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天未亮連忙出門
因為今天和兩位重量級神秘人物相約爬獨立山步道
所以一路急趕不敢眈擱深怕遲到了就很失禮了
不過今天的日出還是要記錄一下
同一地點不同時間不同的天氣都呈現不同的風采就看你是否曾留意!

看了看時間還未到(相約8:00樟腦寮車站)
所以就先到竹崎車站蹓一蹓囉!

古樸的竹崎車站完全用檜木建築,具有濃濃的日本建築風味,是整條阿里 山森林鐵路中最難得的建築。日本據台後積極開發台灣,而阿里山及橫綿周圍高山上儲量甚豐的稀世美材 - 台灣檜木林,在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八九九年),終於被一名日本技工小池發現,繼而開始調查、開發以及爾後的長久永續的經營。並於明治三十九年七月,由大阪的合名會社藤田組展開鐵道工事及森林調查….等的開發準備。

在藤田組開發的時期,很順利的完成嘉義到竹崎平地段的鐵路建築,竹崎 站的海拔為一百二十七公尺,可以說是阿里山森林鐵路平地段的最後一站,因為火車從竹崎站開出後,就要開始賣力的爬山了。在以前蒸汽火車牽引的時代,竹崎站是火車頭「換班」的一個重要站,原本在前面牽引的方式,到了竹崎更換火車頭後,便改在後面推。這樣行駛的原因是,為了避免火車登山時,前面車廂的連結器無法承受後面整列車的重力而斷裂所特別要求的。

竹崎站的木造站房,全用檜木搭建,是現在不可多得的建築,因為一直在 使用,而且有人管理,因此保存的很好,可以說是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縣所有木造驛站中狀況最佳者。

竹崎站的站場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各站中算是規模相當大的,停在側線上養 路用的砂石列車更是隨時可見 ; 此外,竹崎站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用來調轉車頭的三角線,當火車沿著三角形線跑過一遍後,車頭的方向立刻調轉一百八十度,但在火車頭柴油化後已很少在使用,有時還被當作側線,做為砂石列車的停留線。

本站亦是阿里山林鐵的登山起點,地位重要,因此站內共設七股線以供列車及蒸汽機車長時間停靠之用。1960年代柴油化之前,上山的列車至此需停靠一段時間,將火車頭位置更換,由前拉改為後推,並將原本用於平地的18噸級車頭改成28噸級車頭,以確保上山的安全。

竹崎站的歷史
1912年10月1日設立「竹頭崎驛」。
1920年改為「竹崎站」。
1952年站房改建,成為今日的模樣。

超喜歡這個時刻整個車站空無一人只有我可以忘情獨自沉溺其中自在拍照紀錄
正陶醉其中突然間闖入兩人(原來是久違了的兩位神秘嘉賓)
真是喜相逢啊!感謝其中一位在地大大還特別帶來了有名的明雄肉包跟黑豆漿
溫暖了我的心跟胃今天的體力加分100

東端有設一三角線,是早期機車頭調頭之用。1912年通車初期,與二萬平車站分別為登山線的起點與終點,故有三角線的設置,在1920年登山線確定以車頭固定在列車尾端後推上山之後,地位不如昔日重要,但本身鄰近南靖糖廠蔗田,故在每年製糖期間,南靖糖廠的採蔗列車皆會至此採收甘蔗,三角線成為採蔗列車的停放側線。

個人很喜歡車站旁的木造宿舍
有了點年紀總是喜歡一些懷舊思情!!

離開竹崎車站一路順路爬升來到路的終點"樟腦寮"
看到路旁整列的汽車停放想必今天獨立山步道一定是熱鬧非凡啊!
這也就是我一向喜歡星期一非假日出遊的原因"清心自在"

記得上回到樟腦寮時正逢下雨天當時被雨淋得悉哩嘩啦!
而今天卻是太陽露臉的好天氣似乎是彌補上回對我的虧欠!

整理好裝備後就開始今天的行程了"漫步樟腦寮站至獨立山車站"

大清早的空氣清新讓人就跟鐵道旁的樹木一樣奮力一吸精神百倍頭好壯壯呢!

