九華山大興善寺看救世尼師的法像莊嚴,歇腳於挑鹽古道入口體驗昔日交通不便時的跋涉辛勞,接著穿梭在九湖台地的茶園風光,下山之後還有杭菊為伴,銅鑼鄉公所稱其為全台最高自行車道,這點小弟無法確定,但論及美景,卻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優質單車道,繞圈全長12公里左右,花費時間隨著遊興可長可短,除了桐花五月雪或是十一月杭菊花海,不管何時前來,都有茶園、美景為伴,等待您來探索

------------------------------------------------------------------------------------------------------
無責任鑑定指數:
爬坡痛苦指數 ★★(從出發點到大興善寺必須經過兩段陡坡,分別為0.9公里10.6%與1.2公里6.6%,奮力完成這兩段坡之後就是平路與下坡)
曝曬指數 ★★(稜線上較少遮蔭,不過沿途休憩點甚多,若嫌曬不妨於早上九點前或下午三點後騎乘)
補給方便指數 ★★(過了大興善寺後直到下滑九湖村皆無店家,若遇在山上久待,請備妥足量飲水)
路面平整度:★★★★(大興善寺停車場過後有一小段水泥路面較差,其餘路況道路平整,登山車、公路車皆宜)
無效的路徑
全程高度曲線圖

坡度分析圖

坡度比例圖

GPX軌跡檔下載
Google Earth軌跡檔下載(含照片): 200812/mobile01-95e905d7dbada1364297a8a1e9cd64e4.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