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搜尋到一本10月剛推出關於提昌健康觀念的新書

導讀中提到跑步、喝牛奶都有害身體,看完後覺得有點恐怖

想請問大家的意見如何~~~還是其實他的觀點其實是錯的?

個人覺得觀點有點誇張,人家可不想放棄跑步運動啊!!!!!!@___@

======================================================================
內文導讀:

不要運動!記住:不要跑步!

氧氣掌握了生病與老化的關鍵,本書第一個要建議大家戒除的壞習慣,就是「運動」。讓我們從比較容易做到的地方開始吧!如果一開始就拉高門檻,有些人可能會失去幹勁,不過我想從「不要運動」做起,每個人應該都可以瞭解原因,並且立刻成功地實行。尤其是對懶得動的人來說,這個提議可能會讓你覺得:「這正是我要的!」

只說「運動」太模糊,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或許可以說是「運動競賽」。這裡說的「運動競賽」,指的是含有「與人競爭」、「追求時間成績」,以及「奔跑」這類要素的運動。大家聽了有什麼想法呢?運動應該是有益身體健康的,可是作者不曉得是哪根筋壞掉了,居然說運動有害身體健康?我想各位腦中一定塞滿了問號,不過你沒有看錯,我正是這麼說。

「運動」與「運動競賽」之間,有著天壤之別,若是把它們混為一談,問題就嚴重了。接下來我將解釋其中的原因,好讓大家瞭解兩者之間的不同。


●身體並不喜歡跑步運動
各位是否都一廂情願地認為運動就一定要「跑」?或許有不少人認為自己做不來運動,壓根兒就不想去嘗試。聽起來似乎相當嚴重,不過「運動=跑」這個誤會,不曉得害多少人吃了大虧。反過來說,如果把這個觀念扭轉為「運動≠跑」(運動不等於跑),不曉得可以救多少條人命,幫助多少人延年益壽。


●跑步是交感神經在鞭策身體
我們來具體模擬一下生活型態,以及生活中自律神經的活動吧!以早起為例,這當然是很好的習慣,但如果一起床就突然開始慢跑,可以輕易想見,身體一定被嚇壞啦!因為在夜晚的時候,一直是副交感神經處於優勢,當然身體也都處於放鬆模式。

然而一大清早就毫無前兆地突然開始慢跑,副交感神經都還在運作呢,交感神經卻突然插隊進來叫身體馬力全開,全速運轉,不用說,身體一定會被這個蠻橫的要求攪得手足無措。在一般自然的狀態下,交感神經會從黎明開始慢慢地活化,然後一點一點地,在我們醒來之後逐步取代副交感神經,支配身體。如此一來,身體便可以順暢地清醒,毫不勉強地從體內湧出活力來。

然而一大清早就突然慢跑,就像是開車時一口氣把油門踩到底,讓交感神經瞬間全開,這對於毫無準備的身體來說,怎麼想都不可能有好處。心臟可能會嚇一跳,讓心跳亂了套(心律不整),負責把營養和氧氣運送到心臟的血管(冠狀血管)也無法回應這突如其來的指令。心臟肌肉由於氧氣及營養不足,無法順利收縮,逐漸陷入跳動異常,搞不好還會爆炸(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臟衰竭)。

這樣的狀況出現的機率並不低,幾乎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而且愈來愈普遍。讓人體隨著自然的節奏緩慢地變化,才是理想的狀態,身體的功能也是一樣,要慢慢地轉變才自然。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而主動去破壞這種自然節奏,整個身體就會陷入大恐慌,別說是心肌梗塞了,腦梗塞、腦出血、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出什麼毛病都不奇怪。以上的說明,應該可以讓大家清楚瞭解這一點。


●心情放鬆地走路最好
相較之下,比方說你早起了──當然,早起是非常好的習慣──不過接下來別再做慢跑這類不自然的行動,改為心情放鬆而愉悅地走路,又會怎麼樣呢?走路不會走到上氣不接下氣,所以身體不會陷入恐慌,交感神經也不會一下子壓過副交感神經而主宰身體。交感神經會隨著自然的變化慢慢地醒轉,原本的生命活動也絕對不會受到妨礙。