樟腦寮車站是鋼筋混泥土建築物,距嘉義站23.3公里海拔543公尺,此地當時出產樟腦樹及樟腦油而得名。目前站旁還有兩列百年樟樹蒼翠蓊鬱,並招來無數鳥類棲息,此站視野展望良好,在站前附近由左至右可見獨立山(840公尺),塘湖山(889公尺),金獅山(960公尺),大坑山(1025公尺)。

位於樟腦寮車站旁也是前往獨立山步道的起點!獨立山國家步道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為林務局規劃由紅楠坑到獨立山山頂的環狀步道,步道全長約5000公尺,自樟腦寮車站起爬升高約260公尺,步道全線以階梯為主,有些路段雖然坡度較高,但仍屬大眾化路線,遊客可從紅楠坑或樟腦寮車站進入登山口,大約一個半小時便可登上山頂,獨立山擁有360度的視野,放眼望去山巒疊翠,適合觀賞日出,由於北回歸線通過嘉義縣,因此該區屬於亞熱帶區,海拔840公尺的獨立山有著終年涼爽的氣候,一年四季都適合造訪。

樟腦寮車站位於海拔543公尺距離獨立山車站4.1公里
沒錯今天特地來此就是要漫步鐵道至獨立山車站
沿途除了可以歷經阿里山鐵路沿途隧道最密集路段還可以欣賞有名的3迴旋跟8字環

本車站的特色為一折返式車站,車站軌道呈X形的折返線,上山火車若是進站待避,必須轉入另一地勢水平的側線,再倒車進入右側股道;下山的火車則可以直接扳轉道岔進站,或直接通過開走,在阿里山鐵道的屏遮那站亦為折返式車站。本站也是爬獨立山的登山口,每逢假日遊人如織,攤販林立,停車場不夠停放,都延伸到道路旁,又可在站內清楚地看到火車「螺旋狀」方式爬上獨立山,且重覆出現三次,饒富趣味。

在莫拉克風災中遭遇重創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將闢建隧道改道,繞過多林、屏遮那二處嚴重崩塌處。林務局嘉義林管處指出,改線工程已著手設計,預計後年底恢復通車,屆時也將由台鐵接手營運。
因此最近皆有列車試行但今天是週末我想該不會遇到火車吧!

23K這個地點,從獨立山第一圈觀景台,看得很清楚,
那是火車即將離開樟腦寮,鐵道旁邊還有獨立山國家步道。
2008年10月13日,嘉義起點23K處,樟腦寮往獨立山方向的崩塌,
這一中斷,原本以為很快就處理好,沒想到就等了將近三年的歲月,

23K先前崩塌處邊坡修護狀況
看著此處距離底下溪谷還有一大段距離不禁讓人對於那些不眠不休的辛苦工程人員
致上最崇高的感謝!

嶄新的鐵道似乎高興的對遊客們訴說新生的可貴

走在這段修護好的路段心中真的是很興奮很感動

哇!開始即將進入黑暗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了!

第2號隧道76公尺海拔557公尺

真是的手電筒都還來不及打開就過了隧道"沒勁"
不過鐵路旁步道上的獨立山吊橋還不錯看

青山綠水鐵道吊橋(徜徉其中真是一種幸福啊!)

看看旁邊的流水
若是下過大雨之後那肯定是有如千軍萬馬萬馬奔騰的壯觀

又來啦!不過是隧道罷啦!小意思

第3號隧道671公尺海拔577公尺
不會吧!那麼長

回頭望一下來時路

真的要走嗎?我很膽小我很怕會不會遇到什麼不速之客呢?

哇!哈哈!重見天日才知道光明的可貴(在裡頭簡直越走越毛還好今天有兩位護法陪同
否則打死我也不要一個人走)

才死裡逃生重見光明沒一會
怎麼又來了個隧道呢?

看一看裡頭有沒有什麼!

第4號隧道長度190公尺海拔601公尺(成功達陣)

走出隧道放眼望去一片翠綠加上燦爛的陽光(你會覺得活著真好)

啥!居然有機車上來到這裡!早知道機車騎上來就好幹嗎要折磨自己啊!

原來路是在這裏啊!附近果農的產業道路

各位在享受甜美的水果時可知道那可是果農們辛辛苦苦的汗水啊!
所以以前人說甲水果拜樹頭飲水要思源頭!!

旅遊對我個人來說"不想只是經過"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黃花綠葉在眼前有如一幅畫那麼耀眼動人

阿里山森林鐵道沿途美景如畫(真的如果不來此一窺究竟真的是白來世上一遭了)

大自然的合諧在此取得平衡!真美!

