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趁著天秤颱風即將二度來襲前
還是決定出門了!雖然有點瘋狂
不過這陣子每回到山上幾乎都會遇到午後的大雨
也許是有點習慣了也學習著逆來順受

還記得從台南出發時雖然雲層蠻多的但依舊是晴天
哪知道快到觸口的時候抬頭往阿里山山區望去
居然是~~好嚇人的模樣~~烏雲密佈啊!

台18線阿里山公路旁的冇骨消也長滿累累的紅色果實
這誘人的紅色果實可是許多鳥類的最愛哪!

八掌溪上游的溪谷
清澈的水流可以想見目前山上尚未出現大雨

看著番路地區的山頭已經下起雨了
希望雨還沒那麼快下過來!

山巒上的崩塌處讓人看了驚心動魄
對於大自然的毀滅力量也只能無言以對

山坡上的老厝有如陶淵明裡的世外桃源
心中還真的很嚮往那種田園生活哪!

沿著台18線阿里山公路才過了山羊古道沒多遠(還沒到龍美)
居然開始下起大雨來了!於是趕緊找了一處路邊的土地公廟躲雨先!

趁著躲雨的時候閒著也沒事
何彷乾脆就休息休息看看雨中的山景呢?

風大雨大傾盆般的大雨像是用倒的一樣
又厚又重的雲層一撥撥隨風飄往這裡
看著讓人驚悚的瞬間雨量簡直是嚇人啊!

遭到暴雨捲襲的山谷瞬息萬變
希望雲層趕緊離去吧!別再下啦!再下就淹水啦!

前一刻還依稀看的到對面的民宅
馬上就被厚厚的雲霧所壟罩身手不見五指
套句司馬中原講鬼故事時常說的那句話:恐怖喔~~

好不容易苦苦等了一個小時的傾盆大雨下過
趁著雨停歇後還是繼續出發囉!
原本心中盤算若是雨真下個不停就打道回府!
看來老天爺也於心不忍啊!感恩啊!

一路來到隙頂的時候看到山谷間的雲霧
澎湃洶湧有如海浪!還真是奇觀哪!

大雨過後的雲霧在山谷間流竄
讓山頭看起來有如海上的蓬萊仙島一般
也更加增添了一股清新脫俗之仙氣

流竄的雲層就像與父母失散的小孩一般到處亂奔嚎啕大哭!!
讓人看了也好生同情於心不忍啊!我會不會也想像力太豐富了呢?

路旁盛開的金針花
午後的大雨洗去它身上的灰塵
現在看起來格外的精神格外的鮮艷動人

由於擔心晚一點又會下起雨來加上今天並沒有事先預訂住宿
所以沒敢在石棹停留直接來到奮起湖天主堂投宿(先把住宿的問題搞定吧!)

哈哈!修女說原本擔心颱風再度來襲本來今天是不收客人的
看到我都已經一趟路來到這裡了!怎能夠拒絕不讓我住宿一晚呢?
真是感謝主啊!哈雷路亞!

四季海棠
別名:洋秋海棠、四季海棠、蠟葉秋海棠
科別:秋海棠科
學名:Begonia Semperflorens-cultorum Hort.
原產地:巴西

四季海棠
簡介:多年生草本植物,依植株的高低,可分為矮性種、中性種和高性種;
而依其形態則可分為直立性及匍匐性,直立性品種分枝較少。
目前所栽培的以中性種、匍匐性的較多,株高約15~20公分左右。
葉呈圓卵形或有不規則缺刻,葉色因品種而異,有紅、綠、銅紅、褐綠等色,變化豐富。
葉面具蠟質,光亮而清新。花著生於莖頂或葉腋間,每枝花莖可著花2~10朵,
有雌、雄花之分,雄花的花瓣4枚,雌花較小,具花瓣5枚及倒三角形的子房。
花型則有單、重瓣之分。花期特長,但盛開於夏季,溫暖地區則一年四季開花不斷。
可以播種及扦插法來繁殖。

搞定了住宿的問題後心也安了
放好行囊來去逛逛吧!才走出門外
一轉眼濃霧又將整個奮起湖地區所壟罩了!!
不過今晚在這過夜!只要不下雨一切都好談!

天主堂旁的爵床
就像草叢裡的小精靈一樣
既嬌小又可愛還真討人喜歡

不知名的綠葉
葉子上的紋路還蠻特別的

艷麗的野牡丹
鮮紫色的浪漫吸引人的目光
真美!

這一趟上來奮起湖四處走走看看時
看到有許多自然生長的四季海棠
讓整個奮起湖看起來像個花城一樣

個人很喜歡霧裡的奮起湖
走在其中也覺得飄逸

匍匐筋骨草
根據簡誌,在台灣唇形科筋骨草屬的植物總共有5種。
民間卻不分品類,總稱散血草或白尾蜈蚣(具清熱、解毒、消腫作用)。
筋骨草屬植物均為多年生草本。花序腋生,花萼鐘形。
2唇,上唇極短,2淺裂,下唇3裂,中裂片較長,倒心形,2強雄蕊。
匍匐筋骨草乃在中海拔山區歸化品種,外形與生長在北部海邊的矮筋骨草極為近似。
最大的差異是本種具莖生葉,矮筋骨草僅具基生葉。
本種莖匍匐;基生葉較莖生葉大,倒披針形至匙形,長3-9cm,寬1 -2.5c m ,
粗聚齒緣至波狀緣,兩面疏被毛。花冠淡藍色至淡紅紫色,內面近基部具毛環。

土人參
名稱: 土人參
別名: 假人參、參仔草、參仔葉、土洋參、東洋參、土高麗參。
原產地: 原產熱帶美洲,本為庭園觀賞植物,在1915年前後引入台灣,現以馴化產於全省原野的野生植物。
物種分類: 土人參屬Talinum.
學名: 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1791.
英名: Coral flower.
用途: 因主根粗大形如人參而得名,其嫩莖及根皆可當野菜。
藥用:根作補藥,治肺勞咳血、盜汗、脾虛泄瀉、多尿症。
葉搗汁外擦腫傷、去熱、散腫。全草治糖尿病、尿毒。
食用:嫩莖葉可直接以蒜頭炒食,或炒三絲 (金針菇、木耳及胡蘿蔔) 清淡爽口;
根洗淨後,可燉牛腱、牛腸或豬小排,味道奇佳。
生長形態: 土人參因主根粗大如人參因而得名,為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莖幹: 全株光滑無毛,莖葉柔軟多汁,連花莖可達50公分左右。
葉的形態: 葉互生,具有短柄,倒卵狀披針形,全綠。
花的形態: 花序圓錐狀,腋生或頂生,小花粉紅紫色,花瓣5枚,雄蕊多數,花柱3分叉。
果實: 蒴果圓球狀。
種子: 種子黑色數目多且小,繁殖力強。
花果期: 春夏(有時延至秋季)兩季開花。

低著頭的紫花藿香薊
不知是否抬了一整天的頭累了呢?
人也是一樣昂首終日也得要適時的歇息!對不?

星光小木屋
根據幾米同名暢銷繪本改編,新銳導演林書宇最新創作,監製陳國富耗費一年精細打磨,
熱映中的電影《星空》,片中小木屋在拍完戲之後,還可以被保存下來!
當初劇組踏遍全台尋景,最後導演發現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林相具有令人驚驗的生態美景,
便決定在該區搭建電影中的重要場景—小木屋。但因該地區是行水區,拍攝完必須拆遷。
經過嘉義縣政府、嘉義林區管理處及原子映象公司的共同籌劃,
讓小木屋在奮起湖重現電影場景,提供遊客參觀,
讓觀眾可以親自體驗小美和爺爺的溫馨生活。
打開小木屋大門,看到屋中的陳設與電影拍攝時的擺設幾乎一模一樣。
小木屋裡處處都是《星空》美術組的巧思,除了細心重現幾米繪本裡小木屋的樣貌,
更增添小美和祖父母同住時的生活細節。
勢必掀起一波阿里山觀光風潮,促進嘉義縣政府推廣觀光產業。

片中的小美,是個觀察力敏銳、又愛幻想的小女孩,但父母三不五時的爭吵,
讓她感到異常無力,常藉由幻想來逃脫現實的壓力。
而班上新同學小傑,他安靜、叛逆的特質,深深吸引小美的注意,
慢慢兩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一起對抗壞學生的挑釁,
並共享繽紛漫妙的幻想世界。
小美和小傑兩人為逃離不滿的城市生活,跋山涉水來到小美兒時和爺爺居住的森林小屋中,
終於看見美麗的星空,也更有勇氣地面對這個世界。
小木屋開放時間每週一~週日9:00至16:00