「跑步」和「走路」同樣都是移動行為,卻有所差別。事實上,兩者之間的差異可大了,對身體的影響也可以說截然不同。


●跑步會讓身體遭受重創
關於不應該跑步還有其他的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跑步會讓我們的身體遭受到嚴重的雙重打擊。這雙重打擊就像腹部重重地被打了一拳一樣,後勁相當可怕,教人消受不起,因此最好是能免則免。

我這樣說,大家應該仍是一頭霧水,不過總之跑的時候會發生接下來這兩種障礙,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當然,只要我們用走的,這兩種障礙就絕對不會發生。我說的這兩種障礙,一是氧氣不足,二是氧氣過剩。氧氣不足對身體不好,這很容易理解。

細胞原本就需要營養和氧氣才能夠確實發揮功能,所以萬一氧氣不足(也叫缺氧),就會造成不徹底燃燒,使得能量製造的效率變差,老廢物質也會增加,讓細胞無法完全發揮功能。另一方面,如果氧氣過剩(活性氧過剩),這也非常不妙,但究竟是哪裡不妙呢?或許有人認為氧氣多到用不完反而是件好事,然而氧氣過多,其實對身體也有害。

問題就出在「活性氧」。活性氧是從氧稍微變化而成的物質,氧氣一旦過剩,就會製造出大量的「活性氧」。後面會更進一步詳述,這個氧變化而成的活性氧是一種非常糟糕的東西,它精力過盛,會胡亂攻擊周圍的細胞,當然,組織和內臟的功能也會因此受損。

回到正題,如果各位有慢跑的習慣,就等於是經常處在慢性氧氣不足當中,也就是缺氧的狀態。跑得氣喘吁吁,完全就是一種缺氧狀態。慢跑一方面會讓人陷入缺氧;另一方面因為運動量很大,跑完的時候,也就是缺氧之後,會一口氣吸入大量氧氣,如此一來又陷入氧氣過剩的狀態,製造出極為大量的活性氧來。換句話說,跑步這種行為,等於是自己讓身體遭受到缺氧和活性氧的雙重打擊。


●你是不是誤以為「跑步」是「走路」的延伸?
是不是有人誤以為「跑步」是「走路」的延伸?其實「走路」跟「跑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甚至可以說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幾乎沒有人會走路走到死掉的,但跑步跑到死掉的人卻意外地多,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其實最近有研究發現,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自律神經作用的不同。也就是說,「走路」和「跑步」的時候,自律神經的作用是完全相反的,這就是兩者之間決定性的相異處。

人體為了要「跑」,必須讓引擎飛快地運轉,所以得一下子增加心臟的跳動量,還必須大量分泌腎上腺素,當然交感神經也會急速地活化。如此一來,身體就必須突然進入戰鬥模式,把幹勁提升到最高點。說得更簡單一點,如果突然跑步,身體會嚇一跳,陷入異常興奮,也就是陷入某種恐慌狀態。換句話說,「跑」會讓身體處於一種負擔極大的狀況。


●氧氣不足,癌細胞就容易增加
如果沒有能量,我們的身體就無法活動。我們的身體是利用氧和糖(葡萄糖)來製造能量,以維持生命活動,然而一旦氧氣不足,身體就無法順利製造能量,因此不難想像,身體的功能也會出現問題。

氧氣不足如果只是暫時性的,或許不算什麼大問題,但如果日常性地缺氧,或是長期持續缺氧,正常的細胞就會變異為異常細胞,雖然效率極差,但可以不利用氧氣(正確地說是「沒有氧氣可以利用」),也就是不使用粒線體這個特殊器官,不徹底地燃燒葡萄糖而直接製造出能量來(這叫做「無氧能量供應」)。簡而言之,就是細胞會變化成不需要動用粒線體就能製造能量的這種細胞。一旦粒線體不再參與能量製造,細胞就會轉化出一種自行增殖的性質,無法遏止地不斷分裂,這就是一種癌化。


