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起來硬碟皆使用,WD在綠標陸續清出後,電腦就剩下HITACHI與TOSHIBA(同一間源自早期IBM),
外接硬碟也使用HITACHI。

昨天使用HITACHI外接HITACHI Desk(無Touro版)4TB
時間約8小時,使用Fastcopy備份了一顆3TB的完整硬碟,過程中看傳輸速度約為77~90MB/s。(電腦主機板為z97同一個usb3.0插槽)

今天中午出門前,把這顆熱騰騰的Seagate 新黑鑽 5TB USB3.0拆封,開始備份
一開始備份就不太順,看它顯示20mb/s,怪怪的重新格式化後,電腦重開機
終於看到50~70mb/s的速度在複製,想說這顆是5900轉,備份資料求穩定,速度慢一些沒差。

剛剛回到家傻眼了,8小時多才備份748GB..速度25MB/s
是所有Seagate外接硬碟速度都這麼慢嗎?
--
用關鍵字查了一圈,Seagate確實有被嫌慢的文章。
只是這樣接近usb2.0的備份速度真是不太能接受,按照這速度複製完那顆3TB硬碟,共需要32小時= =
速度超慢,Seagate 新黑鑽 5TB USB3.0

速度超慢,Seagate 新黑鑽 5TB USB3.0
本來明天也想刷一顆耶
如果真的這麼慢就不考慮買了
有換過線材試試看嗎?
5TB的硬碟好像是SMR吧!

會不會是這種怪技術在搞鬼
jackwade wrote:
本來明天也想刷一顆...(恕刪)


有的,後來疑神疑鬼 就將原廠的線材拆封(原本使用之前wd的usb3.0線材)
結果還是差不多
剛開始跑可以看到60~70MB/s
但是跑了一陣子之後就會掉到25~29MB/S

硬碟跑的時候溫度在54度附近

昨天第二組 230GB搬動速度(用計算的 230/2小時=115 115/60分=1.9 1900/60秒=31.6MB/s)
是因為外接盒晶片差的關係嗎?


測試出來的寫入速度是實際用的最高值。


有沒有可能是來源檔案太過破碎或是大多是小檔案?
boy1234567890 wrote:

硬碟跑的時候溫度在54度附近




溫度過高,應是主要原因。

建議拆掉外接盒上蓋,用風扇直接吹硬碟;

再進行長時間傳輸,試試看。



0. 你先檢查一下 SMART 資訊,看看目前這顆硬碟有無問題。
1. 長時間硬碟溫度過高,除了存取速度變慢外,也會增加壞軌的機率。
2. 建議在傳輸的過程中,監看硬碟溫度的變化/傳輸中的檔案大小/傳輸速度。

-----------------------------------

題外話:
  良好的外接式硬碟設計,應是將內部的發熱源,導至金屬的外接盒上,
  以避免內部的硬碟,因長時間的資料存取,造成無法有效散熱的問題。

註:
  請把您最終的結果,也回報上來,謝謝。
看到這顆在PCHOME特價本來想下手,
幸好看到這篇後去AMAZON查了一下ST5000DM000這顆硬碟,
發現有人和你的情況一樣,傳輸速度不穩定,馬上縮手....

alumic wrote:
溫度過高,應是主要...(恕刪)


alumic 兄您好
感謝你的建議,暫時是不會拆殼使用,因為這顆目前是打算移動使用。
如果拆殼我相信直接,接pc速度上應該是可以更快與正常。

1.SMART 資訊

使用Hd tune pro掃描時,發現有個be錯誤
在這crtstaldiskinfo時,反而沒有標示為錯誤,我上網查詢
之前版上有個glen246兄提示,這是Seagate的標示方式,在這邊顯示並非錯誤。



2.會多加注意
3.了解

另外一提是,直接使用winodws10複製的話,似乎速度上是正常拷貝35.7gb花了5分鐘。
這部分我找時間再次複製1TB檔案看看。




Kelemvor wrote:
看到這顆在PCHOME...(恕刪)


這周不只pchome活動,燦坤也在做活動價格上更低。
原本是下單4TB,但是價差不大才改買5TB
pchome下單又用了信用卡現金回饋,退貨應該很麻煩= =

不過amazon少部分人的建議是換了 usb孔,就正常(ex:將ASM1601,換成intel原生)

也有這樣
"Transfers will be fast at first (100MB/s+), but then in a few minutes, slow to a crawl (<20MB/s)"


tommy06 wrote:
alumic 兄您好...(恕刪)


其實答案已經出來了,真的是過熱。

會讓你拆上蓋,用風扇吹,再進行大量資料備份,只是要得到一個測試結論;

並不是以後都是拆著上蓋,帶著隨身硬碟走。

目前你測試的,全都是短時間的存取,假設把複製的檔案總容量,

擴大成 TB 級時(例如:大量的 A 片/大數據資料庫/DC 的 RAW 檔),

而存取時間,是以小時計,我想,此一龜速,又會再度"復發"。
-------------------------------

1. 若你平常只是複製小檔案,那就這樣子用,應沒啥問題。

2. 若你會用到連續長時間的存取,真的要注意一下散熱問題;

  50幾度,看似沒什麼,若實際去觸摸(感受)外接盒內部硬碟外殼的表面溫度時,應該會引起你重視此問題,必竟 硬碟有價,資料無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