進門前會先注意只有童年時時常出現的藤椅
讓人有一種懷舊的感覺

從門口一眼就看見牆邊的餐桌上還擺著餐具
彷彿時空像是被停止而主人只是臨時外出般
光看小木屋內的擺設整個臨場感全都湧上心頭
不論書桌工作枱及家具讓人目不轉睛
每一處的感覺都讓人覺得很有藝術氣息

小木屋內所有物品的擺設有如重現電影中的情節
室內濃濃的工作室風格桌上擺滿了雕刻工具及成品
讓這些事物看起來像是被注入了生命般耀眼了起來

星空森林小木屋頓時把與奮起湖老街熱鬧起來
再與步道結合在一起
更可以近距離體驗電影情節中溫馨生活
星空森林小木屋,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4點開放參觀。

星光小木屋旁的雙線蛞蝓
雙線蛞蝓體長約有三公分到八公分 ,體色淡黃色或灰褐色,軟體前寛後窄,
有兩對較短的觸角,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縱帶,並有細小的黑色斑點。
普遍生存在潮濕多雨的地區。
「雙線蛞蝓」外表十分濕粘,爬行時又會分泌大量涎液,
看起來有點噁心,有人也稱牠們為「鼻涕蟲」。
其實,這正是「雙線蛞蝓」自我保護的最好方法。

蓮蕉
‧中文名稱: 蓮蕉
‧英文名稱: Canna
‧科 名: 美人蕉科(Cannaceae曇華科)美人蕉屬(Canna)
‧別 名: 美人蕉、曇華、曇花、蓮召花、連召、觀音蕉『南寧』、水蕉、
蓮蕉花、紅蓮蕉『臺灣府誌』、小芭蕉(四川)、虎頭蕉
‧原 產 地: 西印度群島,泛熱帶地區。台灣於 1661 年由華南引入。
‧分 布: 家庭及學校零星栽培,觀賞用。
‧用 途: 1. 觀賞用:適合觀賞庭植美化、籬笆。
2. 食用:有發達的地下塊根,根含豐富的澱粉可供食用。
3.藥用:性味:塊莖:甘、微苦、澀、涼;花:甘、淡、涼。
效用:塊莖(蓮蕉頭):清熱解毒、調莖、利水。
治月經不調,帶下,黃疸,痢疾,瘡瘍腫毒;花:涼血止血。治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蓮蕉
‧特性: 蓮蕉為多年生草本,花色有紅、黃、粉紅、橙紅、乳白及斑點複色,高約一至二公尺左右,
莖圓柱形,節上生葉,葉互生,長橢圓形,總狀花序,頂生各種顏色花,
以花色分為紅花曇華、黃花曇華、白花曇華等三種,
蒴果白綠色,成熟後變為黑褐色,整株可以入藥。
蓮蕉花又稱為「美人蕉」,早就已被當成園藝花材,花可曬乾泡茶,
紅花可美顏色,白花降氣消暑,當盆景、庭院花,觀賞、食用兼藥用,具多重功能。
以醫理來說,因治療癌症以「散」為主,使用蓮蕉治癌,以黃花、白花為佳,紅花曇華不宜入藥。
塊根發達,是綿延下一代的高手,所以婚嫁常用來做為「早生貴子」的象徵。

樹番茄
‧中文名稱: 樹番茄
‧英文名稱: Tree Tomato,Vegetable Mercury
‧科名: 茄科(Solanaceae)樹番茄屬(Cyphomandra)
‧別名: 緬茄、洋酸茄、木本番茄、雞蛋果
‧原產地: 南美州秘魯、智利、厄瓜爾多、玻利維亞境內之安地斯山脈一帶。
‧分佈: 台灣地區需種植於海拔至少 700 公尺以上之高冷地區,
嘉義縣奮起湖為台灣種植最多地區,南投縣清境農場亦有種植。
‧用途: 1.食用:樹番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各種礦物質,
皮薄而多汁,平滑具韌性,較一般蕃茄稍硬,甜中帶酸,並稍具辛辣,
像是混合蕃茄、百香果、奇異果的風味,口感頗為獨特;
一般以果皮黃色品種果實較甜。食用方法和蕃茄相似,生食、熟食均宜,
也可作果汁、果醬、果凍或沙拉,並可入藥;樹番茄外皮苦澀不能吃,必須剖開來吃。
2.鳥類食餌:部分中海拔的山區,樹番茄已馴化呈野生狀態,每逢樹番茄成熟時,
紅色的果實高掛在綠色的樹梢上,相當耀眼,也是鳥類相當喜歡的水果之一。
樹番茄,其形狀及味道,像是百香果與蕃茄的混合。
與普通番茄相比,口感獨特, 鮮食甜似黃桃,香如鳳梨。
熟食酸甜可口,清香味美,並且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C等。

紫茉莉
‧中文名稱:紫茉莉
‧英文名稱: Four- o'clock,Marvel-of-Peru,Beauty-of-the-night
‧科名: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紫茉莉屬(Mirabilis)
‧別名:煮飯花、夜飯花、胭脂花、晚香花、白粉花、晚妝花、草茉莉、洗澡花、
入地老鼠、粉團花、野茉莉、粉豆花、素香、夜嬌嬌
‧原產地: 熱帶美洲;台灣於 1,600 年代引進栽植。
‧分佈:臺灣各低海拔地區普遍栽植,部分荒地更有不少歸化個體。
‧用途:1. 園藝觀賞用:栽培供觀賞。
2. 藥用:性味:甘、淡、涼。效用:塊根:利尿瀉熱,活瘀散血,解毒。
治熱淋,淋濁,帶下,肺癆咳嗽,關節痛,癰瘡腫毒,乳癰,跌打損傷,胃潰瘍,
胃出血,為治肺癰之要藥;葉:清熱解毒,袪熱滲濕,活血。治癰癤,疥癬,
外傷,癰腫瘡毒,跌打損傷;果實:清熱化斑,利濕解毒。
治面生斑痣,膿皰;花:潤肺,涼血。治咯血;胚乳:可去面上斑痣粉刺;鮮品煮水洗澡,治痱子奇效。
‧特性:根和種子有毒。誤食,會有口唇麻木,接著皮膚麻木、疼痛、觸覺遲鈍,
並有頭痛、頭昏、耳鳴、聽力減退等現象。
它開花的時間是在傍晚,那時在鄉間的人家正好是升火煮飯的時刻,所以有個有趣的外號叫「煮飯花」。
從前的女生,在沒有化粧品或指甲油的情形下,就採用它的花瓣汁液來作染指甲的顏料。
將花朵摘下壓榨取汁,可塗抹在嘴唇上,所以又叫做「胭脂花」;
種子中富含胚乳,乾燥後變成白粉狀,可拿來敷臉,因此又有「白粉花」之名。
繁殖方式:播種、掘塊根、種植。

離開星光小木屋後來到奮起湖車站走走
似乎有好一陣子上阿里山都沒在奮起湖停留了
由於來奮起湖的遊客一向非常多
所以不喜歡跟人擠人的我總是經過的多停下來的少

原本今天打算再上去塔塔加的
擔心天氣不穩定所以這趟就住奮起湖過夜
當然明天一早若是沒下雨再來去大凍山囉!

奮起湖車站位於台灣嘉義縣竹崎鄉
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最大的中途車站海拔1403公尺
奮起湖是阿里山森林鐵路本線沿途中最大的一站
並且是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
以往是客貨運列車上下山交會的地點

看來是天秤颱風回馬槍即將到來的緣故
今天上來奮起湖的旅客並沒幾個人
月台上的狗狗似乎也習以為常慵懶默默注視來往的人們!

