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何謂''生活''? 何謂''態度''?
--------------------------------------------------------------------------------
我個人認為:
''生活''二字從字面上的解釋,就是讓生命延續下去的一種人類行為現象。
簡單的說,就是物質生活跟精神生活的總稱。
''態度''二字簡單的說,是一種人類的心理現象,透過內心的體認之後,所產生的外在行為。
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要物質生活多一點的,或者想要精神生活多一點。
常理認為,經濟富有的人,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求之後,才會去追求精神上的生活。
然事實並不全如此。
其實經濟不富有的人,省吃儉用,知足常樂,也可以滿足精神上的生活。
------------------------------------------------------------------------------
貳、何謂''旅遊''呢?
------------------------------------------------------------------------------
我個人認為:
''旅遊''係一種從事旅行遊覽的活動。通常與居住社會有複雜的接觸行為,如交通、住宿、購物、歷史、政治、經濟、宗教、法律等等都有關連。
人類透過旅行,增長見聞,吸收地方人文、風情、歷史、宗教等等訊息,來滿足自己精神生活的提昇。透過經濟貿易活動,品嘗到各地的美食、服裝、裝飾品、禮品等等,滿足了物質生活。
總的來說,也就是可以透過旅遊活動,從物質生活滿足,也提升到精神層面的滿足。
-------------------------------------------------------------------------------
參、何謂''機車旅遊''?
-------------------------------------------------------------------------------
從事旅遊活動方式有很多種,如徒步旅行、自行車旅行、騎馬旅行、機車旅行、汽車旅行、火車旅行、飛機旅行、熱氣球旅行、輪船旅行等等方式。其不同之處,在於交通工具相異而已。
這邊討論的是''機車旅遊''。
機車旅遊,顧名思義就是騎著機車從事旅行遊覽的活動,透過一連串社會行為,獲得精神滿足的一種行為現象。
在台灣蕞爾小島,人口稠密,道路網四佈,騎機車旅遊是最方便的一種方式。
根據交通部統計,台灣機車總數約在1500萬輛,幾乎每個家庭至少有1-2台機車代步。因此可說,機車也是眾多交通工具裡面,最方便取得的旅行交通工具。
人類有了交通工具代步之後,可以走更遠,參觀更多的地方,享受更多的精神生活。
-------------------------------------------------------------------------------
肆、態度決定一切?
-------------------------------------------------------------------------------
是的,至少我覺得''態度''可以決定您想得到怎樣的機車旅遊方向。
理由...
有人失戀而環島。
有人失業而環島。
有人懷念而環島。
有人紀念而環島。
有人因為生活太無聊而環島。
有人因為想挑戰自己而環島。
方式....
有人選擇24耐環島一圈。
有人選擇一週、兩週RV環島一圈。
有人選擇定點旅遊,如挑戰武嶺賞雪、挑戰力行產業道路。
有人選擇風景區旅遊,如奧萬大風景區、明池風景區、墾丁風景區等。
有人選擇美食之旅,如六合夜市、逢甲夜市、士林夜市等等。
有人選擇夜騎環島、有人選擇離島旅行、有人選擇溫泉旅行......林林總總。
這就是態度決定您的旅遊方向,也決定了一切。
但.....
您知道嗎?
也有人從機車旅行生活中,
看到受政治迫害的人民困境,堅定了推翻政權念頭,而產生了革命理念的態度!
(迷之音:啥?他是誰?!)

他叫做''Che Guevara''。
英文名字陌生嗎?我翻譯給您知道,
中文叫做''切.格拉瓦''。
(迷之音:啥東東?我又不認識他!)

