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買了23年的中古大樓
因為看到新建案每坪都要27~30
連17~18年的大樓也要18~20萬
算是買的不貴,市區內我買一坪不到15萬
但可能也是因為大樓比較舊,已經23年
隔局和採光有喜歡,有打算以後長期自住
但問題是,想到我住個7年後就已經是30年的大樓了
到時候如果想換屋還有多少價值?
看到高雄目前30年以上的大樓都賣得很便宜
想必到時候就得賠錢賣了吧?
又如果不賣,一直住下去,大樓使用年限大概50年
那我住個27年後,大樓年限到要變危樓了,會如何呢?
大家住戶出錢找建商來原地重蓋嗎?
要都更建商大多是收購透天和公寓,獲利比較多吧
那大樓住戶多,建商會願意來幫忙都更嗎?
之前看到新聞,台北已經有大樓年限已到變危樓了
但好像就是卡在幾個住戶不願意拆,
管委會只好在大樓外牆拉布條說本棟是危樓靠近請小心 @@
目前高雄好像也沒有使用年限到的大樓的例子
所以想請問大樓過了使用年限後會怎麼辦?
用真實姓名 wrote:
我最近買了23年的中...(恕刪)
中古屋看開價是最不準的,
多看多談就知道原高雄市區不太差的地點10年內大樓15~18萬都還買的到,
標準15層以下大樓輕齡屋一般建議最少要買到2006年第4季或2007年第1季後完工(核發使用執造)的建案
(建造執照2005年7月後核發),
當然若是在老透天、老公寓有歷史價格優勢的老社區買較新的大樓,那選擇本來就不多,
買純住宅大樓最重要的就是居住品質及可安全使用的年限,
我國的耐震設計規範分別在86年5月1日、88年12月29日及94年7月1日有三次重大的標準提高,
同地點不同時期及不同結構的房子也會大幅影響銀行端的鑑價及貸款條件,不能完全以屋齡來看,
高雄都會區大部分面積乃屬濱海相或海相沉積,砂土層深厚,強震引致土壤液化之潛能不小,
但高雄在民國86年前甚至一直被錯誤的劃分為耐震標準最低的弱震區,低房價下營建成本普遍極低,
主結構超過15年均已過保且累積的暗傷較多,務必先鑒定房屋是否有極輕微以上傾斜的問題,
超過15年電梯已差不多該全部換新,但其實很多大樓社區為了省錢超過30年都還不換
大樓或電梯華夏持分地坪及重建機會跟市區最低100~200萬就有的5層老公寓是沒辦法比的,
位置好的老透天店住景氣好時普遍大漲尚且有理可循,
但同區附近許多5層的老公寓漲幅不大,特別是房租很多甚至沒漲,
小坪數的持分地坪普遍就比中大坪數大樓產品還要高很多,
售價最低甚至低於1/10,
已形成南部地區特有的怪現象,
如此環境市容跟過去差不多下非豪宅新案建坪開價25~30萬上下反而不會有多少當地人捧場
國揚建設於高雄(民權二路上)首度推出的地上使用權住宅案,使用權70年,每坪17萬元,
創前鎮區首購案歷史高價(相對於2011年前鎮輕軌一心站旁新成屋非地上權的7~8.5萬,近文化中心),
本來以為應會很難賣,但若是23年非豪宅大樓還能賣到近15萬,
(5~6年前法拍潮,屋齡20年以上大樓,市區中很多最低得標單價是3.X~4.X萬)
若不調漲價格,此案應該還是會順銷,
未來地上權住宅只要先解決貸款成數的問題,
賣點還可主打若使用期限屆滿時,建築物被判定為危樓,
則無條件強制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