空烙烙的月台彷彿人去樓空
帶有一點落寞的氣息

目前阿里山森林鐵路從嘉義站可通至奮起湖站
但是目前因為尚在進行人員訓練
所以暫時是還沒辦法從嘉義搭乘火車上來的

粉團蓼(頭花蓼)
學名:Polygonum capitatum(Persicaria capitata)
別名:粉團蓼、團花蓼
英名:Pink Knotweed、Pink Pinheads、Pinkhead Smartweed、Himalayan Smartweed
日名:ヒメツルソバ(姫蔓蕎麥)、ポリゴナム・ビクトリーカーペット
簡介:原產喜馬拉雅山,廣布至中國西南各省,為蓼科蓼屬的多年生草本。
莖部匍匐生長,葉片具有新月形褐色花紋,冬季葉片轉紅色更加美觀。
頭狀花序上聚滿粉紅色小花,形貌如糖果般可愛。
開花期全年,結實率高,種子四散傳播很容易發芽生長。
對氣候適應性強,生長迅速,為一優質的地被植物。

粉團蓼
很像過年吃的裹糖花生般的可愛花朵好種易長
所以各位愛花人栽培的時候可要注意
不要讓這小傢伙太放肆了!
尤其千萬不要把它放到野外種
以免破壞本土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

風鈴花
‧中文名稱:風鈴花
‧英文名稱: Striped Abutilon,Red-veined Abutilon,
Chinese Lantern,Lanterna Chinesa
‧科名: 錦葵科(Malvaceae)苘麻屬(或風鈴花屬)(Abutilon) 苘(ㄑㄧㄥˇ)
‧別名: 猩猩花、金鈴花、燈籠花、紋瓣懸鈴花(中國大陸)、宮燈花、吊燈花
‧原產地: 巴西,可能在中美洲其他國家自生或馴化;
在熱帶地區廣泛被栽植以供觀賞,台灣於 1910 年代引進種植。
‧分佈: 台灣全島各地廣泛栽植供觀賞用,阿里山奮起湖及太平山地區有馴化狀態的生長。
‧用途: 1.觀賞用:常被栽種於庭園,作為觀賞或兼作綠籬用。
2.莖皮可以取纖維加工編織為纜繩、麻袋等用途。
3.藥用:性味:葉、花:辛、寒。效用:葉、花:活血袪瘀,疏筋通絡。治跌打損傷。

這霧還真的蠻濃的耶!

喜歡慢步在沒有火車行駛的鐵道
享受一下忙裡偷閒的悠哉!!

每回站在奮起湖車站時
總會讓人想起許多的過往記憶
時光飛逝一轉眼離童年是那麼的遙遠啊!

走著走著來去老街看看有啥麼可當晚餐的吧!

新鮮的山葵
山葵其生育地在疏林下的半遮陰區,山葵必需在清潔乾淨的水源下,始能培育生長。
阿里山地區生產的山葵,是台灣品質最好的山葵,其特殊香味及辛辣味的來源為芥子油,
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協助腸內維他命C的安定、有極強的殺菌力、
可殺死霍亂菌、防止食物中毒、抵抗食物長霉。
山葵(Wasabi),含有不飽合的有機硫化物,即丙烯異硫氰酸脂(Ally lisothiocycanate)或稱為丙烯芥子油。
大蒜屬百合科蔥屬植物,其刺鼻味道為 Alliin 水解成Allicin 而得,
亦為不飽合的有機硫化物。均對腫瘤具有療效。其不飽合基(烯基)若變為飽合基(烷基),則失去治腫瘤之療效,
或云其係藉改變肝臟解毒酵素的活性,而達到抑制腫瘤的目的或與含有不穩定的自由基(Free Radicals)有關。
芥末(wasabi)裡面的異硫氟酸鹽(isorbiocyanates)成份,具有預防蛀牙的作用,
因為它可以抑制蛀牙細菌的成長。
其他研究還發現,這成份不但可預防蛀牙,對預防癌症、防止血液凝塊、治療氣喘等似乎也有一次的效果。

在老街裡繞了一圈
颱風即將到來少了許多的上山遊客
所以很多店家也提早休息打烊啦!
於是又繞到車站了!真害!

天空上的雲層跑的真快
一會兒矇矓一會兒又散去

空心蓮子草
空心蓮子菜原產於中美洲,目前已廣佈於全島低海拔潮濕地及溝渠中,
在台南境內多見於官田區溼地一帶,繁殖力極強,只要折下一根枝條進行插枝,
存活率幾乎高達百分之百;而有性生殖方面也不惶多讓,
空心蓮子菜的花期,幾乎長達全年,果實產量也極多,
因此常常整片出現於農田或池邊,造成農民們的困擾,是一種著名的外來害草。
在美洲地區被稱為「鱷魚草」(Alligator Weed),似乎在當地也不太受歡迎。
在官田區的水雉復育區內,空心蓮子菜開著朵朵的小白花,
佔滿了整個池邊,遠遠看去,就像是天上一顆顆的小星星,
落在大地編織的綠色地毯上,近看,則一顆顆小星星都掛在一根根長長的花序梗上,
無怪乎又有人把空心蓮子菜喚作是「長梗滿天星」。

山坡上的流雲到處飄盪
看起來還真像是山林裡的小精靈哪!

不知名的粉紅色野花(待查)

好不容易雲霧才一過天空又飄起雨點了
趁著現在先來去填飽肚子吧!
否則長夜漫漫餓肚子可不好受!

填飽肚子後回天主堂的途中
走沒兩三步路居然下起傾盆大雨了!ㄟ害!

真是的!撐把雨傘走回來到天主堂時
雨卻又停歇了!老天爺別捉弄人了!好嗎?

記得上回在天主堂住宿來的時候已經天黑了
隔天又一大清早趕上阿里山看日出
所以還沒能好好在天主堂四周看看

可以野餐的廣場

雨後從天主堂眺望山裡的風光

火球花的果
火球花
學名:Haemanthus multiflorus
英名:Blood lily
別名:紅繡球、血百合、網球花
科名:石蒜科 火球花屬 球根花卉
原產地:熱帶非洲

白頂飛蓬
白頂飛蓬【Erigeron annuus (L.) Pers.】,菊科。
莖多分枝,被粗毛。莖葉闊披針形或橢圓形,葉銳齒緣或缺刻,兩面被毛。
頭花直徑1.5-2 cm,總苞被毛,舌狀花白色。
白頂飛蓬為歸化種。常見於北、中部低至中海拔。

白頂飛蓬
飛蓬屬共有三種,白頂飛蓬、玉山飛蓬與福山氏飛蓬,維管束植物誌記載:
1. Erigeron annuus (L.) Pers. 白頂飛蓬
莖多分枝,被粗毛。莖葉闊披針形或橢圓形,葉銳齒緣或缺刻,兩面被毛。
頭花直徑1.5-2 cm,總苞被毛,舌狀花白色。
歸化種。見於北、中部低至中海拔。中海拔較常見。
2. Erigeron morrisonensis Hayata
a. var. morrisonensis 玉山飛蓬
多年生草本,具粗走莖,莖基部分枝,高6-10 cm,被剛毛。
基葉蓮座狀,匙形,兩面被剛毛,緣毛狀葉緣;莖葉線形或披針形。
頭花單一或少數,頂生,直徑2-2.6 cm。總苞碗狀,苞片3層,密被直柔毛。
舌狀花約3層,花冠白色至紅紫色;心花黃色或紫紅色。瘦果長卵形,扁平。
冠毛白或略帶紅色。特有種。分佈於海拔3,400-3,900 m。
b. var. fukuyamae (Kitam.) Kitam. 福山氏飛蓬
本變種主要區別點在於莖較高,較多分枝;葉線形至長披針形;頭花較小,小花有3型:
雌性的舌狀邊花,雌性管狀邊花及兩性的管狀心花。
特有變種。分佈於海拔1,500-3,400 m。
典型的玉山飛蓬(E. morrisonensis var. morrisonensis)
侷限分佈於海拔3,400 m以上的高山,
而在海拔2,500-3,400 m存在著許多介於玉山飛蓬和於福山氏飛蓬(var. fukuyamae)的中間型個體,
其種群間的關係需要再深入的研究。

奮起湖的夕陽西下
雲層太厚沒戲唱!不過看看彩雲也不錯!

坐在天主堂走廊前的看著天色漸暗
放空腦袋聽聽山裡的鳥鳴聲
不知不覺都坐到星星跑出來了

經過一夜的休息
大清早還沒六點起了個早
看了看天氣還算不太差
準備準備來去大凍山囉!

來到大凍山登山步道
走在步道上看著被風雨打落一地的落葉枯枝
雨啊!您也懂得憐香惜玉點吧!