攀在樹上面是什?"火龍果"

不會吧!整株火龍果像個嬰兒般吸附在樹上(真行這樣子也可以長)

喔!第5號隧道267公尺海拔631公尺

走出隧道口旁邊崁著石板頁岩的邊坡感覺很有特色很漂亮

來到跟獨立山步道的交接處

陽光灑在獨立山的步道上

步道行程介紹

此處是第一迴旋處往下可以展望樟腦寮車站以及23K處

視野真是不錯登高望遠!

第一迴旋月台

第一迴旋的觀景台可欣賞樟腦寮附近風光,往上爬至迴旋觀景台,則可遙望樟腦寮車站、竹崎溪沿岸村落和嘉義市全景。

所謂回旋處就是阿里山火車繞著獨立山轉三圈再以8字方式離開獨立山,
所以從樟腦寮方向可以看見小火車迴旋三次處而稱之。

期待早日通車讓更多人能來此欣賞美景

離開第一迴旋處繼續上路迎面而來的又是隧道

第6號隧道360公尺海拔668公尺

其實漫步鐵道中有種悠閒自在的浪漫感覺喔!

第7號隧道58公尺海拔685公尺(好短啊!)

一眼就可以望到出口

天氣晴朗真是郊遊踏青的好天氣

阿里山森林鐵路最近有在試車所以鐵軌兩旁的一些突出樹支都有整修(安全第一)

第8號隧道125公尺海拔706公尺(究竟還要再走幾個隧道啊!)

哈哈!第二迴旋處

又與獨立山步道交會囉!

介紹說明

步道這段路很陡不好走

由第二迴旋處遠眺樟腦寮車站

獨立山步道就沿著對面山上一路爬升
剛剛還聽到有人對喊唱山歌餘音繚繞三日不絕呢!

而我們還是選擇鐵路行走雖然走的更遠但總會到達終點的吧!

旁邊的石頭階梯自然延伸山上的農民真是辛苦

樹石盟?盤根錯結糾纏不清好似男女感情一般寫照
大自然的奧妙真是妙哉!妙哉!

第9號隧道177公尺海拔742公尺(我都不知道已經走過幾個隧道了走到都麻痺了)

過了隧道眼前一亮"那是車站嗎?"

咦!隧道旁居然有條產業道路(下次直接騎車上來就好了)

獨立山車站距嘉義約27.4公里,海拔743公尺,在獨立山(海拔840公尺)山腰,兩端均為隧道,一邊是九號山洞,一邊是十號山洞,車站房為磚造,站內右邊線路旁有「水鶴」一座,供蒸氣火車添水用(樟腦車站也有此設備)。

阿里山森林鐵路沿途最奇特的地方,除「Z」字形登山(阿里山火車碰壁)之外,就屬獨立山「螺旋形登山鐵道」了,火車離開樟腦站向獨立山推進,以不同高度出現四次,最後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繼續往梨園寮方向前進。

獨立山螺旋狀路線是出自於誰之手?有一說可能源自策劃阿里山林業開發的琴山河合博士;又有一說:日本工程師正為鋪設完樟腦寮車站後,因遭前方獨立山阻擋無法循正常坡度爬昇而苦惱不已,有一天吃午飯時,台灣工人正在看一隻蝸牛的形狀激發靈感,於是持之向日本工程師建議,仿蝸牛殼形狀採螺旋式舖設鐵道向上,工程師頓悟,採納之,也因此才能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螺旋狀登山鐵道,信不信留你去推想了。

火車一出十二號隧道,在嘉義點28.7公里處恰是海拔800公尺,設有熱帶林、暖帶林分隔標誌,往下是熱帶林,主要樹種有龍眼、相思樹、檳榔、柑桔等闊葉樹種,往上海拔800公尺至1800公尺是暖帶林,主要樹種有孟宗竹、高山茶園、愛玉子、柳杉、福杉、楠木、烏心石等樹種,火車行經此地,窗外風景更加綺麗,竹林迎風搖曳,陣陣涼意拂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回首來時路

獨立山車站

車站旁有步道可以登上獨立山三角點

獨立山車站環境清幽遇星期假日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往獨立山之步道

在阿里山公路尚未開築通車前,嘉義縣竹鄉是出入阿里山的重要門戶,要上阿里山,必須搭乘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小火車,因而造就竹崎鄉特有的「森林火車文化」。
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開發阿里巨大長幹美材林木,闢築阿里山森林鐵路,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十二月,嘉義至二萬坪間鐵路本線的建築工事完成,翌年便進入了營業期。

