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說青埔房價下跌1成了

不知道各位大大有何看法?

青埔是否適合自住? 如果真的下跌了現在可以買嗎?
文章關鍵字

jeffrey_0524 wrote:
聽朋友說青埔房價下跌...(恕刪)


建議你農曆七月再去看~年底到明年初再下手~~~~

(高鐵明年中會有大量成案釋出...是個機會)
有沒有下跌我不知道
但成交量與來客數 變少了是事實
最近參加管委會
私下了解 自己鄉野探聽
短期會自住比率 短期不高
大多都是投資客
投資客 多來自 雙北 及中壢人
(雙北投資客比例真的很高,這也是青埔被炒高的主因我想)
中壢的很多現在住 Sogo附近
私下言談判斷 這些投資客都有長期置產的打算
應該不是過分槓桿
投資的有的是買太太的名子
有的是 現在在台北 預備將來退休用
雙北的 有的是 純粹投資
言談中 感覺不是過分槓桿的投機客
身家 應該撐得住的樣子
如果世界景氣沒突然下掉
投資客應該撐得住
投資客都撐得住 房價就殺不怎麼下來!

我想
房價是否下跌
取決於在什麼價位上
青埔是政府認可的熱區
也就是俗稱打房區
這代表未來的發展最好
看好及買的人最多
買房子除了自住還要增值
在熱區的房子
一定是最值得買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中壢市
大家就等合理房價
所以
青埔的合理房價是多少呢

jeffrey_0524 wrote:
聽朋友說青埔房價下跌1成了
不知道各位大大有何看法?
青埔是否適合自住? 如果真的下跌了現在可以買嗎?


您只要花一點錢搭高鐵到青埔
然後出高鐵站到處逛一逛
就知道他是否適合自住


至於價格? 我不是很清楚
家母曾經去看過青埔的房子
回來當笑話講了一下子後,就沒再 Follow 了~

台北市地不多
交通建設完整
生活機能方便
教育資源豐富
全台的人爭相擠進去
不跌有其道理

淡海新市鎮還沒蓋完
林口也空地一堆
青埔風吹草低空曠一片
竹北 新竹台肥廠
台中開發到了十幾期
......
越往南地越多
需要移多少人進去
所以
青埔多年來亮燈的極少
漲的有些可怕..

再擺五年
也大概亮不起來太多
繼續漲下去
反正已蓋好的也是貴
都跟著新的預售屋一齊漲
而且都是同一區塊
差數百公尺而已
自住還是會選新的預售屋
起碼新設計 新建材 ....什麼都新
直到沒地可蓋
很多人用生活機能 亮燈率來評估房產價值

我不能說不對 但這不是絕對

尤其是大眾交通工具齊全的重劃區

青埔唯一欠缺的就是本地的工作機會

但這些問題也不勞費心

如果真的喜歡這個區域 我認為非常靠近捷運站的如能一坪25~30可以考慮

遠一點的如果可以25以下也很好 (以上針對5年內大樓)

下跌一成這個八成是為了吸引你去看屋的技巧

因為真正操控預售屋價格的是建商跟代銷

預售屋價格如果比新成屋或中古屋高很多(一坪差好幾萬)

那就要小心是代銷價格開太高 開高再來跌一成根本沒有意義

青埔中古屋新成屋相對預售屋來講是比較穩健發展的
上上個月去看了一個靠近高鐵的案子~~

開價38萬~我認為他是瘋了~~

所以樓上所說的那個價格~~

我想代銷還在撐~~

不過沒關係~

有錢是大爺~不買不會死

苦命人生 wrote:
上上個月去看了一個靠...(恕刪)


靠近高鐵我就不敢說了

因為案件稀少

成屋釋出量也少

然後如果又要挑樓層方位的也不太可能是我講的價格

代銷有恃無恐

如果真的覺得太貴也可以考慮走路10~15分鐘到高鐵的中古建案

代銷本來就沒必要要賣你覺得合理的價格
幾個觀點要跟所有網友思考釐清一下..



1.跟代銷買新案不用額外服務費,所以比較划算?

=>不太正確,因為跟代銷買新開案,最後成交總價當中大概有5%-7%是建商要最後給廣告公司的傭金,類似仲介服務費灌在賣價裡面的意思.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假設一坪38萬成交的房子,其實建商(屋主)真正拿到的實質營收可能約一坪35萬-36萬.說到廣告公司的傭金議題,因為廣告公司賣屋要幫建商大量廣告,蓋接待中心,蓋樣品屋,弄DM,弄模型弄影片,電子表版,POP,弄行銷文案,人力導引,還要穿制服請漂亮小姐接待客戶跟處理一堆簽約跟訂單手續事項.所以這是代銷跟廣告公司本身的開銷成本跟該賺的辛苦錢,只是賺錢之餘應該要好好給客戶該有的完善服務跟專業度,而不是賣了房子就換一張臉,這樣很要不得...



2.那我直接跟建商買屋就好幹嘛要透過代銷還被賺傭金,這樣還比較划算?