黑果馬瓜交兒
‧中文名稱: 黑果馬瓜交兒
‧英文名稱: Taiwan Zehneria
‧科名: 瓜科 ( Cucurbitaceae)青牛膽屬(Thladiantha)
‧別名: 鈕仔瓜、黑果瓜、山刺瓜、台灣馬兒、稱砣子、香馬兒、野苦瓜、爭文武
‧原產地: 印度、馬來西亞、玻里尼西亞、中國南部、菲律賓、琉球及台灣
‧分佈: 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約 200~1,800 公尺的山地,
多見於開闊地及叢林邊緣,屬常見野果。
‧用途: 1.觀賞;2.藥用:性味:根:苦、寒;果實:酸、苦、平。
效用:根:通乳,清熱利膽。治乳汁不下,乳房脹痛;果實:理氣活血,袪痰利濕。
治跌打損傷,噯氣吐酸,黃疸,泄瀉,肺癆咯血。

早田氏鼠尾草(白花鼠尾草)
唇形花科 臺灣特有種
葉基生,一回至二回羽狀複葉,兩面無毛或疏被微毛;
頂羽片卵形,邊緣不規則缺刻,基部楔形至淺心形。
花冠白色

水鴨腳
‧中文名稱: 水鴨腳
‧英文名稱: Formosana Begonia
‧科 名: 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屬(Begonia)
‧別名: 水鴨腳秋海棠、台灣水鴨腳、裂葉秋海棠
‧原產地: 分布於琉球及台灣。
‧分布: 生長於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的山地約 200~1,500 公尺處,
多見於森林下或路旁,較常見。
‧用 途: 1.觀賞用:水鴨腳秋海棠是庭園觀賞的優良綠化植物。
2.食用:葉柄和莖吃起來有酸酸鹹鹹的味道和酢醬草極為類似,
可為野外解渴的的求生植物,但植物中含有蟻酸,則不宜過量食用。

大凍山步道上的樹根路
喜歡來大凍山的原因是可以享受芬多精
還可以四季觀察到不同的植物

普剌特草
每回看到它那漂亮的果實
總是忍不住想幫它拍拍照

蔓茄
蔓茄【Lycianthes lysimachioides (Wall.)Bitter】,茄科。
蔓茄是茄科的紅絲線屬,紅絲線屬共有兩種,
另一種是雙花龍葵【Lycianthes biflora (Lour)Bitter】。
雙花龍葵是直立草本,蔓茄是蔓性草本,節處通常生根。
紅絲線屬花萼杯狀,萼筒上端平截,裂片10;花冠輪狀,裂片5,深裂;
雄蕊冠筒上方著生,花藥頂端孔裂。漿果,球形,紅色。
蔓茄葉兩型,大小成對,卵形、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型;
大型葉長3-7 cm,寬25-75 mm;小型葉長2-4.5 cm,寬12-28 mm;
疏被毛至變無毛。花萼約長7 mm;花瓣白色、粉紅色或淺紫色,長4-6 mm。
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常綠闊葉林和霧林中。

鮮嫩多汁的菌菇
野地裡的菌菇大多數有毒
所以看看就好別輕易嚐試喔!

哈哈!又上來到大凍山山頂了
看了看時間七點一刻還不到
那麼早上頭沒有半個人影哪!

往小塔山跟草嶺方向望去
彷彿大多數的人們還在睡夢中呢!

往大塔山望去雲層很厚啊!

厚厚的雲層讓太陽無法露臉!
但是陰霾的天氣卻也顯現出不同的味道!

雖然今天的天氣不佳
但是站在大凍山山頂的觀景台上
視野依舊是那麼棒!
感謝老天爺!雲層雖厚但卻沒有阻擋住玉山主峰跟玉山北峰

大塊雲層在頭頂上讓人有點壓迫感
彷彿往上一蹦伸手就觸摸的到啦!

太陽似乎就在前方
今天在阿里山想看日出的朋友肯定很失望囉!

在山頂上觀景台欣賞山色
感覺雲層似乎越來越低
有些雲團由玉山群峰翻山越嶺跑過來了耶!

草嶺地區的天氣似乎還不算太差

我個人最愛的大塔山
也該找時間再來去探訪它了!

空無一人的山頂涼亭
昨天的大雨讓地板到現在還是溼的啊!

抬頭看看今天的雲層
天枰颱風即將再度造訪
颱風天的雲團看起來格外的詭異

矮菊
可愛的它個頭雖小
但是美麗的花蕊確很值得欣賞喔!

遠處的山頭歷歷在眼前
山總是那麼的美!

山谷裡的流雲
很像雲遊四海的憎人
自在又逍遙

阿里山溪旁的混泥土加工場

太和地區的茶山

層層的山巒相疊

野牡丹葉冷水麻(大冷水麻)
野牡丹葉冷水麻學名Pilea melastomoides (Poir.) Wedd.,
蕁麻科冷水麻屬多年生亞灌木,又稱牡丹葉冷水麻 、大冷水麻
喜生長陰涼潮濕山坡、闊葉林之中,
葉卵形、窄橢圓形、寬橢圓形至披針形,鋸齒緣至細鋸齒緣,
聚繖狀圓錐花序或圓錐狀團繖花序,綠白色花,瘦果褐色長橢圓形。

水鴨腳
‧花: 花較大,開放時徑 3~4 公分,粉紅色至紅色,雌雄同株,呈聚繖花序排列;
花序長 8~10 公分,常呈叉狀分枝;雄花:花被片 4 枚,排成二列,
外列二枚較大,闊長橢圓形,長 2~2.5 公分,寬 2~2.2 公分,先端鈍;
內列二枚倒卵形,長 1.5~1.8 公分,寬 1~1.2 公分,先端鈍;
雄蕊多數,長 0.4~0.45 公分;花絲離生,長 0.2~0.25 公分;
花樣藥長約 0.15 公分;雌花:花被片 4~5 枚,與雄花的花被片相似但較小;
子房三室,花柱二枚,先端二岐,柱頭彎曲如螺絲錐。花期 5~9 月。
‧果: 果實為蒴果,長 2.5~2.8 公分,寬 1~1.2 公分,有翅三枚;背面的翅較側生的翅挺出許多。

被啄木鳥所啄出的傑作
本來以為該不會是出現台灣黑熊了吧!
還真是有點給嚇了一跳

烏石心

角桐草
‧中文名稱:角桐草
‧英文名稱: Taiwan Bicornuta
‧科名: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蒴苣苔屬(Hemiboea)
‧別名: 台灣半蒴苣苔、玲瓏草、角桐花、台灣角桐草
‧原產地: 台灣特有種
‧分佈: 台灣全島低至中高海拔潮濕處。
‧用途: 1.觀賞用:每年 4~9 月開花,給低至中高海拔潮濕處的山野增添無限的生機。
2.藥用:性味:全草:微酸、澀、涼。
效用:全草:清熱,解毒,生津,止血,止咳,利尿。
治傷暑,心火內傷,高血壓,癰瘡腫毒,毒蛇咬傷,咳嗽,風熱咳喘,骨折。

角桐草
‧莖: 株高約 1 公尺,莖直立,多汁,莖上常有暗紫色斑;全株光滑無毛,具走莖。
‧葉:葉對生,長橢圓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披針形,長 10~20 公分,
兩端均漸尖,基部歪形或漸尖形;葉緣上半部有鋸齒,下半部則近於全緣,
中脈顯著,側脈 8~14 對,近無毛或疏生毛,柄長 2~5 公分;正面綠至深綠色,背面淺綠色。
‧花:花頂生或腋生,聚繖花序由 1 至數朵花組成,花萼披針形或橢圓形;
每一萼內常生兩朵花,花冠圓筒狀鐘形,5 裂,長 4~5 公分,
外表白色,內側淡黃色並有紫褐色條斑;雄蕊 4 枚,2 枚能孕,2 枚不孕。
‧果實: 蒴果呈彎曲圓筒狀,長約 2.5 公分,內有種子。

角桐草
‧特性:多年生草本,地生,株高約 1 公尺,莖直立,多汁,莖上常有暗紫色斑;
全株光滑無毛,具走莖。葉對生,長橢圓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披針形,
長 10~20 公分,兩端均漸尖,基部歪形或漸尖形;葉緣上半部有鋸齒,
下半部則近於全緣,中脈顯著,側脈 8~14 對,近無毛或疏生毛,柄長 2~5 公分;
正面綠至深綠色,背面淺綠色。花頂生或腋生,聚繖花序由 1 至數朵花組成,
花萼披針形或橢圓形;每一萼內常生兩朵花,花冠圓筒狀鐘形,
5 裂,長 4~5 公分,外表白色,內側淡黃色並有紫褐色條斑;
雄蕊 4 枚,2 枚能孕,2 枚不孕。蒴果呈彎曲圓筒狀,長約 2.5 公分,內有種子。
春至夏季開花。

牛膝

早田氏鼠尾草
「早田氏鼠尾草」就是那種令人驚喜的小花,
在原始的森林山徑旁比較透空的岩壁上見到這種葉形很特殊的鼠尾草屬植物,
葉子幾乎都平貼岩壁上,而伸出一支長長的花莖,一圈圈的花往上長很像「半枝蓮」,
但是「早田氏鼠尾草」是白色花冠而莖上也無葉片,純粹只是花莖吧!