竹崎鄉境由於是阿里山森林鐵路頭半段路線通過的區域,境內設有竹崎、木屐寮、樟腦寮、獨立山、梨園寮等車站。

離開獨立山車站繼續通往第10號隧道126公尺海拔743公尺

走出隧道來到了第三迴旋處

第三迴旋處展望月台

此處視野景觀超棒

若逢晴朗天氣除了可以眺望樟腦寮車站外更可以望至嘉義市區
只可惜來到此處天氣開始變陰天了

第三迴旋處全景圖

往下可眺望火車來時鐵軌

第11號隧道70公尺海拔752公尺

第12號隧道167公尺海拔762公尺

陰天的鐵道還蠻涼爽的

獨立山登山步道

野花綠葉鐵道!

既然來到這裡當然要上獨立山三角點參拜一番

步道兩旁的變葉木似乎告訴人們秋天來臨是登山健行的好時節呢?

上山的步道不算長10分鐘就可到山頂了

獨立山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緞繻村,海拔高度840公尺,阿里山森林鐵道於此螺旋上山,因而聞名。小火車行駛至獨立山時,因山勢陡峭,迫使火車必需盤繞獨立山三圈,時而前進,時而後退,甚至出現火車撞壁的奇觀。火車攀爬上山的途中,山下的樟腦寮車站與村落會依迴旋方位的改變,忽左忽右出現三次,到達山頂後,又因空間太小,再繞8字形離開獨立山。這是阿里山小火車因應特殊地勢而發展出來的智慧結晶,是相當值得體驗的鐵道路段

海拔840公尺(可是名列小百岳的喔!)

三角衛星點

好!下山

獨立山百年老樹"二葉松"

台灣二葉松(學名:Pinus taiwanensis)屬於松科松屬的大喬木,別稱有二葉松、松柏、黃山松、臺灣柏、台灣赤松及新高赤松等;另有英文名Taiwan red pine是台灣重要造林樹種。

台灣二葉松為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且可達30公尺,樹皮為灰褐色,縱向深溝裂且呈不規則片狀剝落,枝條呈水平生長,葉深綠色,型態為兩針一束,長8~11公分,稍硬質,橫斷面為半圓形,內具二維管束。
毬果卵形或長橢圓狀,長5~8公分,外部果鱗呈長橢圓狀矩形,鱗背肥厚且略呈菱狀四方形或五角形,鱗臍中央有一鈍尖。種子連翅長約1.5~2公分。
二葉松新鮮邊材呈淡黃白色,木質線極細小、不明顯,邊心材區分明顯,心材顏色較深呈黃紅褐色,年輪窄而明顯,具橫向樹脂溝,有樹脂香

蕨類植物與樹共生

獨立山有名的愛玉阿嬤

鐵路綠蔭隧道?

獨立山車站附近民居

歷史悠久的老房子了

山上農家運用斜坡種植搬運皆靠階梯
真是辛苦

轉彎處

火車一出十二號隧道,在嘉義點28.7公里處恰是海拔800公尺,設有熱帶林、暖帶林分隔標誌,往下是熱帶林,主要樹種有龍眼、相思樹、檳榔、柑桔等闊葉樹種,往上海拔800公尺至1800公尺是暖帶林,主要樹種有孟宗竹、高山茶園、愛玉子、柳杉、福杉、楠木、烏心石等樹種,行經此地,窗外風景更加綺麗,竹林迎風搖曳,陣陣涼意拂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這裡的環境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再回到愛玉阿嬤這裡來碗愛玉冰(爬山健行至此來碗野生愛玉冰簡直是人間最大享受)

享用完了愛玉冰之後大伙買了點新鮮蔬菜
接著就是到獨立山附近的奉天岩午餐啦!
不過還得先苦後甘爬吧!