●馬拉松可能會讓你短命
儘管每年有愈來愈多的人在馬拉松大賽中心跳停止,不過宣導馬拉松好處的人都說,馬拉松造成心跳停止的機率只有二十萬分之一,微乎其微,不斷地強調這是多麼安全的運動。

令人意外的是,在馬拉松選手中有許多人罹患骨質疏鬆症或疲勞性骨折;女性則經常有人停經或生理失調,也有不少人雖然有生理期,卻沒有排卵。

無論是馬拉松、鐵人三項還是一百公里超馬,不但會讓人陷入缺氧狀態,也會製造出為數驚人的活性氧,讓身體遭受到的創傷難以估計。
文章關鍵字
andadang wrote:
最近在網路搜尋到一本...(恕刪)


你好熱心!
今天第一次註冊,
發的第一篇文就來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

有沒有文章的出處?
看來很多說法都是不太科學的...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謬論,
如果無氧狀態可以引發癌細胞,
那一堆做癌細胞研究的就不用玩了,
無氧或缺氧狀態下,
葡萄糖代謝是形成乳酸(造成隔天肌肉酸痛主因),
但是還是有少部份ATP被做出來,
當然跟葡萄糖完全代謝差很多(TCA cycle),
運動方式要正確,
因為版上沒搜尋到類似發文才想註冊來問問看.

怕違反版規所有發文時沒寫來源資訊

書叫做《想健康,先戒掉這些「好」習慣!》,2013/10/7出版

作者岡本裕是日本腦神經外科醫生,可以去各大網路書店搜尋
牛奶是高過敏源,很多自然醫學家都提倡盡量不要喝,
這不算新聞。

至於慢跑,本來就跟短跑不同,跑的方法也不同,
寫文章的人是只看看數據,還是自己跑出這個結論的???

(我猜,作者本人應該是不跑步的)

有些觀點還是開放式的探討比較好,畢竟影響因子太多了,
一下子就收斂成那樣的結論,跟學生老愛大哉問一般,
有種籠統的魯莽在裡面。

我很認真的看完...
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XX的...浪費了我2分鐘!

你可以選擇和作者一樣,坐在沙發看電視,慢慢等死~
也可以跟神經病一樣出去流汗跑步~

我正在換慢跑鞋...再見!!!
建議人類社會進化成像駭客任務裡的母體一樣

只要插幾根管子,一輩子不用動也活到終了

一切的一切就在大腦裡過活就好
看完這篇文章

結論:我相信運動的人還是會比不運動的人健康

就算這文章的論點是真的,但完全不運動的人三高、什麼的疾病更容易上身

且文章中舉例的都是長期間的運動,全馬不是每個人天天在跑的,三鐵更是如此

一天24小時,扣掉8小時睡眠,每天運動個30~60分鐘,運動才佔你多少時間

再加上現在上班族真的能每天運動嗎,東扣西扣,一星期168小時,真正運動時間有多少?!

andadang wrote:
最近在網路搜尋到一本...(恕刪)


要運動
要健康
先決條件記得做足暖身

不管游泳還是跑步單車
熱身很重要

一起床就去跑步
完全沒讓身體甦醒
完全都沒伸展
完全都沒熱身
這樣子當然有礙健康

10位醫生有幾位都說跑步傷膝蓋
問題傷膝蓋的因素可有說明
體重正常
跟體重超重
同樣的強度
兩者是否都傷膝蓋


andadang wrote:
作者岡本裕是日本腦神經外科醫生


了解

腦神經外科....嗯....

任何事情,做過量都是不好的
這是基本的道理

有人看手持式裝置看到快瞎掉
所以,都不要用囉?

拿極端的行為來舉例,太不科學了



對於酸民,我們有教化他們的責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