野牡丹葉冷水麻(大冷水麻)
生長在中海拔山區,喜愛陰涼潮濕環境。
葉脈猶如野牡丹葉,但更為狹長。

可愛的小米菊
整叢的生長在路旁影人側目!

鴨跖草
自然界中花的顏色,大多是白色、黃色居多,但鴨跖草的花很特別,
它的顏色是很少見的藍色,而且花還可以製作藍色染料,
是一種既好看又實用的植物。
鴨跖草的花主要是三片藍色的花瓣組成的,中間則有黃色的雄雌蕊,很好辨認。
鴨跖草的葉片和莖交接的地方有膜狀的物質包住。這也是鴨跖草最重要的辨認特點喔!

鴨跖草
‧中文名稱:鴨跖草
‧英文名稱:Creeping Dayflower,Spreading Dayflower,Dayflower Spreading
‧科名: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鴨跖草屬(Commelina)
‧別名:竹節草、藍花菜、碧蟬蛇、竹葉菜、竹節菜
‧分佈: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生長在較潮濕的地方。
‧用途:1. 食用:幼苗及嫩莖葉,煮食或炒食均可。
2.藥用:全草:甘、淡、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潤肺涼血。
治心因性水腫,腎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咽喉腫痛,
黃疸性肝炎,尿路感染,跌打損傷。採後去除泥土雜質,直接鮮用或曬乾備用。

鴨跖草
鴨跖草的特色:開花的時間很短,通常只能維持一天的時間。
與另外一種鴨跖草科植物『竹仔菜』藍色花朵相似。

由於擔心晚一點會下起雨
所以快速下山(才花了不到40分鐘就下山了)
騎上機車離開大凍山跟奮起湖囉!

往石棹民宿區來去逛逛看看茶園風光吧!
山坡上的茶園裡辛勤採茶的婦人們!

迷你的山中國小(也是個露營的好地點)
操場前的風景真不是蓋的
隱身在群山之中的小學
讓這裡變成了仙境一樣群山和雲海就在眼前
能在這裡上學真的很幸福

在石棹感覺生活在像畫一樣的美景裡
時間和空氣好像都變得緩慢

從民宿區鳥瞰石棹街道

石棹的吳鳳廟
位於中和村的石棹吳鳳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主祠的神明為吳鳳。
相傳清朝末年,先民到石棹地區開墾,因和原住民在同一地區,
時常發生語言不通以及風俗文化上的隔閡,吳鳳居中擔任通譯,
做為早期移民與原住民之間溝通的橋樑,使得兩族群能夠和平相處,
為了感念吳鳳的大愛精神,所以特別建造吳鳳廟來祭祠吳鳳。

吳鳳廟眺望山上茶園裡採茶班的婦人

石棹標高海拔1100公尺-1600公尺
阿里山高山茶是台灣高山茶的指標,終年雲霧籠罩,平日日照短,
土壤相當適合茶葉生長,氣候與水質極佳,完全手工摘採,茶色翠綠清透,
呈現出淡雅的天然果香,口感清香、順口回甘,滋味絕讚的高山氣,
別有一股渾厚之高山韻味,幽雅香氣與清純甘潤的滋味,喉韻無窮。

站在吳鳳廟旁觀看採茶班辛勤工作
大老遠可以聽到她們邊工作邊閒話家常的聲響很熱鬧啊!

近年來開放大陸客來台觀光
阿里山更是大陸客指定飛遊不可之處
所以算起來也是替阿里山的居民們創造不少的生機!

對於喜歡品茗的人士來說,「找茶」是增添生活情趣的休閒活動。
位於嘉義縣竹崎鄉阿里山公路沿線一帶的石棹茶區,不但是嗜茶者的樂園,
也是民眾體驗茶村生活的好去處。

在這裡的民宿打開窗戶或者在前院就能望見山和茶園的美麗景色
若能在此與家人或三五好友泡茶聊天
應該是件很棒的事呢!

石棹茶區種茶,始於民國70年代,引進軟枝烏龍(又名「青心烏龍」)試種成功,
再推廣種植,目前茶區面積約350公頃。
由於產量不斷增加,為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合理價格,
石棹茶區的茶農們共同組成立「茶葉產銷班」,以維護茶區形象與信譽為最大目標,
一心一意做好品質,力求產銷一元化。

石棹茶區位於嘉義縣竹崎鄉,即阿里山公路(台18號省道)58K至65K處,
海拔1200公尺至1600公尺之間的山坡地。
此處是玉山國家公園的邊緣,村莊所在又是南部聞名的曾文溪,八掌溪兩大溪流上游的分水嶺,
背靠中央山脈主峰玉山,遙望南部各縣山區連綿不斷的山巒,有如屏風為障;
西南則是一望無際遼闊如穀倉的嘉南平原,的確是人間仙境。
76年於台北外貿協會由國際獅子會主辦的「茶之旅」大展中,
邀請前副總統謝東閔先生蒞臨剪綵,謝副總統光臨本班展示場試飲,
感覺口感特佳,答應為本班茶葉命名、稱為「阿里山珠露」此為珠露取名之由來。

石棹地名的由來,相傳是早期移民在開墾時,於山間啞口要道處發現了一塊巨石,
這塊巨石平如一個大石桌的桌面,因此當地人就稱這個地方為「石桌」,
後來才慢慢成為我們現在所稱的「石棹」。
可惜的是,這塊巨石在開發時被毀壞,所以現在來到此處所看到的巨石是後來模擬放置的,
比原石來的要小。

石棹「阿里山珠露茶」之特色,在於完全手採軟嫩茶菁,焙製方法獨特。
茶葉外觀呈翠綠半球狀,茶湯蜜綠色;
入口即有一股高山茶特有的幽雅香氣,與清純甘潤的滋味;
滿口含芳,喉韻無窮,常飲能促進新陳代謝,
提神解勞,讓生活充滿高雅的情境與氛圍。

辛勤的茶農開著小貨車上山忙去了
對於山上的農民來說小貨車還是最實用的

記得去年第一次上來阿里山就選擇住宿在民宿區
夜晚的蛙鳴跟陣陣的茶香讓人難忘
所以都市窮忙的朋友們!當您覺得生活彈性疲乏的時候
不彷上來石棹民宿區住個一晚體驗一下茶鄉之美也不錯喔!

山谷裡頭的雲霧浮現
看來晚一點的天氣又將再變啦!

鳥瞰石棹街道風光

茶鄉之美讓人將所有的煩惱拋在腦後
眺望群山翠綠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石棹是上阿里山的必經之處
也是阿里山公路中途的休息補給點喔!
不知不覺中這一年上來的次數都不計其數了!哈哈
我到底是住在台南還是阿里山哪!!

石棹民宿區有許多別具特色的三合院紅瓦厝民宿
值得來住個一宿體驗一下鄉村味喔!

從阿里山公路鳥瞰樂野部落

石棹
標高海拔1100公尺-1600公尺
阿里山高山茶是台灣高山茶的指標,終年雲霧籠罩,平日日照短,
土壤相當適合茶葉生長,氣候與水質極佳,完全手工摘採,茶色翠綠清透,
呈現出淡雅的天然果香,口感清香、順口回甘,滋味絕讚的高山氣,
別有一股渾厚之高山韻味,幽雅香氣與清純甘潤的滋味,喉韻無窮。

台18線旁的巃頭大峭壁

山區裡已經被雲層所蓋頂了

爵床
爵床~鼠尾紅
爵床科 一年生草本植物
別稱:鼠尾紅、麥穗紅,鼠尾黃,小鼠尾紅,鳳尾紅,鼠筋紅,香蘇
性狀:
莖:株高10~ 30公分,莖多分枝,呈方形,直立或斜上;
全株有 微毛。
葉:葉對生,橢圓形,全緣。
花:花頂生,花下有密生的苞片, 線狀披針形,花色紫紅色或白色。
披針形,花色紫紅色。花序上明顯的苞片是爵床科植物的特徵之一,苞片的作用是為了保護花朵。
果實:蒴果。長橢圓形,灰褐色。「鼠尾紅」的別名來自於爵
床淡紫紅色的小花開在密生苞片的花序上,小小的一截花與苞片交雜的短尾巴。
分佈:
爵床分佈在全省平野、庭園、路旁等地。具有三個生
態變種,如:「狹葉爵床」..葉片較細窄、「旱田
氏爵床」..全身光滑無毛,其他特徵大致都相符。
藥用:
爵床全株皆可入藥,以水煎服,可以治感冒發燒、咳
嗽、喉嚨痛等。新鮮的莖葉搗爛,則可敷治跌打損傷。

