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版友,小弟發此主題是想要詢問大家NAS/動物機的使用狀況,
小弟對資訊方面略懂,工作也是本行業的,Windos、Linux都有涉獵,
SQL、DNS、LAMP這些雖然說不上高手,但還了解點皮毛,
看到版上對於NAS的討論度還蠻高的,
於是小弟稍微看了一下幾家NAS公司的產品,發現價格其實不便宜,
但公司要營運必定要有許多的開銷,所以對於價格方面不多做研討,
單就功能性方面,其實現在很多的軟體都可以達到,又是Free的,
有能力架設的人要達成這些功能其實不難。
品牌NAS的優點:
軟體整合性,甚至參數也是滑鼠點一點就設定好了,
在iOS、Windows、Android都有現成的軟體,
完全都不用自己動手刻。
體積,現成的機殼要做成像NAS那種硬碟插拔形式,
可以用5.25改硬碟抽取盒,但2個5.25以上的殼都偏大。
自組NAS優點:
有些預設安裝的軟體根本不會去使用,
自組的話,可以控制只開需要用的Daemon,
硬體負載量、軟體出錯率相對較低。
硬體搭配自由,單件故障可以自行更換,擴充性強,
要當動物下載機、架小網站、郵件伺服器,接網卡當防火牆、分享器,Atom、J1900省電好用,
要當多媒體播放機,性能要好一點,Intel G系列就可以軟解1080P,還可以串流撥放,
一萬塊硬體+Linux就跑得嚇嚇叫了。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有人喜歡買現成的,把時間用在其他事物上,
有人喜歡買硬體回來玩,花時間鑽研軟體和技術,
小弟我是後者,各位版友呢?

為何不用電腦主機一定要買網路硬碟系統?
PC要玩、NAS要玩、攝影要玩、錄影要玩、修圖/剪接要玩、單車要玩、音響要玩、劇院要玩、轎車要玩、房子裝潢要玩、最重要的是...陪(被)小孩玩....
扣掉睡覺/工作,人生時間有限,自己做主去分配時間,看你願意把寶貴時間花在哪而已...
Metrostar Ghia-Limited 225/45/R17 power by MMC!
OS 推:CentOS
省電型 ITX 主機板,我覺的 AMD AM1 (TDP 25W)比較好。
J1900(TDP 10W)雖然更省電,但效能沒有 AM1 好,SATA 槽太少,且只有 SATA2。
另外 J1900 無風扇,24H x365天全年不關機,穩定性堪慮。雖說可以自行加風扇啦。
彈性大:硬體較自由(擴充RAM、硬碟軟RAID),軟體也自由,還可以寫 shell script 腳本去自動化處理一些東西
****************************************
BT 可以用 rtorrent + rutorrent (web 界面)

把 *.torrnet 種子檔,透過 smb 直接丟進去,它就會自動偵測和下載
可用 web 界面去操作,支援磁力連結下載
下好的,smb 移動管理,或拉回本機電腦
WEB mail 界面,免費的可以用 roundcubemail
有繁中語系
它只是界面,底層跑 postfix 或 sendmail。postfix 較方便使用。
相簿那些的,應該都有現成的 php 架站軟體。
此外自組的,還可以當 軟體路由器+proxy 代理快取,現成的 NAS 機就沒辦法。
Android 電視盒也是不錯的選擇,耗電更低,10w 不到,高速ARM處理器的機種,2千元就可以解決。
可外接 USB 隨身硬碟(但無法組 RAID)。samba、BT、看影片...那些都沒問題,有相關的 APP 可以裝。只是有個問題就是:有線網卡只支援 100M 的,區網太慢。
很奇怪 Android 電視盒為何都沒 1G 網孔的。如果有的話,很大程度會幹掉某些中低價的 NAS 機。不確定 OTG 外接 USB 1G 有線網卡能不能用,沒試過。
**************************************
shell script 腳本,自動化處理,比方說:
BT下載日本動作片,很多垃圾檔,真正想要的只有影片檔和圖片,sh 寫腳本去抓出影片檔(想要的副檔名),順便更名編號,然後刪除雜檔,過程全自動,省的還要用肉眼慢慢挑出檔案+一個個F2更名。
編號的話,下多了,為避免重複的,和管理收納上方便,多半會直接採用片商編號
比如:
YRH-001
IPZ-001
.....之類的
但是下回來的檔案檔名,可能小寫編號,後面接一大串無用資訊
例如:yrh001xxxxxxxxxxxxxxx.mkv
設計腳本讓檔名自動更名 YRH-001
整理起來就方便多了

