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的相機,在這一兩年遇到瓶頸,受限於感光元件的尺寸較小,畫質無法大幅提升。尤其主流設計追求輕薄,要兼具輕薄與大尺寸感光元件,目前是難以兩全其美,也因此有些手機開始出現凸鏡頭的設計,iPhone 6與Galaxy S6系列就是近期著名案例。不過,為了讓新產品增加賣點,這次測試的旗艦手機中,相機還是有各自的主打特色。比如M9與G4就有全手動與拍攝Raw檔,P8有超級夜景模式與光影模式可延長曝光拍出光軌,S6大幅提升了相機啟動與拍照速度,Z3+進一步優化了智慧iA模式下的畫質。然而,實際的表現如何,請參考本篇在各種場景的測試結果。

本次測試以符合大部份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自動模式」來比較,不手動調整白平衡、曝光值、ISO、快門速度這些參數,對焦點設定為中央對焦,或是手動中央觸控對焦。唯一要特別說明的是Xperia Z3+,Z3+的操作邏輯跟一般手機較為不同,智慧iA模式下只能拍攝800萬畫素的照片,若是要拍2000萬畫素得調到「M手動模式」,才能調白平衡跟曝光值。五款手機在測試時,各場景都拍至少五張以上的照片,過濾掉手震、白平衡明顯偏掉的檔案,再挑出一張比較好的來比較。當然,場景也不只是本文當中的12組而已,挑選時已經過濾掉明顯偏差,或是拍得比較不好的照片。
◎主相機詳細規格表(可點圖放大):

◆相機介面 |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將前面的規格表與相機介面,綜合說明一下各款手機的操作邏輯、使用體驗。
(以下依照品牌英文名字順序排列)
◎HTC One M9:
HTC今年捨棄UltraPixel,改用新的Toshiba 2000萬畫素感光元件,剛上市時操作體驗、畫質都比M7、M8還要差。經過三個多月的調校後,對焦與儲存檔案速度已經有明顯提升,然而啟動相機畫面還是偏慢,大概只有恢復到M8時代的80%功力。HTC相機的UI算是蠻人性化,無論是自動模式或手動模式,操作邏輯都很簡單,直向操作時左右滑動、橫向操作時上下滑動切換相機模式皆十分流暢。之前有波更新加入了拍攝Raw檔,搭配手動模式來拍照,通常會比自動模式的成像更理想(前提是要達到某種上手程度)。我想HTC使用者最不滿的,應該就是高階手機拔掉Zoe功能,以及原來的濾鏡功能也沒了。




M9測試回顧:HTC One M9 進化都在細節裡 更多實測分享
◎HUAWEI P8:
華為P8首度採用Sony新一代的RGBW感光元件,搭配超級夜拍模式與光影模式(光軌/光影塗鴉/柔水/星軌)拍出令人驚艷的照片,然而這兩種模式還是要搭配腳架,手持時拍不太出來想要的效果。相機介面延續Mate 7之後的版本,變得更為簡約,在右上角可以開啟場景模式,若是要關閉直接在右上角打叉,無需進入第二層改為自動模式。P8啟動相機的速度普通,但在螢幕關閉時可按兩下降低音量鍵進入相機模式,對焦與儲存速度也在水準之上。值得一提的是,P8不僅是這五款手機當中最薄的,還支援OIS以穩定拍照與錄影品質。若是要提到缺點,那就是切換為橫向拍照時,字體不會跟著轉過來,還有自動模式拍照時畫質不夠穩定。




P8測試回顧:倫敦直擊 HUAWEI發表6.4mm超薄P8、6.8吋平板手機P8 max
◎LG G4:
G4擁有市面上手機最大的F/1.8光圈,感光元件改用自家LG Innotek提供,透過自家研發的「色彩光譜感應器」技術、三軸光學防手震來提升照相品質。前一代G3已經將相機介面極簡化,G4再加入全手動+Raw檔,兼具一般使用者與進階玩家的需求,在使用體驗上進步十分明顯,是今年旗艦機的最大黑馬。LG相機在兩年以前還是後段班,現在已經名列前茅,G4相機的進化十分有感。但G4使用上還是有一些缺點,像是一般模式拍照時白平衡與成像還不夠穩定,相機的啟動速度也不夠快,還差一步就成為全能的傻瓜機。