台灣油點草
學名: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
科名:百合科(Liliaceae)
俗名:石溪蕉、石水蓮、竹葉草和黑點草。
莖:地上莖直立,波狀彎曲,有分枝,高50~80cm。
葉:葉無柄,披針形,8~13cm長,葉背有毛,平行脈,葉基部有鞘,表面散生
油點,全緣。
花:花朵呈疏繖房花序,1白紫色,上覆紫紅色斑點;花被6枚,披針形,成喇
叭狀;雄蕊6枚,花絲細長;雌蕊花柱長,柱頭3裂,每裂片再分叉為二,子房圓球形,3室。花期為9~11月。
果:蒴果,2有三條縱稜,線狀圓柱形。
鑑定特徵:1.單株沒有走莖。
2.柱頭3裂,每一裂片再分叉為2。
分佈:產於平地至海拔1000m地區,尤其是潮濕陰暗岩壁處。
用途:很好的觀葉植物,在藥用上,也可治喉痛、扁桃腺炎、眼疾等,全草有清熱利尿之效。

台灣油點草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在分類上,是百合科植物,
種名formosana,是台灣特有種之意,為多年生草本,
其葉片和花朵上佈滿油點,故稱為「油點草」,
葉上的平行脈和6片花被、6枚雄蕊等(3的倍數),都是單子葉植物的特徵。
花形呈喇叭狀,很像百合花,不過整個花蕊長得十分奇特,
尤其柱頭呈3裂,每一裂片又分成2叉,非常明顯而突出,
可說是整朵花的焦點,也是台灣油點草最容易辨認的特徵。
「啊?什麼!有點吵?」乍聽之下,油點草的名字,的確很容易聽錯。
台灣油點草的花苞,看起來像是嬰兒吃的奶嘴,花朵開放時,像美麗的小燈籠,
成熟開裂的果實,又像一個小小的螺旋槳,這樣特殊的植物,可是台灣特有的寶貝呢!
台灣油點草的花序都可當花材,不開花的時候,是很好的觀葉植物;
在藥用上,也可治喉痛、扁桃腺炎、眼疾等,全草有清熱利尿之效。
每年秋冬之際,台灣油點草準時的盛開著特殊的白紫花朵,為蕭瑟的山景,點畫上驚喜。

白花藿香薊

原生種植物台灣油點草
秋天到了在山區的岩壁旁仔細觀察
很多地方都有牠們的蹤跡真是讓人驚艷

前方山谷中有一座山平坦的山頭跟四周的峭壁很特別
原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象山

黑眼鄧伯花(黑眼花)
‧中文名稱: 黑眼花
‧學名: Thunbergia alata Bojer ex Sims.
‧科名: 爵床科(Acanthaceae)鄧伯花屬(Thunbergia)
‧別名: 翼柄鄧伯花、黑眼鄧伯花、黃花山牽牛、異葉老鴨咀、異葉老鴨嘴、異葉山牽牛
‧原產地: 熱帶西非。臺灣最早於 1910 年藤根吉春代由新加坡引入種植。
‧分布: 引進為觀賞用花卉,因氣候適合,已馴化呈野生狀態,
目前在台灣中部、東部、南部低海拔山坡常見分佈。
‧用途: 1.庭園觀賞用:作為庭園攀棚、吊盆或地被用。
2.藥用:全草:有消腫止痛之效。治頭痛,胸痛。外用治疔瘡腫痛。

像山裡的湧泉一般噴湧進來的雲層

巃頭
巃頭高度約1280公尺,群山環繞,空氣清新。地名「巃頭」,
是因其位在如蛟龍盤踞的阿里山山脈支棱上,前端突出的山崗宛如龍頭,因此而得名。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展望極佳,可眺望玉山群峰,甚至南橫大關山一帶,
近則隙頂山、象山近在咫尺,連嘉南平原的夜景都可盡收眼底。

路旁的薑田
根據所查資料顯示如果將薑種在乾燥的土壤裡,在開闊向陽的環境下,
將來生產的老薑就又辣又耐貯藏;反之,將薑種在較陰溼的土壤裡,
長出來的嫩薑就比較不辣又少纖維,直接當菜或配料利用,很受歡迎。
薑從栽種到採收嫩薑,大約需時4~5個月;採收老薑,則需要8~9個月。

巃頭地屬番路鄉公田村,位於嘉義到台18線阿里山公路57.2K處,
過去的功能一直和隙頂、石棹等地一樣,都是發展公路中途休憩的山莊飯店,
以抒解阿里山住宿不敷使用的困擾。
不過近年來,因為具有獨特的地形及生態優勢,
巃頭周邊已獨立發展出休閒步道和自然景觀特色,
特別是巃頂步道,與隙頂的日出堪稱是阿里山公路最佳的觀日景點。

由於巃頭已進入暖溫帶氣候,開車一路從隙頂經巃頭到石棹沿線,公路旁的山谷,
在午後常出現雲霧繚繞,此即著名的阿里山公路雲海景觀。
公路另一側則是滿山的孟宗竹林和高山茶園,由於地處高冷,
茶葉特別耐泡,氣味芬芳,通稱為「阿里山」茶,
喜歡品茗的遊客,倒不妨前往品嚐,附庸風雅一番。
巃頭地區因霧重溼冷,適宜種植高冷蔬菜。
諸如高麗菜、高山芹菜、龍鬚菜、金針、香菇、雲筍等,都是當地的特產。

來到隙頂二延平山
隙頂(Yauvakaz’na原住民鄒語,意思是很多動物聚集的地方),
高度1250公尺,此地區原是鄒族的狩獵區。
清朝中期隨著清政府對台灣海禁的解除,大陸沿海居民大量移民至台灣開墾,
平原地區人口漸漸飽和,許多漢族和平埔族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逐漸往山區發展。

茶園裡的巨石渾然天成別有特色

傳說村的巨石茶園
站在隙頂二延平山步道上可以觀賞到它的美!

蛇梅
名稱是蛇梅顧名思義所以它是蛇吃的嗎?
當然不是喔其實是鳥很喜歡吃
所以在以前蛇都會在蛇梅旁等待捕捉鳥類
而以前的人不知道以為蛇很喜歡吃就稱為蛇梅
它的鮮紅色小果子約0.5CM人是可以吃口感有點酸酸的喔!!

闊葉鴨舌黃舅
‧中文名稱: 闊葉鴨舌癀舅
‧英文名稱: Broadleaf Buttonweed
‧科名: 茜草科(Rubiaceae)鴨舌癀舅屬(Spermacoce)
‧別名: 闊葉鴨舌癀、闊葉破得力、破得力、闊葉比得力
‧原產地: 熱帶美洲;台灣於 1973 年首先記錄生長(馴化)於台灣。
‧分布: 全台低海拔溫暖潮濕地區,散生於路旁或荒廢地,較常見。
‧用途: 1. 園藝綠化用。2. 作為水土保持用的坡地植物。3.食用:種子可供食用。

闊葉鴨舌黃舅
‧莖:直立或斜上昇狀匍匐草本,莖細長,有稜,四方形,具氣囊,
基部具分枝,長 5~100 公分,匍匐或向上生長,有明顯四枚翼狀物。
‧葉:葉為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2~7.5 公分,寬 1~4 公分,
先端銳尖或鈍,基部銳尖,紙質,全緣不呈波狀,表面呈有光澤草黃綠色,背面淡綠色;
表裡兩面皆散生毛茸;側脈 3~5 枚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
葉柄短,長 0.2~0.5 公分,有毛茸;托葉邊緣呈絲狀裂。
‧花:花數枚,略小,叢生,淡紫色或少數白色,頂生及腋生於枝條先端葉腋,無柄;
花萼 4 裂,裂片披針形,散生毛茸,長 0.1~0.2 公分;花冠小,漏斗狀,
長 0.3~0.6 公分,裂片 4 枚,具短柄,卵狀三角形,先端鈍,冠筒上半部略膨大,
內面散生毛茸,外面稍帶毛茸;雄蕊 4 枚,著生於花冠基部略上處,不伸出在外;
子房有短毛;花柱伸長,長 0.5~0.7 公分,光滑無毛;柱頭呈 2 裂,線形。
‧果實:果實為蒴果,成熟時 2 瓣裂,長 0.5~0.7 公分,有短毛茸,
瓣片上常有殘存的萼片 2 枚,種子的表面細胞邊緣具規律波狀。
‧特性:多年生草本,莖具氣囊,方形,多分枝,匍匐或向上生長。
葉片卵形至長圓形。種子的表面細胞邊緣具規律波狀。

高山上的茶園
就向是上天的祭台一樣

隙頂二延平步道沿著稜線
沿途共計有三處觀景涼亭可以觀賞雲海雲瀑!