沿途也有小吃店可以用餐泡茶喝咖啡蠻不錯的

步道沿途皆有善言善語頗具特色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但見此善知識的諄諄教誨還真不錯

十大功勞茶
,「阿里山十大功勞」是屬於小蘗科植物,學名為Mahnia oiwakensis ,據說它在中藥上有十大功效,包括根、莖、葉都可以入藥,具有10種療效,因此稱為「十大功勞」,台灣有阿里山十大功勞、玉山十大功勞等4種十大功勞樹品種。
「阿里山十大功勞」因木質呈黃色,因此又名「黃柏」,其藥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功能,主治腸胃炎、痢疾、肺炎等,它的特色是羽狀複葉,小葉革質、剛硬、具刺狀齒芽,花黃色,總狀花序,簇生,醬果成熟為暗紫色,全株都有觀賞及藥用價值。
「阿里山十大功勞」又叫做功勞葉、黃心樹、鐵八卦,生長環境為海拔2千至3千公尺的山區,常見於透光佳的向陽地,是台灣特有種植物,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有刺狀牙,每年10月開花,4、5月漿果成熟,是鳥類喜愛的食物之一。
阿里山十大功勞的根具有消炎、清濕熱、解毒、治痢疾、腹痛等功能,葉為清涼性的滋養強壯藥,具有健脾胃、退虛勞,主治四肢酸痛、久年傷及腸炎等;莖則有健胃、解熱、治水腫、腎臟炎、膀胱炎、消化不良、菌痢及黃疸等功效,可泡藥酒或煎水服用。

奉天岩附近小吃店林立
確實是登山健行的好所在

人來車往好不熱鬧

沿途可見販賣野菜、水果等特產

附近山上純樸人家

個性若有倰角視野就有死角
說的真好修身養性的重要

奉天岩到了?

垂蕉
別名:金鳥赫蕉、垂花赫蕉、火紅赫蕉、倒垂赫蕉、五彩赫蕉
科別:芭蕉科
原產地:巴西
簡介:
植株屬於中型種,株高約1.5~2.5公尺,莖短,葉鞘包旋生長形成假莖,葉橢圓形,正反兩面皆密佈毛茸。花頂出,苞片6~10枚,疏生,暗緋紅色,花苞像蟹爪般連續垂下,中間是紅色,末端為金黃色,色澤濃豔醒目。春至夏季開花為多,約3至7月左右。

僅供參觀喔!

寺廟之處就連樹木都有靈性(像不像抱著招牌的門童呢?)

剛剛路上購買的新鮮蔬菜(感謝神秘客大廚展現國宴級廚藝特此至上十二萬分感謝!)

奉天岩廟前廣場人山人海都是登山客在此休息用餐

奉天宮也有熟煮用具和餐盤等,登山客可在沿途購買自己想吃的特產,到奉天宮享受美味。

奉天宮後搭有涼棚,還免費提供茶、瓦斯等,不少登山客自備茶葉上山,就可以享受在山上迎著清風、欣賞青山的泡茶樂趣,如果肚子餓了想吃點東西,

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天氣晴朗時,視野瞭闊

自助式餐具

奉天岩周邊步道

奉天岩一景

奉天岩後山

奉天岩古道可通大巃頂約1.6公里

豐富的中餐自然有機環保

國宴級般的享受人間美味

奉天岩地址: 嘉義縣竹崎鄉緞繻村4鄰紅南坑20號 主供奉 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 ;釋迦牟尼佛;
寺院別名 紅南坑廟
創建時間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1894)

早晨登獨立山步道中午於奉天岩午膳喝茶泡咖啡閒聊是很多人休假日的安排
而我們也是在此休息了快三個鐘頭都不知道時間飛逝如梭
正所謂山中無甲子歲月不知年啊!
當然也該準備下山了

下山的路真是陡峭啊!

還好剛剛上來是走樓梯

據了解下山很快聽說半個小時就可到了

迴旋森林鐵道景觀(看不到樹木擋住了耶)

喔!看到鐵軌了

遠眺樟腦寮車站

一笑百慮忘知足菜根香
人啊!慾念少一點自然心情就平和

咬人貓
咬人貓(學名:Urtica thunbergiana)別稱蕁麻、咬人蕁麻或刺草等,屬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約70-120cm。咬人貓原產於於中國及日本,常群生於陰濕的山地中。咬人貓為蛺蝶科大紅蛺蝶幼蟲的食草及寄主之一。咬人貓莖葉均具有尖銳刺毛,人若觸及疼痛難忍,故而得名

山壁的流水潺潺

青山伴綠水偷得浮生清閒人生樂事啊!

峰迴又路轉

山谷裡的亂石堆

獨立山吊橋

獨立山吊橋

層層流水

吊橋展望

很美的山谷充滿野趣

步道上的大石(鐵達尼石?)