G4測試回顧:LG G4 上半年壓軸旗艦 強悍手動與夜拍性能
◎Samsung Galaxy S6:
Galaxy S6的相機感光元件跟Note 4同為SONY IMX240(部份可能採用三星感光元件),光圈增加至三星自家最大的F/1.9,大幅提升夜間的感光能力。更重要的是,比起以往的機種明顯改善啟動速度,快達0.7秒,不論在任何頁面下只要連按兩下首頁鍵即可迅速開啟相機,對焦與儲存速度也提升至市面上數一數二的好。對於有快拍需求的人來說,尤其是拍小孩與寵物,S6無疑是市面上最好的一支。S6平常只要自動拍照就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照片,但要注意的是螢幕顏色較豔,因此會有輸出後不如螢幕上瀏覽的情況。雖然S6也有專業模式可以手動調整,但僅能設定對焦距離、白平衡、ISO、曝光值,無法像M9或G4還能調整快門速度,甚至是Raw檔輸出(有傳言之後升級會加入)。




S6系列測試回顧:
雙曲面螢幕Samsung GALAXY S6 Edge劃時代之作
Samsung GALAXY S6 相機、無線充電、續航測試
◎Sony Xperia Z3+:
Xperia Z3延續2070萬畫素Exmor RS感光元件(1/2.3吋)與 BIONZ 行動影像處理引擎,搭配F/2.0光圈的G鏡與25mm廣角,跟前一代Z3比起來差異不大。Sony優化的地方在於智慧iA模式下人像辨識、HDR、美食等場景,但如同前面提到,若是要拍攝2070萬畫素照片無法使用智慧iA,也無法使用內建的場景模式,只能下調為800萬畫素。Xperia Z系列這麼多代以來,Sony仍堅持採用這套演算法,等於是告訴大家,雖然我的手機有市場上頂級之2070萬畫素,請下調到800萬畫素才能有最好的輸出品質,實在是匪夷所思。Sony的相機UI比起上述四支手機,操作上算是相對複雜了,但有個其它家都沒有的AR虛擬實境拍攝,仍屬一大亮點,尤其年輕人最愛。




Z3+測試回顧:
Xperia Z3+試用第一部: 看電力、看溫度、看防水
Xperia Z3+與S6 Edge在夏日拍。照。對。決 Oh~Summer~♪
-----
以下為了排版的美觀性,將輸出比例相同的排在一起。P8與Z3+輸出比例為4:3,解析度分別是4160 x 3120與5248 x 3936;G4與S6都是16:9,解析度也都是5312 x 2988;M9是16:10的5376 x 3752,因此獨立排列。
◆第1組:國家音樂廳 |
在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場景中,首先要觀察的是廣角端,M9是27.8mm,P8、G4、S6三支都是28mm,而25mm的Z3+兩側景色明顯較其它四支寬闊。自動測光白平衡方面,最準確的是P8與S6(尤其S6的發色非常討喜),Z3+與G4的天空有明顯偏紫的情況,而M9在自動測光時建築物亮度偏暗,若是手動針對建築物測光則會使得天空過曝偏白,因此M9只放自動測光的結果。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在五支當中,G4的細節明顯最好,建築物的立體感與輪廓都最紮實、層次明顯,跟其它四支比起來是不同等級。Z3+感覺是被壓縮過頭而產生油畫感,M9、P8、S6的細節都有點糊。





◆第2組:中正紀念堂 |
跟第1組是同一天先後拍攝,因此Z3+與G4自動白平衡同樣明顯偏紫,而白平衡較準確的是M9與S6,P8兩側樹木的顏色有點黯淡。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拍這組的想法就是為了遠景拍攝時,1:1裁切後比較字體的細節,結果同樣是G4壓倒性勝利,中正紀念堂的字體最清晰。M9與Z3+其實也不錯,但因為壓縮過頭而有明顯油畫感,而P8與S6的細節都偏糊。





◆第3組:新兒童樂園摩天輪 |
這組的背景比較複雜,前方有兔兔公仔、後方有摩天輪。其中G4與S6橫向拍攝時,上下兩側不夠廣角,使得照片無法容納完整的摩天輪與前方公仔,後方的摩天輪都會被裁掉一部份。當時的天氣是晴時多雲,在自動測光下,白平衡最準的是M9與S6,Z3+與G4同樣明顯偏紫。這組當中,我最喜歡的卻是P8,中央自動測光下,兔子的臉部亮度明顯比其它四支高。
M9:

P8 / Z3+:


G4 / S6:


這組在拍攝進行時,後方的摩天輪會不停轉動,因此不裁切比較細節。
◆第4組:新兒童樂園入口 |
從新兒童樂園入口,走進去就能看到這艘命名為Taipei Team的小型童趣戰鬥機。蹲下取景時,只有P8與Z3+可以拍到後方摩天輪,另外三支都只能拍到一小部份。自動測光下,其中M9與Z3+都很接近當時實景的顏色,包括地面、前方大型公仔、後方的戰鬥機的顏色都是。P8的地面顏色偏冷、後方白雲與藍天細節不明顯,G4是後方的戰鬥機變成橘色,而S6的問題在於過於討好使用者使得橘色與紅色對比都太高。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Taipei Team的字體細節同樣是G4最清晰,M9、S6還可以,另外兩支就偏糊。





◆第5組:國立歷史博物館 |
從台北植物園內拍國立歷史博物館與荷花池,自動測光下白平衡最準確的是P8與S6,M9成像的顏色較暗(這張是ISO 50、快門速度1/1410秒...或許HTC可以再調整一下自動模式的參數),M9、Z3+、G4的藍天都有偏紫的情形。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這組要比較的細節是左側的樹葉,以及右側的暗窗。G4樹葉的立體感與窗戶線條勝出,Z3+與S6其次,M9的樹葉有濃濃油畫感...右側幾乎看不出窗戶的輪廓,而P8的樹葉是幾乎糊在一起。





◆第6組:近拍公仔(室內日光) |
在室內日光燈下比較,光源充足時拍公仔的差異不明顯,其中M9與G4在室內明顯有偏黃的情況,另外三支的自動白平衡都接近實際顏色。另外,只有M9需要特別開近拍模式,較容易對到焦,其它都是一般模式拍攝。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對焦點大約在魯夫公仔的舌頭上,五支細節的差異並不明顯,但仍然是G4的細節層次些微勝出。





◆第7組:親子丼(室內黃光) |
在某百貨公司的室內黃光下近拍親子丼,同樣除了M9要手動開啟近拍模式,其它都是一般模式來測試。在室內黃光下,M9與S6最接近當時的實際顏色,Z3+與G4都有明顯偏黃的情況,P8則是紅蘿蔔與雞肉塊都偏紅。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細節要比較的是蔥花與芝麻的輪廓與立體感,G4跟P8的層次感最紮實,M9與Z3+有濃濃油畫感,S6則是略糊。





◆第8組:港式公仔麵(室內黃光) |
在另外一家港式餐廳測試近拍,同樣是室內黃光下,但沒有前一組的光源這麼黃。利用自動模式測試,跟前一組黃光近拍得到相同的結果,那就是Z3+與G4都偏黃,M9的麵條顏色看起來偏暗不可口。在這組當中,發色最接近實際顏色的是P8與S6,但P8的盤子上有偏綠的情形。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裁切後看到高麗菜、芝麻與紅青椒的細節,依然是G4大勝,S6排名第二,另外三支細節都不理想。





◆第9組:凱薩沙拉(室內低光源) |
在美麗華的金色三麥近拍凱薩沙拉,如果有去這間餐廳用過餐就會知道,部份餐桌位置的燈光相當昏暗,大概只比電影開演前亮一點的程度而已。上菜時同行所有人的舊款手機,都無法拍好這道佳餚,其中P8拍起來最接近當時肉眼看起來的顏色,但外觀上卻是不美味。M9也很接近但亮度較高。Z3+與G4都是過於偏黃,一比下來S6的成像顏色相對討喜又不會太偏黃。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在低光源時拍攝美食,這五支旗艦手機的細節都不佳。誠心建議大家,在這種低光源下還是交給專業的DC或DSLR吧,尤其面對重要的聚會場合,手機拍差了可是會遺失美好的回憶。





◆第10組:Bellavita(夜拍) |
都在天橋上利用自動模式來拍Bellavita的夜景,其中G4在自動模式下將夜景發揮最理想,亮處與暗處達到最好的平衡,後方的雲也有捕捉下來。如果是一般民眾來看,可能會比較偏好Z3+的成像顏色,但Z3+的亮度有明顯過曝。M9、P8與S6的夜拍在這組的表現中規中矩,可以滿足大部份人的夜拍需求。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這一組的夜拍細節仍然是G4勝出,窗戶與稜角的線條都清晰可辨。S6細節排在第二,M9幾乎整個糊成一片沒有立體感,P8是細節被壓縮某掉,而Z3+也是被壓縮過頭。