克非亞草
‧中文名稱: 克非亞草
‧科別: 千屈菜科(Lythraceae)克非亞草屬(Cuphea)
‧別名: 雪茄草
‧原產地: 安地列斯群島及中、南美洲等地區。台灣可能於 1960 年代無意中引進,現已呈馴化狀態生長。
‧分布: 台灣全島平地及低中海拔山地都可看到它的蹤跡,為常見植物。
‧用途: 1.生命力很強,適合作水生濕地或綠化植栽用。

克非亞草
‧莖: 草本或小灌木,莖部多少為木質,長 25~75 公分;
莖圓柱形,具有多的數分枝,小枝細長,直立或偃臥狀,有硬的腺毛或近似如此。
‧葉: 葉為單葉對生,有時少數一側的葉片退化,橢圓狀長橢圓形或多少為倒卵形,
長 1.5~5.5 公分,寬 0.5~2.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漸狹,紙質,全緣,
表面及背面皆有粗毛;葉柄短,長約 0.2~0.3 公分,有粗毛。
‧花: 花單生或少數為花序基部有葉片的總狀花序,腋生,多生長於枝條先端的葉腋;
花柄長 0.2~0.25 公分;花萼長 0.4~0.6 公分,萼筒筒狀,有 8 條稜肋,
先端有裂片 6 枚,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瓣 6 枚,大小略不一致,
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 0.2~0.4 公分,紫紅色,基部漸狹如有爪;
雄蕊 11 枚;子房卵形或橢圓形,光滑無毛;花柱包藏於花萼內。
‧果實: 蒴果橢圓形,長 0.4~0.6 公分;種子約 5~6 枚,
倒卵形,扁平,黃褐色,長 0.06~0.08 公分,有翼翅。

阿里山天胡荽
阿里山天胡荽,
學名:Hydrocotyle setulosa Hayata,
科名:繖形科(Umbellimacferae)天胡荽屬(Hydrocotyle),
阿里山天胡荽為台灣特有種植物,主要分佈於中北部之中高海拔地區。
阿里山天胡荽的中文名字由來,是因其模式標本是日人中原源治先生於1906年,
在阿里山上採集得到的,因此以阿里山命名,
而其學名Hydrocotyle setulosa Hayata,則是在1908年由早田文藏(Hayata)命名,
其種小名setulosa具有小剛毛的意思。
阿里山天胡荽為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通常節上生根。
單葉,互生,圓腎形,寬0.5~2公分,淺5~7裂,裂片具寬淺鈍鋸齒,密被粗毛,
膜質;葉柄長2~5公分,被長反曲毛;有托葉。頭狀繖形花序,腋生,
小花15~30枚。離果扁圓形,側邊扁平,寬約0.15公分。

大批的雲層開始湧入了
不知道是否待會兒有雲海奔騰的景象可觀賞呢?

行走在步道上一邊是茶山之美
一邊則是雲海飄渺之美

欣賞隙頂的茶山茶園之美
隙頂地區最早落籍的紀錄大約在西元一八六○年,迄今約一百四十年。
記錄中只有六戶人家(俗稱六丁)設籍。
那時候會來山上居住的人,通常都是在平地生活遇到相當困難,而轉往山區謀生。
當時居民除了狩獵以及自己種的蕃薯與蔬菜滿足生活所需之外,
為了改善生活,更發展出「燒粳仔」的經濟活動。
利用當地大量生產的野生山蕉與木材,
製成「天然鹼」(將山芭蕉莖部耙成絲狀,以柴火煮爛過濾後曬乾,可防腐),
再運用送至平地販賣,加上當時製作鹼的材料平地不易取得,
這項產業獲利還算不錯,因此,當地的居民幾乎都有從事這項產業。

荷蓮豆草(菁芳草)
背陽面潮濕地處處可以見到它的蹤跡

長得很肥的車前草
葉片鮮嫩碧綠!!

登高望遠讓人心境開闊

坐在涼亭裡看看雲霧發發呆放空腦袋

雲霧一波一波的飄盪
有如潮水般的景象讓人目不轉暇

藍紫色的倒地蜈蚣
仔細觀賞會覺得它們的花色很美很迷人!

風輪菜數大也是一種美哪!!
我想很多人是不會注意到它們的身影的!

牛軛草
‧特性: 鴨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 20~40 公分。
葉互生,劍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葉面銅綠色,葉背子紅色。
春至夏季開花,花色淡紫,上午開花,午前即謝,花謝花開,日日更新。
性強健粗放,耐旱、耐陰,生長密集,葉色異雅,適合庭植、盆栽、地被。

牛軛草
‧中文名稱: 牛軛草
‧英文名稱: Simplex Murdannia
‧科名: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水竹葉屬(Murdannia)
‧別名: 細竹篙草、書帶水竹草、中國水竹葉、水仙竹、水竹葉(台灣)、斑茅膽草、
十二妹、雲茅草、紅韭菜、血見愁、土洋參、見血愁
‧原產地: 中國大陸、越南、台灣
‧分布: 分佈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荒廢地、草生地。幾乎都是栽培在庭院菜園。
‧用途: 1.藥用:性味:味甘,性涼。清熱,涼血,解毒。
主治小兒驚風,肺熱咳嗽,吐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
2.觀賞用:適合庭植、盆栽、地被。

茯苓菜
一年生草本,直立性高15~45公分,葉互生,羽狀裂,
兩面都長有毛茸,葉緣呈粗鋸齒狀,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呈總狀排列,
每一頭狀花呈球形而有長柄,黃綠色或略帶紫色。
選取幼嫩的葉、芽,用開水稍加煮燙之後炒肉絲,別有一番風味,
或煮成各種湯也一樣美味可口。
茯苓菜的頭狀花像一個魚眼,因此有人稱它為魚眼草,
除了可作野菜之外,在藥用上可以排膿止血、清熱解毒。

很納悶這麼多的雲是從哪冒出來的啊!
莫非是從地底裡竄出來的!

隙頂二延平山步道
來到這裡可別忘了走一走這步道喔!!

想起王維的詩詞: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雲霧翻滾, 忽快,忽慢,忽聚,忽散,
如行雲,如流水,如瀑傾洩, 層巒疊嶂,
山嵐飛湧,虛無飄渺!!

蛇梅鮮紅的果實

忙著吸取花蜜的小青斑蝶

戟葉蓼粉紅花朵
粉嫩粉嫩也是挺美的!

星點大金花蟲

不知名的蛾翅膀被露水打濕了
飛不起來只能乖乖等後太陽出現!

隙頂二延平步道這裡確實是很棒的賞雲之處!!
難怪有許多的攝影大師喜歡在這裡捕捉美景

斯文豪氏攀蜥
聰明的牠靜靜守在葉片上
看到飛過的小蟲時吐舌捕捉小蟲大快朵頤!還真是聰明啊!

渾然忘我簡直是目中無人當我不存在!!

闊葉舌黃舅

在雲海縹緲當中
群巒就像汪洋中載浮載沉的島嶼

雲霧經過一會兒清晰一會兒又是朦朧!!

昂首挺立在山坡的樹枝!

令人著迷跟陶醉的隙頂茶山之美!!

很不錯的步道喔!!!

陰霾的天氣讓人有點害怕啊!!