如此風景如畫的步道

看到23K處了

人工栽植的山蘇

山蘇性喜潮濕,耐陰性強,長久以來一直被當觀賞植物或花材栽培 ,直到十幾年前由原住民開發成蔬菜後,被視為清潔蔬菜之一,所以頗受歡營,市場價格也維持不錯,引來原住民紛紛的種植。
為加強山蘇的共同運銷,屏東縣部份地區農會目前至少已經組成5個山蘇產銷班。目前山蘇栽培的幼苗來源,大多由農民在山上樹林間直接採摘幼苗,然而種植面積日廣,幼苗已經不易取得。所幸近年來有人投入山蘇幼苗研究行列;屏東縣佳冬鄉農民楊寬喻先生即是成功的例子。楊先生指出,山蘇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度,所以南部適宜栽培。他說孢子發芽後半年移入穴盤,再經6個月移植苗床,此時約高1尺。屏東縣山蘇栽培通常就種在山林間,利月林木樹蔭自然的遮光。楊先生說如果樹葉太少,光線太亮,還是需要用遮光網擋掉部份光線,而遮光網以70~80%遮光率較佳。
山蘇定植後約半年,等內緣長出幼嫩捲曲部份即可割下食用。採收時以尾端嫩葉2~3吋最佳,夏季產量較高,每分地每次可採10~12公斤,而每月可以收成30~36公斤。

居然還有這樣的建築

我阿嬤時代的房子囉!

樟腦寮很寧靜的小村落

整齊的柴堆升火用的

小山村除了假日的登山客來訪外平日倒是人煙稀少

傳統的三合院

樟腦寮車站到了

車站旁的整排老樟樹

樟腦寮一景

老樟樹綠色隧道

車站附近人家

水鶴(蒸氣火車頭加水用)

樟腦寮車站

賣水果的攤販

又回到這裡了

下午了不再像早上般的人來人往

賣水果的阿嬤

人來人往當遊客離開後留下的依舊是落寞

大樟樹

樟樹的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幹有縱裂溝紋。單葉互生,卵形,全緣,葉背灰白色,三出脈,揉之有香氣;圓錐花序腋生,花黃綠色;漿果成熟黑色,徑約1公分。
本屬植物約350種,分布於東亞至澳洲、南太平洋。台灣原產14種,分布於中低海拔闊葉林。
樟樹是常見的行道樹及百年老樹樹種之一。 樟科植物是台灣中低海拔主要樹種之一。樟樹可提煉樟腦(現在大多是用化學合成品),是台灣清朝至民初重要的出口貨品,又因木質芳香,耐水防蟲,常用來雕刻或製傢俱,也因此台灣原生的樟樹幾乎被砍伐殆盡,後來才有部分造林復育及行道樹大量種植。將樟樹(在台灣常分為本樟、芳樟、油樟、陰陽樟等四品種)樹幹削成薄片,在腦寮中蒸餾出樟腦及樟腦油,初製品再經分餾等程序可製其他產品,主要是供賽璐珞等工業使用。食品調味上常用的肉桂,亦是與樟樹同科同屬之植物。

再會了樟腦寮車站

再會啦!老樟樹

該走的還是要離開

下山除經轉入"木屐寮"看到鐵軌橋樑

爬上橋樑往左?往右?二擇一吧!

19.2K

今天走鐵軌有點走上癮了

有那麼遠嗎?

怎麼還沒到?

木屐寮車站你到底在哪裡啊!放棄下次再來
回到家後查了一下是在18.9K真是無言走錯方向

牛稠溪橋

阿里山森林鐵路登山的玄關

秋天的鐵橋與官芒

鐵橋旁的門戶大樹

竹崎親水公園
大江東流........

千憘吊橋

千憘橋

蒸氣火車頭

32號火車頭

古董火車頭囉!

竹崎公園

親水公園右岸

親水公園左岸

鹿麻產車站

很有特色的木造車站

海拔82公尺

木製階梯月台

很漂亮的環境

綠油油的草皮

原站長宿舍

日式花園

環境真的很棒

綠蔭草皮木屋絕配

靜謐的鹿麻產車站

沒話說的漂亮

帶著滿滿的滿足感該是回家的時候了
豈知居然居然輪胎沒氣了
一看差點暈倒胎紋磨到沒了
趕緊趕緊求救
還好在嘉義有個好哥們情義相救
讓小弟我是感動人間溫暖雪中送炭
否則看這下子就剉賽啦!
再次感謝神秘人好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