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MacBook Pro已經超過四年沒有更新,而我還守在2012 MBP有光碟機的那一台

在當時MBP可說是MacBook家族效能不錯的機款

只不過時過境遷,超過2KG的筆電每天扛來扛去的,肩膀不酸是騙人的

更何況沒有Retina Display和5200轉的HDD更是硬傷!


這次我沒有選擇Apple主打的Touch Bar版本,主要是因為cp值似乎不高

Touch Bar對太熟悉快捷鍵的我而言,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如果多一條Touch Bar只要3~4千塊,我還可以接受,但貴了1萬塊實在是敗不下去啊!

就我的需求而言,MacBook Air就足夠應付我的work和日常需求

如果需要剪輯影片或是修圖,我還有一台iMac 4K,所以我一直在等MacBook Air Retina問世

可惜看完今年10月的Mac發佈會,讓我確信MacBook Air被淘汰只是遲早的事情而已

心中有打算乾脆更換只有0.9公斤的12吋MacBook

但不客製的狀況下配備core M3低電壓+無風扇,效能有點令人卻步


正當我感到失望的時候,蘋果行銷副總裁Philip Schiller說我們有推出無Touch Bar版本的新款MacBook Pro

效能配置上,根本就是拿來取代MacBook Air的

當下就下定決心,決定就是你了!

本來12/15我就可以拿到蘋果官網訂購的MacBook Pro,但那天我剛好要去東京,也就遲至今日才寫完這篇開箱文

不過也讓我USB C轉接頭直接在日本Apple Retail Store銀座店購入



蘋果對盒裝的保護還滿完善的,不會讓運送的過程中有所損壞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簡潔的包裝,一向是蘋果的風格,純白色的外盒,只會有產品的照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也讓我想到前不久才剛剛發售的「蘋果聖經」設計書,現場摸過真的質感超棒,照片有點立體感,只可惜太貴了!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一開箱,如以往的蘋果設計工藝,整塊CNC切割的一體成型鋁合金設計,看起來&摸起來相當有質感、品味

這次新款的MacBook Pro很多人選擇新推出的「太空灰」配色,但我自己不喜歡3C產品黑黑的,還是選擇Mac最經典的銀色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下方的擺設依然是蘋果的簡約風格,只有白豆腐、USB C 充電線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後方轉軸的部分,也從原本的黑色的塑料改成一體成型鋁合金外殼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這個角度可以看出MacBook Pro瘦身相當成功,跟2015 MBP相比輕薄了不少

跟我的2012 有光碟機的MBP更是大躍進的輕薄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果粉的信仰燈蘋果logo也不會發光了,改成跟iPad系列一樣的拋光蘋果logo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蘋果的logo會發亮,其實是因為螢幕的背光而已

以前螢幕夠厚,可以用螢幕的光,讓外殼的蘋果logo發光

當然也不會耗電,也沒有辦法關掉,為什麼?

因為那就是你螢幕的光,你只要把螢幕調到最亮,logo光就會很亮

反之,螢幕的光調到最暗,logo的光就剩下微亮而已

只是現在螢幕越做越薄,如果還挖空讓螢幕透光的話,容易造成漏光的瑕疵

因此,在輕薄與漏光之間沒有辦法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

我想後續的MacBook系列,logo都不會發光了


新款的MacBook Pro預設一掀開螢幕就會自動開機

接下來,我用Time Machine備份還原,Time Machine真的是蘋果引以為傲的備份app

你所有的設定、mail、app登入帳號、wifi登入密碼...等等,全部可以完全無痛的無縫接軌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鍵盤:接下來,說說第二代的「蝴蝶腳鍵盤」,蝴蝶腳鍵盤早在去年2015的12吋MacBook第一次採用。

蝴蝶腳鍵盤取代了以往的剪刀腳鍵盤,很多原因是因為追求輕薄化,把鍵程縮得更短

第一代的蝴蝶腳鍵盤,簡直難打至極,沒有什麼回饋的力道!

新款的2016 MacBook Pro修正了這個問題,鍵程的Q彈回饋度增加了不少,鍵帽也變大了不少,不會有誤觸的情形。

與傳統的剪刀腳鍵盤差異在於「Q彈度」,新款的二代蝴蝶鍵盤反而多了一種「清脆度」吧!

說實在的,二代蝴蝶腳鍵盤除了打字真的還滿吵的之外,我還滿喜歡這款鍵盤的。

除此之外,蝴蝶腳鍵盤的背光是採用每一個鍵帽下放置一顆LED燈,讓背光的效果更完善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觸控板:觸控板比以往的大上兩倍,手勢有更大的空間使用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有沒有Touch Bar會影響完美的使用者體驗嗎?

我們來聊聊Touch Bar(咦?我不是沒有Touch Bar嗎?