=>不見得正確,建商跟你非親非故,為啥一定要賣你便宜呢?除非你跟建商有熟,長期有往來,有親戚或好友關係,或者VIP長期客戶,甚至像朋友這樣互相交流互相幫忙,才有機會建商直接扣除掉庸金用實拿價賣你.但是大多數重點可能在於接待中心還沒公開銷售的時候,廣告公司還沒開始跟建商談的時候就可能得先切入了.請問沒有樣品屋,沒有DM,沒有接待小姐,只有一兩張隨時會變更設計圖的紙稿,你敢馬上掏錢直接下訂嗎?而且買了之後難免會有人情因素,也不太方便操作,更不太好意思一下要買一下又退.如果想走這一條路,那就要自己思考,自己花了多少時間經營這方面的人脈,如果都沒有,那對方怎可能直接便宜賣你...



3.仲介報的案件都比較便宜很多,所以比較划算?

=>不太正確,因為跟仲介最後下要約書假設一坪30萬,實際上買賣雙方最後除了一坪30萬以外還得額外付該給的仲介服務費.所以最後買方實際上付出的購買預算是高於一坪30萬.仲介本身需要開發賣方也需要找買方,又得在買賣雙方當中居中搓合協調價格,通常不用點話術以人性來講往往是不會成交的.買方永遠想買低於行情,賣方永遠希望賣高於行情.仲介也要討生活跟代銷一樣,所以我認為服務費也是仲介的辛苦錢,只是服務費如果卡油太多,服務又不好,專業度又不夠,那這樣的仲介就是個差勁的仲介,應該要淘汰...



4.那我直接跟屋主買屋跳過仲介,還能省服務費,這樣還比較划算?

=>不太正確,通常買方跟賣方直接面對面,往往破局的成分居多.賣方若被買方出遠低行情的試探價,往往賣方一旦惱羞可能這個買方已死,連賣都不願意賣.買方怕買貴,所以一定會出低檔價試探,為了議價一定會提出房屋各種缺陷,而賣方擁有房子有的會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不容被人嫌.最後的結果就是破局.假設一個賣方想一賣一坪30,買賣雙方碰面,往往賣方頂多讓到29,要是買方直接出25,賣方惱羞成分居高,最後會破局,之後買方想加價要買也難,因為買方已死.如果透過仲介,會幫賣方開價31-32,買方出25,仲介會跑去先壓屋主的價格,也許壓到29,因為仲介面對的是屋主,等於有個中間人在當潤滑,可以降低買賣雙方對殺的不爽感.最後屋主可能被仲介壓到28,買方也加價到27,之間再努力一下,最後也許27.5-28成交.然後賣方不爽賣便宜,會怪在仲介頭上,買方不爽買貴,也會怪在仲介頭上.因此仲介背了買賣雙方對他不爽的黑鍋,但是賺了該有的服務費,也達成了買賣交易的成交.這時候回頭想想,假設賣方想要賣30,買方就算一開始一刀就直接出27.5-28要買,通常賣方直接回絕的機率非常高.這就是血淋淋的人性!!!



5.直接跟當初第一手屋主買,因為屋主成本取得低,所以可以買比較便宜,跟轉過幾手的投資客買會買貴,因為投資客成本高又想賺錢黑心的要死?

=>大錯特錯,通常根據統計以及我周遭的經驗來看,如果賣方是第一手屋主,除非急缺錢,否則90%都要賣高於行情價,而且是鐵板一塊.房屋在手上越久,以人性來講,往往感情會變深.就我認識的青埔某社區,如果屋主是當初預售很便宜1字頭就切入的,放到現在成屋幾年了,如果有要賣的,都想賣天價,例如想要賣29,30以上.因為對房子有感情了,而且放了這麼久代表根本不缺資金,若真的資金不足要賣早就短線賣掉不會放這麼久.所以自我感覺良好的程度非常嚴重,甚至還要賣比周遭新開案還要貴,因為"我家不一樣"!!!!!反而投資客跟過路客一樣,對房屋沒感情,短近短出,可能今天22跟人接手,行情26-27那他25-26就要丟,要是缺資金可能就24就拋,因為投資客要的是資金的周轉跟獲利.所以某種程度透過仲介跟投資客談價格,反而好談很多,有的甚至只要有些獲利就賣一賣.



6.市場好冷,我就慢慢等投資客斷頭慘賠然後便宜點求我買?