隙頂觀景平台鳥瞰阿里山公路
也該是繼續下山的時候了

象山
象山,隙頂地區的精神地標,高度大約1050公尺。
從隙頂地區俯瞰下去,宛若一頭大象,
象頭、象鼻、象背皆栩栩如生。

象山
早期的時候,只要天氣好的時後。可以聽到象山發出轟隆隆,就知道天氣開始要變壞了。
而當天氣不好時,只要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就知道要放晴了。
當然這不是大象在打噴嚏,也不是大象在放屁。而是山上滾動的落石。
跟據地方耆老所描述,象山以前原住民稱呼他為「鑼阿丼」,
早期沒什麼車子來往,山的一邊是垂直的峭壁,要下雨的時候,會有落石,產生咚咚的聲音,
村莊的人都可以聽得到,等於地方的天然氣象台,有預警作用。
現今阿里山的地圖中叫它「象山」,是林務局人員到此,因為它外型像大象,
在未經查證的情況下,自行為它命名為「象山」,從此象山這個名字就出現了。

阿里山公路上眺望象山

樹番茄
‧特性:多年生常綠小喬木或有時灌木,
株高約 2~3 公尺,具茸毛。葉全緣,心臟形,亦有裂葉者,葉色淺綠到深綠。
花粉紅色至紫紅色,有香味。果實卵形或橢圓形,果皮黃色或紅色,皮薄,平滑具韌性,
較蕃茄果實稍硬,果肉橙黃色,汁多,種子也多,風味甜中帶酸,並具辛辣味,
一般以果皮黃色品種果實較甜。
台灣地區需種植於海拔至少 700 公尺以上之高冷地區,平地栽培因夏至秋季氣溫過高,
生長會受阻停頓,無法順利開花結果。性喜冷涼,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攝氏 10~22 度。

隙頂
早期的隙頂居民與外界聯絡全靠隙坑古道,到觸口販賣做「粳仔」的材料---山蕉。
當時進入山區討生活,除了要克服自然的環境之外,
和原住民之間的衝突與融合,更是先民每日必需面對的問題,
所以先民有句話:「嫁入隙頂山,沒死嘛黑乾」。
此一課題在田野調查中,根據隙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文益先生提供的資料顯示,
當時「六丁」在進入隙頂時,原住民對於獵區的區域觀念很強,
「六丁」是以酒、鹽、糖等民生必需品,與原住民建立良好的友誼關係,
之後再達成協議,劃訂出可以開墾的區域。
為了表示友善與避免發生衝突,「六丁」並不攜帶殺傷力大的槍械與大型刀具,
即使狩獵也只是配戴小型的刀具。
這也促成了隙頂地區長期以來與山地原住民的和睦相處。
隨著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日本人的勢力進入台灣(約西元1889年),對山區資源開發不遺餘力。
許多平地人因現實因素的考量紛紛移居山區,各山區的人口呈倍數成長,
伴隨人口成長居民的經濟活動也有所改變。
隙頂山區的居民依居住環境的自然資源衍生出新的產業(樟腦油、麻、筍乾)與平地的貿易往來,
促使社區對外交通的改變。
台灣光復之後,人民經濟逐漸起色,平地社會對於竹子、木材的需求量大增,
隙頂山區因天然的條件,居民的經濟活動由日據時代的樟腦、麻演變成以製紙、伐木(包含孟宗竹、福州杉)為主要產業。
民國四十八年前後,中興產業道路開通,由於交通的便利,
隙頂的製紙、伐木產業達到最興盛的時代,帶動了整個隙頂地區的繁榮發展;
而民國六十年代的山地林木保護政策與八十年代建築鷹架的進步,
製紙與伐木在短短二十年間先後沒落,取代而起的是高山茶的生產,
七十一年阿里山公路的通車,提高了隙頂地區的競爭力,
茶業一躍成為居民最大宗的收入來源,而茶園風光也成為社區特色。

象山
根據地理師的說法,以地理學的說法有分為活象與死象。
而活象與死象的區分在於象鼻的地方有出水與否。
根據實地踏查發現,象山的象鼻處確實終年出水,
也說明的象山是座活的山(擁有的人會飛黃騰達)。
不過實情並非如此,因為以整體的地形來看,象山的周圍的五座山,
其山稜線的終點都位於象山旁。恰如五隻劍抵住象山的四周,
以致象山雖活卻也不敢亂動。
也因此,整做象山並非生氣勃勃,尤以越靠近山頂越明顯。
整個山頂(象背)只有一片草原,再加上零零落落的幾棵樹,
也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景觀。
還有一說,則是象山周圍的五座山象徵五行(金、木、水、火、土),
而仙韭菜大峭壁為「獅」,象獅顧守著水(仙井瀑布),水即是財;
又象鼻朝向隙頂,如此守住財庫,使得隙頂經濟蓬勃發展,
在阿里山各社區的經濟成長比較之下顯得格外突出。
至於前往象山的路線,由於象山地形特殊,四面幾乎都是陡峭懸崖,
要不就是光禿禿的峭壁,想登象山並不容易。在加上近年來的天然災害,
想登象山就更加的艱難了。

紫花牽牛
‧中文名稱:紫花牽牛
‧英文名稱: Common Morning-glory,Tall Morning-glory,Purperwinde
‧科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屬(Ipomoea)
‧別名: 美洲牽牛花、紫牽牛、毛牽牛、圓葉牽牛花
‧原產地: 熱帶美洲,台灣於 1972 年自日本引種。各地種植已馴化自生籬間及荒野。
‧分佈: 歸化於台灣中海拔山區。
‧用途: 1. 觀賞:可當蔭棚或綠籬,亦可作盆栽,盆栽須有支架供其攀繞。
2.藥用:種子有利水,消腫,瀉下,驅蟲之效。治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祕,蟲積。

紫花牽牛
‧葉:葉片心形,長度 6~7 公分,寬度 5~6 公分,葉全緣,葉表被柔毛。
‧花:花 1~3 朵,腋生,花冠漏斗狀,徑約 5~7 公分,豔紫紅色。
‧果實: 瘦果,卵球形。種子 6 粒,黑色。
‧特性:紫花牽牛為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複合種草本植物,莖細長,具纏繞性,被毛,嫩莖有長毛茸。
葉片心形,長度 6~7 公分,寬度 5~6 公分,葉全緣,葉表被柔毛。
花 1~3 朵,腋生,花冠漏斗狀,徑約 5~7 公分,豔紫紅色。瘦果,卵球形。種子 6 粒,黑色。
‧更多:所謂複合種植物是指一群在形態、棲地需求及分布上重疊且開花季節相接近的一群植物。
牽牛花複合種是一群美麗的開花植物,花大而色鮮豔,具觀賞價值,
台灣於日治時期就已記錄歸化有3種,
分別為碗仔花(Ipomoea hederacea)、銳葉牽牛(I. indica)和牽牛花(I. nil),
其中碗仔花主要出現於低海拔;銳葉牽牛則於中低海拔及離島地區都可發現其蹤跡;
牽牛花出現於台灣西部低海拔地區;至於紫花牽牛目前則僅出現於中部中海拔山區。

從阿里山公路龍美段俯瞰底下的山美部落

從阿里山公路抬頭往山上望去
整個已經是濃霧瀰漫了!!還好沒下雨!!

翻山又過嶺
跟著台18線阿里山公路走
都有點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快到觸口前轉到腦尞溪看看腦寮溪溪谷

湍流不息的溪水不斷的往下游奔去
腦尞溪在下游匯入八掌溪

腦尞溪谷水質清澈來這裡的遊人較少
道也是個清靜的私房好地方
只是山區午後通常會下雨需要留意溪水暴漲喔!

回程經過六甲的洗布埤時看到山區已經是雷雨大作了!!

綠色稻田與矗立在田中的老芒果樹!

一支香
‧中文名稱: 一枝香
‧英文名稱: Little Ironweed
‧科名: 菊科 (compositae)斑鳩菊屬(Vernonia)
‧別名: 傷寒草、大號一枝香(台灣)、生肌香、假鹹蝦、夜仔草、夜香牛、夜牽牛、香山虎、
紫野菊、四時春、生枝香、星拭草、寄色草、返魂香、消山虎、枝香草、
紅花一枝香、四眼草、天紅草、拐棍參。
‧原產地: 熱帶亞洲
‧分佈: 廣泛生於臺灣全島及澎湖、蘭嶼、綠島,平野至山野路旁、空曠地。
‧用途: 藥用 : 可治外感發熱、支氣管炎、肺癰咳嗽、喉痛喉炎、眼疾、風火牙痛、
瘧疾、痢疾血痢、腹脹、毒蛇咬傷。性味 : 全草 :淡、苦、微甘、涼。
效用:全草 :疏風散熱,拔毒消腫,安神鎮靜,消基化滯。
治感冒發熱,痢疾,疳積,跌打損傷,蛇傷,乳癰,瘡癤腫毒。

蔓花生
原產於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維亞及巴拉圭一帶的蔓花生,
四季長青,幾乎終年開花不斷;由於耐熱、耐旱、抗煙塵的特性,
因此常被栽植在道路中央分隔島及行道樹植槽,當作地被使用。
具匍匐生長的特性,也可做為吊盆觀賞或種植於邊坡地帶。

省道曾文溪橋
颱風將至天空裡的雲層又厚又低

烏雲密佈喔!!要下雨了

雲層空隙間露臉的藍天

讓人期盼的藍天
希望這次的颱風請小點力啊!
天祐台灣!!

剛剛下起一陣大雨了
趁著雨停趕緊趕緊溜吧!!

回到台南永康正開始下起雨
這利用天秤颱風即將二度來台的空檔
算是忙裡偷閒上了趟山上的茶鄉之旅
結束這兩天的行程也該歇息歇息了!下回再繼續囉!!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