哈哈!我在日本東京銀座Apple Retail Store玩了很久的Touch Bar

譬如說,我要刪到一封mail,以往的習慣是直接用觸控板向左滑動,就把mail刪掉了。

有了Touch Bar上面的刪除按鈕,對我而言反而還多了一個步驟。當然,這是因為我已經太熟悉,所有的快捷鍵的基礎上。

如果對從來沒用過Mac的新手,Touch Bar還是有它的便利性。


SSD:再來看看蘋果這次採用的超快速SSD,讀取:2000MB/s、寫入:1317MB/s,這到底是什麼神鬼數據?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Retina Display:螢幕的表現上,依然採用2560 X 1600,227ppi 原生解析度,但螢幕支持了P3廣色域

P3廣色域要完全展現,必須色彩源內容、顯示終端、很好的色彩管理(正常的顯示),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蘋果已經把旗下所有產品推上P3廣色域,iMac、MacBook、iPad Pro、iPhone7,全部支持廣色域標準

也就是說,蘋果旗下的所有產品螢幕顯色更加優異、細膩,色彩細節也更加精準。

翻成白話就像是非retina跳入retina的那種感受!



重量:新款2016 MacBook Pro只有1.37公斤,相當於MacBook Air的重量,僅次於12吋MacBook的0.9公斤

尤其我是從2.06公斤的2012 MBP升級過來的,輕薄的感受更加的明顯

我這台無Touch Bar的MacBook Pro不管從重量還是效能來看,我都覺得蘋果就是拿它來取代MacBook Air的

甚至在蘋果發表會上,MacBook Air都拿來對比,然後不管大小和輕薄都被碾壓過去 XD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USB-C:蘋果大膽的作風在幹掉USB A和SD卡槽,只保留USB-C接孔,完全展現出來

我想也只有蘋果能逼迫使用者往前跨進下一個世代,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總之這些接孔就是被幹掉了

USB-C接口很牢固,但讓我懷念起蘋果引以為傲的MagSafe

充電線改成可拔式的,就像iPhone的Lighting線一樣,反而我覺得更好收納

所幸,我大部分的檔案都習慣用於Google Drive或是Onedrive,但一些使用場景還是必須使用USB A傳輸

剛好,我去了東京的Apple Retail Store銀座店,順帶就買了USB C轉接hub,比台灣買便宜130多塊而已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很大原因,是因為我想要這個很潮又有蘋果logo的購物束口袋,哈哈 XD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保護袋:我習慣把MacBook Pro丟進包包,所以我需要一個保護內袋,而不是一個巨大的防震電腦包

我的首選就是Moshi的muse 防傾倒皮革內袋

防傾倒設計讓我從包包取出來的同時,不會造成MacBook Pro意外的滑出

眾所周知,Moshi的保固一向是毫不囉唆,muse 防傾倒皮革內袋註冊後保固三年

三年內如果是非人為損壞(包括什麼縫線脫落)聯絡Moshi客服都可以更換「全新」的商品,而且毫不囉唆!大推moshi啊


購買建議:

如果你是跟我一樣是2012 MBP以前的機種,我絕對推薦你可以升級,畢竟5200轉的HDD根本是上一個世紀的硬碟,而新款的SSD讀寫根本快到沒有朋友。再者,支持P3廣色域的Retina螢幕是一種讓人看了就回不去了!當然,新款的MacBook也是有缺點的,譬如USB-C的支持,第三方配件現在還遠遠不到位。今年九月發表的iPhone7,居然還需要透過轉接線才能和MacBook Pro連接,這點是真的滿令人傻眼的。另一方面,蘋果還保留的3.5mm耳機孔,設計在機身的右前方,導致接上耳機線後,一條長長的線阻礙了打字的舒適度。這點也不是不能解決的,因為蘋果推出了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除了這兩點,我目前還真的找不出新款2016 MacBook Pro有什麼缺點。國外測評或是版上測評,提到電力續航問題(不足蘋果標榜的10個小時電力續航),更大的雪花屏災情都可以透過macOS10.12.2的更新解決了,日後我想蘋果會透過macOS的更新解決這一個bug。

如果你是2015年的MacBook Pro,我則不建議升級,坦白說提升的效能都不足以構成換機的理由,更何況舊款還保有舊有的連接孔規格,大大減少了添購轉接線的隱形成本。最後,作為四年以來首度更新的MacBook Pro系列才端出Touch Bar的創新,我想是有點誠意不足,甚至是有些失望的。無可厚非,Mac全系列對於蘋果而言,對比iOS行動裝置之下並不是賺錢的金雞母,但冀望下一次的產品線更新別再等四年了(轉頭看看2013年推出到現在還沒有更新的垃圾桶Mac Pro)。



同場加映:AirPods開箱&體驗文

早在iPhone7發表會,發表的AirPods居然拖到現在才推出

可以說是蘋果近年來第二度延遲或錯估產品的發售期(第一次印象中是iPhone的白色配色機種的樣子)

AirPod的專業測評文,在mobile01有一篇更全方位的測試我也就不狗尾續貂了,只說說開箱和用了三天的體驗感受吧!