=>不太正確.假設投資客今天預售屋總價買1000萬,到了交屋前半年投資客資金不足,仲介通知買方有投資客要急賣,此時買方出800萬買得到嗎?答案是不可能,因為通常這種狀況仲介很愛卡滿趴的服務費在裡頭,假設買2%賣4%來講,等於賣方假設要平盤賣,買賣雙方至少也可能要額外付出共4%以上的服務費成本.另外賣方這時後直接跟建商解約,通常好好談,大概建商會罰個幾十萬-5%的違約金,所以通常要賣方徹底賠10%(中間含服務費成本)以上,那賣方直接把房子丟回給建商就好,因此預售屋1000萬,買方想要用800介入,這是幾乎不可能的.往往最常見的就是買方原價平盤買到急賣的轉手預售屋,但是還是得付出一些服務費,最後花的總成本還是比最當初第一手買的價格還略高或一樣.而這買方接手了,就行情穩在這邊了,籌碼又更加安定了.至於賣方違約把房子丟回給建商,建商會便宜急拋嗎?通常機率較低,大多數反而是建商收回來後加價賣,因為透過代銷廣告公司的主場優勢,建商重新包裝成第一手物件,會比賣方丟給仲介急賣的物件還要來的好賣.



7.為啥別人說多少可以買到我都沒遇到?

=>因為你懶,成交價格是談出來,不是別人主動報給你出來的.自己沒有努力,沒有大膽去談,怎會有便宜的物件自動奉上你手上?網路有人說某個案子25,所以真的25就能買到?每個屋主心態不同,每個仲介手法不同,同一個案子不同樓層價差也不同,面對的代銷也不同,網路的價格不管多高多低,都只能當參考,真正的價格是自己要去談出來的.同一個案子好樓層跟爛樓層有的價差甚至高達一坪十萬,請問有人說30就真的30?結果去案場要好樓層然後又不敢出價,最後小姐跟你開價四十幾萬,然後上網抱怨太貴?今天看玩又找爸媽來看,爸媽看玩又找師父來看,然後新聞說跌所以再等等再等等,結果自己看得這一戶不小心被賣掉了,最後又怪罪代銷或仲介?何必咧.這些都是無助於事.靠人不如靠己.價格是談出來了,而不是靠01或google甚至591再那邊鍵盤網路亂看屋,這樣永遠買不到自己要的房子.


============

如果一個賣方,
永遠都只想著要賺別人的錢,永遠不想付出給別人一毛錢,永遠都只想當第一手,永遠都不替買方著想,只想趕快撈一票,這種賣方最後一定自食惡果最後也只能賺這麼一兩次.因為這種人心胸狹小,注定沒有大格局

如果一個買方,
永遠都只想著要買到最便宜,永遠不想付出給別人一毛錢,永遠都只希望對方慘賠求他買,那這種買方永遠買不到便宜的房子,就算買到了哪天他要賣,會賣不掉,反而會遇到更狠的大刀買方補刀他好幾刀...而且這種人,往往買了房子之後,要賣都會賣天價,想把整個可能的利潤都吃乾抹淨,最後下場就是賣不掉...因為這種人也是心胸狹小,注定沒有大格局


有時候買賣交易是一種感覺,能達到雙方開心是最完美的代銷跟仲介....



真正賺大錢的投資客
反而是那種長期跟仲介合作,給仲介服務費不手軟的人,因為他懂得有錢大家一起賺,所以仲介有啥非常好的物件一定優先通知這種投資客,這種投資客通常下手也快,當他看漲,行情價甚至主動加價掏現金給對方賺他也無所謂,該給人賺就給對方賺,他賺後面他認知的未來漲幅,等哪天他要賣屋,仲介拼死也會幫他賣,因為他懂得讓利分利,當下一手買方也是投資客時,這種會賺大錢的投資客也懂得讓點利,假設行情25,可能24就賣給下一手,讓對方也有點現成的小利潤.從此以後這個投資客又多了一個投資客朋友,人脈網又更廣了.通常這類型性格的投資客,我看過都是賺最多的.因為人脈廣,懂得給人賺,也懂得讓利,更懂得分利.所以資金週轉速度極快.帥過頭某種程度就是這種性格的投資客,如果以青埔特區來講,國X高鐵的董事長也有類似這種性格...


真正賺大錢的自住客
反而是那種不會拼命計較價格,到處每個案子每個地區比價比老半天,然後一拖再拖,到處殺價然後又嫌貴嫌CP值太差,最後下不了手.我遇過賺最大的自住客,都是那種覺得該買房子,短時間內覺得預算OK就下手的人,通常這種傻傻買的人,買下去因為預算也符合自己負擔,過了幾年哪天突然想換屋,發現自己的房子漲到翻過去,最後賺到翻.這種傻傻行情買,不會整天計較新聞多空再那邊再等等再等等的人,往往都是價差獲利最高.整天斤斤計較買了會不會跌,東看西看拖了一兩年或者兩三年以上的買方,到處比價極心處濾想要買到比所有人還便宜,堅持一買到最低的這種人,因為過於算計,反而多次跟心目中的標的物錯失交臂...


我非代銷也非仲介...
只是遇到太多買方跟賣方常常出現的人性基本該出現的狀況...
純粹提出另類觀點給大家釐清跟深思...
太多太多買賣雙方跟仲介與代銷和建商等人性黑暗面...這些認真寫應該都可以出書了...

任何事情沒有絕對...就看要站在哪個角度去想...

結論就是
多替其他人著想,有時候反而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