移動檔案的腳本範例:
----------------------------------------------
#/bin/sh
tmpDir="/dev/shm/`whoami`-[av.sh]-`date '+%Y%m%d%H%M%S'`"
mkdir "$tmpDir"
avFile="$tmpDir/av.txt"
jpgFile="$tmpDir/jpg.txt"
find ./done -type f -name *.jpg > "$jpg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JPG >> "$jpg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avi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kv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wmv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p4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4v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rmvb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pg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iso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AVI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KV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WMV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P4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4V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RMVB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MPG >> "$avFile"
find ./done -type f -name *.ISO >> "$avFile"
# 移動 *.jpg 到指定目錄
while read fileName ;do
mv "$fileName" ./AV/JPG/
done < "$jpgFile"
# 移動影片到指定目錄
while read fileName ;do
mv "$fileName" ./AV/
done < "$avFile"
# 判斷是否需清除目錄
# 取出目錄的剩餘單位,是 M 還是 G
dirSize=`du -h ./done | tail -n 1 | cut -f 1 | sed 's/[0-9]//g' | sed 's/\.//g'`
echo
if [ "$dirSize" == "M" ] ; then
cd done
rm -rf *
echo "已清除目錄!"
cd ..
fi
if [ "$dirSize" == "K" ] ; then
cd done
rm -rf *
echo "已清除目錄!"
cd ..
fi
if [ "$dirSize" == "G" ] ; then
echo '餘的單位是 G,請檢查是否有檔案尚未移動到!'
sleep 5
fi
echo
# 清除暫存目錄
rm -rf "$tmpDir"
# 呼叫更名腳本
./mv-name.sh av
./mv-name.sh jpg
./del-jpg.sh
--------------------------------
有興趣可下載拿去參考:
附加壓縮檔: 201411/mobile01-3cec7d968e1f696370f2540baee58975.zip
註:
1.目錄路徑是寫死的,使用前請自行更改
預設是:
假設這些腳本放在 /home/bt 底下
/home/bt/done 是下好的檔案會存放的地方
/home/bt/AV 是腳本自動移動影片檔案過去的地方
/home/bt/AV/JPG 是腳本自動移動圖片過去的地方
2.尚不是很完美,還有很多改善空間,互相交流,如有大大改良更好的版本,也歡迎交流分享一下

newander wrote:
把時間留下來,多陪陪...(恕刪)

npc wrote:
這類議題討論都變月經...(恕刪)

HOPE000 wrote:
萬由 U-NAS
這咖殼我有考慮過,可惜PCI-E不能擴充,
小弟的硬體的目標是:
標準電源(ATX Standard)
PCI-E(x16)可擴充
硬碟(3.5、2.5)抽換模組
外殼越小越好(單邊不超過400mm)
要達成這些目前小弟還沒找到完全適合的殼

只有找到折衷方案,Aerocool DS CUB


圖片版權為Aerocool公司所有
沒辦法快速抽換,要開側板,不過硬碟架是朝外的,
單邊貌似超過400mm

orea2007 wrote:
如果公司要用,勸你還...(恕刪)
哈哈是個人興趣啦,公司用、客戶用花他們的錢,我才不鳥他們勒

fedora wrote:
個人偏向 DIY 自...(恕刪)
專業的出現了~
小弟也是偏好RHEL體系的,
AMD AM1這平台小弟會去找找看,
如果可以軟解1080P就太讚了,而且擴充性好像也不錯,
rtorrent + rutorrent這款小弟沒接觸過,
不過如過像大大說的是Web介面的話,
說不定可以利用HTTP GET URL讓程式加入下載,
再用JAVA或其他語言寫一個機器人程式,流程大致上為:
自動連線上BT論壇找片子載點->
HTTP GET URL讓程式加入下載->
大大的mv Shell Script處理載好的影片->Loop->
看不完的片子啊

Android電視盒小弟有空也來玩玩看,
不過現在都很少看電視了說~哈哈
不過小弟覺得samba在Linux和Windows平台相容性不太高,
一直斷線,找偏方改設定也沒用,改用SFTP之後好多了,
真是氣死我

另外感謝大大分享.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