我貼一張相片,您就曉得了。

*照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非營利,純屬車友分享,不妥之處請告知下架。
--------------------------------------------------------------------------------
伍、切.格拉瓦的機車旅遊態度?
--------------------------------------------------------------------------------
(以下資料參考維基百科,非杜撰。點我)
(一)生平簡介:(維基百科有詳細資料,僅簡單整理不贅述。)
阿根廷人,生於1928年6月14日,死於1967年10月9日,享年39歲。
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從小到大有哮喘病。
1948年,就讀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系,畢業於1953年3月。
1953年6月1日,正式成為醫生。
1955年加入卡斯楚軍事組織。
1956年12月2日從醫生角色轉換成戰士。
1959年1月2日,革命成功占領古巴首都哈瓦那。
1964年12月,格瓦拉代表古巴出席聯合國第19次大會。
1965年4月23日,與官僚制度理念不合,離開古巴,出走剛果。
1966年至1967年間在玻利維亞從事游擊革命。
1967年10月在玻利維亞La Higuera被俘。
1967年10月9日,被一名士官處決,身中9槍。死亡前曾向那中士說過:「我知道你要在這裡殺我。開槍吧!懦夫,你只不過是殺了一個人」。
1997年10月17日屍體輾轉運回古巴重新榮葬。
(二)機車旅遊生活及態度:
求學時,他時常利用假期在拉丁美洲周遊。
1950年1、2月暑假時,他遊歷了阿根廷北部的12个省,走過了约4000多公里的路程。
1951年,他在自己的好友藥劑師Alberto Granado的建議下,决定休學1年環遊整個南美洲。
兩人的交通工具是一輛1939年產的Norton機車。

類似車款參考:
*照片及影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非營利,純屬車友分享,不妥之處請告知下架。
1951年12月29日出發。
行經路線為:
沿着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南美洲,經阿根廷、智利、秘鲁、哥輪比亞,到達委内瑞拉。

*照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非營利,純屬車友分享,不妥之處請告知下架。
路途中機車故障缺零件,於是兩人在秘鲁的一个麻瘋病人村莊,作了幾個月的義工。
在這次旅行中,切·格瓦拉開始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貧窮與苦難。
他的國際主義思想也在這次旅行中漸漸定型。
他開始認為拉丁美州各個獨立的國家,其實是一個擁有共同的文化和經濟利益的整體,倘若要革命则需要國際合作。
離家8個月後,1952年9月,切·格瓦拉乘飛機回到了阿根廷。
此時的一篇日記中他寫到:
''寫下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死去。我,已經不再是我。”
切·格瓦拉在這次旅行中,所寫的日記後來出版。
2004年這故事拍攝了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照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非營利,純屬車友分享,不妥之處請告知下架。
兩位好友出遊南美洲一趟,親眼目睹了國際社會平民生活實況,走出自己的象牙塔之後,所發現的,並不是美好的事物。他想要去改變,讓更多人民掙脫貧窮困苦,進而轉變態度產生了革命的理念。這轉變可不小啊~~
我寫這篇文章介紹這位人物,並不是要鼓吹革命,而是藉由他的機車旅遊生活,為何轉變成革命的態度去討論。
當醫生的人一次只能拯救一個人,如果可以醫治一個國家,不就是可以拯救更多需要被拯救的人嗎?
國父孫中山先生,是醫生出身,切·格瓦拉也是醫生出身,不同的國家領袖人物,卻有著相同的濟世懸壺慈悲心,救人也救國啊!
我們雖然是平凡小輩,談不上救國宏願,
但是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
至少是自己願意且容易許多。

--------------------------------------------------------------------------------
陸、結論:
--------------------------------------------------------------------------------
我常在討論區跟車友回覆,機車旅遊需要''熱血''。
有熱血才會有熱情喜愛機車旅遊,
有熱血才會忍受長途跋涉的身體痛苦,
有熱血才能夠享受苦盡甘來的幸福。
而支撐''熱血''的,只有堅持跟忍耐。
不管是登玉山、跑24耐、七天六夜環島、夜跑、武嶺賞雪等等壯舉,
都令我們網友嘖嘖稱奇!稱為神人!
原因也是無他,熱血而已。
如果熱血是一種認真的生活態度,
那麼我也可以大膽說:騎機車旅遊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深夜寫這些文章,很多詞句都是一氣呵成,
難免有些不通順,或是詞不達意的地方,
文筆不好,尚請見諒!
也希望眾車友看到我這篇文章時,
心裡也產生一種對機車旅遊的熱血,
那麼這種拋磚引玉的熱血效果,去影響更多人,
讓大家勇於面對自己的真實生活壓力,
在自己空暇時,能出去散散心,或者讓自己熱血旅遊一下都好,
適時釋放自己的壓力,讓自由心靈奔放,
每一個人都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對生命產生更積極態度,
那麼這種回饋,遠比給小弟一個人加分的效果,
會讓我開心更廣更久喔!
謝謝大家這麼''熱血''


最後套一句
切·格瓦拉名言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
互勉
A夢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