小小的盒子,大小就跟小米手環2的盒子差不多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AirPods的外型就印在盒子上,觸摸起來也有立體感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充電和的外型真的很像牙線盒,而且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小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充電盒的下方就是Lightning線,原廠Lightning線我已經有4條正在使用,也都沒有損壞過,這條就先放在盒子內吧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雖然已經看過很多AirPods和iPhone的配對,但實際操作還是覺得好神奇、超方便、又無腦的配對 XD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Apple裝置的切換:Apple在AirPods的宣傳廣告,一再說明可以無縫接軌快速切換裝置

我用了三天完全可以直接切換,過程不用3秒就可以完成,蘋果緊密的生態圈整合,還是蘋果的強項

譬如說,我現在用iPhone連接AirPods,只要點選iTunes的切換,就可以把iPhone踢掉改連接我的MacBook Pro,反之亦然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AirPods只要拿掉一耳,音樂播放就會暫停,再戴回去音樂會繼續播放下去,這設計頗令人驚艷,也多虧了AirPods內的W1晶片


音質:很多人會批評AirPods的音質跟原廠附的EarPods一樣,的確音質比EarPod好一點點而已,甚至差不多

但是用無線藍牙耳機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圖「方便性」嗎?音質十分在意的話,我想聲海的IE80是你更好的選擇

我覺得藍芽耳機的使命就是「方便性」,誰的方便性最好,誰就是最好的選擇,

顯然在各種裝置切換的方便性,AirPods絕對更勝一籌



脫落:我用了三天,我生活碰到的環境都試過

譬如,辦公室打字找資料、擁擠的火車和捷運上、慢跑,完全牢牢的掛在我的耳朵上,沒有任何鬆脫的情形發生

mobile01的測評,還測試過更激烈的街舞,也沒有鬆脫的情形


電力續航:我從下午兩點就開始無間斷的使用AirPods(100%電力開始),一直到傍晚6點,總計4小時21分鐘。

期間從MacBook Pro切換到iPhone聆聽

電量還有19%,大致符合蘋果給的5小時續航力


2016 MacBook Pro(無Touch Bar版)+AirPods「真無線」藍芽耳機開箱&體驗文


聽到沒電也沒關係,充電盒提供24小時的電量儲備,只要把AirPods充電15分鐘,就可以聽3個小時


缺點:缺點當然不是沒有,就是可以控制的手勢太少了

目前AirPods調整音量或是切換歌曲,都必須點選兩下AirPods呼叫Siri出來,這樣非常不方便,也不是個很好的使用者體驗

怎麼改善?那就要看Apple日後會不會利用iOS的更新,讓AirPods的手勢更加多元化,至少可以透過手勢調整音量或是切換歌曲


購買建議:如果你的裝置都是用蘋果生態圈的話,想要一副無線藍芽耳機的話,不用懷疑AirPods就是你最好的選擇。AirPods「真無線藍芽」(沒有兩條線串聯兩耳單體)售價5490元。
看看三星無線藍芽耳機Gear IconX售價6990元,再看看SONY推出的Xperia Ear(只有單耳,中文指令互動目前仍不支援)售價5990元,相較之下AirPods的售價是較為佛心的。當然你的裝置是Android的話,那我會建議你選擇SONY、鐵三角推出的藍芽耳機,CP值更高。
感謝分享,AirPods 真是好物啊,當初猶豫一下,預計出貨日期就變四星期了。

charliejan wrote:
感謝分享,AirPo...(恕刪)


我一看到官網開賣就下單了,然後過幾十分鐘再看,已經要兩個星期後

過來就四個星期,最後要六個星期才會到貨
買這個耳機 還不如Bragi Dash
很棒的分享

請問版主買的是幾寸的內袋,新款的mbpr放進去是否偏大?還請分享!
yao227 wrote:
很棒的分享

請問版...(恕刪)



您好!我是買13吋的内袋,放進去大小剛好,非常推薦喔!


moshi也有出12吋的,是對應12吋的MacBook機款

danielwu0714 wrote:
MacBook Pro...(恕刪)


大大講的不錯!
推一下!

小弟的2012 Macbook AIR還堪用而且還可以升級然後也都沒壞什麼所以筆電跳過

不過AirPods 好吸引我啊⋯⋯
感謝分享

danielwu0714 wrote:
MacBook Pro...(恕刪)
謝謝您,因為試過很多內袋,都是for舊款mbp,2016的放進去都在裡面滑動....想買個剛剛好fit 的...
danielwu0714 wrote:
您好!我是買13吋的...(恕刪)



danielwu0714 wrote:
MacBook Pro...(恕刪)


感謝很棒的分享!

非常有幫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