◆第11組:新板特區(夜拍) |
這組場景中,G4與S6由於上下廣角較為不足,因此未像另外三款能拍下月亮。自動測光的結果差距有點大,Z3+的白平衡明顯較其他四支偏紅,可能是受到右側大樓紅色跑馬燈的影響。G4與S6看來是最討喜的,然而後方天空都有噪點偏多的情形。P8在自動模式下亮度還是偏低,明顯遜於其四款手機。單純論發色與白平衡穩定度,M9是這組當中表現最好的。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細節毫無意外仍是G4最立體,P8亮度雖暗但細節也是有出來,M9與S6都比較糊,而Z3+明顯是被壓縮過頭變成濃濃油畫感。





◆第12組:板橋車站(夜拍) |
直向拍攝時,G4與S6由於兩側廣角不足的關係,使得在同樣距離測試時,無法拍下完整的大樓樣貌,是這兩支明顯的缺點,尤其是S6。在自動模式下的測試結果,M9的飽和度較不足且白平衡偏紅,Z3+與G4偏黃、P8略偏紅,S6較接近實際肉眼觀看的顏色。
M9:

P8 / Z3+:


G4 / S6:


原圖1:1裁切比較細節:
這組要比較車站大樓的字體清晰度,G4與P8的字體最立體,M9與S6略糊,Z3+的連英文字甚至都黏在一起而難以辨識了。





-----以上所有原始檔可打包下載。-----
直接按下載即可。

◆總結 |
再次強調,本篇測試主要透過「自動模式」來進行拍攝,較符合大部份使用者的習慣。若是以手動將每支手機最佳化,那麼成像結果也會不同,但本次僅討論自動模式的測試結果。
綜合拍照介面、啟動/對焦/快門速度、自動白平衡,在自動模式下的拍攝結果,根據「客觀條件」下的個人「主觀判定」,我給的排名如下~
第一名:LG G4
說明:相機介面簡單易用,對焦速度快,自動模式非常適合一般使用者,在各種場景下的畫質細節幾乎完勝。比較大的問題是自動白平衡容易色偏,日拍時天空偏紫、室內黃光下也過於偏黃,若是開啟手動模式可修正,也希望LG在未來軟體升級時改善自動白平衡的穩定度。
第二名:Samsung Galaxy S6
說明:大幅提升相機的啟動速度,對焦與儲存速度都是五支中最好的。日拍時自動白平衡看起來最討喜,尤其在S6的Super AMOLED上又有增豔效果。可惜各種場景比較起來,照片細節都不如G4,夜拍也是比略遜一籌,窄邊的廣角端更不如其它四款手機。希望三星未來可提供更進階的手動設定,以及Raw檔拍攝。
第三名:HUAWEI P8
說明:排名在中間通常存在感最低,P8在各個場景下沒有大好、也不至於大壞,中規中矩排因此我給第三名。P8是這五支當中最薄的一款,還支援OIS可提升相機使用的穩定度。雖然號稱夜拍很強,但在自動模式下很難拍出好照片,要開啟超級夜拍模式搭配腳架才行,若是手持容易手震。令外,P8的相機尺寸輸出也是這五支手機中最低的,僅1300萬畫素。
第四名:HTC One M9與Sony Xperia Z3+並列
說明:這兩支的相機,在各項表現都不慎理想,要給誰較高名次我都很兩難,只好並列了。M9雖經過數次的軟體與系統更新,已經有改善對焦速度與自動白平衡,然而畫質的細節層次感實在不佳,在室內拍照時發色又不討喜。改用2000萬畫素感光元件,相較以往UltraPixel時代宣傳「高畫素不等於高畫質」,實在是有點諷刺。Sony近期的手機在初期上市時,似乎都是趕鴨子上市而未調校至理想狀態,去年Z3也是一陣子之後才有正常的水準,今年Z3+再度重蹈覆轍,拍2000萬畫素相片時自動白平衡經常失準,各種場景下細節也多半被抹很兇,只能期望之後升級至少能達到Z3的實力。Z3+現在還有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受到高通Snapdragon 810處理器影響,室外拍照時容易過熱,錄影一段時間後就會因過熱保護機制而強迫關閉。
每個人的觀點不盡相同,歡迎上述五款手機的使用者,也來分享一下實際的使用心得。
以上結果純粹以相機表現來排名,網友們購機時若是要考慮到整體規格,請參考下面的詳細規格表:
(可點圖放大)
