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我這次跑初馬就是用這方法跑,因為膝蓋有傷,而且訓練量不夠怕爆掉.
不過大概是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跑,也可能身體狀況沒調整好,當天跑的並
不是很順,16K膝蓋爆掉後就都用走的了,不過至少隔天除了舊傷引起的
膝蓋痛外,沒啥肌肉酸痛.個人覺得這方法挺好用的,之後會花時間去練
這種方法吧~畢竟我不是要拿牌的,只是要健健康康去跑馬
很好的建議~
找機會來試看看...
謝謝分享.

happyrunner wrote:
Jeff Gallo...(恕刪)
ㄚ閒,就是如此悠閒
Shawn601 wrote:
我這次跑初馬就是用這...(恕刪)


謝謝你的經驗分享。

我有看到你寫 三重星光馬 的文章。

你跑十分鐘才步行 30 秒,走的時間太短暫,喘息的時間應該不夠。跑步的時間要再縮短,至於多少是合適的,需要平時練 LSD 的時候自己實驗看看。同時,也要找出跑步的配速。

最好也配合水站間的距離,不過水站的放置點常常不固定。

目前我所發現跑走法的最大缺點就是,在賽程當中找不到可以固定跟跑的人。



走跑策略確實是好方法:

之前去昆山出差,拉一位大陸同事來實驗,那位同事平常就有慢跑的習慣,每天早上跑 4.5公里 晚上跑 5.5公里,速度大約每公里七分十五秒至七分半左右,底子雖夠,但因為幾乎沒跑長距離的,所以....

剛去出差第一周,他被我拉著晚上跑 11 公里,配速七分鐘整,第二天喊腳痠、鐵腿,停跑一天。
每次都跑十公里出頭,第二天都需要休息,他的晨跑也被迫暫停。

第二周,我找他,跑 0.9 走 0.1 的比例跑,第一天跑 21.3 公里,2:41,第二天他沒事,喊著要再跑一次,被我壓下來。第三天,我們又再跑一次 21 公里,2:36,然後休息一會兒(慢走一公里)再一口氣跑回終點,全程 23.45 公里,花費 2:58 左右。

結論是:走跑政策對月跑量有至少過低標,但 LSD 訓練不足的人,確實是非常有用的。
sengsong wrote:
走跑策略確實是好方法...(恕刪)


非常感謝提供你寶貴又智慧的實驗給大家分享。

只跑了兩三次的 10k 或 11k,就可以用跑走法在三天內,跑了兩次以上的半馬。

這個經驗應該會給 LSD 練跑不足的跑友很大的鼓舞。

對了!你的意思是指每跑 0.9k 走 0.1k 的固定跑走方式嗎?

happyrunner wrote:
對了!你的意思是指每跑 0.9k 走 0.1k 的固定跑走方式嗎?


是的,其實那時候工業區挑路平且車少的路線跑一圈約 4.7 公里,
分別跑 1.0 + 走0.1 + 跑0.9 + 走0.1 + 跑0.9 + 走0.1 + 跑0.9 + 走0.1 + 跑0.6
-- 回到公司門口,喝水休息十到二十秒,再重複一次,總共重覆五次。

多跑幾趟,就可以認路口、燈桿、或是樹幹等標記,不需要 GPS 手表的協助了。

第一次,跑的時候約七分速,第二天大家都沒事,
第二次,跑的時候約六分四十秒速,第二天我跟我老弟沒事,
那位同事倒是晚上睡覺壓到腳會痠很難入睡,第二天上下樓梯還好,但就是腳軟無法跑步,
六分四十秒的速度對他來說還是操太大了!
至於我跟老弟,因為本來就有在跑馬拉松,沒感覺差多少...
請教一下,

用走的跟放慢跑速,在調適的作用上有差嗎??

還是說要慢到用走的才能達到足夠的休息?
就遇到每個水站都走一段,慢慢喝水吃餅乾看風景,然後再跑到下個水站...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uperuss

stevechang wrote:
用走的跟放慢跑速,在調適的作用上有差嗎??

還是說要慢到用走的才能達到足夠的休息?


看人吧,我自己的配速 6:15~6:30 跑起來最舒服,可是從一小時之後開始腳步輕浮,呼吸沉重,撐是還可以撐一陣子,但不舒服,我只有跑半馬才會全程用這種配速來跑。 6:50~7:15 速度跑起來有點保守,可是可以跑很久,但也跑不完一場全馬,大概三十公里出頭開始皺眉讀秒,但若再降速、速度比 7:15 還慢的話,體力沒有省下多少,同樣距離反而要花更久的時間,結論是更累,所以走跑政策若能把開始需要咬牙的時間拖到四十公里左右的話,其實反而會比三十五公里後徹底放棄用走的還要早跑回終點!!

嗯嗯,以上純屬理論,真正的全馬還沒測試過,本來星光馬要用的,結果因為那場辦的不錯,氣氛很嗨,忍不住就亂跑一通..... 上次測試的半馬確實是輕鬆很多倍沒錯!!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